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论文分析了我国目前的人口现状--人口基数大、总人口持续增长、人口性别比失衡、人口老年化现象严重等。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法--ISM法,建立了我国人口问题的解释结构模型,并对我国人口控制策略进行了探讨。引导大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实事,同时又不失时机地进行了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工作,对于大学生科学生育观的形成是有帮助的。
关键词人口问题;解释结构模型;课堂讨论;人口政策
AbstractThe present population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is analyzed-large population base, general population continue increasing, population sex rate losing balance, the serious tendency of population growing elder. Use the way of Class discussion and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have built the ISM model of our country population problem, and investigate and discuss the population control tactics.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apply a scientism to analyze the reality, at the same time carry out the propaganda and tutelage of family planning. It is helpful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form scientific procreate conception.
Key WordsPopulation Problem;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Class Discuss; Population Tactics
一、引言
大学生作为文化素质较高、思想活跃的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期,引导他们分析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并适时进行计划生育教育非常必要。本人在讲授《系统工程》“结构模型化技术”这一章时,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用解释结构模型法--ISM法,建立我国人口问题的解释结构模型,并探讨人口控制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授课效果。既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我国目前计划生育政策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适时进行了计划生育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大学生作为20岁左右的青年,10年内多数会结婚生子。他们科学的生育观念的形成,对于控制男女出生性别比、优化人口结构,定会产生良好的影响。
二、我国人口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迅速增加。人口过分增长将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与社会资源、环境资源、自然资源形成尖锐的矛盾,造成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等。如果人口增长不加节制,必会影响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社会的长治久安。我国目前人口问题呈现以下三大特征:
(一)人口基数大、总人口持续增长
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港澳台地区)和现役军人的总人口为130628万人。人口专家认为:中国人口红利期可持续40年左右,最高时段为2010年至2020年[1],届时劳动年龄人口总数将超过发达国家人口总数。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不是劳动力短缺问题,而是就业问题。
(二)人口性别比失衡
正常的男女出生性别比103:100~107:100,而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8.58:100,目前全国男女出生性别比为119.92:100,直逼120:100,而有的省份竟达到135:100,如海南、广东等省份,形势不容乐观[2]。中国男女比例出现严重失衡,到2020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3000-4000万,这意味着平均五个男性中将有一个找不到配偶,将有数千万的男子无妻可娶,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光棍”。女孩短缺,将出现“一家有女百家求”现象。过量“富余”男性人口将会对就业和社会保障增加压力,同时对婚姻造成强力挤压,影响社会生活的稳定,不利于我国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老龄化问题严重
如果60岁的老年人超过了10%,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占该地人口总数的7%以上,国际上一般认为这个国家就进入了老龄社会。中国从1999年就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人口老年化问题有以下三个特征:
1.老年人口规模大
2005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达到1.44亿,占亚洲老年人口的一半,占全球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一。联合国的统计数据也表明,我国的老龄化速度是全球最快的。根据我国老龄协会提供的数据,我国老龄高峰将于2030年左右到来,并持续20余年。到21世纪中期,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可能超过4亿,将达到我国总人口的30%以上,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则会达到3亿左右[3]。劳动力人口比例减少,社会养老负担重、社会保障体系面临严峻挑战。
