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即墨柳腔为胶东地区的地方剧中,上世纪50年代受到领导的重视与人民群众的认可,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基于自身多年的学习演唱,对即墨柳腔的唱腔开展相关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即墨柳腔;唱腔;研究
引言
柳腔虽然为地方剧中,不过自身具有的价值与意义十分重要。作为土生土长的山东剧中,就哟较为独特的声腔系统,值得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
1.唱腔
1.1板腔体唱腔
以板腔体为主的柳腔音乐主要含有两大强调,花调与悲调,二者地位十分关键。同时还含有生调与其他剧种演化而来的反调等。
花调又叫花腔、为青衣、花旦等行当的基本强调,适合于表达欢快、倾诉以及争执等情感。强调尾部常用小嗓以翻高六度或者是八度等模式,具有地方特色。在花腔的腔调之下,又劃分为多个组成部分,如上句、花腔、拖腔以及垛句等。可以根据剧情确定节奏的快慢等,不过都是一板一眼。
柳腔的母曲,自然就是花调与悲调,而说到柳腔之内较为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悲调。如泣如诉、哭哭咧咧等描述等,都是来自于这种独特而具有当地特色的强调。悲调又被叫做悲宫,用来表现人物凄苦悲哀的心情。同花调类似,悲调也是青衣、花旦、小生等行当的基本强调,强调尾音用假声处理。通常节奏为2/4拍,还可以基于剧情需求调节自己的节奏。
随着柳腔的发展,如今剧目已经超过百余部,其中大部分角色为青衣、花旦、小生等三个行单,花调与悲调也是柳腔腔调之中的重点。但是老生、老旦等严肃稳中的行当并不适合这些腔调,进而出现生调。生调节奏快慢均有,以稳重为主,都是2/4拍,其强调内部含有上句、下句以及拖腔、留板等。
反调,同生调不同反调来源并不是柳腔,而是老艺人为丰富柳腔的唱腔,借鉴其他剧种的反调 进行的创作,虽然其表达的也是悲伤的情况,但是同悲调比较,反调更多的为愤怒与责备。同其他的腔调比较,反调在悦耳之余,更像从柳腔到其他剧种的过渡,含有较多的音乐元素,丰富了柳腔的唱腔,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腔调为后续创作,反调的板式较为丰富,含有慢板、快板、尖板以及摇板等,反调一般以二胡为主要的伴奏乐器,定弦为do-sol。
1.2曲牌体唱腔
柳腔的体裁为板腔体,其音乐多为基于唱腔的板式变化为主,但除了母曲与借鉴创作的强调外,艺人还借鉴来自于民间的其他曲牌,进而进行演唱,形成柳腔之中的曲牌体腔调,常见的曲牌含有南锣、娃娃调、四不像等。
南锣与娃娃调都是唢呐伴奏的演唱曲牌,来自于民歌。这样的曲牌曾经被很多的曲艺形式与地方剧种而借用,被吸纳到柳腔之中后,虽然经过改造仍旧保留一些原来音乐的特征。南锣的很多唱词多为七句一段,而娃娃调多为八句一段。四不像为山东高密的民歌《拾棉花》的曲调,优美动听,具有较为清晰的起承转合。这首民歌被吸纳到柳腔之中已经具有较长的历史,艺人既可以填词用作伴唱,还可以作为伴奏曲牌单独的应用。因为长时间的使用,艺人已经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多次的修改,将命名为四不像。
2.器乐
2.1过门
在基于以板腔体唱腔为主的剧种之内,柳腔的音乐部分是较为婉转动听的,自然同器乐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伴奏的功能为承上启下,具有贯彻落实的功能。同时柳腔的伴奏之中还存在一种“吹垛子”的形态,特色较为鲜明。在柳腔过门之中的花调过门与悲调过门占据其中较大的部分。
花调在整个柳腔音乐之中占据的比重比较大,其过门种类也比较多。在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剧种之中,花调过门的旋律会具有轻微的变化,不过总体来说相似度比较高。过门旋律主要是前面的落音来决定,并且对应的唱腔旋律颇为相似。其中只有拖腔的过门稍微有所不同,旋律之中多了“fa”音,除了祈祷旋律的过渡在外,还具有映衬得到一种思索、迟疑的额功能。
