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半导体制造公司知道自己的生存离不开大陆,但是他们选择了独资,所以关系沟通就变得异常重要
CFO Asia 2002年7月
又一扇门打开了
台湾半导体制造公司(TSMC)的首席财政官Harvey Chang的履历相当漂亮。开始他自己做老板,开了一家有价证券行,后来是某个基金的经理,5年前,TSMC的首席执行官Morris Chang 聘请他主管制造厂的财务,不久就做了公司的首席财政官。在他的管理下,每年利润360万美元的TSMC成长成为除了日本以外的亚洲真正的全球性公司,一家有着充足现金的发电站,一个国际资金注意力的中心。
按理说,像这样的人物早已经不再需要什么学校教育了,但是两个月前,他被老板派到美国开始一项名为艾森豪威尔奖学金的课程,这是专门为国际经理人开设的“天才”课程。这个课程的目的听起来蛮深奥的,是在商业活动中建立更好的国际关系。但是,对于Chang来说,他的目的却更实在一点,就是要把这家台湾岛内同行业排名第一的公司带进中国大陆。
从策略上来说,不仅是发展,TSMC的生存都离不开祖国大陆。台湾对大陆的投资成为大陆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来源,而对于台湾本身的商业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力。尽管海峡两岸之间言论冲突不断,火药味时浓时淡,但是在后方,双方交流的通道却从来都没有中断过。在过去的10年时间里,台湾不同行业的企业通过各种渠道投向大陆的资金高达50亿美元,通常他们都是通过在第三国建立企业实体以绕过法律和政治的高墙。在大陆的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因为遍布着台湾制造企业而被人戏称为“小台北”。
现在又一扇至关重要的门打开了。今年3月,台湾政府很不情愿地放宽了对重点科技公司投资大陆的禁令,也就是说像TSMC这样的企业终于有可能直接进入中国大陆这个无边无际的市场了。曾经是台湾投资大陆的最重要原因——低廉的生产成本——已经为更深层的动力所取代,台湾的企业家更迫不及待的是要从大陆的巨大潜能中获取利益。
依然贫困的中国大陆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市场,并且日益成为亚洲其他地区的商品供应中心。对于台湾企业来说,如果想保持销售的增长,那么大陆市场就是举足轻重的。更重要的一点是,台湾的高科技企业必须有在大陆生产的“能力”以满足自己客户的需求,帮助他们在大陆的营运点来节省开支。比方说,如果TSMC在中国大陆生产芯片,那么当它的客户购买芯片时就可以免交进口关税。台湾电脑制造商Acer的董事长施振荣就说:“对台湾企业来说,中国已经成为进军全球市场不可或缺的一步了。”
施振荣的说法很容易引起西方不同国家企业家的共鸣。他们和施振荣一样来到中国大陆以谋求全球化的目标。但他们中间,不论是汽车制造商还是啤酒制造商,在中国大陆演出了许多令人心碎的故事,跟他们相比,台湾人就成功许多。有一点,台湾人制造的是相当前沿的产品,这些产品大陆人或者是正在学习中,或者是根本就不会。因此来自国内的竞争力量非常小,甚至没有。台湾人选择进入的时间也相当好。现在中国刚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慢慢要开始取消对外国投资者不利的政策,包括对进口商品过高的关税和强制性的技术交换。
毫无疑问,台湾的高科技公司参与了国际化的生产,全球大部分的消费品牌的很多产品是由台湾的制造企业代工生产的。但是,近几年来,这些国际公司纷纷越过台湾海峡,客户,潜在客户,还有竞争对手争先恐后地加大在大陆的投资,而他们在大陆的工厂生产的产品不仅供应大陆的确定需要,还供应给整个亚洲地区。分析师们预计今年一年在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的投资额就超过4亿美元。因此,世界最大的制造商Solectron, Celestica and Flextronics将一些生产厂搬到大陆也丝毫不足为奇了。
一切都来自中国电子消费市场的诱惑。“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提电话市场,已经拥有1.5亿用户,很快它也会成为其他一些电子消费产品的最大市场,中国的人口基数实在是太可怕了。”美国市场策略咨询公司Frost & Sullivan新加坡技术总监 Manoj Menon如是说。
