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与成因研究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rry_le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留守儿童是社会转型期的特殊产物,指的是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其他地区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1]。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现阶段越来越多的人为了生计进城务工,而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农村,导致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愈加严重,而这些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不仅会影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还会阻碍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甚至会危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出发,结合现状从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五个方面提出干预措施。
  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
  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性格缺陷、心理障碍、人际交往障碍、怨恨不满情绪、行为反常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偏移等。
  (一)性格缺陷
  冷漠孤僻,逆反任性。家长作为联系学校和孩子的纽带,其作用不可忽视和替代,而留守儿童因为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所造成的创傷是挥之不去的,这使他们心理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很难融入正常的同龄人群体,更容易使其形成任性自私,冷漠孤僻,缺少同情心的性格。
  (二)心理障碍
  缺乏信心,忧郁自卑。自卑是与自信相对立的负面情绪,认为自己在某方面或各方面都比不上别人,并且会过分放大自己的缺点,这是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障碍的突出表现。与正常家庭的孩子相比,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的家庭,其子女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往往感觉什么地方都矮人一等,而且他们也不被其他老师、同学所接纳,容易形成性情孤僻,自卑忧郁的性格特点。
  (三)人际交往障碍
  敏感多疑,缺少朋友。大多数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外出,家里经济条件较为落后,一般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隔代抚养的劣势是祖辈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接触的生活面与儿童的有很大不同,不利于儿童模仿学习人际交往方式,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处于劣势,并且表现为过度敏感、疑心较重,总是感觉被别人轻视和欺负,在与人交流之时常常充满警惕和敌意,久而久之,导致朋友越来越少。
  (四)怨恨不满情绪
  怨恨父母,不满社会。许多留守儿童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力,只能出去打工,对父母打工并不理解,认为父母不爱自己,因此而产生了对于父母的怨恨之情,并且刻意与之疏远,甚至在心底埋怨父母的无情。有些孩子在看到正常家庭的儿童生活较为富裕幸福之后,还会认为社会不公平,对社会不满。
  (五)行为反常
  恐惧焦虑,行为叛逆。一般情况下,留守儿童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缺乏监护与教育,他们有很强烈的不安全感,这会导致他们道德品质较差,常有违规、违纪现象,并且叛逆行为时有发生;而他们又由于这些叛逆行为的发生而不被其他老师、同学所接纳,甚至受到排斥和歧视,这更加深了他们的焦虑和不满。
  (六)人生观、价值观的偏移
  打工主义,现实主义。在“打工潮”带来的影响下,家长平时对子女的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并不关心,由于长时间见不到孩子,家长更多的是给予孩子金钱方面的弥补,使得留守儿童的道德水平呈下降趋势[2];并且给留守儿童带来了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赚钱的不良影响,导致儿童对个人价值,人生理想狭隘化,固化,难以树立高远的理想,宏大的抱负。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这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留守儿童是社会转型期的特殊产物,留守儿童问题也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二)学校因素
  学校是儿童的教养主体,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理应全面承担起留守儿童教育与管理的责任。目前,由于学校教育仍是应试教育占主导,素质教育流于形式;加上农村的学校的教育评价制度不完善,大多数老师仅仅关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成绩差”的学生。一方面,留守儿童属于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比其他同龄儿童差,在学习方面困难较多,很难引起学校、老师的注意[3];加上留守儿童性格孤僻自闭,沉默寡言,人际关系十分敏感,极易产生心理问题;而老师却没有足够的重视,并且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对于留守儿童特别的心理、感情需求更无法顾及,使其心理问题更加严重。另一方面,学校里常对留守儿童进行寄宿制管理方式。因为集体生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减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提高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但是,据调查,大部分农村经济条件较差,学校缺乏寄宿条件,即使是住校,也对留守儿童心理帮助不大。
  (三)家庭因素
  经研究表明,在温馨和睦家庭中成长的儿童,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多是积极向上的,相反,从小缺失父母关爱的儿童则很容易出现悲观情绪,导致人格心理的不健全。亲情缺失是留守儿童成长中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与父母互动,留守儿童常表现为情绪上的紧张,缺乏安全感,情感相对冷漠;性格上较为内向、孤僻;行为上表现为独来独往,人际交往能力差,合作意识不强,常有撒谎、怨恨父母等行为发生。调查显示,非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和自信心方面要显著高于留守儿童。家庭监管不到位是另一个相对重要的原因。留守儿童的家庭监护系统很多是由隔代监护者构成的,他们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存在着种种误区,大多对孩子溺爱放纵,监管极不到位。在这种教育环境下,许多留守儿童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最后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有数据表明,农村留守儿童患焦虑症、自闭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比例远高于非留守儿童,而这些心理问题的产生离不开家庭因素的不良影响。   (四)个人因素
  以上因素都是外部因素,而外因是通過内因起作用的。在生活中,一些农村留守儿童自认为和其他儿童相比是特殊的,致使他们的自卑心理愈加严重,开始自暴自弃。许多留守儿童的消极行为是源于他们对自身的错误认识,从而导致了许多消极心理的出现。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进城务工的人数和比例还会持续上涨,农村留守儿童还将长期存在,而他们的发展将会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繁荣、稳定以及和谐。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不能仅仅局限于表面,在现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发展的前提下,不仅要关注他们的物质生活,更应当关注他们的内心,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这样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要求,这样才符合人民群众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基本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国留守网[EB/OL]http://www.lsren.org/.