悲调可以说为柳腔之中最具特色的强调,其音乐可以涵盖人物不同情绪的细节,使得人听起来较为凄苦与真切。穿插在唱腔之中的悲调过门,可以很好的连接戏曲之中的程式,使得悲的气氛始终笼罩在整个的曲调之中。悲调之中的构成没有花调丰富,其过门自然也不像花调那样根据尾音不同来区分。从旋律层面分析,悲调过门的旋律与其对应的唱腔旋律比花调更为类似,其中“#fa”和“↓si”具有决定性的欧勇。如果哭腔过门的旋律忽略掉第二、第三小节,几乎为类似的,仅仅在留板过门里面多一个“la”音,使得旋律听起来不是那么悲伤,用一种相对缓和的形式为唱腔服务。同花调比较,悲调的过门种类更少,同其所对应的唱腔旋律在音乐上的联系也是更加紧密的。
吹垛子为柳腔音乐之中较为鲜明的一种伴奏模式,原本是本肘鼓时期用唢呐与手锣代替过门与尾音的帮腔形式演变得到。在演唱花调或悲调的时候,根据剧情发展的需求,可以用唢呐吹一段特定的旋律进行垫衬,使得音乐更加的丰富,情节也较为生动。吹垛子分花垛子与悲垛子两种情况,每个行当所对应的垛子旋律也基本类似,仅仅在节奏层面具有快慢的区别。
2.2曲牌
曲牌在整个柳腔音乐之中占据的比例较少,大体划分为器乐曲牌与声乐曲牌,器乐曲牌大体分为丝竹曲牌以及唢呐曲牌。唱腔曲牌含有南锣、体唱腔等、娃娃调、四不像等。由于其器乐音乐旋律与唱腔曲牌在上节曲牌腔音乐旋律几乎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结论
柳腔虽然为地方戏中,其音乐的丰富程度却十分的绚烂,作为柳腔的母曲,花调十分的关键,柳腔唱腔之中很多板式都是同其搭配,进而体现抽花调旋律在整个唱腔音乐之上的地位。对悲调则是基于其独特的特征音与充满异国风情的五声旋律音阶,成为柳腔之内最具特色的腔调,也是柳腔同其他剧种的差异所在。
参考文献:
[1]孙赟. 即墨柳腔【花调】音乐形态研究[J].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6.
[2]冷学萍. 地方戏曲创作感悟--以即墨柳腔为例[J]. 赤子,2019,000(027):250.
[3]常莉. 即墨柳腔艺术流派述略[J]. 黄河之声,2017,000(018):117-117.
[4]赵华. 浅析柳腔和茂腔的特点[J]. 人文天下,2018,130(20):20-22.
[5]孙赟. 山东即墨柳腔唱腔音乐研究[D]. 中国音乐学院.
[6]张晓军. 即墨芳草——论柳腔的唱腔艺术[J]. 大家,2010(15):83-84.
【关键词】即墨柳腔;唱腔;研究
引言
柳腔虽然为地方剧中,不过自身具有的价值与意义十分重要。作为土生土长的山东剧中,就哟较为独特的声腔系统,值得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
1.唱腔
1.1板腔体唱腔
以板腔体为主的柳腔音乐主要含有两大强调,花调与悲调,二者地位十分关键。同时还含有生调与其他剧种演化而来的反调等。
花调又叫花腔、为青衣、花旦等行当的基本强调,适合于表达欢快、倾诉以及争执等情感。强调尾部常用小嗓以翻高六度或者是八度等模式,具有地方特色。在花腔的腔调之下,又劃分为多个组成部分,如上句、花腔、拖腔以及垛句等。可以根据剧情确定节奏的快慢等,不过都是一板一眼。
柳腔的母曲,自然就是花调与悲调,而说到柳腔之内较为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悲调。如泣如诉、哭哭咧咧等描述等,都是来自于这种独特而具有当地特色的强调。悲调又被叫做悲宫,用来表现人物凄苦悲哀的心情。同花调类似,悲调也是青衣、花旦、小生等行当的基本强调,强调尾音用假声处理。通常节奏为2/4拍,还可以基于剧情需求调节自己的节奏。
随着柳腔的发展,如今剧目已经超过百余部,其中大部分角色为青衣、花旦、小生等三个行单,花调与悲调也是柳腔腔调之中的重点。但是老生、老旦等严肃稳中的行当并不适合这些腔调,进而出现生调。生调节奏快慢均有,以稳重为主,都是2/4拍,其强调内部含有上句、下句以及拖腔、留板等。
反调,同生调不同反调来源并不是柳腔,而是老艺人为丰富柳腔的唱腔,借鉴其他剧种的反调 进行的创作,虽然其表达的也是悲伤的情况,但是同悲调比较,反调更多的为愤怒与责备。同其他的腔调比较,反调在悦耳之余,更像从柳腔到其他剧种的过渡,含有较多的音乐元素,丰富了柳腔的唱腔,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腔调为后续创作,反调的板式较为丰富,含有慢板、快板、尖板以及摇板等,反调一般以二胡为主要的伴奏乐器,定弦为do-sol。
