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史学工作者的大众意识不断增强,大众史学在促进历史知识普及化的潮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大众史学快速健康的发展,史学工作者除了要加强专业素养之外,还应深刻认识到大众史学发展的任务,重视大众史学撰述的要求,尊重大众史学发展的规律,创作出良好社会效益和较高经济效益的大众史学作品。
关键词:大众史学 史学工作者 学术责任
中国的历史学大致经历了神学史学、政治史学、大众史学三个阶段。大众史学最根本的特征, 即其基本功能,不再局限于为某些特定社会阶层或集团服务,而是开始为全社会公众服务,它关系到人民的生活、利益与需要。与国外相比,国内的大众史学虽起步较晚,但因为史学工作者为历史知识大众传播做出的巨大贡献,大众历史读物已越来越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大众史学作品既促进了史学的繁荣发展,又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史学工作者秉持“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宗旨,不断培养大众意识,不断强化为大众着想的服务意识。但是,大众史学领域也存在某些不良现象,鱼龙混杂,亟须改进。鉴于此,笔者集中探讨了大众史学的发展与史学工作者的学术责任,以期引导大众史学健康发展。
一、大众史学发展的任务
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史学危机”声浪中,人们认为历史学之所以受到大众的冷遇,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史学背离了大众。近年来,史学工作者除了开展历史教学及科学研究之外,还尝试着对历史进行“大众化解读”,可以说是学者以“学术”的形式向大众介绍和讲解历史的探索,实现了史学与大众的统一。大众史学的精品佳作不断涌现,在人文社科的领域内争奇斗艳,使得史学工作者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还实现了其社会价值。
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人们对历史教学与学术研究也提出了更高的希望和要求。新时期创作的大众史学作品以其独特的魅力,推进了人们又一轮学习历史的热潮,刮起了“史学热”。
作为史学工作者,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了解历史意识传递与历史认同的形成过程,不断满足和适应大众史学发展的需要。大众史学具有潜移默化地教育人民、鼓舞人民和团结人民的特殊作用,所以大众史学必须与时俱进,在促进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文艺对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道德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丰富文化生活,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民群众迫切需要思想的启迪,心灵的净化,品格的升华,精神的鼓舞,以及理想的引导。
史学工作者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充分发挥大众史学特有的社会功能,按照大众史学的要求,多出史实有据、情节精彩、心理分析细致、合乎历史情境的历史大众读物。这需要史学工作者除了完成历史的教学与学术研究之外,不断提供新的历史文献,并持之以恒的实践,从大众读者的接受中,看到历史教育、大众历史传播的意识变化。
为谁而讲史,为什么讲史,是大众史学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人们深入了解人类过去的历史,是因为历史有启迪智慧的作用。大众史学以鲜明的历史主题,多样的形式和广泛的普及性影响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了推进大众史学的发展,摆脱市场无序发展的状况,史学工作者必须创作一些大众历史读物,力求在真实性、思想性、易读性方面寻求一个平衡点,推出高品质的大众历史读物。对于学术高品质的要求是史学工作者的目标,但大众史学成功的关键是寻找到一个学术与大众的合理切入点。史学工作者撰述大众史学作品,必须本着对大众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用正确的历史观来看待历史,深刻地揭示历史真实,既不能以谬论误导大众,又要对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有所裨益,科学地引导现实生活。
二、大众史学撰述的要求
近年来,伪史学著作泛滥成灾。“史学大众化”中的种种“戏说”“正说”之作堂而皇之地大肆篡改历史,甚至一些戏说作品还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势,故意以“怪”“歪”“乱”的思路来编造历史、解释历史,以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然而,这些论述远离真实的历史,造成对大众的“误导”,这成为“史学大众化”最遭人诟病之处。因此,史学工作者必须积极承担学术责任,重视大众史学的撰述方法,做好史学普及方面的工作,促进大众史学的健康发展。
大众史学虽不是学术味浓厚的史学作品,不拘泥于某种形式进行历史写作,但学院式章节体必须摒弃,以随笔的形式较为适合,撰写时史学工作者可以问题为中心或以人物事件为中心,把史料、思想、文字有机结合起来,才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史学工作者首先必须在史实考证上下一番功夫,展示历史學的魅力。
