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仿制阶段(1960年代以前)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装备的武器种类繁多,枪械种类达几十种,制式化非常迫切。但在装备何种制式步枪上,未有统一的规划。例如当时在东北兵工厂就尝试测绘仿制了250支美国M1卡宾枪,这是新中国建国后仿制的第一种枪械,但由于当时的工业基础比较落后,难以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所以就没有继续扩大生产,这一批仿制的枪支也未正式装备部队。
由于对轻武器建设未作重视,到了朝鲜战争爆发之前,才发现参战部队的武器五花八门,每个军仅步枪就将近10种。于是,在部队陆续入朝前后,便紧急与苏联签订购买36个步兵师轻武器的协定(总价值8000万卢布),其中就包括大量莫辛纳甘M1891/30步枪。
除了进口苏联轻武器,国内兵工厂也开始仿制苏联枪械。此时,苏联正在撤装莫辛纳甘步枪,换装SKS半自动步枪,于是苏方就将莫辛纳甘M1944卡宾枪的生产工具和技术资料卖给中国。该枪在中国仿制成功后,定型为1953式步骑枪,简称53式步骑枪,该枪于1954年开始装备部队,其造价约为进口苏联枪支的一半。
53式步骑枪的生产于1960年停止,部队开始换装56式“枪族”。56式“枪族”在1950年代中期从苏联引进产品图、设计计算、尺寸链计算、試验检查规范等全套资料,以及工艺规程、工装资料等全套工艺技术文件,甚至还有部分硬件,如成品枪、部件以及关键工装、刀具、量具等,并在苏联专家的协助下建立了生产线。
56式“枪族”也统称为“半式枪族”,其包括1956年式半自动步枪(仿SKS半自动步枪)、1956年式冲锋枪(仿AK47自动步枪)和1956年式班用机枪(仿RPD轻机枪)。56式“枪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枪族,因为这3种枪械有着不同的结构和原理。
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均采用自动装填原理,且在外形上有相似之处。比如活塞筒均设在枪管上方,护手和枪托均为木制且形状相近,外行人认为这两种枪结构、原理基本相同。但其实不然。
56式半自动步枪采用短行程导气活塞原理,闭锁机构为枪机偏移式。正如其名称所示,仅能半自动射击,由一个不可拆卸的弹仓供弹,弹仓容弹量为10发。装填时,将枪机拉开,用一个带有10发弹的桥夹从机匣顶部的抛壳窗将10发弹压入弹仓,然后取下桥夹,释放枪机。当射完弹仓中的10发弹后,枪机会自动空仓挂机,方便重新装填。
56式冲锋枪采用长行程导气活塞原理,闭锁机构为枪机回转式,机头上设有两个大型闭锁突笋,该枪可进行半自动或全自动射击,由一个可更换的30发弹匣供弹。除了固定木制枪托的56式冲锋枪外,还生产有折叠式枪托的56-1式冲锋枪。最初生产和装备的56式冲锋枪与AK47一样,采用锻压工艺生产的机匣,全枪较重。
中苏断交后,我国工程师于1960年代后期在阿尔巴尼亚援建时曾接触过苏联的AKM步枪,发现该枪采用冲压机匣。于是,工程师回国后即开展了冲压机匣的攻关研究工作,在1970年代生产出冲压机匣型56式冲锋枪。但最早一批冲压机匣型56式冲锋枪的寿命过短(可能是钢材的问题),因此部队将这批枪退回工厂,继续使用了一段时间的锻压机匣型,直到冲压机匣的耐用性问题得到解决,才再次装备冲压机匣型56式冲锋枪。所以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战中,参战部队所使用的56式冲锋枪大多是锻压机匣型的。
在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开战前,由于预见到56式半自动步枪的火力在面对越军普遍装备的各类AK47(既有苏联原装,也有我国在抗美援越期间大量支援的56式冲锋枪)会比较吃亏,所以紧急往前线参战部队调拨了大量56式冲锋枪,作为此战中的主力枪。当然,在战争期间,仍然混用了不少56式半自动步枪。
中国曾经援助给北越大量56式冲锋枪,这些枪在机匣上不会有国内的厂标,而是统一刻上“M22”标记。另外,“M21”则是援助北越56式半自动步枪的机匣上的标记。
自研阶段(1980年代至今)
对越自卫还击战结束后,军方下达了研制新型步枪的命令,结果两年后即1981年便设计定型了81式自动步枪。该枪的研制周期如此短,是因为该枪起初的定位便是一种过渡性装备。这其中的原因,要从中国研制小口径步枪讲起。
虽然中国第一种正式装备的小口径步枪是1990年代的95式,但其实小口径研究工作早在1960年代就开始了。在1960~1970年代,全世界都看到M16在越南的成功应用而开始研制小口径步枪,其实中国也是其中之一,起步并不比别的国家晚。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导致进展比较迟缓。而且当时的想法是先研制出比较理想的小口径枪弹,再研制步枪。直到1978年,5.8mm步枪弹定型,同年才开始该口径步枪的研制工作。
紧接着在第二年即1979年又发生了对越自卫反击战,根据战后总结经验,认为还是应该装备一种可以同时取代56式冲锋枪和56式半自动步枪的新式步枪。然而,小口径步枪才刚刚开展研究工作,时间上来不及,于是决定紧急研制一种过渡性的轻武器,而且必须是包括自动步枪和轻机枪在内的枪族化装备,在小口径步枪问世之前用来应急。这种应急的过渡性枪族于1981年正式定型,1984年开始正式装备部队,它就是我们所熟知的81式枪族。两山轮战期间,1986年的“兰剑B”行动中,我军参战部队使用了81式步枪,经过实战证明,该枪是一种简单可靠的武器,但其外形不够“现代化”。
对于这种过渡性武器,部队的要求很简单,仍然使用56式普通弹,结构比56冲锋枪优化即可,材料也不要求创新,总之就是要“快”。虽然要求“快”,但在设计定型前,仍然要求由各个兵工厂、研究单位分别研制样枪进行竞争,从中选中最合适的装备。81式自动步枪是其中的一个方案,比如还有仅仅是在56式冲锋枪的枪口装上一个枪榴弹发射器的简单方案。
81式自动步枪采用短行程导气活塞、回转式枪机,该枪扳机和弹匣之间的距离较长,许多人都认为这是81式外形最难看的部位。同时打过81式步枪和56式冲锋枪的人都知道,81式步枪连发发射时比56式冲锋枪连发发射时要稳定得多。这是因为81式改善了自动机的运动状况,虽然结构上不如56式冲锋枪紧凑,但连发射击时的后坐感比56式冲锋枪要低。
虽然81式步枪原计划只是作为一种过渡武器,但由于小口径枪族以前从未搞过,技术和经验都不足,所以导致研制时间大大超出预期,然后逐步换装又花了不少时间(其实81式换56式也用了好几年),结果导致81式步枪一“过渡”就过渡到21世纪。
在81式步枪“过渡”期间,还曾出现过一种87式小口径步枪,它是81式步枪的小口径版,作用是用来验证小口径步枪的性能。
从外形上看,87式步枪和81式步枪有一定的继承关系,在内部结构方面,也基本一致。但87式步枪外形确实太丑了,所以刚设计定型没多久,就在同一年开始改变外形的研究工作,并在两年后即1989年定型了87A式自动步枪。
87A式步枪就是美颜后的87式步枪,也换用了部分材料进行改进,内部结构无变化。相比之下,87A式步枪比87式步枪在人机工效方面还是有所改进的,外形上也确实要好看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