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角色,做好补偿系统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yon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主体教育是“汉堡”,那家庭教育就要给“蔬菜”,这样才能够保障一个孩子在未来获得更多的信息和可能性。
  作为家长需要做补偿系统,这不是指当一个孩子在学校适应不太好,学习不顺利,就去找家教让他做更多的题,迫使孩子适应这个教育体制,以便得到社会的认同。
  家长的关键作用在于对主体教育的一个完满和补充,而不是加强。如果学校给“汉堡”,回家你还用同样的方式去教导他,就等于给他补“汉堡”,那家长只是再加了一把劲,并没有给孩子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选择性。那么这是家长的问题。因为学校不可能因为一个孩子特别就去改变教育。教育会以一种惯性的持续的方式发展,它的改变是非常细微的。但是家长应该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并提供给孩子一个补偿系统。父母应在家庭教育里面尽最大可能去满足孩子特别的成长需要,要把孩子对主体教育的愤怒或冲突转换成一种匹配。因为如果孩子动力不能够得到释放就会变成一种攻击行为,但如果他的动力在家长的帮助下得到释放,他就会跟主体教育相安无事。这本书建议家长要做补偿系统,就是说做恰好和主体教育不一样的教育,而这种教育只有家长去承担,学校没法承担,老师不可能专门为某一个学生改变,但是父母是可能做到的。
  如果家长不去努力,没能让孩子某些特别的能力得到发展或者得到认同,或者孩子并不出众,那么学校就会把他当成普通孩子来要求,就会给他狭小的空间。
  作为教育的假定,学校常要求孩子科科都好,事实是30%的孩子做不到全面都好。孩子智力的独特性想得到认同,需要家长帮助。若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在特定的技艺上,包括在艺术上获得了成功,那么主体教育就会把他认同为一个有某种天赋的人而给予他宽松的环境。但是如果家长不去努力,没能让孩子某些特别的能力得到发展或者得到认同,或者孩子并不出众,那么学校就会把他当成普通孩子来要求,就会给他狭小的空间。家长要做的就是为孩子铺路,要承担润滑油的作用。如你的孩子比较特别,父母就要学会在孩子和学校(主体之教育)之间形成润滑,而不是去当老师的帮凶,增强冲突,也不要帮着孩子和学校敌对,而是让两种方式并存,让它成为针对这个孩子更完美和更充分的教育。这就是未来导向的。
  
  爱迪生等很多伟大的人,日后成为了天才,是因为他们的家庭鼓励着他。
  《白痴与天才》这本书谈道:白痴和天才是同一种人,孩子成为白痴是因为他逼迫自己成为别人,孩子成为天才就是父母在恰当的时机保护了他,天性没有受到社会的湮没,也就是在关键期父母维护了孩子的天赋的才能,并且让他的才能得到了发展,这个孩子成为了天才。
  爱迪生等很多伟大的人,日后成为了天才,是因为他们的家庭鼓励着他,没有把主流社会的东西强加给他们,而是给了他们更大的空间和自由,包括在心理上支撑,激励他们:“你是很棒的,你的想法很好。”他们的家庭不因为他的成绩不好而贬低他,所以这些孩子最终就成长了,成为了对世界、对科学有贡献的人,甚至开创了新的时代。
  
  如果我们从小就过度地教育,逼迫他过早地说话,过早地形成理性思维,使孩子完全丧失了那种自然的知觉系统,实际上儿童得到的要比他丢失的少的可怜,他丢失了巨大的能力。
  大自然的智慧要远超于人类的智慧。我们创造的东西,都没有自然创造的那样精美,人类还很难再生出一些看起来可以超越存在的智慧。