历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长期以来,经过证据的搜集与甄别、编排与辑录、编纂与叙事等方面,使之形成了系统的学问。针对自己的研究主题,历史学家往往要进行大量的资料阅读,在分析了前人历史研究中或显性或隐性的大量历史评价之后,努力追求执中的立场,表现更为宽容的理解力。大众史学要求在史料方面,细致梳理,剔除史实硬伤,在情节方面不断组织提炼,不虚构,引人入胜,直至确立起史学工作者讲述大众史学的品牌。
史学走向大众是一种必然趋势,史学工作者在促进大众史学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尽管史学工作者的教学与研究水平参差不齐,但其必须深刻认识到大众史学发展的任务,重视大众史学撰述的要求。大众史学作品除了要有一定深度之外,更要有吸引读者的特色,必须引导读者思考深刻的历史问题,实现历史人物心理与现实读者心理的一种交融相汇。
三、大众史学发展的规律与效益
历史是过去经历的事实,它不仅仅属于史学工作者,更应该为全社会所共有,因为它是社会和民族的共同精神财富。
事实证明,一个民族的历史感越强,他们的使命感就会越强,其未来创造性也会越大。在创造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时代性的大众史学作品时,史学工作者必须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大众史学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史学工作者不能一味地咀嚼个人的情感,查找现成的材料,津津乐道于传统时代的颓废心态,而应该深入生活、深入群众,认识大众史学发展的客观过程,认识大众史学的生命所在,只有被人民所接受和欣赏的大众史学,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因此,大众史学必须深深根植于前期学术成果的丰厚沃土之中,借鉴吸收其他国家的一切优秀成果之后,才能得以茁壮成长,推动大众史学不断发展。大众史学应始终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道路上创新,而这个继承发展创新必须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为中国人民所喜爱和接受,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这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必由之路,也是大众史学必经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生产、流通、消费的运行规律也是大众史学产品应该遵守的法則,大众史学需要在作者、策划方、出版方、发行方等四个方面有一个沟通和磨合的互动过程。尤其是对于出版商而言,大众史学是一个有着文化理想的商业行为,所以市场在其中就成了重要的要素。如果在商业批发零售运作上不成功,就无法使大众史学延续下去,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有一个团队为作品的装帧、发行、宣传等方面努力工作,所有参与者都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回报,这才是高品质的大众史学可持续发展成功的关键。
在大众史学创作中,只有全面体现社会发展规律、市场经济规律、史学规律的统一,大众史学才能走出一条又快又好的发展之路。为了发挥大众史学的特殊作用及其最大功能,史学工作者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确保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争取更好的经济效益,使其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绝不能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牺牲社会效益。传播历史知识的途径除了书籍之外,还有影视、歌曲、戏剧、旅游等方式。但是,任何一种传播方式都是一把双刃剑,史学工作者如何权衡和选择,就变成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有位学者曾深刻地指出:“在大讲市场经济和计算票房价值时,是否考虑到剧中宣扬的内容、思想是什么价值?是否也可以粗略地估计一下其正面的价值和负面的‘价值’之间的比例?”“在津津乐道古代(尤其是清代)统治集团内部纷争加上种种宫廷秘闻时,是否也应该考虑到这连篇累牍的‘历史剧’究竟是在宣扬一种什么样的历史观?这样的历史观同精神文明建设所倡导的历史观是吻合的,还是相悖的?这笔‘精神帐’是否也要认真地算一算呢?”由此可以看出,史学工作者必须尊重大众史学发展的规律,创作出既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又有较高经济效益的大众史学作品。
参考文献:
[1]邵鸿.当代史学的公共面向和大众参与——对曹操墓认定风波的初步分析[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1).
[2]任奇正.史学与公众的统一[J].史学理论研究,1997,(4).
[3]吉炳轩.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文艺创作[J].求是,2004,(14).
[4]许海云.从西方史学的文化视角看我国当前的“史学大众化”[J].社会科学战线,2006,(6).
