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大中农场水利建设为例,剖析了其水利建设中采取的有效措施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水利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建议;大中农场
中图分类号 S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9-0268-01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大中农场灌溉面积4 700 hm2、沟渠总长超过700 km,对于这样一个中型灌区来说,能否切实将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落实到农田水利建设的工作中去,关系着大中农场现代农业建设的成败。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和命脉,本文旨在以大中农场水利建设为标本,分析现代化农场水利建设中的相关问题,为现代化农场建设提供参考。
1大中农场概况及水利现状
1.1地理环境
江苏省大中农场建于1950年11月,位于北纬33°08′,东经120°39′,地处苏北沿海的大丰市境内,北至王港河,南至竹港河,东面与大丰华丰农场接壤,西至场群河。农场南北长11 km,东西长平均7.3 km,全场面积8 100 hm2,耕地面积5 070 hm2,林地面积800 hm2。
1.2自然条件
大中农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7—9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0%左右,台风年过境频率为0.5次,暴雨出现频率年均3.8次。北部边界的王港河汛期最高水位为3.18 m,非汛期水位为0.8~1.0 m,河水含盐量一般年份在1/1 000以下,是唯一的淡水源。内部干、排河水位随外河而升降,含盐量极不稳定,不能用于灌溉。地形自南向北略有倾斜,南高北低。土壤以砂土为主,有大量氯化钠为主的可溶性盐类。
1.3农田水利现状
农场位于大丰市王港河、江界河的下游,目前水系布局已形成,沟、河、路、渠、涵、闸、站基本配套齐全。其中有南北走向的干河3条,南北走向的总渠2条;东西走向的排河8条,南北走向的条沟700条,东西走向的干渠22条;南北走向的农渠700条;一级泵站3座,装机1 660 kW,流量30.3 m3/s,二级泵站14座,1 760 kW,22.4 m3/s;农门700座,条沟退水涵650座。
2大中农场推进水利建设的有效措施
2.1冬春水利实行量化考核,着力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
每年制定年度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方案,明确水利任务,严控工程进度,加强质量管理。分解任务,实行量化考核。成立多部门联合质量验收小组加强过程管理。健全防汛抗旱应急管理机制,建立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抢险救援队伍,认真推进农场、分场两级防汛抗旱组织建设,超前做好应急抢险物资储备,完善应急预案,上网公布,接受监督[1]。
2.2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
按照国家水土保持要求,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整治、造林绿化等措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自觉加强农场周边县乡河道水土流失防治,对私自种植的采取灭生化除措施,杜绝在沟渠两边乱挖私种。
2.3认真落实河道疏浚和泵站改造任务,精心规划全场灌渠硬化项目
农场地处江淮下游,为发挥好排水降渍功能,保证秋熟生产,农场制定了详实的河道疏浚和泵站改造实施方案,落实责任部门,确保河道疏浚和泵站改造任务按期保质完成。全面实施灌渠硬化是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基本要求。为推进支渠和农渠防渗渠建设,农场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助,另一方面根据农场实际,抓紧拟定防渗渠建设规划,启动灌渠硬化项目[2]。
3大中农场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特殊的地质条件带来的管理难度。大中农场现有河道淤积非常严重,成陆时间短,土壤砂性重,水土流失多,河道淤塞快,排涝影响大,制约大中农场现代农业建设,严重影响粮食生产。二是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弱化。近年来,各基层单位逐步取消机驾人员义务工,冬春农田水利主要依靠外雇工。在用工价格不断攀升的压力下,对冬春水利的投工投劳数量大幅度减少。这种趋势不仅直接影响当前的粮食增产,而且严重制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持续提高。三是水利现状与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不匹配。经过60多年努力,大中农场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支撑农场半壁江山的农业生产还没有彻底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水利现状与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农业极不匹配。四是水土保持及水生态保护的矛盾突出。虽然农场对于沟渠两边私挖乱种、在行洪河道设置渔网渔簖等现象早已明令禁止,但这些现象屡禁不绝。因缺乏相应的机制,导致水土保持执法行动往往不了了之。
4建议
一是在已作出的全场水利建设规划基础上,重新作出补充规划。加大机械投入,加快河道治理进程。在规划中要通过相应的工程措施解决河岸坍塌、河道淤塞等危害[3]。二是针对劳动力成本较高的局面,需积极转变方式,调整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新思路。加快购置适宜的小型机械,尽快完成从“人工为主”到“人工为辅”的过程。三是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加快实施灌渠硬化工程,推进支渠和农渠防渗渠的建设,提高灌溉、排涝标准。尽快建立高标准的农田灌排体系,以适应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四是农场应加大对水土保持监督执法的支持力度,强硬姿态,通过多部门联合执法,丰富执法手段,重拳出击,有效遏制经济发展过程中无序占用和破坏水土资源愈演愈烈的现象[4-6]。
5参考文献
[1] 祁迎胜.农田水利建设策略[J].现代农业科技,2010(16):232,236.
[2] 李玉珍.水利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11):261-262.
[3] 刘德力格尔,盛常玉,刘筱赛.在农业建设中水利建设面临的难题与对策[J].内蒙古水利,2010(1):1-2.
[4] 薛平,温雅琴,张晓东.简述水利建设项目社会评价方法[J].内蒙古水利,2010(1):34-35.
[5] 赵建伟.浅谈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J].吉林农业,2010(9):204.
[6] 周晓平,刘秀红.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性质和管理模式探讨[J].人民黄河,2007(3):26.
