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在教学中的拙见谈谈运用电教媒体优化语文阅读教学。全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激发兴趣,观察感知;二、创设情境,入景动情;三、突破难点,品词品句;四、深化练习,延伸扩展。
关键词:电教媒体;优化阅读教学;语文素养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教育要积极发展学校电化教学,推广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那么,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运用电教媒体优化语文阅读教学,以达到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手段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目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呢?首先要发扬学生的主动精神、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电教手段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活动,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下面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激发兴趣,观察感知
教育心理学中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若能在教学中适时地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势必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教學《日月潭》一课时,精心设计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台湾吗?那里有一个风景秀丽的日月潭,如人间仙境,你们愿不愿跟老师一起游览一番呢?”这时可出示幻灯片,指导学生观察那里碧绿的湖水,连绵的群山,茂密的树林等,并配上一段声情并茂的语言描述,创设一个美丽的意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呈现于眼前的不单是一个山水画面,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迷人境界,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学好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多媒体的运用让学生达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创设情境,入景动情
现行语文教材融语言文字训练与思品教育为一体,通过学习课文,不但提高了学生理解、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和情感。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各种情境,正是完成这一任务的最佳形式之一。如在教学绘本故事《公鸡的脸红了》时,公鸡在它的朋友需要帮助时,很不礼貌地拒绝了;而当它的屋顶被大风刮跑后,邻居们热情地帮助抢修,公鸡想起自己平时的表现,脸红了。为了帮学生体会公鸡的冷漠、以及它得到朋友们的热情帮助后后悔、惭愧的心理,从而领悟朋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一主题,我播放了一段无声的录像,展示公鸡傲慢待友的故事情节以及风雨交加的晚上,公鸡急得又叫又跳,朋友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冒雨为公鸡抢修屋顶的场面,让学生看图想象(公鸡会急得怎样叫;朋友们又会怎样进行安慰;得到帮助后的公鸡会怎样想……),并要求给画面配解说词(说说朋友们是怎样齐心协力地帮助公鸡的。)在动人的情节中,学生通过看、想、说、比,融真情于动景,有了观察的兴趣,自然也容易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说得生动、比得细致,继之深入地理解课文的主旨。
三、突重破难,品词品句
低段课文重点部分的关键词、句、段是最能本质地、集中地表现全文的内容的。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突出学习阅读理解的重点,不仅使学生能看到,也能听到,往往可以充分感受形象,促使阅读过程的多种心理因素产生积极作用,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例如在学习《荷花》一文时,可借助视频让学生欣赏作者对荷花的静态描写。为了突出课文重点,第一次定格在荷花的姿态上,让学生欣赏未开、刚开、全开的荷花的不同姿态,弄懂为什么“可以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的道理,进一步理解“一池荷花”的静态美;第二次定格在“一阵风吹来”时“满池荷花翩翩起舞”处,加上老师的穿插点拔,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作者“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并跟着一起舞蹈的情感变化,最后得出结论“满池荷花实在太美了”!全文的教学难点因此不功自破。学生获得的不仅是课文中词的形象,而且感受到荷花婀娜飘忽的动态美及亭亭玉立的静态美,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发展了思维能力。
四、深化练习,延伸扩展
利用电教媒体进行语言练习,将知识进行延伸、扩展,以达到理解基础上的运用,可以较平时运用普通教法更直观,易掌握。在训练低年级学生用“……像……”的句式说话,运用电教媒体手段,在图像上出示若干本体,再以提示方式出示相应的喻体。可以让学生很快找到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联系,生动形象的句子自会脱口而出。
在课后练习中,运用多媒体电脑可以展示更多学生感兴趣的习题,拓展主题阅读材料。这样在落实知识的同时,扩大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练习部分由枯燥而变得有形有声,如游戏般易操作,好掌握。
小学语文教材的知识内容极为丰富,其中许多知识都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说不清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充分发挥其再现性的特点,把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通过动画、录像、投影的形式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声色兼备,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其中,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记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学习能力的形成。