没有人会否认现在中国大陆已经成为亚洲的主要贸易中心,而它在亚洲市场的贸易额在数量上几乎超过美国。台湾企业需要亚洲的增长来满足其全球发展的野心,而大陆,则为他们提供了最好的,也许是惟一的选择。
严酷的竞争
TSMC去年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在上海设了一个销售办公室,现在作为CFO的Harvey Chang 正在全国各地进行考察评估,他希望在今年下半年能够拿到台湾和大陆方面的批文。TSMC公司是不为节约开支而来到大陆的台湾企业的最好代表。TSMC的劳工支出占运营支出的5%,因此这个芯片生产大公司在大陆开设公司所能节省的费用相当有限。Harvey Chang认为,大陆不缺工程师,在初始级可以说有非常多的优秀人才,但是更高级的人才却不够。台湾的人才大部分是在西方接受教育后回到台湾的公司工作,但这种情况在大陆就比较少。如果在大陆设厂,他们需要从台湾派驻工程师来内地,从开支上来说,是有增无减。
在规模上仅次于TSMC的第二生产厂UMC的情况也是如此。他们进入大陆的惟一原因就是严酷的竞争。
来自欧美和新加坡的芯片企业和TSMC、UMC有着同样的客户,并且他们的订单在增加。也许它们的存在还不足以威胁到台湾的芯片巨人们,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企业在3年前还根本没有出现,而他们投入发展的资金绝不容低估。传统的制造企业的设计、生产和销售都是自己完成的,但是现在企业越来越倾向于将生产的部分外包出去。最近SMIC在日本市场上打了几次胜战,拿下了富士通公司。
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半导体市场的时间被预定在2010年或者更早,因此许多半导体公司和设计院会源源不断来到中国。TSMC惟一的出路就是在大陆拥有自己的基地。原因很简单——增值税。中国对进口半导体收取17%的增值税,而对本地生产的半导体只征收3%的税。而目前的情况是,本地生产的半导体只是总需求的25%,买主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要从TSMC和UMC处进口。但是,这两家公司已经受到了客户的警告。
“和我们在大陆有合作的美国客户都在催促我们尽快在大陆建工厂,因为每年要从我们这里进口货物需要交的税实在是太高了。目前我们可以靠运输来解决这个问题,但这并非长远之计。我们必须看到以后大陆对半导体的需求增长将是非常惊人的。”Chang说。
并且,由于很多公司的设计中心建在内地,他们需要和工程师们保持紧密而迅速的联系。其中有一些工程师是大陆人,因此两岸政策上的原因导致他们无法为TSMC工作。赴台手续非常麻烦,一般旅游的手续时间是两个月,而公务旅行的手续时间更是长达6个月。对真正以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半导体行业来说,这个时间差是完全无法接受的。在游说台湾政府放宽两岸出入境政策无效的情况下,在大陆建厂成为这些台湾企业无可奈何的解决之道。
台湾方面最终在今年3月对台湾芯片制造商赴大陆建厂有条件放行,其真正原因在于,由于全球芯片制造技术已经升级到300MM,200MM芯片制造在台湾实际上已经是夕阳产业,近三层芯片制造厂闲置,大大不利于厂商的产业升级。因此,将200MM芯片厂移往内地,充分利用剩余价值,腾出手来加大300mm芯片的投入,才能避免台湾芯片制造企业受困岛内惨遭淘汰的悲剧。目前300MM芯片只占TSMC全部产量的5%,Chang希望明年能够进行大批量的生产,但台湾当局同时又规定只有200MM的芯片厂才可以移往内地,因此TSMC便不可能在内地生产它目前全力以赴的300MM产品。值得庆幸的是,目前内地的公司还在学习如何制造200MM的芯片,在短期内300MM芯片除了进口还没有其他选择,但是谁也不能担保大陆什么时候就赶上来了。
合纵连横之术
和其他制造商不同,TSMC在大陆的公司不是以合资形式出现,而是一家台湾独资公司。其中知识产权是一个重要因素。TSMC考虑到,中国虽然已经加入WTO,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管理会较以前严格,但风险依然不小。
另一个原因是管理。“半导体行业相对特殊一些,我们有时候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做出决策,独资公司在这方面会有优势。尤其当运作的资金高达数亿美元的时候,我们不希望把时间花在和合作者的交流与互相说服上。”
