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的“类比”尝试

来源 :当代文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判断力批判》中,为了阐述判断力的先天原则,康德首次引入“类比”思维,借助于反思判断力的提出,以及情感能力的主观性特征,将“类比”从单纯的修辞性话语提升为一种原则高度的运作方式。这可以说是康德为了统一整个批判体系而在审美情感领域中的一次大胆尝试,美学也因此具有了一种独特意义。
  关键词:康德;判断力;类比;主观性;情感
  在康德最初对批判哲学体系的建构计划中,他并未考虑到《判断力批判》的写作工作①,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目的论这部分作为联接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的中介和桥梁,“被认为最缺乏先天规定的根据”②。康德期望在此方面取得突破,他以情感能力为突破口,将自然和自由之间的中介任务托付给了审美领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知、情、意”的三分体系,审美作为人的情感方面,成为中介知识和意志的桥梁。不过,在《判断力批判》对中介问题的具体解决思路中,我们会发现,康德往往在关键的论述中使用“类比”式的修辞方式。这类现象的意义不可小觑,因为使用一种模糊的“类比”方式进行论证,这本身与逻辑论证所要求的高度严谨性是背离的。更重要的是,这些“类比”现象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往往出现在论证的关键环节上,它们涉及的问题非常紧要,从中辐射出的问题更是广泛而深入,几乎涵盖了康德美学中的大部分主题。关于此种“类比”现象,如果缺乏相应的敏感性而忽视它们的话,那么对于《判断力批判》和康德美学中的许多重要问题难免会理解不清,得不到有效的梳理或解答。另一方面,如果将其中的“类比”单单理解为表面修辞意义上的运用,那么无疑又会将康德相关论述的可靠性置于非常不利的情况,并且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对于康德的误解和非难。在笔者看来,“类比”现象绝非仅仅是康德偶然不经意为之的修辞方式,也不是面对分裂问题无可奈何的妥协之策,它其实是康德在知识的逻辑论证之外,对于一种新的可能性论证的尝试,而且也只有这种迥异于逻辑推论的方式,才有可能打通自然和自由,将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连接为一个整体。下面,试对上述看法做一个初步论证。
  一
其他文献
摘要:外国作家的解放区书写如何界定,实际上关涉到解放区文艺的外延究竟如何确定的问题。以革命史与文学史的双重视角介入考察,可以有效地厘清这一问题,进而对解放区外国作家的创作归属加以梳理。以此为基础进入解放区外国作家创作的内部,可以发现外国作家的解放区书写具有多重意义。首先,将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纳入了同一体系,并对中国抗战和红色革命起到了宣传和正名的作用。其次,这一部分书写关注到中国民生、
摘要:当代文学七十年与现代文学三十年相比,成就几何?当代文学虽然谈不上大师如云,却在开拓新的文学世界方面超越了前人:一是从“红色经典”到新时期的“战争文学”都弘扬了敢于抗争的民族精神,显示了“国民性”的另一面;二是当代历史小说成就多多,体现出当代人的深厚的“寻根”情结与英雄崇拜情感;三是新时期都市文学的异军突起,凸显出当代人的世俗关怀与怀旧情感;四是新时期女性文学群星闪耀,别开生面;五是新时期从中
我喜歡它的黑  有着煤炭一样的质地  纯正,柔和  比光明更加美好  我迷恋它的寂静  幽深,空旷  朝着无边无际的远方席卷  我还依赖于它的无知和懵懂  只有在它面前  我才有胆量卸下自己的伪装  它宽广而又绵密的怀抱  犹如一件温暖的袍子  适合披在那些孤独者身上  它还拥有不可思议的魔力  修复创伤,平息愤怒  为疲惫的人生积攒力量  现在,它正在无声无息地  抵达我  像一束不可捉摸的光 
来湖北培训学习期间,在湖北红安干部学院观看到长江艺术剧院的话剧《大别山上七枝花》,这是长年生活在祖国西北边陲团场小镇的我第一次观看话剧表演艺术,也是第一次知道这样一个感天动地,催人泪下的红色故事。  湖北黄麻起义后,当地把当红军看成是非常光荣的事。1931年,麻城县西张店一带被称为七枝花的张怀玉、李春娥、陈雪花、刘细枝、王腊梅、程爱珍、吴春花等7个要好的姐妹偷偷相约,决定要让自己的男人,同一天去参
2018年村“两委”换届以来,鄂州市鄂城区委切实担负起“一线指挥部”政治责任,实施“红色头雁”计划,把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直接抓在手上,坚持区委主导、区乡联动,对村党组织书记选育管用等各方面、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备案管理,确保村党组织书记选得准、用得上、干得好。  突出一个“备”字,实施一人一档,做到村党组织书记规范备案、有效备案。区委坚持把做实村党组织书记区级备案管理作为重点工作,做好村
籽落,80后,江西省第五届青年作家改稿班学员。有作品发表于《北京文学》《江西日报》等报刊。  以日以年,我行其野;蔓草连天,如亲如诉。  1  与我上班的地方相邻,有一片旷野。这些年,我已经习惯了每隔几天去那里走一走。最初只是为了找个地方散散心,过滤一下几天来淤塞的情绪渣滓;后来,慢慢演变成“采诗”,我把脚步交给午后的光影,像是一名古代的行吟者;再后来,旷野给我的,就远不止这些了。  我是一名人民
2019年,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公安县坪兴村将实现脱贫出列,这一切都离不开“铁书记”的担当作为,现在他正在為坪兴村“取火”,温暖寒冬。  “铁书记,我家危房改造补贴什么时候下来嘞?”这是本村九组贫困户魏运芳在家门口沼气项目工地上,找第一书记程铁办事的场景。两年来,程铁给这个困难家庭的危房改造、研究生入学、慢性病保障等问题跑前跑后,着实解决了一家三口不少困难。“‘铁书记’不错哩,他办事我放心!”这
摘要:本文主要重读、聚焦莫言1980年代的小说创作,试图抛开外在光环对莫言的影响和遮蔽,发掘他在1980年代“向内转”和注重“文体创新”的主潮下,如何使其作品“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以独特的语言和文风在当时的小说界独树一帜。进而关注、探索莫言在逐渐褪去借鉴“他者”的痕迹之后,如何将小说审美艺术的“新思维”,内化为自己的文学内核而显示出“大气象”和“中国精神”,并呈现出“中国经验”的独特性。从而
读书累了,她就提着一个篮子往菜园去。  她喜欢这个篮子。婆婆嫌它碍眼,一次次把它扔进地下室里,她又一次次把它翻出来。这是公公生前用那种白色的硬包装带编的,圆口方底,虽谈不上什么精美,但她偏爱一些不值什么的小物什,如一朵枯椿丫花,一片干木莲果,或那种只她所见的像个大大“人”字的络石种壳;何况这个篮子确实很实用啊,提着它去超市,把要买的东西往里一扔,付了钱,拎着就走,不会为买个袋子,多花冤枉钱而懊恼,
栗子树下。栗子掉落下来  砸响走过来的秋  “怎么就砸下来了”  (蚂蚁有些走神,一脸无辜)  小溪流淌,也想带更多的水  走出这座无名的小山  你把栗子从带刺的壳里取出  带出林中。带不走的  就让它们留在山中好了  雾会在傍晚时分升起  枯叶会越积越厚  石头上的凹痕,你看不见  也不见躲在暗处的小兽  这林子,仿佛不曾有人来过  山中来信  有大雾在清晨的林中弥漫  有一封信,你一直没有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