关键词水利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建议;大中农场
中图分类号 S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9-0268-01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大中农场灌溉面积4 700 hm2、沟渠总长超过700 km,对于这样一个中型灌区来说,能否切实将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落实到农田水利建设的工作中去,关系着大中农场现代农业建设的成败。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和命脉,本文旨在以大中农场水利建设为标本,分析现代化农场水利建设中的相关问题,为现代化农场建设提供参考。
1大中农场概况及水利现状
1.1地理环境
江苏省大中农场建于1950年11月,位于北纬33°08′,东经120°39′,地处苏北沿海的大丰市境内,北至王港河,南至竹港河,东面与大丰华丰农场接壤,西至场群河。农场南北长11 km,东西长平均7.3 km,全场面积8 100 hm2,耕地面积5 070 hm2,林地面积800 hm2。
1.2自然条件
大中农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7—9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0%左右,台风年过境频率为0.5次,暴雨出现频率年均3.8次。北部边界的王港河汛期最高水位为3.18 m,非汛期水位为0.8~1.0 m,河水含盐量一般年份在1/1 000以下,是唯一的淡水源。内部干、排河水位随外河而升降,含盐量极不稳定,不能用于灌溉。地形自南向北略有倾斜,南高北低。土壤以砂土为主,有大量氯化钠为主的可溶性盐类。
1.3农田水利现状
农场位于大丰市王港河、江界河的下游,目前水系布局已形成,沟、河、路、渠、涵、闸、站基本配套齐全。其中有南北走向的干河3条,南北走向的总渠2条;东西走向的排河8条,南北走向的条沟700条,东西走向的干渠22条;南北走向的农渠700条;一级泵站3座,装机1 660 kW,流量30.3 m3/s,二级泵站14座,1 760 kW,22.4 m3/s;农门700座,条沟退水涵650座。
2大中农场推进水利建设的有效措施
2.1冬春水利实行量化考核,着力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
每年制定年度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方案,明确水利任务,严控工程进度,加强质量管理。分解任务,实行量化考核。成立多部门联合质量验收小组加强过程管理。健全防汛抗旱应急管理机制,建立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抢险救援队伍,认真推进农场、分场两级防汛抗旱组织建设,超前做好应急抢险物资储备,完善应急预案,上网公布,接受监督[1]。
2.2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
按照国家水土保持要求,采取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整治、造林绿化等措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自觉加强农场周边县乡河道水土流失防治,对私自种植的采取灭生化除措施,杜绝在沟渠两边乱挖私种。
2.3认真落实河道疏浚和泵站改造任务,精心规划全场灌渠硬化项目
农场地处江淮下游,为发挥好排水降渍功能,保证秋熟生产,农场制定了详实的河道疏浚和泵站改造实施方案,落实责任部门,确保河道疏浚和泵站改造任务按期保质完成。全面实施灌渠硬化是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基本要求。为推进支渠和农渠防渗渠建设,农场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助,另一方面根据农场实际,抓紧拟定防渗渠建设规划,启动灌渠硬化项目[2]。
3大中农场水利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特殊的地质条件带来的管理难度。大中农场现有河道淤积非常严重,成陆时间短,土壤砂性重,水土流失多,河道淤塞快,排涝影响大,制约大中农场现代农业建设,严重影响粮食生产。二是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弱化。近年来,各基层单位逐步取消机驾人员义务工,冬春农田水利主要依靠外雇工。在用工价格不断攀升的压力下,对冬春水利的投工投劳数量大幅度减少。这种趋势不仅直接影响当前的粮食增产,而且严重制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持续提高。三是水利现状与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不匹配。经过60多年努力,大中农场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支撑农场半壁江山的农业生产还没有彻底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水利现状与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农业极不匹配。四是水土保持及水生态保护的矛盾突出。虽然农场对于沟渠两边私挖乱种、在行洪河道设置渔网渔簖等现象早已明令禁止,但这些现象屡禁不绝。因缺乏相应的机制,导致水土保持执法行动往往不了了之。
4建议
一是在已作出的全场水利建设规划基础上,重新作出补充规划。加大机械投入,加快河道治理进程。在规划中要通过相应的工程措施解决河岸坍塌、河道淤塞等危害[3]。二是针对劳动力成本较高的局面,需积极转变方式,调整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新思路。加快购置适宜的小型机械,尽快完成从“人工为主”到“人工为辅”的过程。三是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加快实施灌渠硬化工程,推进支渠和农渠防渗渠的建设,提高灌溉、排涝标准。尽快建立高标准的农田灌排体系,以适应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四是农场应加大对水土保持监督执法的支持力度,强硬姿态,通过多部门联合执法,丰富执法手段,重拳出击,有效遏制经济发展过程中无序占用和破坏水土资源愈演愈烈的现象[4-6]。
5参考文献
[1] 祁迎胜.农田水利建设策略[J].现代农业科技,2010(16):232,236.
[2] 李玉珍.水利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11):261-262.
[3] 刘德力格尔,盛常玉,刘筱赛.在农业建设中水利建设面临的难题与对策[J].内蒙古水利,2010(1):1-2.
[4] 薛平,温雅琴,张晓东.简述水利建设项目社会评价方法[J].内蒙古水利,2010(1):34-35.
[5] 赵建伟.浅谈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J].吉林农业,2010(9):204.
[6] 周晓平,刘秀红.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性质和管理模式探讨[J].人民黄河,2007(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