2.老龄化城乡倒置
与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水平城镇高于农村的发展历程不同,我国农村老龄化水平超过城镇,农村老龄问题的压力更为突出。据全国老年办统计,目前我国农村老龄化程度要比城镇高出1.24个百分点。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目前还处在试点阶段,农民的养老、医疗都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同时,因为大批青壮年流入城市打工,赡养服务人口的下降使农村老年人的照料成为难题。
3.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
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的时候,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在5000到10000多美金,而我国是未富先老。1999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候,人均GDP还不足1000美金,才800多美金,即使到现在,我们人均GDP刚刚超过1000美金。我国人口老化趋势超过了国家经济社会的现代化的发展速度。我国社会的人口是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人均收入水平低、综合国力不强、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前提下进入老龄化的[4]。老龄化问题不仅仅是一个人口问题,同时它也成为了制约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问题。
教师首先剖析我国人口问题的现状,引起学生对我国人口问题的担忧,激发其强烈的兴趣。接下来引导学生应用解释结构模型法--ISM法[5],探讨影响我国人口增长的因素是什么,如何解决我国人口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我们应该制定什么样的措施。
三、运用ISM法探讨人口问题
(一)组织实施ISM小组
将班级同学分组,成立“人口问题”研究小组,每组15人左右,挑选一名熟悉ISM法且协调能力强的学生任组长,并负责对讨论结果进行整理。如本班共60人,分4组展开讨论。
(二)设定问题并展开讨论
问题的提出是否合理和完善是讨论进行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在ISM实施准备阶段,必须对问题的设定取得一致意见,并以文字形式作出规定。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各述己见、组长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归纳。讨论内容整理如下:
1.影响我国人口增长的最直接的因素是什么
影响我国人口增长的最直接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保障与保健制度的完善,人民健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使得人们的平均寿命也有了提高,这样死亡率就降低了。所以控制出生率是控制总人口数的关键。我们只有控制人口出生率,实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才能有效地控制人口总数的过度增长。
2.哪些因素会影响人口出生率
影响出生率的既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又有政策因素。生育能力是影响出生率的自然因素。居住地的环境、温度、污染情况和夫妇的身体情况、营养状况、保健等均会影响受孕,均对生育能力产生影响。而国民生育能力的大小与人口年龄结构有关。
生育欲望也是影响出生率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具有生育能力的夫妇选择是否生育和生孩子的数量,由生育欲望控制,与社会发展水平和经济能力相关。社会思想习惯、社会保障体系和老年服务的水平、国民收入等都会对生育欲望产生影响。当然计生政策的执行,对于降低出生率,控制人口增长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影响人们的生育欲望
社会思想习惯对生育欲望产生较大的影响。中国传统的 “重男轻女”、“男尊女卑”、“传宗接代”、“养老送终”、“多子做福”、“人丁兴旺”等生育观念根深蒂固,是传统生育文化和生育价值行为。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儿子对于家庭的重要性已经超越了其自然性别的属性,成为家庭生产力、家庭养老、家庭延续的象征,这种社会经济文化基础是滋生出男性偏好的条件。而特别是贫困的农村地区,人们为了生男孩、不惜超生、不怕罚款,走入“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怪圈。所以说,改变人们几千年形成的社会思想习惯非常重要。特别是对年轻人进行优生优育的教育,形成与时俱进的生育文化就显得比较重要。
社会保障体系和老年服务体系的健全可以降低人们的生育欲望。俗话说,“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广大农村地区,社会养老体系不健全,人们希望生儿子来养老送终。而享受社会养老保险的人的意愿生育数量明显低于对此不甚清楚或没听说过的人的意愿生育数量。老年服务体系的健全,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靠”,会降低人们的生育欲望,当然会降低出生率。
社区经济会影响人们的生育欲望。 一般说,在较发达地区,过多过密的生育是得不偿失的,它将会使妇女因生育和哺乳而失去宝贵的就业机会,也不利于她们其他方面的发展,同时也会给已有子女的教育和发展带来限制。所以,在这些地区,人们的生育欲望会降低。这也是北京、上海等城市生育率较低的原因之一。
家庭收入会影响人们的生育欲望。当家庭收入处于低水平时,如处于温饱线时,人们往往通过多生孩子来增加劳动力,这在农民家庭比较明显;多个孩子就是多双筷子,家里人口多,分得的土地也会较多,大点的孩子也是劳动力,对于提高家庭收入是有利的。当家庭人均收入达到某一较高水平后,收入的进一步提高会引起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生活方式从生存型转向了享受型以及发展型。由于人均收入大大超出了解决生存的界限,人们不断追求享受发展,对享受和发展资料的需求替代对生存资料的需求,以对生育孩子的质量需求替代对其数量的需求,更加注重孩子的教育投入和特长发展,从而自觉调整生育行为,限制生育数量,促进生育的下降[6]。
4.造成我国男女性别比失衡的原因有哪些