1.2曲牌体唱腔
柳腔的体裁为板腔体,其音乐多为基于唱腔的板式变化为主,但除了母曲与借鉴创作的强调外,艺人还借鉴来自于民间的其他曲牌,进而进行演唱,形成柳腔之中的曲牌体腔调,常见的曲牌含有南锣、娃娃调、四不像等。
南锣与娃娃调都是唢呐伴奏的演唱曲牌,来自于民歌。这样的曲牌曾经被很多的曲艺形式与地方剧种而借用,被吸纳到柳腔之中后,虽然经过改造仍旧保留一些原来音乐的特征。南锣的很多唱词多为七句一段,而娃娃调多为八句一段。四不像为山东高密的民歌《拾棉花》的曲调,优美动听,具有较为清晰的起承转合。这首民歌被吸纳到柳腔之中已经具有较长的历史,艺人既可以填词用作伴唱,还可以作为伴奏曲牌单独的应用。因为长时间的使用,艺人已经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多次的修改,将命名为四不像。
2.器乐
2.1过门
在基于以板腔体唱腔为主的剧种之内,柳腔的音乐部分是较为婉转动听的,自然同器乐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伴奏的功能为承上启下,具有贯彻落实的功能。同时柳腔的伴奏之中还存在一种“吹垛子”的形态,特色较为鲜明。在柳腔过门之中的花调过门与悲调过门占据其中较大的部分。
花调在整个柳腔音乐之中占据的比重比较大,其过门种类也比较多。在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剧种之中,花调过门的旋律会具有轻微的变化,不过总体来说相似度比较高。过门旋律主要是前面的落音来决定,并且对应的唱腔旋律颇为相似。其中只有拖腔的过门稍微有所不同,旋律之中多了“fa”音,除了祈祷旋律的过渡在外,还具有映衬得到一种思索、迟疑的额功能。
悲调可以说为柳腔之中最具特色的强调,其音乐可以涵盖人物不同情绪的细节,使得人听起来较为凄苦与真切。穿插在唱腔之中的悲调过门,可以很好的连接戏曲之中的程式,使得悲的气氛始终笼罩在整个的曲调之中。悲调之中的构成没有花调丰富,其过门自然也不像花调那样根据尾音不同来区分。从旋律层面分析,悲调过门的旋律与其对应的唱腔旋律比花调更为类似,其中“#fa”和“↓si”具有决定性的欧勇。如果哭腔过门的旋律忽略掉第二、第三小节,几乎为类似的,仅仅在留板过门里面多一个“la”音,使得旋律听起来不是那么悲伤,用一种相对缓和的形式为唱腔服务。同花调比较,悲调的过门种类更少,同其所对应的唱腔旋律在音乐上的联系也是更加紧密的。
吹垛子为柳腔音乐之中较为鲜明的一种伴奏模式,原本是本肘鼓时期用唢呐与手锣代替过门与尾音的帮腔形式演变得到。在演唱花调或悲调的时候,根据剧情发展的需求,可以用唢呐吹一段特定的旋律进行垫衬,使得音乐更加的丰富,情节也较为生动。吹垛子分花垛子与悲垛子两种情况,每个行当所对应的垛子旋律也基本类似,仅仅在节奏层面具有快慢的区别。
2.2曲牌
曲牌在整个柳腔音乐之中占据的比例较少,大体划分为器乐曲牌与声乐曲牌,器乐曲牌大体分为丝竹曲牌以及唢呐曲牌。唱腔曲牌含有南锣、体唱腔等、娃娃调、四不像等。由于其器乐音乐旋律与唱腔曲牌在上节曲牌腔音乐旋律几乎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结论
柳腔虽然为地方戏中,其音乐的丰富程度却十分的绚烂,作为柳腔的母曲,花调十分的关键,柳腔唱腔之中很多板式都是同其搭配,进而体现抽花调旋律在整个唱腔音乐之上的地位。对悲调则是基于其独特的特征音与充满异国风情的五声旋律音阶,成为柳腔之内最具特色的腔调,也是柳腔同其他剧种的差异所在。
参考文献:
[1]孙赟. 即墨柳腔【花调】音乐形态研究[J].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6.
[2]冷学萍. 地方戏曲创作感悟--以即墨柳腔为例[J]. 赤子,2019,000(027):250.
[3]常莉. 即墨柳腔艺术流派述略[J]. 黄河之声,2017,000(018):117-117.
[4]赵华. 浅析柳腔和茂腔的特点[J]. 人文天下,2018,130(20):20-22.
[5]孙赟. 山东即墨柳腔唱腔音乐研究[D]. 中国音乐学院.
[6]张晓军. 即墨芳草——论柳腔的唱腔艺术[J]. 大家,2010(15):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