  如果我们从小就过度地教育,逼迫他过早地说话,过早地形成理性思维,使孩子完全丧失了那种自然的知觉系统,实际上儿童得到的要比他丢失的少的可怜,他丢失了巨大的能力。动物或者昆虫并没有计算,没有几何学,没有数学,而且很难从经验里获益,它们靠什么?直觉。人类作为一个生命系统,也是靠直觉来引导的,但是理性科学发展以后,我们放弃了直觉,儿童则是处在逐步放弃直觉的过程之中,所以他会对主体文化产生对抗,他会天然感觉不是这样的,可是他又不得不学习另类的比较硬、比较固化的文字方式。尤其是初中以下儿童的痛苦,都不要认为是智力不好造成的,而要来看他内心的混乱到底是怎么产生的?过去流行一种解释:所有儿童适应不好都是因为父母的教育或者是孩子不喜欢学校,但现在发现不尽然。不少父母非常温和善良的家庭,孩子不爱读书,更不愿意上学。很多解释本来就是我们的假定,比如我们假定人是一样,别人能做到,你就应该做到。妈妈说:“隔壁阿牛都能考得好,你为什么考不好?”但现在就知道,隔壁阿牛考得好,不等于我们的儿子就应该考得好。因为每个孩子面对现实时,都有他的选择,而且智力发展的速率也是不同的。从智力来讲,发展的越慢,智力越好,聪明的越早,智力越差。
  
  真正的起跑线不是线性教育,而是让孩子去接受自然的滋养。
  教育口号中,我最不喜欢的就是“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但我又最喜欢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我认为真正的起跑线不是线性教育,而是让孩子去接受自然的滋养。如能让孩子更早地回到自然,接受自然信息,可能就在起跑线上跑得比别人快。而不是给两岁的孩子天天听经典音乐,让4岁的孩子去背唐诗,我认为这样就输了。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底子不够,所以,我在书中特别强调“自然的滋养”,就是在自然的信息里,去滋养孩子直到他两三岁。我认为3岁才是安全地接受人类文化的时间。住在城市里的父母应带着孩子更多地去城市外面接受自然的刺激,到大自然里去加餐,这是一个补偿系统。而且大自然是指真正的自然,也就是存在本身,比如像河流、山川、树木、青草是自然形成的,它就一定是一个跟自然匹配的存在,而不是指人工栽培或建设的,比如公园。
  但还需提醒的是:对于农民的孩子来讲,不是天天待在农村的自然里就会聪明,是因为我们的社会需要的是理性科学的思维,所以农村的孩子,需要较早地接触城市信息和人类文化刺激,例如接受电视这样一种城市信息的刺激,也是一个补偿。
  
  本月热荐
  《解放父母,解放孩子》
  帮你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减少与孩子的冲突,少走育儿弯路。
  《父母有办法,孩子就聪明》
  针对孩子常见的养育问题,通过具体的事例提供了实用的解决建议。
  《不抓狂,育出好孩子》
  俄罗斯著名心理学家传授沟通秘诀,指导你倾听孩子,帮他解决情绪问题,立规矩,守规矩,解决冲突。
  《游戏力》
  帮你在快乐的亲子游戏中解决孩子常见的行为问题,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建立亲子沟通的桥梁。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面对新时代、新情况和新挑战,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站位、更深的思考统筹区域德育发展规划,紧紧抓住“文化育人”这根主线,以丰厚的岭南文化为依托,深入挖掘和利用本地优秀文化资源,以“文化德育”统领学校德育工作,旨在立德铸魂,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努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番禺区提出文化德育概念,是从文化角度来审视和推进德育。
啃脚丫、舔舌头、瞥眼睛……妈妈们心里直打鼓: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儿童发育问题专家认为,事实上,这只是说明了他是一个正常的孩子。    1“天呀,他总喜欢尝他的脚丫子!”  出现年龄:4 个月  事件描述:  小婴儿的眼睛和头的活动方向通常能透露出他们的兴趣所在。从婴儿开始注视着自己的手时,我们可以推断,他现在开始对了解自己充满兴趣。接着,孩子会发现他自己有脚,然后,他会把脚抬起来搁到嘴里“尝尝”