①文化和经济原因。由于受到几千年的重男轻女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且社会养老体系不健全,人们更乐于生男孩来实现“养老送终”;这是男女性别比失衡的重要原因。②社会原因。由于性别不平等,男性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较高、男性在就业方面的优势等,造成出生婴儿性别选择的男性偏好。③科技原因,科技手段的滥用为人工选择生育性别提供了条件,如B超用于鉴别胎儿性别,导致男女出生性别失衡问题更严重。④政策原因,严格的生育政策使得第二胎性别比失衡更加明显[7]。
5.我国目前的计生政策是什么,计生政策能不能放开
我国计划生育推行“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政策。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如农村的生了一个女孩的“独女户”、少数民族地区等;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目前我国平均一对夫妇生育1.8个孩子。
由于人们的生育意愿与现行的生育政策之间存在巨大反差,人们对生育孩子的意愿数量大多在2个以上。据对广东省四个地区2400名群众的抽样调查,94.1%的人希望拥有2个及以上的孩子,希望要一个孩子的比例为5.6%,而不要孩子的比例仅为0.3%,一旦放开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必会反弹[8]。现阶段我国的生育政策依然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目的。200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保障人口安全,促进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我国计划生育工作[9]指明了方向。
(三)选择构成系统的要素
小组成员思考讨论后,分析总结影响我国人口增长的要素,并经过多轮讨论后,得出一个较为合理的系统要素方案,并制定要素明细表,理清各要素间的关系。
(四)根据要素明细表构思模型,建立邻接矩阵和可达矩阵,得到结构模型,并将各因素名称代入结构模型,得到解释结构模型。
(五)根据解释模型结构模型分析人口政策
从解释结构模型可以看出,影响总人口增长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为使总人口增长不致太快,关键是要控制出生率。影响出生率大小的因素是国民生育能力、计划生育政策、人们的生育欲望和社会思想习惯。不仅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了生育率,同时社会思想习惯直接影响而且还通过影响生育欲望而间接影响到出生率。所以应该作好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工作,改变人们“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同时提高国民收入、提高社区经济和增加家庭收入可以降低生育欲望;增加社会保障和改善老年服务都会改变人们的旧观念,有利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控制总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是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和人们传统思想的转变。
我国的人口政策的重点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改善人口结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是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和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的转变。而优化人口结构、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难点还在于转变人们“重男轻女”的思想习惯,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应加强对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使新的婚育观念更深入人心。完善社会保障和老年服务体系,实现“老有所养”,可以转变传统的“养儿防老”的思想习惯,对于降低男女出生性别比是有帮助的。而我国社会养老负担重,完善和健全社会养老体系既是当务之急,又任重道远。
四、结束语
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了解了我国目前人口问题的严峻形势,加深了其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对于大学生形成“男女平等”、“优生优育”等具有时代特色的生育观念,必会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引导学生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来分析实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授课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军. 我国未来人口发展的预测与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66转166
[2]统计资料:人口数字的背后,中国人口信息网,ttp://www.cpirc.org.cn/news/rkxw_gn_detail.asp?id=8026,2007-03-03
[3] 钟添生. 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体系探析[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9.11(1):65-68.
[4] 李春立. 人口老年化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理论观察. 2009,55(1):82-84.
[5] 汪应洛.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第二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0-52.
[6] 钟立. 农村妇女在生育中的自我意识现状及影响因素[J].湘潮(下半月),2008,(1):43-45.
[7] 于景辉.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的成因及对策[J].学术交流,2008,(1):128-131.
[8] 梁宏. 广东人口意愿生育数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南方人口,2007,22(3):5-10.
[9] 杨垣国. 历史地看待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政策极其演变[J],江西社会科学,2009(1):176-179.
