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鹏程 毕业于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高考裸分675分,另有竞赛10分加分,自主选拔25加分。在2012年的清华大学自主考试和高考中脱颖而出,被清华大学录取,成为水木清华一名坚定后学者。
我是一名普通的大一学生,回顾高考,我感慨颇多。高考是人生重大的转折点之一,如果想通过万人竞渡的高考进入一个优秀大学,在取消竞赛加分保送的大环境下,自主选拔是一条不错的捷径。
首先我想谈谈自己对自主选拔的认识,让大家了解下为什么大学会增加自主选拔。从我身边看,一些有特殊才华的同学,并不能在高考这一张试卷中显示出他们的特殊优势,所以,高校为了挑选出这样的学生才启动自主选拔。那么如何考察出学生的特殊才华呢?答案很明显,还是要通过考试。对学习成绩总体均很优秀或只某一学科有特长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超出高考难度的笔试考察,对音乐、乐器、舞蹈、体育等艺术方面的特长,则可以通过艺术特长生的一对一考察进行选拔。
现在高校的自主选拔主要由笔试和面试组成,有些高校的部分名额只需要参加面试。那么面试考察什么呢?在自主选拔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学在面试这个环节中招到的学生主要是与高校自身传统文化相吻合的学生,即高校与被选择的学生有文化共鸣,学生对高校有文化认同感。可见,对于学生素养的考察主要在面试环节。
每所高校在悠久的历史中会形成本校特色文化。拿清华来说,清华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风是“行胜于言”。所以清华喜欢听话出活的学生,更加注重集体主义的教育和团结合作能力的培养。另外,清华号召强身健体,有“争取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以上这些都是清华自身的特色文化。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文化和其他大学的文化虽然有交集,但是突出的重点不尽相同。就如清华强调集体主义,北大强调个人自由,并不是说北大不要集体主义,清华不要个人自由,仅仅是突出强调的重点不同。总之,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突出的文化特色。
如果想在自主选拔面试中拿到一个不错的分数,就要尽最大可能让面试官产生文化认同感。如果认为自己本身并不具备这些品质,或者潜意识中并没有渗透这些文化,那么最好在参加面试前一段时间内每天暗示自己,我就是这样一个人。在短暂的心理暗示之后,面试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这种文化素养,就很容易与面试官达成一种文化认同感。
这种文化认同感也给了我们一个回答问题的方向,透过清华的文化传统,我们可以了解到清华喜欢什么样的学生,想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如果自己在清华注重的方向上有特长,那么就可以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尽情展示。如果不知道这种文化认同的存在,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就会不知道哪句话在面试官的心中更有分量,更能与面试官产生共鸣。有了方向,回答问题的时候围绕这个方向进行,会使回答重点更加突出,语句更有逻辑,表达更加自然。
对于面试本身来说,面试过程表现的重要性要大于问题本身的对错。近年来各个高校已经进行数次自主选拔考试,面试题目多种多样,有的甚至可以称为千奇百怪,但是在清华的面试中很少会出现虚无缥缈的问题,大部分问题看起来是没有正确答案的,不论怎么回答,只要自圆其说就可以。不过,尽管很多面试考题不设正确答案,却并不妨碍这些问题有老师“喜欢”或者“想”听到的答案,这些答案就基于文化认同。在清华生活了几年的学长们说,如果让他们去参加自主选拔面试,考官一提出问题,他们就能够知道考官最想听到的答案是什么,问题背后隐含的清华文化是什么,他们很容易就会答出考官“最想听”的答案。
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明面试官“最想听”的答案是怎么形成的。假如现在的面试考题是“你最崇拜的人是谁?为什么?”这个问题是一个很符合面试要求的题,自然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考虑一下清华的文化,清华想要培养将来能够成为治国栋梁、学术英才和商业奇才的人,这三方面覆盖面极广,任选一个人都符合要求。继续考虑清华文化,清华提倡爱国奉献,考虑到这点,上面选择的人物就有限制了,而且也为下文具体展开论述提供了最宝贵的论点。考虑到面试留给我们的思考时间,想到这里我们就可以作答了。如果在学术英才中选一个代表的话,我们可以选择清华的前辈,比如两弹元勋邓稼先。在论述自己为什么崇拜他的时候,他爱国奉献的精神一定要放在第一点而且是重点来作答,然后再略答两个其他的原因。这样,一个面试官“想听到”的答案就形成了。