  [2]胡荣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6,14(1):71.
  [3]黄凌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调查及教育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1,(3).
  [4]郭文姣,黄俊伟.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1,(1):81-85
  [5]李宝峰.农村留守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J].教育探索,2005,(5):82-83.
  [6]雷芳.不同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比较[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74-76.
  [7]黄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南方论刊,2008,(3).
  [8]王菲,余营,李新,乐高源.大同市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现状的调查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2011,(8).
  [9]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288.
  [10]金盛华.自我概念及其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
  [11]陈艳蓉.农村留守女童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27-29.
  [12]闫茂华,陆长梅.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以连云港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898-900.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规则意识的培养、材料的合理提供、游戏情境的设定、空间场地的有效利用等方面的探索,使幼儿在户外晨锻游戏中可能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创新能力、合作意识、坚持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良好的学习品质得到有效提高,使幼儿终身受益。  关键词:幼儿;游戏;学习品质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3-0298-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
期刊
摘 要: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中合理使用和有效利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立足于桐城师专,探究新升高专学校建筑节能的模式和路径:因校制宜,与时俱进,先易后难,软硬兼顾,以期达到少花钱,多办事,办实事,既节能又节钱的目的。  关键词:新升高专;因校制宜;建筑节能;人机并重。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3-0306-02  
期刊
摘 要: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从而有效地抵制腐朽思想的传播,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本课题通过对列宁“灌输”理论的现实思考,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四要素”(主体、客体、介体、环体)的研究方法,重新审视“灌输”理论在当代大学生教育中的作用、地位,针对如何有效加强大学生理论教育这一核心问题,本课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新思路。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红色旅游资源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宝藏,它具有书本所不能代替的优势。在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对比较空泛、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充分发挥红色旅游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必要。为此,地方政府、高等院校和旅游企业应该重视红色旅游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通过开展红色旅游宣传活动、开发体验型红色旅游项目等措施来发挥红色旅游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
期刊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同一学校的不同发展阶段体现不同特点;在不同高校之间呈现明显的不平衡性。社会实践活动对于改善职业倦怠,增强职业自信与履职自觉,有密切联系。但是对此进行系统研究是否有意义?因此,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起点和重点,通过“解剖麻雀”和比较研究等方式,对此问题提供一些实证分析。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实践;职业自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
期刊
摘 要: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外籍教师作为主要师资力量,对中外合作办学是否成功起着关键性作用。如何更有效地管理外籍教师,使他们更好地发挥作用是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的关键之一。基于华东理工大学中德工学院双本科中德合作办学项目的外教管理经验,总结了该项目中外教管理的优势和不足,并对如何优化和规范外教管理以期进一步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质量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中德合作;外教管理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俄语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教学而言的,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拓展。在进行俄语第二课堂建设时要遵循思想性与创造性兼顾、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互配合、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探索和创新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结合俄语学生实际与需要,不断创新,不断深化,更好地发挥第二课堂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俄语专业;第二课堂;活动原则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
期刊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阶级形成、国家产生以来,就以一种普遍的实践活动而客观存在,在现代依然发挥着巨大的社会作用。通过对中西思想政治教育取向、形态和方式的比较研究,找到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直面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中国特色;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
期刊
摘 要:朝鲜半岛统一问题是国际关系研究的一项长期课题。由于历史遗留问题、经济方面的差距,统一方案尚未形成,这些阻力因素的存在,使得半岛问题尚未取得较大的实质性进展。但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加速发展的国际大背景下,共同的民族心理与传统文化、半岛自身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等动力因素,也为半岛统一提供了可能性。结合统一问题的由来,在充分分析半岛统一进程中存在的障碍性因素和动力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行性
期刊
摘 要:当前,党和国家在大力推进马克思大众化,而马克思大众化的重要表现之一是《资本论》的广泛传播。高校学生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的走向,马克思思想或者《资本论》能否在高校中打下坚实的基础将影响下一阶段马克思大众化能否继续进行下去。库恩的范式理论从学科发展的角度强调范式的建立给一个学科的发展和传播带来深远的影响,这一点对于如何做好《资本论》传播工作很有启发。将运用库恩的范式理论对《资本论》在高校中的传播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