作者简介:
周志华女(1978-),籍贯:湖北仙桃,湖南科技大学讲师,中南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工业工程和采矿工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关键词人口问题;解释结构模型;课堂讨论;人口政策
AbstractThe present population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is analyzed-large population base, general population continue increasing, population sex rate losing balance, the serious tendency of population growing elder. Use the way of Class discussion and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have built the ISM model of our country population problem, and investigate and discuss the population control tactics.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apply a scientism to analyze the reality, at the same time carry out the propaganda and tutelage of family planning. It is helpful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form scientific procreate conception.
Key WordsPopulation Problem;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Class Discuss; Population Tactics
一、引言
大学生作为文化素质较高、思想活跃的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期,引导他们分析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并适时进行计划生育教育非常必要。本人在讲授《系统工程》“结构模型化技术”这一章时,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用解释结构模型法--ISM法,建立我国人口问题的解释结构模型,并探讨人口控制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授课效果。既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我国目前计划生育政策的合理性和必要性,适时进行了计划生育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大学生作为20岁左右的青年,10年内多数会结婚生子。他们科学的生育观念的形成,对于控制男女出生性别比、优化人口结构,定会产生良好的影响。
二、我国人口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迅速增加。人口过分增长将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与社会资源、环境资源、自然资源形成尖锐的矛盾,造成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等。如果人口增长不加节制,必会影响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社会的长治久安。我国目前人口问题呈现以下三大特征:
(一)人口基数大、总人口持续增长
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港澳台地区)和现役军人的总人口为130628万人。人口专家认为:中国人口红利期可持续40年左右,最高时段为2010年至2020年[1],届时劳动年龄人口总数将超过发达国家人口总数。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不是劳动力短缺问题,而是就业问题。
(二)人口性别比失衡
正常的男女出生性别比103:100~107:100,而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8.58:100,目前全国男女出生性别比为119.92:100,直逼120:100,而有的省份竟达到135:100,如海南、广东等省份,形势不容乐观[2]。中国男女比例出现严重失衡,到2020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3000-4000万,这意味着平均五个男性中将有一个找不到配偶,将有数千万的男子无妻可娶,成为传统意义上的“光棍”。女孩短缺,将出现“一家有女百家求”现象。过量“富余”男性人口将会对就业和社会保障增加压力,同时对婚姻造成强力挤压,影响社会生活的稳定,不利于我国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老龄化问题严重
如果60岁的老年人超过了10%,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占该地人口总数的7%以上,国际上一般认为这个国家就进入了老龄社会。中国从1999年就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人口老年化问题有以下三个特征:
1.老年人口规模大
2005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达到1.44亿,占亚洲老年人口的一半,占全球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一。联合国的统计数据也表明,我国的老龄化速度是全球最快的。根据我国老龄协会提供的数据,我国老龄高峰将于2030年左右到来,并持续20余年。到21世纪中期,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可能超过4亿,将达到我国总人口的30%以上,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则会达到3亿左右[3]。劳动力人口比例减少,社会养老负担重、社会保障体系面临严峻挑战。
2.老龄化城乡倒置
与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水平城镇高于农村的发展历程不同,我国农村老龄化水平超过城镇,农村老龄问题的压力更为突出。据全国老年办统计,目前我国农村老龄化程度要比城镇高出1.24个百分点。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目前还处在试点阶段,农民的养老、医疗都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同时,因为大批青壮年流入城市打工,赡养服务人口的下降使农村老年人的照料成为难题。
