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语言三法则

来源 :求学·高分作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b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集中体现中学生写作水平的高考作文,其语言表达的重要性尤其突出。优秀的语言表达像美女,对阅卷老师而言很是养眼,自然容易博得他的高分。不好的语言表达,让人读来味同嚼蜡,让人难以“下咽”。那么,什么样的语言才算优秀的语言呢?
  一、简洁凝练,表意准确,表达质朴真诚。
  写作从来不只是单纯的语言问题,还是一个人思想感情的体现。现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语言表达不清实际上反映的是作者思路不够清晰,因为锤炼语言的过程就是锤炼思想的过程,因此对语言的考查正是对作者思想情感的检验。优秀的语言首先能够尽量用较少的词句表达作者准确的意思。比如,“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苏轼《前赤壁赋》)又如,“我小时候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胡适《我的母亲》)“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杨绛《老王》)这样的开头,令人一读难忘。这些语言,不炫技,不做作,重点都在表情达意上,虽直白,但有感情,有意味。
  二、语言描写、叙述鲜明生动,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语言描写画面感强,如在眼前;叙述或紧迫或舒缓,让人身临其境;议论或冷静客观,或情理交融,打动人心。“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鲁迅《药》)该句于叙述中含描写,语言近乎直白,却将清冷秋夜,日月不接,一天中最昏暗的时辰给点出来,令人好似身陷黑暗,四顾茫然。“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该句读来让人觉得寒意侵身,满心凄凉。“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鲁迅《拿来主义》)该句亮明观点,读来斩钉截铁,掷地有声。
  三、语言个性鲜明,具有较高的辨识度。
  文章的语言与作者的个性有关,所谓“文如其人”,每个人的性格、才情不一样,兴趣爱好不一样,所以在语言表达上也不一样,有的人语言活泼,有的人语言沉着。再加上不同的文章内容,需要有不同的语言风格与之相协调,议论时语言须果断贴切,叙述时语言须自然流畅,岂能以同样的风格示人?老舍的小说京味浓郁,那语言就是人民群众生活中的活语言。老舍的散文质朴冲淡,饱含深情。“要落泪了,真想北平啊!”(老舍《想北平》)这句可见感情至深至真,作者一片赤诚之心,实在无须过分的语言修饰。冯骥才的小说满是天津味儿,其语言像津门人说相声,包袱抖得响,话说得带劲儿,读者看得熨帖,那叫一个享受。“码头上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待着。”(冯骥才《刷子李》)这样的句子,你若按语法分析,好像是有点问题,但这意思,谁不理解?这语言的场面感十足,谁能说这样的语言不是好语言?灵动,有生气,有个性,有特点,一看就知道这是出自谁的文章。至于同一作者,不同体裁,其语言风格又各不相同。不用举例,大家读一读鲁迅的小说、散文和杂文,其语言风格之迥异,就可略窥一二。
  因此,优秀的语言不必过分追求文采,在语言表达上自然通畅就好。老舍说:“沉住气,写大白话就好,大白话就是活语言。”冯骥才说:“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不使劲,不刻意,不矫情,不营造,更无须绞尽脑汁。”
其他文献
近几年,高考考试说明(俗称考纲)关于作文的考查要求在表述上没有变化,有变化的只是典型题示例(考纲中去掉了哪种典型题,新增了哪种典型题,可能暗含了命题的新动向)。在2016年的考纲中,关于作文的考查的宏观要求是“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具体要求分为基础与发展两个等级共十个考查点。在网络上,对这十个考查点进行解读的文章如恒河沙数,同学们可以找来做参考。具有共性的话语本文不再过多重复,笔者拟结
