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粮食安全离不开
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第一,粮食安全是一个全球性、持续性的命题。从全世界来看,时至今日,仍然不能说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有效的粮食安全问题解决方案。第二,保障世界和本国的粮食安全都需要强调自力更生,同时也必须利用好国际市场,借助国际市场互联互通。未来中国粮食生产面临着耕地面积有限甚至是减少的危险,粮食产量增长的潜力主要在于技术进步和耕地改造。第三,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离不开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我们要顺应国际化潮流,将国际粮食市场为我所用,实现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有效融合和对接,共同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在促进国际粮食市场供求大致平衡的过程中,企业应该承担主体作用,大型的粮食和农业企业要当仁不让地发挥主力军作用。
技术创新重在开发出合适的产品
中国农业劳动力的快速流失和农业知识的流失是非常大的风险,这一风险将会逼迫农业从业人员结构改变,并逼迫变革现代农业的种植方法。这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城市化使得很多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现在很多种地农民是老人、小孩和妇女,我们需要有专业劳动力回到农业领域来耕作。技术创新也非常重要,但对粮食安全而言,这只是一个必要条件,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技术创新能够开发出合适的产品,并把这些产品送到农民手中,使它发挥最大的功效。
不能以粮食为武器威胁别国
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90亿,全球食品消费量会持续增加。全球食品安全面临的挑战,来自于人口增加,也来自于食品消费需求增加以及人们对食品的偏好,同时现在来自一些扭曲性、强制性的贸易政策。必须建立一个保障全球粮食安全的机制和体系,以促进粮食贸易。 不能够以粮食作为武器威胁其他国家。我们还要建立以科学为基础的标准体系,利用比较优势,可以生产更多粮食。
产业保护政策需有合理限度
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对中国粮食安全是有效补充。有人担心对国际市场的开放会使中国农业在国际市场的冲击下失去竞争力,这其实是多虑了。当然,对本国产业实施保护扶持政策也无可厚非,但是要看一看是否在合理范围内。
政府应鼓励粮食
加工业做强做大
做大做强粮食工业是维护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中国拥有13.5亿人口,随着人均消费水平的快速增长以及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中国除了是世界巨大的农产品市场,也会拥有世界上最先进、规模最大的农产品加工厂。粮食加工业是粮食种植和消费之间的纽带,是粮食流通必然要经过的一个环节。政府应该鼓励加工业做强做大,因为其有更高的食品生产安全标准,会更高效,对国家更有益。
构建全球粮食
供应链
全球农业面临的挑战是,随着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能否保障全球的粮食供给。如果到2050年全球人口真的增长到90亿的话,我们的粮食产量也必须要跟上。粮食市场现在越来越全球化,所以,中国需要进一步制定积极的全球粮食战略,同时,进一步提升中国自身的农业和粮食安全策略。全球贸易的基础设施对于粮食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国际间必须进行贸易和投资合作,构建全球的供应链而不仅仅是国内供应链。
对中国采用生物技术很有信心
美国的农民希望能够将土地代代相传,他们希望能够实现可持续的农耕,要不然他们就没有办法给自己的子孙留下肥沃的土地。美国很多的农场发现了其土地表层都会受到风的侵蚀,便通过整合措施和技术来保持水土。他们不会过多使用化肥,只是在需要的时候使用它。他们同时也使用生物技术,这能够减少耕种次数,减少劳动力。而且,通过采用生物技术,美国的豆农还能够提升亩产量,同时能够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我对中国采用生物技术种植农作物非常有信心。
(《中国经济报告》编辑艺璇整理)
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第一,粮食安全是一个全球性、持续性的命题。从全世界来看,时至今日,仍然不能说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有效的粮食安全问题解决方案。第二,保障世界和本国的粮食安全都需要强调自力更生,同时也必须利用好国际市场,借助国际市场互联互通。未来中国粮食生产面临着耕地面积有限甚至是减少的危险,粮食产量增长的潜力主要在于技术进步和耕地改造。第三,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离不开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我们要顺应国际化潮流,将国际粮食市场为我所用,实现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有效融合和对接,共同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在促进国际粮食市场供求大致平衡的过程中,企业应该承担主体作用,大型的粮食和农业企业要当仁不让地发挥主力军作用。
技术创新重在开发出合适的产品
中国农业劳动力的快速流失和农业知识的流失是非常大的风险,这一风险将会逼迫农业从业人员结构改变,并逼迫变革现代农业的种植方法。这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城市化使得很多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现在很多种地农民是老人、小孩和妇女,我们需要有专业劳动力回到农业领域来耕作。技术创新也非常重要,但对粮食安全而言,这只是一个必要条件,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技术创新能够开发出合适的产品,并把这些产品送到农民手中,使它发挥最大的功效。
不能以粮食为武器威胁别国
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达到90亿,全球食品消费量会持续增加。全球食品安全面临的挑战,来自于人口增加,也来自于食品消费需求增加以及人们对食品的偏好,同时现在来自一些扭曲性、强制性的贸易政策。必须建立一个保障全球粮食安全的机制和体系,以促进粮食贸易。 不能够以粮食作为武器威胁其他国家。我们还要建立以科学为基础的标准体系,利用比较优势,可以生产更多粮食。
产业保护政策需有合理限度
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对中国粮食安全是有效补充。有人担心对国际市场的开放会使中国农业在国际市场的冲击下失去竞争力,这其实是多虑了。当然,对本国产业实施保护扶持政策也无可厚非,但是要看一看是否在合理范围内。
政府应鼓励粮食
加工业做强做大
做大做强粮食工业是维护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中国拥有13.5亿人口,随着人均消费水平的快速增长以及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中国除了是世界巨大的农产品市场,也会拥有世界上最先进、规模最大的农产品加工厂。粮食加工业是粮食种植和消费之间的纽带,是粮食流通必然要经过的一个环节。政府应该鼓励加工业做强做大,因为其有更高的食品生产安全标准,会更高效,对国家更有益。
构建全球粮食
供应链
全球农业面临的挑战是,随着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能否保障全球的粮食供给。如果到2050年全球人口真的增长到90亿的话,我们的粮食产量也必须要跟上。粮食市场现在越来越全球化,所以,中国需要进一步制定积极的全球粮食战略,同时,进一步提升中国自身的农业和粮食安全策略。全球贸易的基础设施对于粮食安全是至关重要的,国际间必须进行贸易和投资合作,构建全球的供应链而不仅仅是国内供应链。
对中国采用生物技术很有信心
美国的农民希望能够将土地代代相传,他们希望能够实现可持续的农耕,要不然他们就没有办法给自己的子孙留下肥沃的土地。美国很多的农场发现了其土地表层都会受到风的侵蚀,便通过整合措施和技术来保持水土。他们不会过多使用化肥,只是在需要的时候使用它。他们同时也使用生物技术,这能够减少耕种次数,减少劳动力。而且,通过采用生物技术,美国的豆农还能够提升亩产量,同时能够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我对中国采用生物技术种植农作物非常有信心。
(《中国经济报告》编辑艺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