现在,Chang往来于新竹和台南的工厂之间,视察车间,阅读生产报告,他需要决定哪些机器应该搬到大陆。作为TSMC的CFO,他对这项计划显得兴致勃勃,因为如此重大意义的投资涉及到的资金却出奇的少。主要是把现有的机器运到大陆去就行了,更何况,同他们投在300MM芯片开发上的20亿美元比起来,在内地建厂的数百万美元简直就算不上什么。同时,内地也给出了很大的优惠。台联电的董事长曹兴诚表示,如果联电到内地投资的话,连资金都不需要,只要承诺在芯片厂建成以后将资金和技术注入就可以兑现股份了。
对于像UMC那样先行一步的竞争对手,Chang认为既然他们注意到了逐渐成熟的大陆半导体市场,其他人没有理由看不到。他们先进入中国内地是希望抢得第一启动优势,但是他认为更重要的是谁先在市场上出现,而不是谁先盖好厂房。
在半导体行业,产品从设计到稳定生产的周期是6个月,由于有在200MM芯片上丰富的经验,专家认为TSMC在内地的成长将会非常迅速。“中国需要的是某些市场占有率比较大的产品。事实上,他们所需求的还是更成熟的科技产品,像智能卡。我们会从一个工厂做起,不过我相信很快就可能有第二家,第三家乃至第四家工厂。”
TSMC和UMC的强势杀到,并没有像大家预期的那样在大陆已有的制造商中引起恐慌气氛。CSMC的CFO Frank Lai就认为,这两家企业的投资将会给整个产业带来更多益处。CSMC的背景比较复杂,是一家中国电子公司和一家有台湾人管理的美国风险投资公司合资的产物。它目前生产的产品是150MM的芯片,与上述两家台湾公司的产品不产生直接的竞争。而在实际生产中,Frank Lai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缺乏下游测试和包装机构的支持。CSMC在中国大陆生产的产品要送到菲律宾去包装,然后运去香港测试,最后再重新进口回中国大陆。这样让生产周期大大变长。“台湾企业的进入,会带来更多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的流入。这样最终会促使中国整个行业环境的成熟完善。”
TSMC的眼睛紧紧地盯在内地,促进中国国内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并不是TSMC惟一的目的,它还希望在这个日益强大和激烈的市场角逐中扮演主角。毕竟,Harvey Chang的艾森豪威尔奖学金课程教给他的,是如何合纵连横,最终得到自己想要的?
CFO Asia 2002年7月
又一扇门打开了
台湾半导体制造公司(TSMC)的首席财政官Harvey Chang的履历相当漂亮。开始他自己做老板,开了一家有价证券行,后来是某个基金的经理,5年前,TSMC的首席执行官Morris Chang 聘请他主管制造厂的财务,不久就做了公司的首席财政官。在他的管理下,每年利润360万美元的TSMC成长成为除了日本以外的亚洲真正的全球性公司,一家有着充足现金的发电站,一个国际资金注意力的中心。
按理说,像这样的人物早已经不再需要什么学校教育了,但是两个月前,他被老板派到美国开始一项名为艾森豪威尔奖学金的课程,这是专门为国际经理人开设的“天才”课程。这个课程的目的听起来蛮深奥的,是在商业活动中建立更好的国际关系。但是,对于Chang来说,他的目的却更实在一点,就是要把这家台湾岛内同行业排名第一的公司带进中国大陆。
从策略上来说,不仅是发展,TSMC的生存都离不开祖国大陆。台湾对大陆的投资成为大陆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来源,而对于台湾本身的商业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力。尽管海峡两岸之间言论冲突不断,火药味时浓时淡,但是在后方,双方交流的通道却从来都没有中断过。在过去的10年时间里,台湾不同行业的企业通过各种渠道投向大陆的资金高达50亿美元,通常他们都是通过在第三国建立企业实体以绕过法律和政治的高墙。在大陆的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因为遍布着台湾制造企业而被人戏称为“小台北”。
现在又一扇至关重要的门打开了。今年3月,台湾政府很不情愿地放宽了对重点科技公司投资大陆的禁令,也就是说像TSMC这样的企业终于有可能直接进入中国大陆这个无边无际的市场了。曾经是台湾投资大陆的最重要原因——低廉的生产成本——已经为更深层的动力所取代,台湾的企业家更迫不及待的是要从大陆的巨大潜能中获取利益。