关键词:电教媒体;优化阅读教学;语文素养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教育要积极发展学校电化教学,推广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那么,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运用电教媒体优化语文阅读教学,以达到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手段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目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呢?首先要发扬学生的主动精神、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电教手段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活动,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下面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激发兴趣,观察感知
教育心理学中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若能在教学中适时地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势必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教學《日月潭》一课时,精心设计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台湾吗?那里有一个风景秀丽的日月潭,如人间仙境,你们愿不愿跟老师一起游览一番呢?”这时可出示幻灯片,指导学生观察那里碧绿的湖水,连绵的群山,茂密的树林等,并配上一段声情并茂的语言描述,创设一个美丽的意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呈现于眼前的不单是一个山水画面,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迷人境界,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学好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多媒体的运用让学生达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创设情境,入景动情
现行语文教材融语言文字训练与思品教育为一体,通过学习课文,不但提高了学生理解、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和情感。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各种情境,正是完成这一任务的最佳形式之一。如在教学绘本故事《公鸡的脸红了》时,公鸡在它的朋友需要帮助时,很不礼貌地拒绝了;而当它的屋顶被大风刮跑后,邻居们热情地帮助抢修,公鸡想起自己平时的表现,脸红了。为了帮学生体会公鸡的冷漠、以及它得到朋友们的热情帮助后后悔、惭愧的心理,从而领悟朋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一主题,我播放了一段无声的录像,展示公鸡傲慢待友的故事情节以及风雨交加的晚上,公鸡急得又叫又跳,朋友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冒雨为公鸡抢修屋顶的场面,让学生看图想象(公鸡会急得怎样叫;朋友们又会怎样进行安慰;得到帮助后的公鸡会怎样想……),并要求给画面配解说词(说说朋友们是怎样齐心协力地帮助公鸡的。)在动人的情节中,学生通过看、想、说、比,融真情于动景,有了观察的兴趣,自然也容易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说得生动、比得细致,继之深入地理解课文的主旨。
三、突重破难,品词品句
低段课文重点部分的关键词、句、段是最能本质地、集中地表现全文的内容的。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突出学习阅读理解的重点,不仅使学生能看到,也能听到,往往可以充分感受形象,促使阅读过程的多种心理因素产生积极作用,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例如在学习《荷花》一文时,可借助视频让学生欣赏作者对荷花的静态描写。为了突出课文重点,第一次定格在荷花的姿态上,让学生欣赏未开、刚开、全开的荷花的不同姿态,弄懂为什么“可以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的道理,进一步理解“一池荷花”的静态美;第二次定格在“一阵风吹来”时“满池荷花翩翩起舞”处,加上老师的穿插点拔,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作者“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并跟着一起舞蹈的情感变化,最后得出结论“满池荷花实在太美了”!全文的教学难点因此不功自破。学生获得的不仅是课文中词的形象,而且感受到荷花婀娜飘忽的动态美及亭亭玉立的静态美,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发展了思维能力。
四、深化练习,延伸扩展
利用电教媒体进行语言练习,将知识进行延伸、扩展,以达到理解基础上的运用,可以较平时运用普通教法更直观,易掌握。在训练低年级学生用“……像……”的句式说话,运用电教媒体手段,在图像上出示若干本体,再以提示方式出示相应的喻体。可以让学生很快找到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联系,生动形象的句子自会脱口而出。
在课后练习中,运用多媒体电脑可以展示更多学生感兴趣的习题,拓展主题阅读材料。这样在落实知识的同时,扩大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练习部分由枯燥而变得有形有声,如游戏般易操作,好掌握。
小学语文教材的知识内容极为丰富,其中许多知识都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说不清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充分发挥其再现性的特点,把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通过动画、录像、投影的形式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声色兼备,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其中,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难度,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记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学习能力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