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素养是高职大学生发展成为职业人所必需的基础,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学生成功和学校发展的基础,因此职业素养的培养是高职教育工作的重点。本文以就业导向的政策引导,深入分析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基本内涵,突出高职学生当下的职业素养培养现状,探索职业素养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学生 职业素养 培养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为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职人才,提升高职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应“以就业为导向”发展职业教育,使受教育者除了具备职业技能外,还必须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能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能正确处理知识、能力、素质之间关系的高素质人才,这类人才不可或缺的特质就是职业素养。良好的职业素养不仅有利于求职,也有利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因此高职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在人才培养中有重要意义。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指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展现的综合素质。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是指学生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岗位需求,自身需具备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责任等。职业技能是职业素养的基础,通过学习可以熟练掌握,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责任属于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范畴。
美国心理学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是表面的显性的素养。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是内在的隐性的素养。因此职业素养包括显性素养和隐性素养,显性素养可以通过后天反复训练以达到符合职业岗位的要求,而隐性素养则无法通过训练获得。
二、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现状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更加注重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再仅仅重视职业技能。从目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现状来看,职业素养培养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学校、学生和企业对职业素养意识层面。
1.学校对职业素养培养的认识。高职院校对学生素养培养的认识不足,只片面强调学生的显性素养的培养,而对学生的隐性素养普遍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忽视当代高职学生的的时代特征和思想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偏差。高职院校重视职业素养培养是由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职特性决定的。但是一些高职院校将“能力本位”和“就业导向”片面地理解为“重点培养职业技能”和“就业率至上”,导致有些高职院校片面强调职业技能培养,忽视对学生隐性技能的培养。
第二,高职院校对课程教学安排的偏离。职业素养在学校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边缘化地位。很多学校把大学生职业素养课程仅通过上思想政治教育课和心理教育课进行,没有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只注重专项技能的反复训练。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延续的过程,需要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
第三,高职院校与企业文化的脱离。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课堂上注重職业技能知识的传递,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内涵,对企业选人用人标准中的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意识的培养没有足够的重视和投入。
2.学生自身对职业素养培养的认识。现在的高职学生大多是“90”后的学生,他们多数是独生子,家庭条件优越,独立的生长环境,使他们本身具有时代的特点。他们聪明、活泼等,但他们身上也存在许多不足,如自我为中心、功利主义、缺乏吃苦精神、奉献精神和合作精神等。部分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只重视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习,片面认为各种各样的资格证书可以帮助他们找到理想的工作,而没有意识到学生如同学校生产的产品,是否合格由社会需求来决定。部分高职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失去正确思想引导,缺少学习动力,应付教师的教学要求,对即将作为一名职业人员缺乏认识,职业意识观念淡薄;部分高职学生职业定位不准确,社会责任感不强,又缺乏诚信意识,自律意识差,缺乏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和职业责任,往往过分追求工资待遇,在工作环境中遇到挫折就跳槽,拒绝正视现实和理想的差距。
3.企业对职业素养培养的认识。改革开放后,各类企业快速发展。在发展中部分企业片面强调企业效益,强调员工的职业技能训练,忽视对员工的职业素养培养;部分企业缺乏企业文化,缺乏企业精神,对员工缺乏训练和培训,使得员工没有企业的归属感而频繁跳槽。从以上现状来看,企业要重视员工的职业素养培养,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途径
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大学生要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不仅关系到学生就业也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发展,培养高职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点,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的关键。针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现状,探索以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途径。
1.将职业素养培养纳入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体系也必须紧密结合这一点,将职业素养教育纳入到教学体系中。“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是高职院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必由之路。因此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要紧紧围绕能力培养的目标,打破基于理论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学校的人才培养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结合,在重视专业职业技能的基础上,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2.将职业素养培养融入课程教学。课程教学是职业素养教育的有效载体,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把职业素养培养融入课程教学。课程教学要紧密结合专业和职业特点,突破旧式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将职业素养教育渗透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在课程教学工作中,教师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教学目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深化课程改革。 第一,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和就业指导课,职业生涯规划课围绕个人的求职目标,明确个人的学习目标,认识自己的不足,制定每学期的学习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从高职生入学开始,抓住时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明确培养目标,了解专业发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指导课主要介绍就业政策与法规、就业形势、求职技巧、就业和创业指导等模块,让学生了解当今的就业现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职业素养贯穿于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整个就业过程。
