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普遍存在教了知识却没有形成适当的能力,以及课堂教学不能做到知识和能力的有机结合的问题。这一状况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课堂教学设计缺乏科学性。具体是由于缺乏现代知识分类学方面的知识与技术的指导,教学设计先天不足。本文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将高中政治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两大类,并对其教学策略的优化进行探讨。
一、知识及其与教学的关系
“知识”一词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较高,但对其基本涵义目前仍有争议,不同的学科解释不尽一致,即使同一学科看法也不尽相同。完整的知识应当包括人类知识和个体知识,知识可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知识是指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自然实践经验的总结,它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各种媒体长期贮存,供后人学习和借鉴。狭义知识是指个体通过与客观外界环境相互作用所获取的各种信息及其技能。
就知识与教学的关系而言,教学从一开始就总是与一定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传统教学主要是向学生传授系统文化知识,而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现代教学论主张把传授知识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尤其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但从本质上说,知识与能力是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教学既要重视知识传授,又要重视能力培养。教学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组织性和较高的效率,它是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虽然并不是唯一途径。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要在有限的生命之内亲身实践去获取无限的知识,更是不可能的了。
因此,教学更成了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如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高效率地获取高质量的知识,关键在于教师怎样教。高中政治课具有理论性强和比较抽象的特点,如果教学方法不当,学生很容易把政治课当成空洞的说教。因此,政治教师要上好一堂课,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然要涉及到如何看待高中政治的知识和对知识进行分类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为出发点,精心进行高中政治的教学设计,创新课堂的教学模式,才能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高中政治知识的分类
对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有助于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成效。知识分类由于依据的标准不同而往往产生不同的结果。按照现代心理学的理解,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一)陈述性知识,指个人具有的有关“世界是什么”的知识。从行为表现的角度看,凡是需要学生有意识地回忆出来的知识都称为陈述性知识。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陈述性知识主要指概念和命题。命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简单命题知识或事实知识;二是有意义命题的组合知识,即经过组织的言语信息。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的重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去理解这种知识。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对这类知识的教学过度强调学生死记硬背,教只作粗略、原则、机械的命题解释,目的只是给一个标准式的答案,严重忽视了学生对陈述性知识中符号或词语意义的获取。
(二)程序性知识,指个人具有的有关“怎么办”的知识。是在掌握概念和命题形式表达的规则的基础上,将已知的概念和规则运用于与原先学习情境相似或完全不同的新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分类进行高中政治课教学策略优化的对策
课堂教学要优质高效地达到目的,完成预期任务,需要进行细致的安排和周密的设计。教学设计是指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任何教学设计都必须以一定的知识分类理论为基础,由于知识类型的不同,教学的策略也应有所变化。如果置知识类型不顾,都采取同一种形式、同一模式进行教学,则其教学效果就不会好。
(一)高中政治陈述性知识教学。一般而言,高中政治陈述性知识教学以教师系统讲授为主,学生一般采取有意义的接受学习。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的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这种知识。在政治课教学中,对这类知识的教学过于强调了学生死记硬背,教只作粗略、原则、机械的命题解释,目的只是给一个标准式的答案,严重忽视了学生对陈述性知识中符号或词语意义的获取。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过程,一定要注重意义学习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识的理解过程。一些教师强调学生的“理解”,更多地要求学生的“自悟”,而不是通过千方百计地教,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这种“悟性”。
为了解决好地这个问题,就要按照认知结构理论要求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找到新知识与原有相关知识的结合点,并讲清二者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其次,陈述性知识的储存和提取的关键是编码,所以教学设计应以知识理解为核心,才能有利于按意义进行编码、组织,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根据陈述性知识的特征进行教学设计,有利于知识储存,也便于知识的提取和回忆。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回忆知识的能力。检查这种能力的方法是要求学生口头或书面陈述学到的知识。我们反对死记硬背,但并不反对建立在知识理解和认知结构形成基础上的知识记忆。
(二)高中政治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程序性知识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获得应用概念、规则、原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知识的学习,首先要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的概念与规则(陈述性知识),然后对学生进行变式联系,以使学生熟练运用这些规则解决问题。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前身是陈述性知识,所以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设计首先应让学生理解有关概念和规则,这一点同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相同。程序性知识主要涉及概念和规则的应用,教学设计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使学生的部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也就是如何将储存在头脑中的原理等命题知识转化为技能。
实现由静态向动态、由储存知识向转换信息、由缓慢地再现知识向自动激活转化,从而实现学习的发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陈述性知识都要转化为程序性知识,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搞清哪些陈述性知识是必须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的,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对学生的这类学习要有一个过程的指导。现在老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有这种培养和训练意识,但缺乏对这个过程的周密分析和步骤排列,使学生不能全面地实现上述发展。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设计应确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应用概念和规则解决问题的能力。检验这种能力的行为指标,是能否将学过的概念与规则应用到与原先学习情境相似或完全不同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检验掌握程序性知识的程度。
