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化学新教材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贴近生活的教育理念,大范围深层次改革了旧的学科知识编排。如何在新课程实施中,领悟课程要领,把握教学方法,更好地胜任化学新教材的教学,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实践,钻研教材,更新观念,逐步完成自身在教学中的定位。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新教材 教学方法 转变
作为一名教师应如何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思路,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是新世纪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面临的新课题。笔者通过近三年的实践教学,对高中新教材教法谈谈几点做法。
一、转变旧的教学理念
对教学而言,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教师教学理念的变化会导致教学行为发生变化。旧教材注重知识传授,过分强调科学本位倾向,强调知识的学术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课程内容繁、难、旧。这使得传统的教学方式重结论而轻过程,重学会而轻会学,重知识的积累和认知能力的增加而轻知识构建和方法的掌握,重问题的解决而轻问题的发现。教师只需要将知识进行讲解,实验进行演示甚至讲解,学生也只需记忆、模仿。这种教学方式剥夺了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权利,其培养出来的所谓好学生也只不过是一些应试高手,他们缺乏新意识、缺乏自我探索学习的能力。开始实施的新高中课程教材,与原教材相比较,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编排方式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新课程标准目标的维度增加,要求更为全面化和人文化,突破了学科本位,注重社会、学生发展的需求,教给学生在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时应有的观察视野、思考角度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供开放和主动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以辩证的观点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理念是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来体现的,同时教学理念的转变也必须是在教学方式的转变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二、新课程教学下“教师要围着学生转”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就提出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思想,至九十年代后期推演出“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提高学生素质为主线”的“三主”教学模式。化学活动课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始终处于导向、指导、帮助、调控的地位。教师要挖掘教材中具有创造性、改造性因素的内容,精心策划、合理设计活动,选择一些趣味性活动,充分激励学生活动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兴趣,主动实现主体能力的发展,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
新课程对教师角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任何教学活动都应该遵循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并且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的规律。因此,教师与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师与课堂等一系列关系将发生调整和转变,取而代之的是平等、互助和合作。教师应从这几个方面改进:
1.改变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由重教师“教”转为重学生“学”,即由“教教科书”变为“用教科书”。要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行动者,不断地提出问题,不断地自主探索,不断地亲身体验,不断地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教科书的基础上,要善于利用各种知识信息,协助学生学会学习。
2.教学评价由结果转向过程、由单一转向多元、由固定转向流动。纠正学生的偏见,消除学生的压力,增强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不能过于注重量化的纸笔测试,而应重视综合素质的评价和可持续发展的潜能。
3.丰富教学方法,灵活机动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出题学习法是化学复习课的有效方法,出题学习法就是让学生通过编写化学试卷来把握化学知识的学习方法。它转换了学生的角度,由被动变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活动,等等。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实质是为了能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化学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参与理论知识在一定程度上的实践检验,形成深刻的感受;若是实验失败,就能够进行新资源应用。
随着新世纪的进入,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增加,创新型人才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新课标课堂教学的内容更注重人的发展,更注重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开展教学活动,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认知过程和探究体验。新课标教学致力于充分发展学生的探究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真正实施探究式学习,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有效地、合理地运用课堂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应强调学习方法指导,强调开放题的研究和设计,变机械重复训练为开发思维训练,变单向求同思维为多向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鼓励学生创造性地理解、创造性地表现、创造性地思维,培养良好习惯和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不能单一,不能一味地简单地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教学模式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师生情况,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
1.讨论式教学。这种方式旨在指导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提高情感效果、改善人际关系,使学生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学生在商讨或辩论中互相启发,进而从多个角度和不同层面去探求问题,形成全面完整的知识。讨论式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要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问题,比如“苹果为什么不熟时不甜?”“蒸馒头时为什么要放小苏打?”“怎样由铝制备氢氧化铝?”等等,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从中得出答案。
2.探究式教学。高中化学教学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都是人类已经掌握的知识,是“完成形式”的知识,由于传统的教学是继承前人的知识和经验的教学,主张把这些处在“完成形式”的知识,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这样的教学虽然也可使学生接受“完成形式”的知识,知道这是什么,有什么用,但学生很难感受到当年科学家探索这些知识的艰辛历程,更难体会到探索的智慧火花。探索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力争把这种“完成形式”的知识,改成适合学生水平的“待建形式”的知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自然的奥秘、体味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探究式教学就是通过调动学生认知积极性,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进行认知活动的学习。其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精神,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联系生物实验“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的测量”,可让学生联系化学知识设计反应原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提出问题:为什么燃烧匙伸进集气瓶时,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还要由上而下?设计“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还是氢离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等探究性实验。这些都是在创设出一种问题“情境”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引导学生去探索化学知识的价值活动。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学习形式,学生经过亲自参与,既能观察实验现象、结果,从观察中思考与分析,达到探究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研究性教学。这是指导学生模拟科学研究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更适用于研究性课题的教学。一般过程是:确定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法—创作开题报告—探索研究课题—报告研究结果—讨论研究结果。这种模式往往费时费力,也不能在课堂中完成全过程,但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课题让学生去做,例如,为什么要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指导学生写研究报告,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对教材更好地理解,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的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创新意识的习惯,形成和提高创造能力,增长、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
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学校教育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的发展必须有基础保证并兼顾其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性,尊重学生个性,以实现个性化发展。因而教育活动也必须保证基础,分层次推进,充分尊重个性,以培养学生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实现人本发展的教育目标。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应始终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教学之中,并应从素质教育出发,扎实打好基础,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高规格、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于孝梅.高中化学新教材教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
[3]杨文健.试论化学“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5.