第二,职业素养培养融入专业教学。专业教学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占主体地位,因此在专业教学是职业素养培养的根本途径。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教师不再单纯地传授专业知识而是有意识地联系职业岗位工作实际,采用案例教学,让学生在模拟的职业环境中扮演角色,引导学生进入职业工作环境思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实际工作能力。这在提高学生专业职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等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作风。在培养过程中注重个体与整体相结合,技能与素养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第三,通过“两课”教学培养职业素养。高职院校的政治理论课,应与职业价值观教育相融合,并在教学方法突破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局限性。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切合学生的思想,注重将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与学生本专业的职业发展相结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自我的人生发展问题,使学生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同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3.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是指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以师生文化活动为主题,以校园精神為底蕴,由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共同创造而形成的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高职院校的相关部门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高职院校可以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
4.创建职业素养的评价和反馈体系。创建科学的职业素养的评价和反馈体系,可以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职业素养。传统的评价体系是终结性评价,以成绩作为唯一标准,忽略对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考核。高职院校应制定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教师应综合考察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心理、实践、职业意识等等,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考察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解决问题中所展现的价值观、职业意识等等。反馈体系主要针对毕业生,建立毕业生回访制度,通过毕业生的实习和就业单位反馈,获得企业对职业素养教育的评价信息。
5.参加社会实践。高职院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大力开展工学结合,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在企业中进行锻炼,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学校通过顶岗实习让学生深入企业工作,加深学生对所在行业的系统认识。顶岗实习指导老师通过软件、电话、邮件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对学生的实习生活进行指导。通过实习学生的反馈,发现在实际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并不是职业技能,而是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不足、对工作、工资待遇不满等问题,这就意味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此外,在寒暑假期间,也可以要求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录制自己工作中的一个片段,总结工作中的心得体会,让学生在短短的假期中收获更多的职业锻炼,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为以后的就业做准备。
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教师需要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在授课中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辅导员和班主任通过经常与学生接触,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指导学生处理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四、结语
高职院校应围绕职业教育特点,通过多元化途径,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职生的职业素养,提升高职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万晖,饶勤武.“90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缺失与重建研究[J].职教论语,2011(34).
[2]王红岩.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 2011(2):130-132.
[3]张武.基于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方法与途径[J].高等职业教育,2014(276).
[4]郭春燕.试析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215).
[5]徐军.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研究与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
作者简介:邓婷(1984.10-),女,汉族,湖南人,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学。
【关键词】高职学生 职业素养 培养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为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职人才,提升高职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应“以就业为导向”发展职业教育,使受教育者除了具备职业技能外,还必须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能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能正确处理知识、能力、素质之间关系的高素质人才,这类人才不可或缺的特质就是职业素养。良好的职业素养不仅有利于求职,也有利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因此高职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在人才培养中有重要意义。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指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展现的综合素质。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是指学生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岗位需求,自身需具备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责任等。职业技能是职业素养的基础,通过学习可以熟练掌握,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责任属于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范畴。
美国心理学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是表面的显性的素养。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是内在的隐性的素养。因此职业素养包括显性素养和隐性素养,显性素养可以通过后天反复训练以达到符合职业岗位的要求,而隐性素养则无法通过训练获得。
二、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现状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更加注重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再仅仅重视职业技能。从目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现状来看,职业素养培养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学校、学生和企业对职业素养意识层面。
1.学校对职业素养培养的认识。高职院校对学生素养培养的认识不足,只片面强调学生的显性素养的培养,而对学生的隐性素养普遍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忽视当代高职学生的的时代特征和思想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偏差。高职院校重视职业素养培养是由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职特性决定的。但是一些高职院校将“能力本位”和“就业导向”片面地理解为“重点培养职业技能”和“就业率至上”,导致有些高职院校片面强调职业技能培养,忽视对学生隐性技能的培养。
第二,高职院校对课程教学安排的偏离。职业素养在学校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边缘化地位。很多学校把大学生职业素养课程仅通过上思想政治教育课和心理教育课进行,没有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只注重专项技能的反复训练。职业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延续的过程,需要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
第三,高职院校与企业文化的脱离。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课堂上注重職业技能知识的传递,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内涵,对企业选人用人标准中的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意识的培养没有足够的重视和投入。
2.学生自身对职业素养培养的认识。现在的高职学生大多是“90”后的学生,他们多数是独生子,家庭条件优越,独立的生长环境,使他们本身具有时代的特点。他们聪明、活泼等,但他们身上也存在许多不足,如自我为中心、功利主义、缺乏吃苦精神、奉献精神和合作精神等。部分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只重视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学习,片面认为各种各样的资格证书可以帮助他们找到理想的工作,而没有意识到学生如同学校生产的产品,是否合格由社会需求来决定。部分高职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失去正确思想引导,缺少学习动力,应付教师的教学要求,对即将作为一名职业人员缺乏认识,职业意识观念淡薄;部分高职学生职业定位不准确,社会责任感不强,又缺乏诚信意识,自律意识差,缺乏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和职业责任,往往过分追求工资待遇,在工作环境中遇到挫折就跳槽,拒绝正视现实和理想的差距。
