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男教师由于其自身的性别特点,在幼儿教育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学前教育阶段男教师却很缺乏,这种情况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是不利的。社会舆论以及社会政策应该给予男教师以积极的支持。
关键词:男教师;幼儿;社会政策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147-02
一、男教师在学前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一)有利于儿童性别角色的健康发展
学前教育是儿童人生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的儿童由于其生理和心理的特点,环境对其有着重大的影响,幼儿教师是孩子除父母之外,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成人,其对儿童性别角色的认知的影响不容小觑,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代替、超越父母的影响。现在很多家长和媒体都反映男孩子的性格缺乏阳刚之气,表现出安静、内向、胆小、甚至女性化倾向,这与其在幼儿园的生活环境也是分不开,在女性“一统天下”的幼儿园里,幼儿接受的教育模式、模仿的成人对象都是女性。男教师进入幼儿园可以为幼儿,尤其是男孩提供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模仿对象,展现男性角色的特点,使得幼儿性别发展有参照的模本和原型,防止性别同一性认知发展出现偏差和不足,促进幼儿性别角色的健康发展。
(二)有利于满足儿童不同的情感需求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人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指出,人有需要尊重和被爱的需要,学前教育阶段的儿童年龄较小,他们松开父母的手,走进幼儿园这个全新的环境,就更需要关爱和呵护。而幼儿不仅需要女性特质的呵护,也需要具有男性特质的情感呵护。有研究指出父性教育与母性教育的结合才是对孩子情感最好的满足。男教师与女教师一起工作,可以优势互补,促进幼儿情感获得更好的发展。例如男孩子通常比较顽皮、好动,有许多的新奇的想法,一些行为在女教师看来可能是不文明、不听话,但男教师可能就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孩子可以在男老师那里却可以得到认同和满足。男教师进入幼儿园,满足了孩子不同心理需求。
(三)有利于儿童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前教育阶段的儿童对自己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喜欢主动探索和询问,而女性对于新事物的敏感程度则不如男性,男性从事幼儿教育能够更好地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调动起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是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科学领域的目标里明确提出教师引导幼儿发展的方向:“对周围的事物、形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男性由于其自身的特质,一般都比女性好动,喜欢进行实践操作,这些都有利于其对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对新事物的求知欲,动手能力的培养,都将对孩子的学习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而男教师则在这些学习能力的引导上具更加明显的优势。
(四)有利于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父母的照顾已经是无微不至的了,当孩子们在接受学期教育时,教师除了给孩子关爱之外更应当注意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女教师天性温柔善良,对孩子虽然呵护备至,但却常常不够严格,忽视孩子性格上软弱的一面。男教师自身独特的性格特质,则是对孩子人格成长的一种有益补充。有研究者提出,对女孩子来说,父亲对其性格的影响同样是很明显的。通过与父亲的接触可以使她们的情绪更稳定,增加自信、果断、独立、勇敢、坚强等优良品质。所以说男教师在日常幼儿教育中与孩子的互动,将有利于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学前教育中男教师缺乏的原因
(一)传统职业观念的影响