3.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
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的时候,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在5000到10000多美金,而我国是未富先老。1999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候,人均GDP还不足1000美金,才800多美金,即使到现在,我们人均GDP刚刚超过1000美金。我国人口老化趋势超过了国家经济社会的现代化的发展速度。我国社会的人口是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人均收入水平低、综合国力不强、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前提下进入老龄化的[4]。老龄化问题不仅仅是一个人口问题,同时它也成为了制约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问题。
教师首先剖析我国人口问题的现状,引起学生对我国人口问题的担忧,激发其强烈的兴趣。接下来引导学生应用解释结构模型法--ISM法[5],探讨影响我国人口增长的因素是什么,如何解决我国人口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我们应该制定什么样的措施。
三、运用ISM法探讨人口问题
(一)组织实施ISM小组
将班级同学分组,成立“人口问题”研究小组,每组15人左右,挑选一名熟悉ISM法且协调能力强的学生任组长,并负责对讨论结果进行整理。如本班共60人,分4组展开讨论。
(二)设定问题并展开讨论
问题的提出是否合理和完善是讨论进行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在ISM实施准备阶段,必须对问题的设定取得一致意见,并以文字形式作出规定。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各述己见、组长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归纳。讨论内容整理如下:
1.影响我国人口增长的最直接的因素是什么
影响我国人口增长的最直接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保障与保健制度的完善,人民健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使得人们的平均寿命也有了提高,这样死亡率就降低了。所以控制出生率是控制总人口数的关键。我们只有控制人口出生率,实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才能有效地控制人口总数的过度增长。
2.哪些因素会影响人口出生率
影响出生率的既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又有政策因素。生育能力是影响出生率的自然因素。居住地的环境、温度、污染情况和夫妇的身体情况、营养状况、保健等均会影响受孕,均对生育能力产生影响。而国民生育能力的大小与人口年龄结构有关。
生育欲望也是影响出生率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具有生育能力的夫妇选择是否生育和生孩子的数量,由生育欲望控制,与社会发展水平和经济能力相关。社会思想习惯、社会保障体系和老年服务的水平、国民收入等都会对生育欲望产生影响。当然计生政策的执行,对于降低出生率,控制人口增长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影响人们的生育欲望
社会思想习惯对生育欲望产生较大的影响。中国传统的 “重男轻女”、“男尊女卑”、“传宗接代”、“养老送终”、“多子做福”、“人丁兴旺”等生育观念根深蒂固,是传统生育文化和生育价值行为。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儿子对于家庭的重要性已经超越了其自然性别的属性,成为家庭生产力、家庭养老、家庭延续的象征,这种社会经济文化基础是滋生出男性偏好的条件。而特别是贫困的农村地区,人们为了生男孩、不惜超生、不怕罚款,走入“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怪圈。所以说,改变人们几千年形成的社会思想习惯非常重要。特别是对年轻人进行优生优育的教育,形成与时俱进的生育文化就显得比较重要。
社会保障体系和老年服务体系的健全可以降低人们的生育欲望。俗话说,“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广大农村地区,社会养老体系不健全,人们希望生儿子来养老送终。而享受社会养老保险的人的意愿生育数量明显低于对此不甚清楚或没听说过的人的意愿生育数量。老年服务体系的健全,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靠”,会降低人们的生育欲望,当然会降低出生率。
社区经济会影响人们的生育欲望。 一般说,在较发达地区,过多过密的生育是得不偿失的,它将会使妇女因生育和哺乳而失去宝贵的就业机会,也不利于她们其他方面的发展,同时也会给已有子女的教育和发展带来限制。所以,在这些地区,人们的生育欲望会降低。这也是北京、上海等城市生育率较低的原因之一。
家庭收入会影响人们的生育欲望。当家庭收入处于低水平时,如处于温饱线时,人们往往通过多生孩子来增加劳动力,这在农民家庭比较明显;多个孩子就是多双筷子,家里人口多,分得的土地也会较多,大点的孩子也是劳动力,对于提高家庭收入是有利的。当家庭人均收入达到某一较高水平后,收入的进一步提高会引起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生活方式从生存型转向了享受型以及发展型。由于人均收入大大超出了解决生存的界限,人们不断追求享受发展,对享受和发展资料的需求替代对生存资料的需求,以对生育孩子的质量需求替代对其数量的需求,更加注重孩子的教育投入和特长发展,从而自觉调整生育行为,限制生育数量,促进生育的下降[6]。
4.造成我国男女性别比失衡的原因有哪些
①文化和经济原因。由于受到几千年的重男轻女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且社会养老体系不健全,人们更乐于生男孩来实现“养老送终”;这是男女性别比失衡的重要原因。②社会原因。由于性别不平等,男性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较高、男性在就业方面的优势等,造成出生婴儿性别选择的男性偏好。③科技原因,科技手段的滥用为人工选择生育性别提供了条件,如B超用于鉴别胎儿性别,导致男女出生性别失衡问题更严重。④政策原因,严格的生育政策使得第二胎性别比失衡更加明显[7]。
