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的不断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已很难适应发展形势的需要,本文分析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存在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学生管理 教育 问题 对策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学生管理工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学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综合水平和学生素质的高低。随着我国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的不断转变,传统的管理方法,管理体制已很难适应发展形势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进行管理方法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一、目前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1.随着现代化教育理念的改革和创新,学生管理观念和教育手段的落后日益凸显,难以满足现代高校发展的要求。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扩招,使得学生管理的内容与日俱增,高校学生管理面临一系列的转变。譬如,学生工作的部分管理职能正在向服务职能转变;大学生就业由计划分配向自主择业转变;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由原来的发放助学金、困难补助向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转变等等,这一系列转变都需要有新的、系统的学生管理理念和方式来保证实施,而目前与之相适应的机制和办法尚未完全形成。因此,要增强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改变原管理模式,建立起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新体制。
2.信息化给学生管理带来的问题。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都发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网络正极大地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对学生工作而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虽然能给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但同时它也有负面的影响。其次,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使得网络成为有害信息的孳生地和传播地。一部分人利用信息技术参与社会政治,一些虚假、不健康甚至反动的信息污染了学生思想教育的环境,使得大学生难以判别和低御,有的上当受骗,还有的沉溺于网上虚拟世界不能自拔,带来比较负面的影响。
3.学分制的实施使学生教育管理面临新的问题。目前,全国各高校普遍实施了学分制。在学分制下,学生管理打破了学年制整齐划一的教学管理模式,学生专业班级观念淡化,形成了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一起学习的新局面,学生管理工作不仅局限于本专业学生,而且还要管理选修课程形成的其它专业或其它学校的学生。
4.学校后勤社会化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问题。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实现了高校后勤社会化。高校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开放学校市场,允许社会上的人员、资金、技术、设备开发校内市场,这些经营者进入高校市场的主要目的是盈利,而学生在缴纳各种费用的同时也树立了教育投资意识,对学校教学生活条件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这就使二者容易产生矛盾。
二、建议和对策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人才,教学是学校的主要工作。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着诸如上面提到的种种新的问题,因此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落实到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就是着眼于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从学生需要出发,改变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学校与学生处于管理和被管理的对立格局,适应高校发展要求,变管理学生为服务学生,通过转变角色,来应对学生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教书育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任何一个学校永恒的话题。然而教好书、育好人离不开一个前提,那就是要有一个良好的管理机制和先进的理念,因此,在学生管理中,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和加强:
1.转变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创新高校学生管理,最重要的是转变学生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变管理为服务。首先,要树立服务意识,传统的大学办学理念强调的是对大学生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学校各部门扮演的是管理者的角色,往往导致学生情绪上的对立。因此,要改变过去把学生管理工作看成“管理学生”的错误认识,变管理为“服务”。其次,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方面,明确地告诉学生,他们在学校里享有什么样的权利,在充分享有权利的同时不能忽视应尽的义务;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合法权益要予以维护。
2.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管理。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在工作中要注意调动好学生自身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工作,改变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从属和被动的地位,不单纯地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管理的客体,以利于消除大学生对被管理的逆反心理,实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
3.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人们都说教师是天底下最崇高最神圣的职业。是的,一个教师不仅作为一个师长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同时教师在传授科学理论的同时,其政治态度、个人品质、工作作风、思想方法也时刻影响着学生,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特别是新同学甚至连教师的言谈举止都会不自觉的模仿,所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显得更为重要。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在教师和学生交往的双向互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始终对教书育人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强烈的教育性和感染力。
5.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大学教育大体可以分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类。基础课的学习质量直接影响到以后专业课的学习。因此,从新生入学起,每位新生班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都要有意识的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学生活和中学生活大不一样,在中学时教师父母双管齐下,大学里,同学们开始独立生活,自觉学习,自我管理。
6.抓好班风建设。影响大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因素有很多,但班风是直接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班风对每位学生都是一种巨大的无形的精神力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大学里的班主任或辅导员要进行大量的深入细致地工作,正确的引导学生,使学生树立一身正气。抓好班风,是一个班主任或辅导员工作的重点。
总之,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与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我们必须在管理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现实出发,明确目标,转变角色,确保学生管理工作稳步协调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2005,9.
[2]吕静.关注高校学生管理新《规定》.东北大学学报, 2005,11.
[3]桂富强.论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管理创新[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4,(1).
[4]时长江.试论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专业化及其制度保证[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
[5]谭德凡.试论建构“以人为本”德高校管理体系[J].商业经济,2005,(12).