[5]陈新.公众史学的中国式境遇[N].社会科学报,2014-1-2.
(作者单位:宜春市袁州区洪塘镇井江中学)
关键词:大众史学 史学工作者 学术责任
中国的历史学大致经历了神学史学、政治史学、大众史学三个阶段。大众史学最根本的特征, 即其基本功能,不再局限于为某些特定社会阶层或集团服务,而是开始为全社会公众服务,它关系到人民的生活、利益与需要。与国外相比,国内的大众史学虽起步较晚,但因为史学工作者为历史知识大众传播做出的巨大贡献,大众历史读物已越来越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大众史学作品既促进了史学的繁荣发展,又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史学工作者秉持“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宗旨,不断培养大众意识,不断强化为大众着想的服务意识。但是,大众史学领域也存在某些不良现象,鱼龙混杂,亟须改进。鉴于此,笔者集中探讨了大众史学的发展与史学工作者的学术责任,以期引导大众史学健康发展。
一、大众史学发展的任务
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史学危机”声浪中,人们认为历史学之所以受到大众的冷遇,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史学背离了大众。近年来,史学工作者除了开展历史教学及科学研究之外,还尝试着对历史进行“大众化解读”,可以说是学者以“学术”的形式向大众介绍和讲解历史的探索,实现了史学与大众的统一。大众史学的精品佳作不断涌现,在人文社科的领域内争奇斗艳,使得史学工作者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还实现了其社会价值。
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人们对历史教学与学术研究也提出了更高的希望和要求。新时期创作的大众史学作品以其独特的魅力,推进了人们又一轮学习历史的热潮,刮起了“史学热”。
作为史学工作者,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了解历史意识传递与历史认同的形成过程,不断满足和适应大众史学发展的需要。大众史学具有潜移默化地教育人民、鼓舞人民和团结人民的特殊作用,所以大众史学必须与时俱进,在促进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文艺对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道德情操,提高审美情趣,丰富文化生活,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民群众迫切需要思想的启迪,心灵的净化,品格的升华,精神的鼓舞,以及理想的引导。
史学工作者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充分发挥大众史学特有的社会功能,按照大众史学的要求,多出史实有据、情节精彩、心理分析细致、合乎历史情境的历史大众读物。这需要史学工作者除了完成历史的教学与学术研究之外,不断提供新的历史文献,并持之以恒的实践,从大众读者的接受中,看到历史教育、大众历史传播的意识变化。
为谁而讲史,为什么讲史,是大众史学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人们深入了解人类过去的历史,是因为历史有启迪智慧的作用。大众史学以鲜明的历史主题,多样的形式和广泛的普及性影响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了推进大众史学的发展,摆脱市场无序发展的状况,史学工作者必须创作一些大众历史读物,力求在真实性、思想性、易读性方面寻求一个平衡点,推出高品质的大众历史读物。对于学术高品质的要求是史学工作者的目标,但大众史学成功的关键是寻找到一个学术与大众的合理切入点。史学工作者撰述大众史学作品,必须本着对大众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用正确的历史观来看待历史,深刻地揭示历史真实,既不能以谬论误导大众,又要对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有所裨益,科学地引导现实生活。
二、大众史学撰述的要求
近年来,伪史学著作泛滥成灾。“史学大众化”中的种种“戏说”“正说”之作堂而皇之地大肆篡改历史,甚至一些戏说作品还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势,故意以“怪”“歪”“乱”的思路来编造历史、解释历史,以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然而,这些论述远离真实的历史,造成对大众的“误导”,这成为“史学大众化”最遭人诟病之处。因此,史学工作者必须积极承担学术责任,重视大众史学的撰述方法,做好史学普及方面的工作,促进大众史学的健康发展。
大众史学虽不是学术味浓厚的史学作品,不拘泥于某种形式进行历史写作,但学院式章节体必须摒弃,以随笔的形式较为适合,撰写时史学工作者可以问题为中心或以人物事件为中心,把史料、思想、文字有机结合起来,才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史学工作者首先必须在史实考证上下一番功夫,展示历史學的魅力。
