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施蒂纳的“唯一者”思想

来源 :金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qinghua5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施蒂纳是德国青年黑格尔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小资阶级无政府的创始人之一,其代表作是《唯一者及其所有物》,核心思想就是“自我”,“自我”是唯一最高的实在,是万事万物的核心和主宰,自我创造一切,在自我之外,一切都不存在,因此,我只能关心我自己,人都是利己主义者。本人在“自我”的这个角度上去分析施蒂纳的“唯一者”思想,并阐述他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形成的影响。
其他文献
八月的空气充满着令人窒息的闷热,即使是在清晨,也让人丝毫喜欢不上他,炙热的太阳依旧向这片土地散发着光辉。一缕固执的阳光透过窗子将屋里原本看不见的浮尘照的异常清晰,同时还照在桌前坐着的这个人的身上……  wuli王透过眼镜从门外盯着高一四班教室里安坐的这個人。果然是这样吗?wuli王在心中暗想。早在来这里之前,wuli王就已经听说今天要见的导师非同一般,可如此看来,眼前的这位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期刊
前段时间,看完了美国著名学者保罗?莱文森的《新新媒介》一书。在阅读之前,我看到了对这本书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一种是一些权威人士、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认为它洞察了新媒介
蛋仔饼,体色金黄,外脆里软。咬一口,便可以给人以韧性与软柔的双重享受,余味无穷。当鸡蛋的滑嫩与面粉的朴香于唇齿间跳起曼妙的华尔兹,你会忘却,忘却一天的疲惫……自不必说,于冬季尝一口窝心,于夏日酥骨。  犹记两年前所尝到的蛋仔饼,至今回想,仍有余味于舌间漫溢开来。  那是一家位于香港九龙的蛋仔饼店。在那个寸土寸金的都市里,人们用奔跑代替缓步使时间最大程度的利用已成一种常态。排队等待是那里唯数不多的奇
期刊
“诗云:古之山水,何是明丽?答曰:山不乏木,水不乏鱼。”襄阳有山,我陪奶奶去过真武山,随父母爬过虎头山,跟同学走过岘山绿道;襄阳有水,最美的莫过于那一湾碧水---汉江;襄阳有花,宜人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养育出各种各样美丽的花,市花紫薇更是美丽娇艳。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秋天处处可见的野菊花。  仔细看野菊花,一条条细细的花蕊排列成坚固的花心,花瓣有序地围绕在花心周围,每朵都极不起眼。可它们一朵朵绽放时
期刊
雨还在下。  电视内幽幽地映着《朗读者》——老妈最近迷上了这个节目,放假便拉我与她同看。  她一直是抱着挑刺找碴的态度“嘿,这人谈的真不咋的”“唉,陈词滥调”。直到樊锦诗的出现。满头银丝,身形瘦小,一股亲切的书卷气,像是六朝的古风奔涌着淌进她的血液,像是唐宋的诗意馥郁着她的笑靥。  樊锦诗讲述她自己看到了中学课本上一篇描绘莫高窟的课文,然后就很想去看看。于是在强大而神奇的魔力的召唤下,她报考了北大
期刊
国画大师徐悲鸿以画马闻名,他笔下的马,清癯而不孱弱,分明的筋骨透着一股刚劲,也许正如他所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马如此,人亦是。  傲气与傲骨是不同的,一个浮于表面,一个沉于内心。“气”是一种表象虚无缥缈,外强中干;而“骨”是内在的深沉厚重,融于血脉。傲气教人孤芳自赏,自命不凡;傲骨教人自尊自爱,韬光养晦。有傲气之人往往把它显示出来,哗众取宠,面对别人的赞扬就会飘飘然不知所以,傲气之人
期刊
几年前,马云与画家共同创作的作品《桃花源》被拍成天价,商业与艺术的相遇,在带给群众新奇的同时,又不免激起人们内心的忧虑。  不知起于何时,艺术身上似乎笼罩上了一层土,它不仅掩盖了属于艺术的本真,而且还蒙遮了时人的视野。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人们似乎大都颇爱隔土观物,对被沙土包围的艺术无法抵抗。其实,在这样的进程中,人的欲望引导人们接受艺术,在这样一种“欲望大得惊人的掘金年代”,人们看待艺术大抵无法
期刊
《杜子春》选自唐代传奇作家李复言所作的《续玄怪录》,在唐传奇的“修仙”类作品中非常出名,对其后的传奇作者也影响很大。  《杜子春》与唐代其他传奇,如薛渔思《河东记》里的《萧洞玄》,裴铏《传奇》里的《韦自东》等作品,核心内容同出于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卷七“婆罗痆斯国”里写的《烈士池及传说》,但从作品表现力和艺术成就来说,那些作品都不及《杜子春》。  《杜子春》后来有很多衍生作品,重要的如明代冯梦龙编
“生命总是在最美好的时候开端,在最糟糕的时候结束,重要的就是你怎样改变结局。”——马克吐温。鲜花选择凋谢,是为了结出延续生命的种子,种子最终会发芽成长,使花儿“永不凋零。”  蓦地,一束白光撕裂了黑夜的帷幕。我吃力地睁开惺忪的双眼,一个洁白的身影映入了我的眼帘。因为急性肠炎而被送入医院的我,正无力地躺在病床上吊水。“老太,起来打吊针了。”小护士轻呢的声音使我不由自主地向那处望去。只见我的邻床是位老
期刊
母亲节快到了,大街小巷的空气中氤氲着感恩的气息,掺杂着屡屡淡淡的清香,仿佛母亲沁人心脾的体香,芬芳着母爱的味道。“送什么给妈妈好呢?”兰若暗想。  上午的第一节课是语文,任课老师是一位刚从城里大学毕业的年轻女老师。像往常一样,老师笑盈盈地打开课本,开始上课。这一课,是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讲的是一个小男孩为逝去的母亲买了一束康乃馨,放在母亲墓前。  “老师,什么事康乃馨?”小县城里的孩子们从未听说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