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偏方,即单方、验方。指药味不多,对某些病证具有独特疗效的方剂。数千年来,在我国民间流传着非常丰富、简单而又疗效神奇的治疗疑难杂症的偏方、秘方、验方,方书著作浩如烟海。中医自古就有“小小偏方,气死名医”的说法。有些流传千古的偏方确实有着不错的功效,但还有部分偏方却是某些机构用来骗钱的幌子。“不想再打针吃药?没问题。找几个民间偏方验方,选择多,花钱少,同样派上大用场”。这是一本偏方类书籍的宣传广告,而类似的宣传并不少见。
偏方治大病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因为偏方中可能蕴含着现在医学所不能认识到的作用机理。但通常人们不会选择偏方,只有在医院医治无效或者传统治疗费用较高的时候才会选择。
让人难以取舍的偏方
“医生,我听说癞蛤蟆能治癌症,这是真的吗”?“大夫,我在网上看到桑叶能降血脂减肥,这有道理不”?……有些患者在找医生看病前,都尝试过一些“偏方”,不但病情不见起色,多数还越吃越糟。
其实,虽有研究说癞蛤蟆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但它毕竟是有毒的。媒体就曾有报道说,杭州有个54岁的癌症男子,因听信该偏方连吃3天癞蛤蟆,导致中毒身亡。而桑叶泡茶不仅减不了肥,过量食用还有刺激消化道等副作用。
有调查发现,大家对偏方的认识大概可分成三类:第一是积极拥护者,身体不适先找偏方;第二是严重抵制者,将偏方直接与“不科学”、“忽悠”画等号;第三则是谨慎对待者,他们在“信”与“不信”之间游离,一般不会轻易使用。
到底什么是偏方?
实际上,主流医学界对偏方并非一味排斥,甚至有个别偏方经过漫长的时空洗礼,由“偏”转“正”,被药企开发成药品走上了主流。比如,西瓜霜含片就是源自清朝名医顾世澄的一剂偏方;阿司匹林的诞生则与柳树皮能退热的发现有关。偏方主要可分为以下3类:
日常生活中总结的。如萝卜平气、艾叶驱蚊等,这些是解决日常问题的小方法。一般来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要视个人体质、具体情况而定。
古书或民间流传的。此类偏方年代久远,且存在地域差异等问题,有些已被淘汰,但有些仍在发挥作用。比如用麸子、乌头等治疗风湿病在南方会有效,到了北方则会“水土不服”。
商业炒作,纯属杜撰的。这几乎是目前广大百姓接触最广的,主要来自网络、书籍等宣传炒作。譬如有本肿瘤方面的偏方书籍,里面均是个案记录,却未见一个病理诊断报告、具体治疗过程,科学性无从谈起。
有些真正意义上的偏方在临床还是能解决一些问题的,但只能在判断无害的前提下谨慎使用,并根据经验去尝试和总结,而不是随意给患者使用。
尽量不要迷信偏方
其实,偏方在国外也曾流行,不过近几百年来,他们通过对偏方的研究,发现大多数是无效的,而在我国这项工作尚未受到重视。令专家担忧的是,“中医偏方”已成商家牟利的幌子,他们以“一招见效无需上医院”、“治愈”绝症等口号,将病人拉离正规治疗的轨道。因此,面对各种渠道而来的“偏方”,要认真听听专家的建议:
偏方尽量别信。多数偏方是没有效果的,即便有效也不如有宣称的那么神奇。如果没有中医理论或科学依据证实,就应保持慎重。
确诊后要到正规医院治疗。现代医学对很多疾病已经有了很好的治疗方法,以高血压来说,已有不少降压效果不错且副作用小的药物,有些患者轻信偏方,反而耽误治疗,导致病情恶化。
满足两原则可尝试。对于治疗无望的重症患者来说,若为求心理安慰,满足两个原则可去尝试偏方:一是不用花大钱购买;二是没有毒副作用。有很多偏方号称“以毒攻毒”,食用含剧毒物质,很容易出生命危险。
使用前要咨询医生。医生在多数情况下能告诉你,“偏方”中的药物或其他方法有无毒副作用。
偏方治大病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因为偏方中可能蕴含着现在医学所不能认识到的作用机理。但通常人们不会选择偏方,只有在医院医治无效或者传统治疗费用较高的时候才会选择。
让人难以取舍的偏方
“医生,我听说癞蛤蟆能治癌症,这是真的吗”?“大夫,我在网上看到桑叶能降血脂减肥,这有道理不”?……有些患者在找医生看病前,都尝试过一些“偏方”,不但病情不见起色,多数还越吃越糟。
其实,虽有研究说癞蛤蟆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但它毕竟是有毒的。媒体就曾有报道说,杭州有个54岁的癌症男子,因听信该偏方连吃3天癞蛤蟆,导致中毒身亡。而桑叶泡茶不仅减不了肥,过量食用还有刺激消化道等副作用。
有调查发现,大家对偏方的认识大概可分成三类:第一是积极拥护者,身体不适先找偏方;第二是严重抵制者,将偏方直接与“不科学”、“忽悠”画等号;第三则是谨慎对待者,他们在“信”与“不信”之间游离,一般不会轻易使用。
到底什么是偏方?
实际上,主流医学界对偏方并非一味排斥,甚至有个别偏方经过漫长的时空洗礼,由“偏”转“正”,被药企开发成药品走上了主流。比如,西瓜霜含片就是源自清朝名医顾世澄的一剂偏方;阿司匹林的诞生则与柳树皮能退热的发现有关。偏方主要可分为以下3类:
日常生活中总结的。如萝卜平气、艾叶驱蚊等,这些是解决日常问题的小方法。一般来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要视个人体质、具体情况而定。
古书或民间流传的。此类偏方年代久远,且存在地域差异等问题,有些已被淘汰,但有些仍在发挥作用。比如用麸子、乌头等治疗风湿病在南方会有效,到了北方则会“水土不服”。
商业炒作,纯属杜撰的。这几乎是目前广大百姓接触最广的,主要来自网络、书籍等宣传炒作。譬如有本肿瘤方面的偏方书籍,里面均是个案记录,却未见一个病理诊断报告、具体治疗过程,科学性无从谈起。
有些真正意义上的偏方在临床还是能解决一些问题的,但只能在判断无害的前提下谨慎使用,并根据经验去尝试和总结,而不是随意给患者使用。
尽量不要迷信偏方
其实,偏方在国外也曾流行,不过近几百年来,他们通过对偏方的研究,发现大多数是无效的,而在我国这项工作尚未受到重视。令专家担忧的是,“中医偏方”已成商家牟利的幌子,他们以“一招见效无需上医院”、“治愈”绝症等口号,将病人拉离正规治疗的轨道。因此,面对各种渠道而来的“偏方”,要认真听听专家的建议:
偏方尽量别信。多数偏方是没有效果的,即便有效也不如有宣称的那么神奇。如果没有中医理论或科学依据证实,就应保持慎重。
确诊后要到正规医院治疗。现代医学对很多疾病已经有了很好的治疗方法,以高血压来说,已有不少降压效果不错且副作用小的药物,有些患者轻信偏方,反而耽误治疗,导致病情恶化。
满足两原则可尝试。对于治疗无望的重症患者来说,若为求心理安慰,满足两个原则可去尝试偏方:一是不用花大钱购买;二是没有毒副作用。有很多偏方号称“以毒攻毒”,食用含剧毒物质,很容易出生命危险。
使用前要咨询医生。医生在多数情况下能告诉你,“偏方”中的药物或其他方法有无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