历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长期以来,经过证据的搜集与甄别、编排与辑录、编纂与叙事等方面,使之形成了系统的学问。针对自己的研究主题,历史学家往往要进行大量的资料阅读,在分析了前人历史研究中或显性或隐性的大量历史评价之后,努力追求执中的立场,表现更为宽容的理解力。大众史学要求在史料方面,细致梳理,剔除史实硬伤,在情节方面不断组织提炼,不虚构,引人入胜,直至确立起史学工作者讲述大众史学的品牌。
史学走向大众是一种必然趋势,史学工作者在促进大众史学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尽管史学工作者的教学与研究水平参差不齐,但其必须深刻认识到大众史学发展的任务,重视大众史学撰述的要求。大众史学作品除了要有一定深度之外,更要有吸引读者的特色,必须引导读者思考深刻的历史问题,实现历史人物心理与现实读者心理的一种交融相汇。
三、大众史学发展的规律与效益
历史是过去经历的事实,它不仅仅属于史学工作者,更应该为全社会所共有,因为它是社会和民族的共同精神财富。
事实证明,一个民族的历史感越强,他们的使命感就会越强,其未来创造性也会越大。在创造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时代性的大众史学作品时,史学工作者必须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大众史学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史学工作者不能一味地咀嚼个人的情感,查找现成的材料,津津乐道于传统时代的颓废心态,而应该深入生活、深入群众,认识大众史学发展的客观过程,认识大众史学的生命所在,只有被人民所接受和欣赏的大众史学,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因此,大众史学必须深深根植于前期学术成果的丰厚沃土之中,借鉴吸收其他国家的一切优秀成果之后,才能得以茁壮成长,推动大众史学不断发展。大众史学应始终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道路上创新,而这个继承发展创新必须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为中国人民所喜爱和接受,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这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必由之路,也是大众史学必经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生产、流通、消费的运行规律也是大众史学产品应该遵守的法則,大众史学需要在作者、策划方、出版方、发行方等四个方面有一个沟通和磨合的互动过程。尤其是对于出版商而言,大众史学是一个有着文化理想的商业行为,所以市场在其中就成了重要的要素。如果在商业批发零售运作上不成功,就无法使大众史学延续下去,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有一个团队为作品的装帧、发行、宣传等方面努力工作,所有参与者都获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回报,这才是高品质的大众史学可持续发展成功的关键。
在大众史学创作中,只有全面体现社会发展规律、市场经济规律、史学规律的统一,大众史学才能走出一条又快又好的发展之路。为了发挥大众史学的特殊作用及其最大功能,史学工作者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确保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争取更好的经济效益,使其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绝不能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牺牲社会效益。传播历史知识的途径除了书籍之外,还有影视、歌曲、戏剧、旅游等方式。但是,任何一种传播方式都是一把双刃剑,史学工作者如何权衡和选择,就变成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有位学者曾深刻地指出:“在大讲市场经济和计算票房价值时,是否考虑到剧中宣扬的内容、思想是什么价值?是否也可以粗略地估计一下其正面的价值和负面的‘价值’之间的比例?”“在津津乐道古代(尤其是清代)统治集团内部纷争加上种种宫廷秘闻时,是否也应该考虑到这连篇累牍的‘历史剧’究竟是在宣扬一种什么样的历史观?这样的历史观同精神文明建设所倡导的历史观是吻合的,还是相悖的?这笔‘精神帐’是否也要认真地算一算呢?”由此可以看出,史学工作者必须尊重大众史学发展的规律,创作出既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又有较高经济效益的大众史学作品。
参考文献:
[1]邵鸿.当代史学的公共面向和大众参与——对曹操墓认定风波的初步分析[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1).
[2]任奇正.史学与公众的统一[J].史学理论研究,1997,(4).
[3]吉炳轩.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文艺创作[J].求是,2004,(14).
[4]许海云.从西方史学的文化视角看我国当前的“史学大众化”[J].社会科学战线,2006,(6).
[5]陈新.公众史学的中国式境遇[N].社会科学报,2014-1-2.
(作者单位:宜春市袁州区洪塘镇井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