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判断力批判》中,为了阐述判断力的先天原则,康德首次引入“类比”思维,借助于反思判断力的提出,以及情感能力的主观性特征,将“类比”从单纯的修辞性话语提升为一种原则高度的运作方式。这可以说是康德为了统一整个批判体系而在审美情感领域中的一次大胆尝试,美学也因此具有了一种独特意义。
关键词:康德;判断力;类比;主观性;情感
在康德最初对批判哲学体系的建构计划中,他并未考虑到《判断力批判》的写作工作①,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目的论这部分作为联接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的中介和桥梁,“被认为最缺乏先天规定的根据”②。康德期望在此方面取得突破,他以情感能力为突破口,将自然和自由之间的中介任务托付给了审美领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知、情、意”的三分体系,审美作为人的情感方面,成为中介知识和意志的桥梁。不过,在《判断力批判》对中介问题的具体解决思路中,我们会发现,康德往往在关键的论述中使用“类比”式的修辞方式。这类现象的意义不可小觑,因为使用一种模糊的“类比”方式进行论证,这本身与逻辑论证所要求的高度严谨性是背离的。更重要的是,这些“类比”现象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往往出现在论证的关键环节上,它们涉及的问题非常紧要,从中辐射出的问题更是广泛而深入,几乎涵盖了康德美学中的大部分主题。关于此种“类比”现象,如果缺乏相应的敏感性而忽视它们的话,那么对于《判断力批判》和康德美学中的许多重要问题难免会理解不清,得不到有效的梳理或解答。另一方面,如果将其中的“类比”单单理解为表面修辞意义上的运用,那么无疑又会将康德相关论述的可靠性置于非常不利的情况,并且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对于康德的误解和非难。在笔者看来,“类比”现象绝非仅仅是康德偶然不经意为之的修辞方式,也不是面对分裂问题无可奈何的妥协之策,它其实是康德在知识的逻辑论证之外,对于一种新的可能性论证的尝试,而且也只有这种迥异于逻辑推论的方式,才有可能打通自然和自由,将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连接为一个整体。下面,试对上述看法做一个初步论证。
一
关键词:康德;判断力;类比;主观性;情感
在康德最初对批判哲学体系的建构计划中,他并未考虑到《判断力批判》的写作工作①,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目的论这部分作为联接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的中介和桥梁,“被认为最缺乏先天规定的根据”②。康德期望在此方面取得突破,他以情感能力为突破口,将自然和自由之间的中介任务托付给了审美领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知、情、意”的三分体系,审美作为人的情感方面,成为中介知识和意志的桥梁。不过,在《判断力批判》对中介问题的具体解决思路中,我们会发现,康德往往在关键的论述中使用“类比”式的修辞方式。这类现象的意义不可小觑,因为使用一种模糊的“类比”方式进行论证,这本身与逻辑论证所要求的高度严谨性是背离的。更重要的是,这些“类比”现象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往往出现在论证的关键环节上,它们涉及的问题非常紧要,从中辐射出的问题更是广泛而深入,几乎涵盖了康德美学中的大部分主题。关于此种“类比”现象,如果缺乏相应的敏感性而忽视它们的话,那么对于《判断力批判》和康德美学中的许多重要问题难免会理解不清,得不到有效的梳理或解答。另一方面,如果将其中的“类比”单单理解为表面修辞意义上的运用,那么无疑又会将康德相关论述的可靠性置于非常不利的情况,并且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对于康德的误解和非难。在笔者看来,“类比”现象绝非仅仅是康德偶然不经意为之的修辞方式,也不是面对分裂问题无可奈何的妥协之策,它其实是康德在知识的逻辑论证之外,对于一种新的可能性论证的尝试,而且也只有这种迥异于逻辑推论的方式,才有可能打通自然和自由,将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连接为一个整体。下面,试对上述看法做一个初步论证。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