5.我国目前的计生政策是什么,计生政策能不能放开
我国计划生育推行“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的政策。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如农村的生了一个女孩的“独女户”、少数民族地区等;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目前我国平均一对夫妇生育1.8个孩子。
由于人们的生育意愿与现行的生育政策之间存在巨大反差,人们对生育孩子的意愿数量大多在2个以上。据对广东省四个地区2400名群众的抽样调查,94.1%的人希望拥有2个及以上的孩子,希望要一个孩子的比例为5.6%,而不要孩子的比例仅为0.3%,一旦放开我国的人口出生率必会反弹[8]。现阶段我国的生育政策依然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目的。200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保障人口安全,促进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我国计划生育工作[9]指明了方向。
(三)选择构成系统的要素
小组成员思考讨论后,分析总结影响我国人口增长的要素,并经过多轮讨论后,得出一个较为合理的系统要素方案,并制定要素明细表,理清各要素间的关系。
(四)根据要素明细表构思模型,建立邻接矩阵和可达矩阵,得到结构模型,并将各因素名称代入结构模型,得到解释结构模型。
(五)根据解释模型结构模型分析人口政策
从解释结构模型可以看出,影响总人口增长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为使总人口增长不致太快,关键是要控制出生率。影响出生率大小的因素是国民生育能力、计划生育政策、人们的生育欲望和社会思想习惯。不仅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了生育率,同时社会思想习惯直接影响而且还通过影响生育欲望而间接影响到出生率。所以应该作好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工作,改变人们“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同时提高国民收入、提高社区经济和增加家庭收入可以降低生育欲望;增加社会保障和改善老年服务都会改变人们的旧观念,有利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控制总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是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和人们传统思想的转变。
我国的人口政策的重点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改善人口结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是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和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的转变。而优化人口结构、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难点还在于转变人们“重男轻女”的思想习惯,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应加强对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使新的婚育观念更深入人心。完善社会保障和老年服务体系,实现“老有所养”,可以转变传统的“养儿防老”的思想习惯,对于降低男女出生性别比是有帮助的。而我国社会养老负担重,完善和健全社会养老体系既是当务之急,又任重道远。
四、结束语
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了解了我国目前人口问题的严峻形势,加深了其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对于大学生形成“男女平等”、“优生优育”等具有时代特色的生育观念,必会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引导学生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来分析实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授课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军. 我国未来人口发展的预测与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66转166
[2]统计资料:人口数字的背后,中国人口信息网,ttp://www.cpirc.org.cn/news/rkxw_gn_detail.asp?id=8026,2007-03-03
[3] 钟添生. 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体系探析[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9.11(1):65-68.
[4] 李春立. 人口老年化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理论观察. 2009,55(1):82-84.
[5] 汪应洛.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第二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0-52.
[6] 钟立. 农村妇女在生育中的自我意识现状及影响因素[J].湘潮(下半月),2008,(1):43-45.
[7] 于景辉.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的成因及对策[J].学术交流,2008,(1):128-131.
[8] 梁宏. 广东人口意愿生育数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南方人口,2007,22(3):5-10.
[9] 杨垣国. 历史地看待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政策极其演变[J],江西社会科学,2009(1):176-179.
作者简介:
周志华女(1978-),籍贯:湖北仙桃,湖南科技大学讲师,中南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工业工程和采矿工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