文化认同同时也标明了面试回答时的一个雷区,即严重与学校文化传统相悖的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是绝对不可以踏入的。如果回答我的偶像是本·拉登,因为他制造恐怖袭击炸了美国的五角大楼,后果可想而知。
这里有一个误区,并不是只有符合大学的文化认同才能够得高分,这个文化认同感的形成会有助于我们得到一个中等以上的分数,不排除剑走偏锋而得到高分的可能。达到文化认同只是能够提高我们得到比一般人较高的分数,而且这种方式比剑走偏锋保险得多,并不意味着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况且,这个文化认同感永远只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我们还要编织好自己的“锦”,练就一身扎实的硬功夫。综合起来,就是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回答有逻辑有想法有深度,言行举止有礼貌等等。
在文化认同方面,我发现身边的同学也会出现一些误区,有的是错误理解了某些文化观念,有的是没有注意到小节而出问题。比如,在“行胜于言”的理解上,好多同学栽了跟头。清华崇尚“行胜于言”,是要求说得好,做得更好,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反对那些夸夸其谈不切实际的人,而不是少说多做。有些同学因此畏首畏尾,生怕在面试的时候表达过多而引起反感,导致面试紧张,正常水平没有发挥出来。有些同学在简历上和言语中常常说我做过什么职务,很少提及自己做过什么事。面试官都了解,一些高中为了增加考入清华的人数,将一些荣誉和重要职务统统分配给成绩优秀的学生,但是并不让他们担任具体的工作,这样造成了来面试的人很可能三个里有两个学生会主席,一个团总支书记。对此,面试官早已厌倦,如果能在面试中提到我曾经主持过或者组织过什么大型活动,这样就展示了自己并不是“吃空饷”的“闲人”,而是货真价实实现“双肩挑”的优秀学生,这样会给面试官留下好印象。
面试是一个全方位考察人的品行的考试,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求、动机、目标、抱负、信念都可能涉及,最重要的是诚信,没有的不要编,不懂的不要说,不会的坦诚地说不清楚,耍小聪明很容易被面试官发现,这样得不偿失。
以上是我在自主选拔中的感悟,希望对其他人有所帮助。
我是一名普通的大一学生,回顾高考,我感慨颇多。高考是人生重大的转折点之一,如果想通过万人竞渡的高考进入一个优秀大学,在取消竞赛加分保送的大环境下,自主选拔是一条不错的捷径。
首先我想谈谈自己对自主选拔的认识,让大家了解下为什么大学会增加自主选拔。从我身边看,一些有特殊才华的同学,并不能在高考这一张试卷中显示出他们的特殊优势,所以,高校为了挑选出这样的学生才启动自主选拔。那么如何考察出学生的特殊才华呢?答案很明显,还是要通过考试。对学习成绩总体均很优秀或只某一学科有特长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超出高考难度的笔试考察,对音乐、乐器、舞蹈、体育等艺术方面的特长,则可以通过艺术特长生的一对一考察进行选拔。
现在高校的自主选拔主要由笔试和面试组成,有些高校的部分名额只需要参加面试。那么面试考察什么呢?在自主选拔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学在面试这个环节中招到的学生主要是与高校自身传统文化相吻合的学生,即高校与被选择的学生有文化共鸣,学生对高校有文化认同感。可见,对于学生素养的考察主要在面试环节。
每所高校在悠久的历史中会形成本校特色文化。拿清华来说,清华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风是“行胜于言”。所以清华喜欢听话出活的学生,更加注重集体主义的教育和团结合作能力的培养。另外,清华号召强身健体,有“争取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以上这些都是清华自身的特色文化。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文化和其他大学的文化虽然有交集,但是突出的重点不尽相同。就如清华强调集体主义,北大强调个人自由,并不是说北大不要集体主义,清华不要个人自由,仅仅是突出强调的重点不同。总之,每个大学都有自己突出的文化特色。
如果想在自主选拔面试中拿到一个不错的分数,就要尽最大可能让面试官产生文化认同感。如果认为自己本身并不具备这些品质,或者潜意识中并没有渗透这些文化,那么最好在参加面试前一段时间内每天暗示自己,我就是这样一个人。在短暂的心理暗示之后,面试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这种文化素养,就很容易与面试官达成一种文化认同感。
