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毫无疑问绝大多数人都是喜欢自拍的。即使是那些对大眼睛、嘟嘟嘴、45度俯视角不屑一顾的高冷人士,也会不时拍一下自己新做的闪亮美甲,或是萌得让人心都化了的宠物。总之自拍这件事,早已经从最初的造作小表情大头照,扩展到了展示与自己有关的任何成果——无论是园艺成果、健身成果还是shopping成果。如果有谁不曾在社交媒体上发过几张有关自己的照片,那她/他毫无疑问堪称当代隐士。而富有研究精神的心理学家们甚至开始思考,自拍究竟是不是一种心理疾病。
我们究竟为什么如此喜欢自拍,以至于让它几乎上升到心理学和人格构成理论的高度?
答案之一:不愿遗忘。
人总是自诩为万物灵长,但是从来没有任何人真正相信自己的回忆。著名的幽默讽刺作家道格拉斯·亚当斯曾故作学究状在自己的书中调侃道:“你怎么知道,回忆不是为了调和我当前的精神状况和现实环境之间的矛盾而虚构出来的呢?”
的确,没人能够确定。我们的大脑缺乏记忆图像的能力。珍贵的瞬间和普通的日常无一例外,都会随着记忆曲线在一阵无形的起伏跌宕之后,渐渐变得如印象派绘画般模糊难辨。
因此人们发明出了各种办法记录生活中意义非凡的瞬间。早在照相术问世之前,便有无数的公爵先生伯爵小姐坐在画布前,让画家描画出自己最令人艳羡的姿态供人欣赏。而自画像更是画家们喜爱的题材。梵高那幅著名的自画像若是放到现代,配上的台词多半会是“没有耳朵了,觉得自己萌萌哒!”
到银版照相术发明之后,拍照更是成了时髦之举。维多利亚时代的人们甚至会把过世的亲人打扮成在世时的模样并与之合影。听起来有些瘆人,然而仔细想想,这和拍食物拍宠物也并无本质区别——一切都是为了纪念,而纪念无非是为了遏制遗忘。
照片是为此而诞生。如今看起来颇有些幼稚琐碎的自拍也同样肩负着这样的使命:记录自己的生活,在低落时回味快乐,告诉自己还会创造出更多美好记忆。或是在快乐时回望曾经努力的自己,从过往的努力中获得新的经验。
从这个角度来说,自拍大概就如同自己的个人纪录片,我们记录并审视自己——是的,即使嘟嘟嘴剪刀手也有被铭记的价值。
答案之二:为了虚荣与友谊,点赞吧!
这大概是“为何自拍”的最俗套答案。然而人人皆虚荣,这是事实。如同这世界上绝大多数东西一样,虚荣这玩意儿,只要不超过安全计量,就是好的。
事实上这种安全的虚荣心简直就是生活的原动力。美国经济学者托斯丹·范伯伦曾指出,人们购物买东西就是为了炫耀给别人看,并称之为炫耀性消费,无论是买西装、买首饰、还是买汽车,总之都是为了给别人看才买。不仅限于购物,人们所做的一切,即所有的行动表现都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可,即希望炫耀、表现出自己。这也被称之为范伯伦理论。
简言之,人基本上是为“晒”而活着。好像有点烦人?千万不要这样想。
那些“美美哒”照片诚然是充满了“快夸我!”的小愿望。但是谢天谢地,多亏有了这些不厌其烦的自拍,我们才能借着照片里的风景摆设和远在他乡的友人继续聊聊日常,抱怨一下新任boss有多烦人,交流一下最新领悟到的恋爱经验。如此来来往往,岂不比聊天对话框里跳出来一句没话找话的“最近在忙什么?”强上百倍吗? 年岁渐长,大家也意识到,原来多年的友人是可以慢慢变做路人的。与其为此长吁短叹,不如快去点赞评论他/她的自拍——这可是让你们update对方情报的大好机会。更何况,赞美他人可是极高尚的美德呢。
答案之三:创造更好的自我
心理学家常说精神三部分分为本我、自我、超我,自我简言之是指个人有意识的部分,我们会意识到自己哪里有缺陷,哪里有不足。与此同时,人格结构中的管制者——超我——会希望我们变得完美。
放在自拍的例子里来说就是:自拍的人往往都很清楚自己容貌(或生活)的缺点在哪里,因此她/他所青睐的自拍方式必定可以掩盖自己缺点。籍由掩盖缺点的自拍,她/他创造出了一个更好的形象。虽然这个形象与自拍者的真实形象不甚符合,甚至可能相去甚远,但是通过暗示的心理作用,自拍者确实有可能在实际生活获得一定的进步:着装更加得体,举止更有自信,变得更有生活情趣……
(以下部分变色或字体)
既然要自拍,该如何把自己拍得更合心意?
初级TIPS:不同型号的照相器材设置方法五花八门,参照自拍达人们提供的摄影教程勤加练习。没有丑人,只有懒人,这是普世道理。
进阶TIPS:光拍自己难免让人审美疲劳。不妨拍拍自己的成果,去健身房把人鱼线马甲线练出来,或者萌狗肥猫梳理整齐,对着镜头冷淡淡卖个萌;又或者周末烤个花团锦簇的蛋糕、跟朋友郊游露营……这些成就拍起来可比呆呆的一张脸有趣多了。
终极TIPS: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变得美貌最佳的办法莫过于充实自己。读书既然也成了多元化、数字化的事,大可以报名世界名校的网络公开课,花几个月时间给自己充充电,顺便拿到一把课程毕业证。然后——拍个照——别忘了是最美的左脸45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