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运输碳排放解耦分析和达峰预测

来源 :环境污染与防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to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合理预测中国民航运输业的碳达峰时间,首先采用Kaya恒等式和对数平均迪氏指数分解法(LMDI)分解中国民航运输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其次,建立Tapio解耦模型分析民航运输碳排放量与各影响因素的关联强度,运用改进可拓展的STIRPAT模型实现中国民航运输碳排放量的预测。最后,设置基准、发展、远距、节能、浅绿、深绿情景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深绿情景下中国民航运输业可以在2045年实现碳达峰。因此,基于这一情景设计了多种可将碳达峰时间提前至2030年的碳汇方案。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合金材料的性能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通过传统的合金设计理念获得的合金性能已经几乎达到瓶颈,很难再能达到金属结构材料在极端环境下服役所要求的机械性能指标。高熵合金由多种元素通过等原子比或近等原子比的方式进行组合,以全新的设计理念和独特的组织结构而获得了比传统合金更优异的性能。通过析出强化是提高高熵合金强度最为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在FCC合金中引入γ′相对于高熵合
夜景照明既能丰富空间层次,又能营造鲜明性格,在历史街区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历史街区更新与保护中,需要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历史风貌。文章通过对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古镇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历史脉络梳理,站在历史文脉角度对南浔古镇蜊壳弄和花园弄进行历史街区更新与保护,同时对主要街巷空间夜景与照明做了品质提升,提出了适用于历史街区更新的理论依据,为后续更新提供了新思路。
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妥善保护、传承和利用,是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促进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大运河及其周边文化遗产不仅有着历史与经济价值,而且还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运用现象学美学理论主客合一的方法,探索提升大运河文化遗产审美价值的途径。从审美价值的客观方面挖掘与分析大运河典型文化遗产地——江南运河南浔段蕴含的审美特征与美学价值,从审美价值的主观方面优化主体审美过程,提升主体的审美体验,从主客合
生态旅游建设是当前旅游业的热门方向,贵州作为独居具优势的公园大省,发展生态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对生态旅游产业缺乏认识以及破坏生态环境等问题都客观存在。本文以贵州生态旅游景区建设为研究对象,对贵州地区建设生态旅游景区存在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贵州生态旅游景区建设的原则和途径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科技进步极大地改变了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实现了利益总量的增加,但资本操控技术以实现利益独占,造成科技创新与利益共享的背离。该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基于“资本—技术”之间的关系,探讨科技创新与劳动者、科技创新与消费者、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等场域之间的矛盾。新科技革命改变了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了消费者在物质消费领域的主体地位,重塑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进入新
村庄作为我国传统城乡二元结构主要空间之一,承载着生活、生产、环境、文化等多维度的要素。在新的发展要求背景下,如何实现城乡区域发展差距缩小以及实现乡村振兴成为一项历史性的任务。在新的建设发展体系下,村庄规划作为乡村地区长足发展的重要导向,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举措。本文以“马家窑文化”为要素抓手,构筑村庄新的发展IP,探索规划过程中的编制经验和难点,并提出解决措施和编制建议,以构建可持续的发
北川某地热区位于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前缘,具备较完善的热储系统。为对该区域地热资源进行勘查评价,采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和氡气测量相结合的办法,推测地热资源赋存空间和第四系隐伏断裂的空间位置。结果可知: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推测富水部位为三叠系飞仙关组、二叠系吴家坪组碳酸盐岩层和三叠系须家河组砾岩层及其破碎带等,并发现隐伏断层存在,深部断层倾角约40°~70°,向深部变缓;地热区整体土壤氡气浓度及背峰比值由西向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开始逐渐重视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和效率,并加强了对有效教学手段的研究。学情前测是一种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式,通过学前测试,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合理地优化教学方案。本文分析了学情前测的方式,探讨其优势,总结有效的方法,为数学教师提供借鉴。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韧性与童年创伤经历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的视角。方法:对河南信阳师范学院文理及艺术类专业大学生进行心理韧性和童年创伤经历调查,运用相关分析、差异检验等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1)大学生情感忽视维度与心理韧性的力量维度呈显著负相关;不良家庭环境与心理韧性的力量维度和乐观主义维度成负相关;(2)从男女性别变量分析,心理韧性的力量维度和坚持维度存在显著差异,从城乡变量进
自然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得以诞生的重要学理基础,也是马克思所研讨的重要话题之一。在对实验和工业的探察中,马克思确认了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将是“一门科学”。在对机器大工业的批判中,马克思既阐释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自然科学之间同向共进的关系,又分析了自然科学的“资本主义应用”所导致的一系列社会后果。在对人类社会历史的考察中,自然科学既为我们分析和把握历史作了方法论方面的指导,又为我们展示了人类社会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