3.企业对职业素养培养的认识。改革开放后,各类企业快速发展。在发展中部分企业片面强调企业效益,强调员工的职业技能训练,忽视对员工的职业素养培养;部分企业缺乏企业文化,缺乏企业精神,对员工缺乏训练和培训,使得员工没有企业的归属感而频繁跳槽。从以上现状来看,企业要重视员工的职业素养培养,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途径
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大学生要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不仅关系到学生就业也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发展,培养高职生良好的职业素养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点,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的关键。针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现状,探索以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途径。
1.将职业素养培养纳入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体系也必须紧密结合这一点,将职业素养教育纳入到教学体系中。“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是高职院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必由之路。因此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要紧紧围绕能力培养的目标,打破基于理论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学校的人才培养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结合,在重视专业职业技能的基础上,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2.将职业素养培养融入课程教学。课程教学是职业素养教育的有效载体,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把职业素养培养融入课程教学。课程教学要紧密结合专业和职业特点,突破旧式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将职业素养教育渗透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中。在课程教学工作中,教师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握教学目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深化课程改革。 第一,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和就业指导课,职业生涯规划课围绕个人的求职目标,明确个人的学习目标,认识自己的不足,制定每学期的学习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从高职生入学开始,抓住时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明确培养目标,了解专业发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指导课主要介绍就业政策与法规、就业形势、求职技巧、就业和创业指导等模块,让学生了解当今的就业现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职业素养贯穿于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整个就业过程。
第二,职业素养培养融入专业教学。专业教学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占主体地位,因此在专业教学是职业素养培养的根本途径。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教师不再单纯地传授专业知识而是有意识地联系职业岗位工作实际,采用案例教学,让学生在模拟的职业环境中扮演角色,引导学生进入职业工作环境思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实际工作能力。这在提高学生专业职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等以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作风。在培养过程中注重个体与整体相结合,技能与素养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第三,通过“两课”教学培养职业素养。高职院校的政治理论课,应与职业价值观教育相融合,并在教学方法突破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局限性。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切合学生的思想,注重将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与学生本专业的职业发展相结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自我的人生发展问题,使学生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同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3.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是指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以师生文化活动为主题,以校园精神為底蕴,由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共同创造而形成的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高职院校的相关部门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高职院校可以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
4.创建职业素养的评价和反馈体系。创建科学的职业素养的评价和反馈体系,可以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职业素养。传统的评价体系是终结性评价,以成绩作为唯一标准,忽略对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考核。高职院校应制定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教师应综合考察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心理、实践、职业意识等等,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考察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考察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解决问题中所展现的价值观、职业意识等等。反馈体系主要针对毕业生,建立毕业生回访制度,通过毕业生的实习和就业单位反馈,获得企业对职业素养教育的评价信息。
5.参加社会实践。高职院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大力开展工学结合,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在企业中进行锻炼,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学校通过顶岗实习让学生深入企业工作,加深学生对所在行业的系统认识。顶岗实习指导老师通过软件、电话、邮件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对学生的实习生活进行指导。通过实习学生的反馈,发现在实际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并不是职业技能,而是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不足、对工作、工资待遇不满等问题,这就意味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此外,在寒暑假期间,也可以要求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录制自己工作中的一个片段,总结工作中的心得体会,让学生在短短的假期中收获更多的职业锻炼,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为以后的就业做准备。
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教师需要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在授课中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辅导员和班主任通过经常与学生接触,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指导学生处理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四、结语
高职院校应围绕职业教育特点,通过多元化途径,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职生的职业素养,提升高职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万晖,饶勤武.“90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缺失与重建研究[J].职教论语,2011(34).
[2]王红岩.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 2011(2):130-132.
[3]张武.基于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方法与途径[J].高等职业教育,2014(276).
[4]郭春燕.试析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215).
[5]徐军.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研究与实践[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
作者简介:邓婷(1984.10-),女,汉族,湖南人,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