这种文化认同感也给了我们一个回答问题的方向,透过清华的文化传统,我们可以了解到清华喜欢什么样的学生,想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如果自己在清华注重的方向上有特长,那么就可以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尽情展示。如果不知道这种文化认同的存在,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就会不知道哪句话在面试官的心中更有分量,更能与面试官产生共鸣。有了方向,回答问题的时候围绕这个方向进行,会使回答重点更加突出,语句更有逻辑,表达更加自然。
对于面试本身来说,面试过程表现的重要性要大于问题本身的对错。近年来各个高校已经进行数次自主选拔考试,面试题目多种多样,有的甚至可以称为千奇百怪,但是在清华的面试中很少会出现虚无缥缈的问题,大部分问题看起来是没有正确答案的,不论怎么回答,只要自圆其说就可以。不过,尽管很多面试考题不设正确答案,却并不妨碍这些问题有老师“喜欢”或者“想”听到的答案,这些答案就基于文化认同。在清华生活了几年的学长们说,如果让他们去参加自主选拔面试,考官一提出问题,他们就能够知道考官最想听到的答案是什么,问题背后隐含的清华文化是什么,他们很容易就会答出考官“最想听”的答案。
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明面试官“最想听”的答案是怎么形成的。假如现在的面试考题是“你最崇拜的人是谁?为什么?”这个问题是一个很符合面试要求的题,自然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考虑一下清华的文化,清华想要培养将来能够成为治国栋梁、学术英才和商业奇才的人,这三方面覆盖面极广,任选一个人都符合要求。继续考虑清华文化,清华提倡爱国奉献,考虑到这点,上面选择的人物就有限制了,而且也为下文具体展开论述提供了最宝贵的论点。考虑到面试留给我们的思考时间,想到这里我们就可以作答了。如果在学术英才中选一个代表的话,我们可以选择清华的前辈,比如两弹元勋邓稼先。在论述自己为什么崇拜他的时候,他爱国奉献的精神一定要放在第一点而且是重点来作答,然后再略答两个其他的原因。这样,一个面试官“想听到”的答案就形成了。
文化认同同时也标明了面试回答时的一个雷区,即严重与学校文化传统相悖的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是绝对不可以踏入的。如果回答我的偶像是本·拉登,因为他制造恐怖袭击炸了美国的五角大楼,后果可想而知。
这里有一个误区,并不是只有符合大学的文化认同才能够得高分,这个文化认同感的形成会有助于我们得到一个中等以上的分数,不排除剑走偏锋而得到高分的可能。达到文化认同只是能够提高我们得到比一般人较高的分数,而且这种方式比剑走偏锋保险得多,并不意味着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况且,这个文化认同感永远只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我们还要编织好自己的“锦”,练就一身扎实的硬功夫。综合起来,就是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回答有逻辑有想法有深度,言行举止有礼貌等等。
在文化认同方面,我发现身边的同学也会出现一些误区,有的是错误理解了某些文化观念,有的是没有注意到小节而出问题。比如,在“行胜于言”的理解上,好多同学栽了跟头。清华崇尚“行胜于言”,是要求说得好,做得更好,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反对那些夸夸其谈不切实际的人,而不是少说多做。有些同学因此畏首畏尾,生怕在面试的时候表达过多而引起反感,导致面试紧张,正常水平没有发挥出来。有些同学在简历上和言语中常常说我做过什么职务,很少提及自己做过什么事。面试官都了解,一些高中为了增加考入清华的人数,将一些荣誉和重要职务统统分配给成绩优秀的学生,但是并不让他们担任具体的工作,这样造成了来面试的人很可能三个里有两个学生会主席,一个团总支书记。对此,面试官早已厌倦,如果能在面试中提到我曾经主持过或者组织过什么大型活动,这样就展示了自己并不是“吃空饷”的“闲人”,而是货真价实实现“双肩挑”的优秀学生,这样会给面试官留下好印象。
面试是一个全方位考察人的品行的考试,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求、动机、目标、抱负、信念都可能涉及,最重要的是诚信,没有的不要编,不懂的不要说,不会的坦诚地说不清楚,耍小聪明很容易被面试官发现,这样得不偿失。
以上是我在自主选拔中的感悟,希望对其他人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