一、知识及其与教学的关系
“知识”一词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较高,但对其基本涵义目前仍有争议,不同的学科解释不尽一致,即使同一学科看法也不尽相同。完整的知识应当包括人类知识和个体知识,知识可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知识是指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自然实践经验的总结,它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各种媒体长期贮存,供后人学习和借鉴。狭义知识是指个体通过与客观外界环境相互作用所获取的各种信息及其技能。
就知识与教学的关系而言,教学从一开始就总是与一定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传统教学主要是向学生传授系统文化知识,而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现代教学论主张把传授知识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尤其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但从本质上说,知识与能力是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的,教学既要重视知识传授,又要重视能力培养。教学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组织性和较高的效率,它是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虽然并不是唯一途径。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要在有限的生命之内亲身实践去获取无限的知识,更是不可能的了。
因此,教学更成了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如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高效率地获取高质量的知识,关键在于教师怎样教。高中政治课具有理论性强和比较抽象的特点,如果教学方法不当,学生很容易把政治课当成空洞的说教。因此,政治教师要上好一堂课,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然要涉及到如何看待高中政治的知识和对知识进行分类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为出发点,精心进行高中政治的教学设计,创新课堂的教学模式,才能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高中政治知识的分类
对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有助于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成效。知识分类由于依据的标准不同而往往产生不同的结果。按照现代心理学的理解,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一)陈述性知识,指个人具有的有关“世界是什么”的知识。从行为表现的角度看,凡是需要学生有意识地回忆出来的知识都称为陈述性知识。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陈述性知识主要指概念和命题。命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简单命题知识或事实知识;二是有意义命题的组合知识,即经过组织的言语信息。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的重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去理解这种知识。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对这类知识的教学过度强调学生死记硬背,教只作粗略、原则、机械的命题解释,目的只是给一个标准式的答案,严重忽视了学生对陈述性知识中符号或词语意义的获取。
(二)程序性知识,指个人具有的有关“怎么办”的知识。是在掌握概念和命题形式表达的规则的基础上,将已知的概念和规则运用于与原先学习情境相似或完全不同的新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运用分类进行高中政治课教学策略优化的对策
课堂教学要优质高效地达到目的,完成预期任务,需要进行细致的安排和周密的设计。教学设计是指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任何教学设计都必须以一定的知识分类理论为基础,由于知识类型的不同,教学的策略也应有所变化。如果置知识类型不顾,都采取同一种形式、同一模式进行教学,则其教学效果就不会好。
(一)高中政治陈述性知识教学。一般而言,高中政治陈述性知识教学以教师系统讲授为主,学生一般采取有意义的接受学习。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的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这种知识。在政治课教学中,对这类知识的教学过于强调了学生死记硬背,教只作粗略、原则、机械的命题解释,目的只是给一个标准式的答案,严重忽视了学生对陈述性知识中符号或词语意义的获取。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过程,一定要注重意义学习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识的理解过程。一些教师强调学生的“理解”,更多地要求学生的“自悟”,而不是通过千方百计地教,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这种“悟性”。
为了解决好地这个问题,就要按照认知结构理论要求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找到新知识与原有相关知识的结合点,并讲清二者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其次,陈述性知识的储存和提取的关键是编码,所以教学设计应以知识理解为核心,才能有利于按意义进行编码、组织,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根据陈述性知识的特征进行教学设计,有利于知识储存,也便于知识的提取和回忆。确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回忆知识的能力。检查这种能力的方法是要求学生口头或书面陈述学到的知识。我们反对死记硬背,但并不反对建立在知识理解和认知结构形成基础上的知识记忆。
(二)高中政治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程序性知识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获得应用概念、规则、原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知识的学习,首先要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的概念与规则(陈述性知识),然后对学生进行变式联系,以使学生熟练运用这些规则解决问题。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前身是陈述性知识,所以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设计首先应让学生理解有关概念和规则,这一点同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相同。程序性知识主要涉及概念和规则的应用,教学设计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使学生的部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也就是如何将储存在头脑中的原理等命题知识转化为技能。
实现由静态向动态、由储存知识向转换信息、由缓慢地再现知识向自动激活转化,从而实现学习的发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陈述性知识都要转化为程序性知识,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搞清哪些陈述性知识是必须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的,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对学生的这类学习要有一个过程的指导。现在老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有这种培养和训练意识,但缺乏对这个过程的周密分析和步骤排列,使学生不能全面地实现上述发展。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设计应确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应用概念和规则解决问题的能力。检验这种能力的行为指标,是能否将学过的概念与规则应用到与原先学习情境相似或完全不同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检验掌握程序性知识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