期刊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是生动的教科书,是启人智慧、让人思考的范本。谈古论今,将古代事实正反并用,显示深厚的文化底蕴,因而比一般的讲道理更令人信服。  运用此法选剪材料时应该注意五点。  一、选例典型,叙例恰当。  要选真实的事例,不编造杜撰;要选典型的事例,尽量选名人名事;可选一例,也可选多例,但不是多多益善,力求以少胜多。  二、先后顺序,合理安排。  如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也可以从今到古,
期刊
【名师简介】江虹,语文教学法研究生,江苏省扬州中学语文教师,拥有多年的高三一线教学经验,专注教学研究与试题研究,多篇論文发表、获奖。  【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世间最让人消受不住的,就是对美的祭奠。——余秋雨  【审题立意】  材料选自余秋雨的散文《笔墨祭》:“健全的人生须不断立美逐丑,然而,有时我们还不得不告别一些美,
期刊
撷英取华法,即向名家作品取料。平时博览群书,含英咀华,便可积累起丰富的材料。将这些材料应用到作文中去,便是撷英取华了。  痛是屈原置身于一片混沌中的清醒。他把一些痛化成长叹抛向天空,把一些痛吟成诗作流传给后世,把一些痛融入浊酒洗洁愁肠,却不能减轻心里的一丝痛。于是他带上所有的苦闷、痛楚,连同自己,一起投入汨罗江,成为汨罗江中的魂,寻求来世的解脱去了。可楚怀王依旧执迷不悟,所以百姓们仍在痛。  痛是
期刊
高考作文,命题集中,写作时间短,每个考生都想把自己写作水平的峰值体现出来,再加上改卷者阅卷时间非常短,考生更希望能够给他们留下语言出彩的印象,以“秒杀”改卷者,从而获得理想分数。于是,考生纷纷向所谓的辞藻华丽靠拢。我们要清楚,对高考作文的语言要求,精练、经得起推敲必须是第一位的,否则,便会弄巧成拙。另一方面,老师提倡什么样的语言容易得高分,考生便一窝蜂地跟着学,完全不顾自己所写内容是否与语言风格相
期刊
题材不怕“小”,而且要敢于写“小”!它既是克服材料贫乏之径,也是让文章鲜活之途。多少作家的小品文写的都是常人小事,有如冬夜炉边的絮语杂谈,或丰厚,或笃实,或闲适,或渊雅,或隽永,或亲切……  当然,寻小搜微法的“搜寻”功夫,要求作者有眼光、思想和感情,有独到的发现,有笃实之情、精辟之识以及空灵之笔,力避随波逐流。  为什么?  两个人都一把年纪了,相距不过几米,为什么还要隔几分钟就喊一下?  每次
期刊
高考作文的语言表达,常常表现为两个极端,一是力道不够,二是用力过猛。当然,这两种情况下的语言都不是优秀的语言,具体表现如下:  一、语言枯燥乏味,面目可憎。  毛泽东批党八股,说它“语言无味,像个瘪三”。这类语言在高考作文那里比比皆是。主要原因:第一,认识不到语言的重要性,不愿意锤炼语言;第二,不懂得向生活学习语言,不会从经典著作中学习生动形象的语言,以为自己会写几句讲道理的大话、空话、套话,就是
期刊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把符合题意划分为四个梯度: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这四个梯度的界定主要看考生习作与试题的规定性及开放性的贴近程度。  规定性包括明示性规定,如对内容、文体、字数等方面的要求;隐性规定,如对写作话题(或题目)内涵的理解与外延的限定,试题所提供的关于材料寓意或命意倾向的解读等。开放性则指对作文试题中的关键元素、行为主体与受体、写作的指向等方面所允许做的多维度解读与可
期刊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颁布,要求高考科学设计考试内容,增强考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纵观2015年各卷次的高考作文题,都忠实地贯彻执行了这一要求,呈现出三大特点。  (一)“一点四面”的思想性突出,即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能力这四个方面的考查。  (二)让考生关注人生、关
期刊
与时俱新法主要指选材讲究一个“新”字。“新”既是相对于陈旧而言,也是相对于一般化而言。写进文章中的材料要有时代气息,尽量关注社会热点,让自己的文章与社会脉搏同时跳动。具体做法如下。  一、引入时代活水。  当今所见所闻,皆可入文。近些年来,新事物、新现象大量涌现,网络新词汇也呈现出空前发展的态势。适当地将其引入作文,可使文章更富有时代气息、生活气息,给人以灵动俏皮、耳目一新之感。  二、注重观念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