依然贫困的中国大陆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市场,并且日益成为亚洲其他地区的商品供应中心。对于台湾企业来说,如果想保持销售的增长,那么大陆市场就是举足轻重的。更重要的一点是,台湾的高科技企业必须有在大陆生产的“能力”以满足自己客户的需求,帮助他们在大陆的营运点来节省开支。比方说,如果TSMC在中国大陆生产芯片,那么当它的客户购买芯片时就可以免交进口关税。台湾电脑制造商Acer的董事长施振荣就说:“对台湾企业来说,中国已经成为进军全球市场不可或缺的一步了。”
施振荣的说法很容易引起西方不同国家企业家的共鸣。他们和施振荣一样来到中国大陆以谋求全球化的目标。但他们中间,不论是汽车制造商还是啤酒制造商,在中国大陆演出了许多令人心碎的故事,跟他们相比,台湾人就成功许多。有一点,台湾人制造的是相当前沿的产品,这些产品大陆人或者是正在学习中,或者是根本就不会。因此来自国内的竞争力量非常小,甚至没有。台湾人选择进入的时间也相当好。现在中国刚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慢慢要开始取消对外国投资者不利的政策,包括对进口商品过高的关税和强制性的技术交换。
毫无疑问,台湾的高科技公司参与了国际化的生产,全球大部分的消费品牌的很多产品是由台湾的制造企业代工生产的。但是,近几年来,这些国际公司纷纷越过台湾海峡,客户,潜在客户,还有竞争对手争先恐后地加大在大陆的投资,而他们在大陆的工厂生产的产品不仅供应大陆的确定需要,还供应给整个亚洲地区。分析师们预计今年一年在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的投资额就超过4亿美元。因此,世界最大的制造商Solectron, Celestica and Flextronics将一些生产厂搬到大陆也丝毫不足为奇了。
一切都来自中国电子消费市场的诱惑。“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提电话市场,已经拥有1.5亿用户,很快它也会成为其他一些电子消费产品的最大市场,中国的人口基数实在是太可怕了。”美国市场策略咨询公司Frost & Sullivan新加坡技术总监 Manoj Menon如是说。
没有人会否认现在中国大陆已经成为亚洲的主要贸易中心,而它在亚洲市场的贸易额在数量上几乎超过美国。台湾企业需要亚洲的增长来满足其全球发展的野心,而大陆,则为他们提供了最好的,也许是惟一的选择。
严酷的竞争
TSMC去年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在上海设了一个销售办公室,现在作为CFO的Harvey Chang 正在全国各地进行考察评估,他希望在今年下半年能够拿到台湾和大陆方面的批文。TSMC公司是不为节约开支而来到大陆的台湾企业的最好代表。TSMC的劳工支出占运营支出的5%,因此这个芯片生产大公司在大陆开设公司所能节省的费用相当有限。Harvey Chang认为,大陆不缺工程师,在初始级可以说有非常多的优秀人才,但是更高级的人才却不够。台湾的人才大部分是在西方接受教育后回到台湾的公司工作,但这种情况在大陆就比较少。如果在大陆设厂,他们需要从台湾派驻工程师来内地,从开支上来说,是有增无减。
在规模上仅次于TSMC的第二生产厂UMC的情况也是如此。他们进入大陆的惟一原因就是严酷的竞争。
来自欧美和新加坡的芯片企业和TSMC、UMC有着同样的客户,并且他们的订单在增加。也许它们的存在还不足以威胁到台湾的芯片巨人们,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企业在3年前还根本没有出现,而他们投入发展的资金绝不容低估。传统的制造企业的设计、生产和销售都是自己完成的,但是现在企业越来越倾向于将生产的部分外包出去。最近SMIC在日本市场上打了几次胜战,拿下了富士通公司。
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半导体市场的时间被预定在2010年或者更早,因此许多半导体公司和设计院会源源不断来到中国。TSMC惟一的出路就是在大陆拥有自己的基地。原因很简单——增值税。中国对进口半导体收取17%的增值税,而对本地生产的半导体只征收3%的税。而目前的情况是,本地生产的半导体只是总需求的25%,买主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要从TSMC和UMC处进口。但是,这两家公司已经受到了客户的警告。
“和我们在大陆有合作的美国客户都在催促我们尽快在大陆建工厂,因为每年要从我们这里进口货物需要交的税实在是太高了。目前我们可以靠运输来解决这个问题,但这并非长远之计。我们必须看到以后大陆对半导体的需求增长将是非常惊人的。”Chang说。
