精神的乌托邦——试论叶芝创作中的拜占庭形象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_y112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芝笔下的拜占庭形象既是非殖民化过程中爱尔兰社会的集体想象物,又包含着叶芝个人的感悟和体验。分析这一形象的塑造过程,可以揭示爱尔兰民族自我建构及其代言人叶芝走向成熟的艰难历程。叶芝创作中的拜占庭形象深刻反映了世纪之交爱尔兰的精神冲突和内在焦虑。
其他文献
传统哲学从主观性与客观性对立统一的视角研究人的需要,为我们进一步探讨人的需要态势及转化的主观视角提供了必要的研究基础。本文以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人的需要态势
为了避免哲学的人与心理学的人的概念偷换,文章对康德的心理学观点与詹姆斯心理学研究的相关内容做了比较性辨析,认为哲学与心理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哲学探讨的是人的自由问题,而心
高校德育实效性是当前我国德育领域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本文主要以德育过程为出发点来探讨其基本路径和相关范式,认为将正面性与批判性、计划性与即时性、可
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既是衡量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一个民族和地区文明进步的标志。本研究基于云南省25个少数民族人1:7数(2003年)和2007年云南省少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和收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进行,在利益分化的作用下,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已成为城乡、行业、区域、居民家庭等利益
“文儒”型知识分子在唐代的出现有其深刻的思想渊源和历史背景,其中唐前“文儒”概念的生成便是重要条件。此概念生成的两大前提是儒家思想自身的“尚文”特征和知识分子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