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也会嗅文章……

来源 :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kart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都习惯说看文章、读文章,但有的人是用鼻子嗅文章,中国特色的文字狱就是他们嗅出来的。明清不说,我们看唐宋的两个例子。
  刘禹锡因为王叔文事件被贬为朗州司马,一呆就是十年,后来幸得召还,回到阔别已久的长安。正是初春时节,他去玄都观赏桃花,人逢喜事精神爽,不由诗兴大发,写了一首《戏赠看花诸君子》的诗,诗中说:“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有那么一些嗅觉发达的人,就说他的诗“语涉讥刺”,刚回京城一个月的刘禹锡,又被贬到外地做官去了,这一去又是十多年。后来换了皇上,因宰相裴度的关照,刘禹锡被召还京师,任主客郎中,二度去玄都观赏桃花,做了一首《再游玄都观绝句》:“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此诗一发表,又有些人说他“薄行”,这主客郎中没当几天,就转任礼部郎中,随着裴度被罢相,他又卷铺盖到外地任职去了。
  还有就是苏轼。苏轼是宰相之才,他在王安石和司马光当政时皆不获重用。被贬湖州知州的时候,他写了一篇《湖州谢上表》,总共不到三百字,说自己被贬罪有应得,感谢皇恩浩荡,给了他很好的安置,决心上广朝廷之仁,下慰百姓之望。这样一篇文章能有什么过错呢?有些人愣是从中嗅出味道,说他诽谤朝廷,讥嘲时政,说这篇小文在社会上争相传诵,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他们还举了几首诗作为旁证,其中一首是《山村》:“杖藜裹饭去匆匆,过眼青钱转手空。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诗的本意是说年轻的农民拿着国家发的青苗钱进城打工,很快就把身上带的钱花光了,什么本事也没学到,却学会了城里人说话的腔调。这些人就说苏轼没有一点同情心,反对救济贫民,反对王安石变法。因为这点诗文,苏轼被逮到东京汴梁,关进御史台(即乌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们称御史台为乌台。)受审,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他在狱中呆了一百多天,其间仁宗皇后病死。临死前,她对皇帝说:“苏东坡因写诗而获罪,这全是小人陷害他,他们在他的政绩上挑不出毛病,就想曲解他的诗来定罪……你可不能冤枉无辜,天神会动怒的。”就在这一年的岁末,苏东坡获赦,发配黄州,任黄州团练副使。
  在苏轼这个例子中,仁宗皇后仅凭常识就断定苏轼是被冤枉的,说明文字狱的制造者绝非高明的文学评论家,与其说他们对文字敏感,倒不如说是对政治敏感。他们的鼻子先嗅出政治的风向,然后到政敌的文字中乱嗅一通,寻一点蛛丝马迹就把它放大一百倍或者干脆无中生有,编造构陷,总之,是按照政治斗争的原则,获取投机的最大利益。
其他文献
【摘要】砌体结构圈梁和构造柱的设置,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关键词】圈梁;构造柱;作用;设置  【中图分类号】U45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8—0171-02  采用粘土砖与混合砂浆或水泥砂浆砌筑的墙体却属脆性材料,在抵御地震等水平力、防止房屋倒塌等方面极为不利,在适当的部位增设构造柱,并配置些构造钢筋,能达到增强结构整体稳定
【摘要】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本文仅从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等环节,结合本地区工作实际,对预防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措施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沥青路面;破坏;预防  【中图分类号】U416.2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8—0170-02  1.前言  沥青路面的早期破损是指:沥青路面在设计寿命期(一般10-15年)前1/4至1/3期间内,
离远了挂心,挨近了糟心   中国古代有几千年的帝王史,在那年月,很多人都惦记着能见着皇帝,好沾些浩荡皇恩什么的,倘能陪王伴驾,整天围着皇帝转,那简直就是光宗耀祖,要烧高香了。  可是伴君如伴虎。皇帝权力实在太大,脾性又实在太难捉摸,一旦弄不好可是不得了。   一般而言,离着皇上远关系会差些,挨着近关系会好些。可也得分什么人,就有这么一路人,光闻名没见面,皇上天天惦记着念叨着,等真见着了,却怎么瞅怎
马凡氏综合症(Marfan Syndrome) ,又名蜘蛛脚样指(Arachnodactyly) 。是一种先天性显性优势遗传性疾病。其主要症状为:1.全身长管骨过长,尤其是手指(趾) 细长,状如蜘蛛脚样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由农业经济大国转变成为一个工业大国。由此财政收入结构和支出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主要采取剪
生均培养成本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必须关注的核心问题,土地使用权及固定资产摊销费用、人员费用、商品和服务费用及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费用共同影响生均培养成本。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