在我国,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一般都认为学前教育阶段的教师就应当由女性来担任,认为男性不适合幼儿园教育工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幼儿教师的队伍几乎成了“女儿国”,幼儿教师行业成了女性的垄断行业。但是这种分工可能只是因为对职业分工的传统关观念的固化造成,并不代表男性就真的不适合幼儿教育工作。费孝通先生曾说过:“我们若是注意到各种社会分工的体系,不免会有一种印象:人们好像任何差别都能利用来作为分工的基础:年龄、性别、皮肤的颜色、鼻子的高度,甚至各种病态都可以利用。性别可以说是用得最普遍的差别了。到现在为止,人类还没有造出一个社会结构不是把男女的性别作为社会分工的基础。”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性别对人类分工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又是在人们所生活的环境里形成的。在中国的文化环境里,男权主义思想仍然有很大的市场,一般都认为男士应当在外打拼,而女性则适合在幼儿园里带小孩,这种传统观念影响了男性在从事幼儿教师时的职业选择。
(二)幼儿教师的收入比较低
教师在整个社会不同职业的收入比较中,本身就不算一个收入很高的职业,而幼儿教师相对于其它教育阶段的教师收入就更低了。据了解,目前全国幼儿教师的工资普遍不高,很多幼儿园中教师月薪1000元都达不到,仅为800元左右,而机关团体或教育部门办的幼儿园,教师月薪也只有1200-1500元左右。另外,不少幼儿园的编制有限,一些教师没有正式编制,属于“代课教师”之列,待遇就更低了。而私利幼儿园虽然收费很贵,但是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并没有“水涨船高”,仍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另一方面,在我国的传统家庭观念中,男性要比女性承担更大的经济责任,如果没有一定的收入,将直接影响到婚姻状况。因此,男教师的经济压力还是非常大的,这也是男士不愿从事学前教育和学前教育中男教师的流失率高的重要原因。
(三)不适应幼儿工作的评判标准
由于学前教育阶段的教师在传统上都是以女性为主,所以幼儿园的管理模式、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大多以女性的特征来制定,忽视了男教师的存在,使他们在幼儿园的教学上处于“配角”地位,在心理上对幼儿园的工作缺乏归属感,很难做出自己的成就。幼儿园在制定职工的评价标准时一般都没有考虑到男教师的不同特点,忽视了他们的特长和教学风格,没有为他们制定一个更适合他们的工作评判标准,没能充分发挥男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性格特质,从而影响到了男教师在幼儿教育中的积极性,使其特色与优势都未能发挥出来,男教师在岗位、身心、教学特色等方面的不同特点,使其对传统的以女性为主导的幼儿园教师评判标准表现出了极大的不适应性,抑制了男教师潜能的发挥。
三、如何应对学前教育中男教师缺乏的状况
(一)树立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
在前面已经提到,男士不愿从事幼儿教育,或者是在幼儿教育中面临着很多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到很多传统观念的影响。时代在进步,社会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现在社会基本上都认识到了男教师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而进一步改变人们想法的一种重要途径,就是要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让男教师在幼儿教育中感到自己是受尊重的,自己的努力也是能得到社会认可的。要树立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首先要加大社会宣传,在社会中营造一种尊重男教师,鼓励男性从事幼儿教育的氛围。其次,要改变社会上以往的对幼儿教师的评价标准,肯定男教师的身上的优点,而不是拿男性的缺点来与女性的缺点做比较,比如男教师虽然不如女教师情感细腻,但他们在培养孩子的意志力方式上则有其自身的优势。社会要为男教师营造宽松的舆论氛围,多给男教师以肯定和鼓励。
(二)给予的社会政策的支持
学前教育中男教师的缺乏,从总体上看其实还是社会政策的影响,比如幼儿教师的收入普遍不高,社会地位较低等都是与大的社会环境相关的。要真正解决学前教育中男教师缺乏的问题,一定要在社会政策上给男教师以支持。比如在幼师或者学前教育的录取阶段,就加强宣传,鼓励男性报考幼儿师范教育,甚至对报考幼儿教育的男性适当降低分数线。对于在基层或者偏远地区从事学前教育的男教师,可以减免学费,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缓解他们的经济压力。还可以在学校编制、住房、养老等社会福利政策上给男教师以支持,让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从事幼儿教育,推动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霞.浅析教师性别单一化的不良影响[J].洛阳师专学报,1996,(6):109.
[2]王振宇.儿童心理发展理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72.
[3]陈金菊,周燕.师幼关系与儿童社会化[J].教育导刊,2005,(8):4.
[4]林楠,田园.男幼儿教师的培养及其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J].辽宁商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68.
[5]郭曼妮.“编外男教师”对幼儿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影响——探索社区教育点滴[J].教育导刊,2002,(6):22.