并且,由于很多公司的设计中心建在内地,他们需要和工程师们保持紧密而迅速的联系。其中有一些工程师是大陆人,因此两岸政策上的原因导致他们无法为TSMC工作。赴台手续非常麻烦,一般旅游的手续时间是两个月,而公务旅行的手续时间更是长达6个月。对真正以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半导体行业来说,这个时间差是完全无法接受的。在游说台湾政府放宽两岸出入境政策无效的情况下,在大陆建厂成为这些台湾企业无可奈何的解决之道。
台湾方面最终在今年3月对台湾芯片制造商赴大陆建厂有条件放行,其真正原因在于,由于全球芯片制造技术已经升级到300MM,200MM芯片制造在台湾实际上已经是夕阳产业,近三层芯片制造厂闲置,大大不利于厂商的产业升级。因此,将200MM芯片厂移往内地,充分利用剩余价值,腾出手来加大300mm芯片的投入,才能避免台湾芯片制造企业受困岛内惨遭淘汰的悲剧。目前300MM芯片只占TSMC全部产量的5%,Chang希望明年能够进行大批量的生产,但台湾当局同时又规定只有200MM的芯片厂才可以移往内地,因此TSMC便不可能在内地生产它目前全力以赴的300MM产品。值得庆幸的是,目前内地的公司还在学习如何制造200MM的芯片,在短期内300MM芯片除了进口还没有其他选择,但是谁也不能担保大陆什么时候就赶上来了。
合纵连横之术
和其他制造商不同,TSMC在大陆的公司不是以合资形式出现,而是一家台湾独资公司。其中知识产权是一个重要因素。TSMC考虑到,中国虽然已经加入WTO,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管理会较以前严格,但风险依然不小。
另一个原因是管理。“半导体行业相对特殊一些,我们有时候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做出决策,独资公司在这方面会有优势。尤其当运作的资金高达数亿美元的时候,我们不希望把时间花在和合作者的交流与互相说服上。”
现在,Chang往来于新竹和台南的工厂之间,视察车间,阅读生产报告,他需要决定哪些机器应该搬到大陆。作为TSMC的CFO,他对这项计划显得兴致勃勃,因为如此重大意义的投资涉及到的资金却出奇的少。主要是把现有的机器运到大陆去就行了,更何况,同他们投在300MM芯片开发上的20亿美元比起来,在内地建厂的数百万美元简直就算不上什么。同时,内地也给出了很大的优惠。台联电的董事长曹兴诚表示,如果联电到内地投资的话,连资金都不需要,只要承诺在芯片厂建成以后将资金和技术注入就可以兑现股份了。
对于像UMC那样先行一步的竞争对手,Chang认为既然他们注意到了逐渐成熟的大陆半导体市场,其他人没有理由看不到。他们先进入中国内地是希望抢得第一启动优势,但是他认为更重要的是谁先在市场上出现,而不是谁先盖好厂房。
在半导体行业,产品从设计到稳定生产的周期是6个月,由于有在200MM芯片上丰富的经验,专家认为TSMC在内地的成长将会非常迅速。“中国需要的是某些市场占有率比较大的产品。事实上,他们所需求的还是更成熟的科技产品,像智能卡。我们会从一个工厂做起,不过我相信很快就可能有第二家,第三家乃至第四家工厂。”
TSMC和UMC的强势杀到,并没有像大家预期的那样在大陆已有的制造商中引起恐慌气氛。CSMC的CFO Frank Lai就认为,这两家企业的投资将会给整个产业带来更多益处。CSMC的背景比较复杂,是一家中国电子公司和一家有台湾人管理的美国风险投资公司合资的产物。它目前生产的产品是150MM的芯片,与上述两家台湾公司的产品不产生直接的竞争。而在实际生产中,Frank Lai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缺乏下游测试和包装机构的支持。CSMC在中国大陆生产的产品要送到菲律宾去包装,然后运去香港测试,最后再重新进口回中国大陆。这样让生产周期大大变长。“台湾企业的进入,会带来更多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的流入。这样最终会促使中国整个行业环境的成熟完善。”
TSMC的眼睛紧紧地盯在内地,促进中国国内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并不是TSMC惟一的目的,它还希望在这个日益强大和激烈的市场角逐中扮演主角。毕竟,Harvey Chang的艾森豪威尔奖学金课程教给他的,是如何合纵连横,最终得到自己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