本期的运动中需要大家购买一些小的运动器械,比如弹力绳、小哑铃(1 ~ 1.5kg),它们会帮助你取得更好的运动效果。此外,今天我们还会初次尝试和小宝宝一起运动,这将是一次快乐的体验!    热身练习      1.各肌肉群拉伸练习(请参见前几期的介绍)。 2. 站姿卷起卷下:站姿中立位,缓慢呼气,身体的前侧肌肉群收缩,从头开始向内匀速卷下身体(感觉身体按脊柱排列顺序依次向内卷紧),逐渐将头部卷到最
也许在生宝宝之前,你和你的另一半为了不“打搅”宝宝,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享受“性”福生活了。现在宝宝已经出生了,你很可能希望尽快恢复原来的亲密关系。那么,对于哺乳期和非哺乳期的新妈妈来说,分别采用哪种避孕方式比较合适呢?下面我们就针对不同的避孕方式逐一说一说吧。    宫内节育器    宫内节育器是一种放置在子宫腔内的避孕装置,由于初期使用的装置多是环状的,通常也叫做节育环。它通过机械性刺激引起的
宝宝私家菜    很想给小馋嘴亲手制作一些可爱的小甜品,可是又担心太麻烦?没关系,按照下面的步骤慢慢实践,你会发现,做起来其实很简单!不信?那就赶快试试吧!  水蜜桃布丁    材料:  水蜜桃2片  全蛋4个  蛋黄2个  鲜奶300克  细砂糖 60克    做法:  1.水蜜桃先用汤匙等器具压碎,再用过滤网过筛一次备用。  2.将鸡蛋打散,加入鲜奶与细砂糖用小火加热,煮至细砂糖溶解即可熄火,
贴身医生  杨素红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  专长:小儿斜视、弱视、屈光不正  门诊时间:每周二、三、六全天    孩子眼睛经常发红,是什么引起的?  我儿子9个月了,三周前,我发现他的左眼白眼球处非常红,带他去看眼科,诊断为结膜炎,基本可以排除角膜炎(用仪器检测过,但孩子太小,老师东来东区,看得不是很清)。医生开了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和阿昔洛韦滴眼液两种眼药水,我们给他滴了几天
我们都和不满1 周岁的小宝宝玩过这样的小把戏:面对着他,把双手蒙在自己脸上,再突然把手打开,冲他做个鬼脸。这个时候,小家伙往往被逗得咯咯直笑!为什么小宝宝在看到笑脸从手后露出时会这么兴奋呢?    藏猫猫几乎是每个孩子的最爱,也伴随着他们度过了整个童年时光,从探索未知中发现乐趣,这使他们对这个游戏始终乐此不疲。其实从小宝宝诞生之初,他们就对藏猫猫十分着迷。    出生之后的头3个月:看不见,就等于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我是《父母必读》的特派记者,我现在在“Parenting
从操场散步的确立目标,到家校合作的鼓励支持,再到集体生日的温暖感动,分层走班的因材施教和特色活动的激发潜能,从学生自身、家庭、班级、年级、学校五个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我不行”到“我可以”,引导学生爆发“小宇宙”,释放活力,做自己人生的主角。  陶行知先生将教育分为三种:死的教育、半死不活的教育、活的教育。死的教育,没有指望了,索性把它埋下去;半死不活的
摄影/史国芳宝贝优国际摄影工作室化妆/曹锎云  场地提供/北京金色摇篮潜能教育机构魔法时工作室    说起美术,你可能首先会想到画画吧?事实上,玩橡皮泥、折纸、用废旧物品进行手工制作等,都是孩子美术教育的一部分。  而且,家就是孩子最早的美术课堂。    5个阶段的生活引导,让宝宝亲近美术  美术教育从宝宝出生后不久就可以开始了。如果能够按照美术活动的规律,让宝宝一步一步地接近美术,  那么,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