[4]胡高明.化学课程改革中的探究学习[D].华中师范大学,2007.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新教材 教学方法 转变
作为一名教师应如何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思路,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是新世纪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面临的新课题。笔者通过近三年的实践教学,对高中新教材教法谈谈几点做法。
一、转变旧的教学理念
对教学而言,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教师教学理念的变化会导致教学行为发生变化。旧教材注重知识传授,过分强调科学本位倾向,强调知识的学术性、系统性和完整性,课程内容繁、难、旧。这使得传统的教学方式重结论而轻过程,重学会而轻会学,重知识的积累和认知能力的增加而轻知识构建和方法的掌握,重问题的解决而轻问题的发现。教师只需要将知识进行讲解,实验进行演示甚至讲解,学生也只需记忆、模仿。这种教学方式剥夺了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权利,其培养出来的所谓好学生也只不过是一些应试高手,他们缺乏新意识、缺乏自我探索学习的能力。开始实施的新高中课程教材,与原教材相比较,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编排方式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新课程标准目标的维度增加,要求更为全面化和人文化,突破了学科本位,注重社会、学生发展的需求,教给学生在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时应有的观察视野、思考角度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供开放和主动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以辩证的观点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理念是通过先进的教学方式来体现的,同时教学理念的转变也必须是在教学方式的转变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二、新课程教学下“教师要围着学生转”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就提出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思想,至九十年代后期推演出“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提高学生素质为主线”的“三主”教学模式。化学活动课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始终处于导向、指导、帮助、调控的地位。教师要挖掘教材中具有创造性、改造性因素的内容,精心策划、合理设计活动,选择一些趣味性活动,充分激励学生活动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兴趣,主动实现主体能力的发展,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
新课程对教师角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任何教学活动都应该遵循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并且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的规律。因此,教师与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师与课堂等一系列关系将发生调整和转变,取而代之的是平等、互助和合作。教师应从这几个方面改进:
1.改变接受式的学习方式。由重教师“教”转为重学生“学”,即由“教教科书”变为“用教科书”。要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行动者,不断地提出问题,不断地自主探索,不断地亲身体验,不断地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教科书的基础上,要善于利用各种知识信息,协助学生学会学习。
2.教学评价由结果转向过程、由单一转向多元、由固定转向流动。纠正学生的偏见,消除学生的压力,增强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不能过于注重量化的纸笔测试,而应重视综合素质的评价和可持续发展的潜能。
3.丰富教学方法,灵活机动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出题学习法是化学复习课的有效方法,出题学习法就是让学生通过编写化学试卷来把握化学知识的学习方法。它转换了学生的角度,由被动变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活动,等等。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实质是为了能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化学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参与理论知识在一定程度上的实践检验,形成深刻的感受;若是实验失败,就能够进行新资源应用。
随着新世纪的进入,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增加,创新型人才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新课标课堂教学的内容更注重人的发展,更注重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开展教学活动,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认知过程和探究体验。新课标教学致力于充分发展学生的探究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真正实施探究式学习,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有效地、合理地运用课堂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应强调学习方法指导,强调开放题的研究和设计,变机械重复训练为开发思维训练,变单向求同思维为多向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鼓励学生创造性地理解、创造性地表现、创造性地思维,培养良好习惯和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不能单一,不能一味地简单地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教学模式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师生情况,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
1.讨论式教学。这种方式旨在指导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提高情感效果、改善人际关系,使学生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学生在商讨或辩论中互相启发,进而从多个角度和不同层面去探求问题,形成全面完整的知识。讨论式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要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问题,比如“苹果为什么不熟时不甜?”“蒸馒头时为什么要放小苏打?”“怎样由铝制备氢氧化铝?”等等,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从中得出答案。
2.探究式教学。高中化学教学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都是人类已经掌握的知识,是“完成形式”的知识,由于传统的教学是继承前人的知识和经验的教学,主张把这些处在“完成形式”的知识,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这样的教学虽然也可使学生接受“完成形式”的知识,知道这是什么,有什么用,但学生很难感受到当年科学家探索这些知识的艰辛历程,更难体会到探索的智慧火花。探索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力争把这种“完成形式”的知识,改成适合学生水平的“待建形式”的知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自然的奥秘、体味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探究式教学就是通过调动学生认知积极性,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进行认知活动的学习。其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精神,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联系生物实验“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的测量”,可让学生联系化学知识设计反应原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提出问题:为什么燃烧匙伸进集气瓶时,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还要由上而下?设计“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还是氢离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等探究性实验。这些都是在创设出一种问题“情境”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引导学生去探索化学知识的价值活动。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学习形式,学生经过亲自参与,既能观察实验现象、结果,从观察中思考与分析,达到探究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研究性教学。这是指导学生模拟科学研究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更适用于研究性课题的教学。一般过程是:确定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法—创作开题报告—探索研究课题—报告研究结果—讨论研究结果。这种模式往往费时费力,也不能在课堂中完成全过程,但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课题让学生去做,例如,为什么要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指导学生写研究报告,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对教材更好地理解,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的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创新意识的习惯,形成和提高创造能力,增长、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
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学校教育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的发展必须有基础保证并兼顾其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性,尊重学生个性,以实现个性化发展。因而教育活动也必须保证基础,分层次推进,充分尊重个性,以培养学生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实现人本发展的教育目标。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应始终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教学之中,并应从素质教育出发,扎实打好基础,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高规格、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于孝梅.高中化学新教材教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
[3]杨文健.试论化学“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5.
[4]胡高明.化学课程改革中的探究学习[D].华中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