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唐语林》记载:有个深得唐玄宗欢心的“方伎供奉”,他的女婿王如泚参加科举。他就请求玄宗开恩帮着女婿及第。玄宗满口答应并命令礼部:本科考试须取王如泚及第。试后,负责科举的礼部侍郎将皇帝钦点王如泚进士的情况报告给宰相。宰相问:“他的文章能达到录取的标准吗?”侍郎如实回答:“介于及第与落第之间。”于是,宰相说:“那就不能让他及第。科举是国家取才大典,怎么能凭皇帝一句话,就把功名与人?”宰相否决之后告知皇帝,玄宗只好取消成命。得到皇帝钦点的王如泚自以为稳操胜券,在家中大宴宾客,却接到落第的消息,好不尴尬。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宰相制度深受后世推崇。唐之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若得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机务等名就是名副其实的宰相。唐宰相制度较之两汉有很大发展,较之南北朝更完善成熟。那么,唐朝宰相都有什么样的权力,他们对皇权有什么制约呢?
废立太子、皇后之类的事,看似皇帝个人私事,但在唐朝都要征得宰相同意。永徽五年(654年),高宗欲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便带着武则天到宰相、太尉长孙无忌家“走门子”,又是欢饮,又是封赏他的三个庶子为大官,还送了十车金宝缯锦的重礼。百般暗示之下,长孙无忌就是不搭茬,高宗碰了个钉子扫兴而去。后来尽管武则天终究如愿,但始终对长孙无忌怀恨在心。
皇帝诏令不经宰相也为非法。诏令下发要经历中书省根据皇帝旨意起草、门下省核准、尚书省执行三个阶段,其中任一阶段宰相认为不妥,都可以退回上一阶段。皇帝的旨意看似金口玉言,其实并非那么简单。
在唐朝,任命官员也是如此。一般是经尚书省有關部门初拟,中书、门下两省宰相审核,报由皇帝“进画”批准,再经宰相下达到具体的工作部门。这个制度一直严格执行,直到唐中宗时却出现例外。他不经两省宰相径自封官,身为皇帝也自觉为难,不敢用装诏书的正规封袋,也不敢照常式封发,只能改用斜封,所书“敕”不敢用朱笔,改用墨笔,史称“斜封墨敕”;所封之官也被讥为“斜封官”。
中宗景龙二年(708年),吏部员外郎李朝隐先后揭发“斜封官”1400多人,闹得这位破坏制度的皇帝狼狈不堪。景云元年(710年),刚登基的睿宗皇帝批准了宰相姚元之、宋璟等关于全部撤销前朝“斜封官”的奏议,中宗时代的“斜封官”终被悉数罢黜,宰相制度得到进一步坚持。
宣宗大中十一年(857年)春,户部长官职位出现空缺,正巧碰上京兆尹韦澳给皇帝奏事,皇帝觉得这个人合适,就想让韦澳接任户部长官。面对提升到户部长官这样的肥缺,韦澳却坚辞不受,让宣宗大为不快。后来,韦澳说明原因:“皇帝不和宰辅商议,私自想重用我,别人肯定会说我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得到提升的,那我怎么能替自己辩解啊!”可见,在唐朝宰相在任命官员过程中具有的重要作用是得到普遍认同和支持的。
除此之外,皇帝继承帝位的合法性也须得宰相认可。据《资治通鉴》记载:“故事,新天子即位,两省官同署名。”意思是说,皇帝新登基,须中书、门下两省的宰相共同签名承认,可见这也是一项制度。
延续289年的大唐王朝,前期之所以能够开创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中期“安史之乱”之后,之所以能够唐室光复再造;后期,虽然出现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但依然能够做到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关键都是当朝的宰相制度。无论国力鼎盛,还是国势衰微;无论明君在上,还是昏主乱政,只要宰相的职权能够正确行使,就能维持国家政治的运行。就连到了岌岌可危的晚唐,宰相郑畋还感慨万端地说:“国祚安危,在我辈三四人画度。”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宰相制度深受后世推崇。唐之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若得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机务等名就是名副其实的宰相。唐宰相制度较之两汉有很大发展,较之南北朝更完善成熟。那么,唐朝宰相都有什么样的权力,他们对皇权有什么制约呢?
废立太子、皇后之类的事,看似皇帝个人私事,但在唐朝都要征得宰相同意。永徽五年(654年),高宗欲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便带着武则天到宰相、太尉长孙无忌家“走门子”,又是欢饮,又是封赏他的三个庶子为大官,还送了十车金宝缯锦的重礼。百般暗示之下,长孙无忌就是不搭茬,高宗碰了个钉子扫兴而去。后来尽管武则天终究如愿,但始终对长孙无忌怀恨在心。
皇帝诏令不经宰相也为非法。诏令下发要经历中书省根据皇帝旨意起草、门下省核准、尚书省执行三个阶段,其中任一阶段宰相认为不妥,都可以退回上一阶段。皇帝的旨意看似金口玉言,其实并非那么简单。
在唐朝,任命官员也是如此。一般是经尚书省有關部门初拟,中书、门下两省宰相审核,报由皇帝“进画”批准,再经宰相下达到具体的工作部门。这个制度一直严格执行,直到唐中宗时却出现例外。他不经两省宰相径自封官,身为皇帝也自觉为难,不敢用装诏书的正规封袋,也不敢照常式封发,只能改用斜封,所书“敕”不敢用朱笔,改用墨笔,史称“斜封墨敕”;所封之官也被讥为“斜封官”。
中宗景龙二年(708年),吏部员外郎李朝隐先后揭发“斜封官”1400多人,闹得这位破坏制度的皇帝狼狈不堪。景云元年(710年),刚登基的睿宗皇帝批准了宰相姚元之、宋璟等关于全部撤销前朝“斜封官”的奏议,中宗时代的“斜封官”终被悉数罢黜,宰相制度得到进一步坚持。
宣宗大中十一年(857年)春,户部长官职位出现空缺,正巧碰上京兆尹韦澳给皇帝奏事,皇帝觉得这个人合适,就想让韦澳接任户部长官。面对提升到户部长官这样的肥缺,韦澳却坚辞不受,让宣宗大为不快。后来,韦澳说明原因:“皇帝不和宰辅商议,私自想重用我,别人肯定会说我通过不正当的途径得到提升的,那我怎么能替自己辩解啊!”可见,在唐朝宰相在任命官员过程中具有的重要作用是得到普遍认同和支持的。
除此之外,皇帝继承帝位的合法性也须得宰相认可。据《资治通鉴》记载:“故事,新天子即位,两省官同署名。”意思是说,皇帝新登基,须中书、门下两省的宰相共同签名承认,可见这也是一项制度。
延续289年的大唐王朝,前期之所以能够开创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中期“安史之乱”之后,之所以能够唐室光复再造;后期,虽然出现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但依然能够做到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关键都是当朝的宰相制度。无论国力鼎盛,还是国势衰微;无论明君在上,还是昏主乱政,只要宰相的职权能够正确行使,就能维持国家政治的运行。就连到了岌岌可危的晚唐,宰相郑畋还感慨万端地说:“国祚安危,在我辈三四人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