关键词:学生管理 教育 问题 对策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学生管理工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学校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综合水平和学生素质的高低。随着我国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的不断转变,传统的管理方法,管理体制已很难适应发展形势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进行管理方法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一、目前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1.随着现代化教育理念的改革和创新,学生管理观念和教育手段的落后日益凸显,难以满足现代高校发展的要求。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扩招,使得学生管理的内容与日俱增,高校学生管理面临一系列的转变。譬如,学生工作的部分管理职能正在向服务职能转变;大学生就业由计划分配向自主择业转变;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由原来的发放助学金、困难补助向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转变等等,这一系列转变都需要有新的、系统的学生管理理念和方式来保证实施,而目前与之相适应的机制和办法尚未完全形成。因此,要增强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改变原管理模式,建立起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新体制。
2.信息化给学生管理带来的问题。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都发生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网络正极大地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甚至是语言习惯。对学生工作而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虽然能给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但同时它也有负面的影响。其次,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使得网络成为有害信息的孳生地和传播地。一部分人利用信息技术参与社会政治,一些虚假、不健康甚至反动的信息污染了学生思想教育的环境,使得大学生难以判别和低御,有的上当受骗,还有的沉溺于网上虚拟世界不能自拔,带来比较负面的影响。
3.学分制的实施使学生教育管理面临新的问题。目前,全国各高校普遍实施了学分制。在学分制下,学生管理打破了学年制整齐划一的教学管理模式,学生专业班级观念淡化,形成了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一起学习的新局面,学生管理工作不仅局限于本专业学生,而且还要管理选修课程形成的其它专业或其它学校的学生。
4.学校后勤社会化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问题。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实现了高校后勤社会化。高校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开放学校市场,允许社会上的人员、资金、技术、设备开发校内市场,这些经营者进入高校市场的主要目的是盈利,而学生在缴纳各种费用的同时也树立了教育投资意识,对学校教学生活条件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这就使二者容易产生矛盾。
二、建议和对策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人才,教学是学校的主要工作。在新的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着诸如上面提到的种种新的问题,因此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具体落实到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就是“以学生为本”,就是着眼于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从学生需要出发,改变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学校与学生处于管理和被管理的对立格局,适应高校发展要求,变管理学生为服务学生,通过转变角色,来应对学生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教书育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任何一个学校永恒的话题。然而教好书、育好人离不开一个前提,那就是要有一个良好的管理机制和先进的理念,因此,在学生管理中,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和加强:
1.转变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创新高校学生管理,最重要的是转变学生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变管理为服务。首先,要树立服务意识,传统的大学办学理念强调的是对大学生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学校各部门扮演的是管理者的角色,往往导致学生情绪上的对立。因此,要改变过去把学生管理工作看成“管理学生”的错误认识,变管理为“服务”。其次,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方面,明确地告诉学生,他们在学校里享有什么样的权利,在充分享有权利的同时不能忽视应尽的义务;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合法权益要予以维护。
2.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管理。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在工作中要注意调动好学生自身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工作,改变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从属和被动的地位,不单纯地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管理的客体,以利于消除大学生对被管理的逆反心理,实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
3.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人们都说教师是天底下最崇高最神圣的职业。是的,一个教师不仅作为一个师长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同时教师在传授科学理论的同时,其政治态度、个人品质、工作作风、思想方法也时刻影响着学生,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特别是新同学甚至连教师的言谈举止都会不自觉的模仿,所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显得更为重要。
4.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在教师和学生交往的双向互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始终对教书育人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强烈的教育性和感染力。
5.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大学教育大体可以分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类。基础课的学习质量直接影响到以后专业课的学习。因此,从新生入学起,每位新生班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都要有意识的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学生活和中学生活大不一样,在中学时教师父母双管齐下,大学里,同学们开始独立生活,自觉学习,自我管理。
6.抓好班风建设。影响大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因素有很多,但班风是直接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班风对每位学生都是一种巨大的无形的精神力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大学里的班主任或辅导员要进行大量的深入细致地工作,正确的引导学生,使学生树立一身正气。抓好班风,是一个班主任或辅导员工作的重点。
总之,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与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我们必须在管理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现实出发,明确目标,转变角色,确保学生管理工作稳步协调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2005,9.
[2]吕静.关注高校学生管理新《规定》.东北大学学报, 2005,11.
[3]桂富强.论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管理创新[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4,(1).
[4]时长江.试论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专业化及其制度保证[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
[5]谭德凡.试论建构“以人为本”德高校管理体系[J].商业经济,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