关键词:男教师;幼儿;社会政策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2-0147-02
一、男教师在学前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一)有利于儿童性别角色的健康发展
学前教育是儿童人生的起步阶段,这一时期的儿童由于其生理和心理的特点,环境对其有着重大的影响,幼儿教师是孩子除父母之外,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成人,其对儿童性别角色的认知的影响不容小觑,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代替、超越父母的影响。现在很多家长和媒体都反映男孩子的性格缺乏阳刚之气,表现出安静、内向、胆小、甚至女性化倾向,这与其在幼儿园的生活环境也是分不开,在女性“一统天下”的幼儿园里,幼儿接受的教育模式、模仿的成人对象都是女性。男教师进入幼儿园可以为幼儿,尤其是男孩提供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模仿对象,展现男性角色的特点,使得幼儿性别发展有参照的模本和原型,防止性别同一性认知发展出现偏差和不足,促进幼儿性别角色的健康发展。
(二)有利于满足儿童不同的情感需求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人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指出,人有需要尊重和被爱的需要,学前教育阶段的儿童年龄较小,他们松开父母的手,走进幼儿园这个全新的环境,就更需要关爱和呵护。而幼儿不仅需要女性特质的呵护,也需要具有男性特质的情感呵护。有研究指出父性教育与母性教育的结合才是对孩子情感最好的满足。男教师与女教师一起工作,可以优势互补,促进幼儿情感获得更好的发展。例如男孩子通常比较顽皮、好动,有许多的新奇的想法,一些行为在女教师看来可能是不文明、不听话,但男教师可能就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孩子可以在男老师那里却可以得到认同和满足。男教师进入幼儿园,满足了孩子不同心理需求。
(三)有利于儿童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前教育阶段的儿童对自己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喜欢主动探索和询问,而女性对于新事物的敏感程度则不如男性,男性从事幼儿教育能够更好地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调动起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是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科学领域的目标里明确提出教师引导幼儿发展的方向:“对周围的事物、形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男性由于其自身的特质,一般都比女性好动,喜欢进行实践操作,这些都有利于其对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对新事物的求知欲,动手能力的培养,都将对孩子的学习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而男教师则在这些学习能力的引导上具更加明显的优势。
(四)有利于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父母的照顾已经是无微不至的了,当孩子们在接受学期教育时,教师除了给孩子关爱之外更应当注意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女教师天性温柔善良,对孩子虽然呵护备至,但却常常不够严格,忽视孩子性格上软弱的一面。男教师自身独特的性格特质,则是对孩子人格成长的一种有益补充。有研究者提出,对女孩子来说,父亲对其性格的影响同样是很明显的。通过与父亲的接触可以使她们的情绪更稳定,增加自信、果断、独立、勇敢、坚强等优良品质。所以说男教师在日常幼儿教育中与孩子的互动,将有利于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学前教育中男教师缺乏的原因
(一)传统职业观念的影响
在我国,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一般都认为学前教育阶段的教师就应当由女性来担任,认为男性不适合幼儿园教育工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幼儿教师的队伍几乎成了“女儿国”,幼儿教师行业成了女性的垄断行业。但是这种分工可能只是因为对职业分工的传统关观念的固化造成,并不代表男性就真的不适合幼儿教育工作。费孝通先生曾说过:“我们若是注意到各种社会分工的体系,不免会有一种印象:人们好像任何差别都能利用来作为分工的基础:年龄、性别、皮肤的颜色、鼻子的高度,甚至各种病态都可以利用。性别可以说是用得最普遍的差别了。到现在为止,人类还没有造出一个社会结构不是把男女的性别作为社会分工的基础。”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性别对人类分工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又是在人们所生活的环境里形成的。在中国的文化环境里,男权主义思想仍然有很大的市场,一般都认为男士应当在外打拼,而女性则适合在幼儿园里带小孩,这种传统观念影响了男性在从事幼儿教师时的职业选择。
(二)幼儿教师的收入比较低
教师在整个社会不同职业的收入比较中,本身就不算一个收入很高的职业,而幼儿教师相对于其它教育阶段的教师收入就更低了。据了解,目前全国幼儿教师的工资普遍不高,很多幼儿园中教师月薪1000元都达不到,仅为800元左右,而机关团体或教育部门办的幼儿园,教师月薪也只有1200-1500元左右。另外,不少幼儿园的编制有限,一些教师没有正式编制,属于“代课教师”之列,待遇就更低了。而私利幼儿园虽然收费很贵,但是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并没有“水涨船高”,仍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另一方面,在我国的传统家庭观念中,男性要比女性承担更大的经济责任,如果没有一定的收入,将直接影响到婚姻状况。因此,男教师的经济压力还是非常大的,这也是男士不愿从事学前教育和学前教育中男教师的流失率高的重要原因。
(三)不适应幼儿工作的评判标准
由于学前教育阶段的教师在传统上都是以女性为主,所以幼儿园的管理模式、教学模式、评价体系大多以女性的特征来制定,忽视了男教师的存在,使他们在幼儿园的教学上处于“配角”地位,在心理上对幼儿园的工作缺乏归属感,很难做出自己的成就。幼儿园在制定职工的评价标准时一般都没有考虑到男教师的不同特点,忽视了他们的特长和教学风格,没有为他们制定一个更适合他们的工作评判标准,没能充分发挥男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性格特质,从而影响到了男教师在幼儿教育中的积极性,使其特色与优势都未能发挥出来,男教师在岗位、身心、教学特色等方面的不同特点,使其对传统的以女性为主导的幼儿园教师评判标准表现出了极大的不适应性,抑制了男教师潜能的发挥。
三、如何应对学前教育中男教师缺乏的状况
(一)树立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
在前面已经提到,男士不愿从事幼儿教育,或者是在幼儿教育中面临着很多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到很多传统观念的影响。时代在进步,社会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现在社会基本上都认识到了男教师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而进一步改变人们想法的一种重要途径,就是要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让男教师在幼儿教育中感到自己是受尊重的,自己的努力也是能得到社会认可的。要树立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首先要加大社会宣传,在社会中营造一种尊重男教师,鼓励男性从事幼儿教育的氛围。其次,要改变社会上以往的对幼儿教师的评价标准,肯定男教师的身上的优点,而不是拿男性的缺点来与女性的缺点做比较,比如男教师虽然不如女教师情感细腻,但他们在培养孩子的意志力方式上则有其自身的优势。社会要为男教师营造宽松的舆论氛围,多给男教师以肯定和鼓励。
(二)给予的社会政策的支持
学前教育中男教师的缺乏,从总体上看其实还是社会政策的影响,比如幼儿教师的收入普遍不高,社会地位较低等都是与大的社会环境相关的。要真正解决学前教育中男教师缺乏的问题,一定要在社会政策上给男教师以支持。比如在幼师或者学前教育的录取阶段,就加强宣传,鼓励男性报考幼儿师范教育,甚至对报考幼儿教育的男性适当降低分数线。对于在基层或者偏远地区从事学前教育的男教师,可以减免学费,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缓解他们的经济压力。还可以在学校编制、住房、养老等社会福利政策上给男教师以支持,让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从事幼儿教育,推动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建霞.浅析教师性别单一化的不良影响[J].洛阳师专学报,1996,(6):109.
[2]王振宇.儿童心理发展理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72.
[3]陈金菊,周燕.师幼关系与儿童社会化[J].教育导刊,2005,(8):4.
[4]林楠,田园.男幼儿教师的培养及其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J].辽宁商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68.
[5]郭曼妮.“编外男教师”对幼儿非智力因素发展的影响——探索社区教育点滴[J].教育导刊,2002,(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