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镜子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g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天门开阖,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上一次,我们谈了这一章的第一句“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现在我们接着聊——
  “婴儿”情结
  中国人对婴儿有种特殊的情节。
  说一位老人气色好,经常用“鹤发童颜”。在神秘的道家文化中,有通过身心修炼实现“返老还童”的传说。解放前,寻常百姓过年买的年画,画中的人物也大都是各种胖乎乎的娃娃。而且在一些评书戏曲中,经常有两人本是死对头,结果一个害死另一个后,反倒把仇人的孩子养大成人的,比如《说岳全传》中金兀术养大了陆文龙。
  从文化的角度来讲,道家的婴儿情节是特别浓厚的。
  《二十四孝》中有老莱子年届七十穿上花衣服扮成儿童“彩衣娱亲”的故事,据《史记》的记载,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而且他的著作也是以道家学说为宗旨的,不管“彩衣娱亲”是传说还是史实,道家人物在民间多少是给人“老顽童”印象的。
  追溯起来,这种婴儿情结应该是源于《老子》。
  《老子》五千言中四次提到“婴儿”“赤子”,这一章的“专气致柔,能婴儿乎?”第二十章的“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第二十八章的“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第五十五章的“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道家认为,婴儿的躯体柔弱和顺,生机勃勃,是因为婴儿的精充气和、神凝德全的缘故。所以道家修养身心的高级境界,就是达到返老还童,具有像婴儿一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纯真无邪的心境。
  气也能抟吗?
  “专”是“抟”的通假字。意思是把东西凝聚起来,揉弄成球形,我们常说的“抟丸子”。


  难道气也可以抟起来吗?这到底是在说什么呢?
  《管子》一书写道“抟气如神,万物备存。”意思是,能够专心一意在气上,就会象神明一样,可以把万物完全收存在心中。
  无独有偶,《庄子》和《淮南子》中对于“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的解释也是颇耐人寻味的。两书中假托了一段孔子和颜回的对话——颜回说:“我进步了。”孔子问道:“你的进步指的是什么?”颜回说 :“我已经忘却仁义了。”孔子说:“好哇,不过还不够。”过了几天颜回再次拜见孔子,说:“我又进步了。”孔子问:“你的进步指的是什么?”颜回说:“我忘却礼乐了。”孔子说:“好哇,不过还不够。”过了几天颜回又再次拜见孔子,说:“我又进步了。”孔子问:“你的进步指的是什么?”颜回说:“我‘坐忘’了”。孔子惊奇地问:“什么叫‘坐忘’?”
  颜回答道:“毁废了强健的肢体,退除了灵敏的听觉和清晰的视力,脱离了身躯并抛弃了智慧,从而与大道浑同相通为一体,这就叫静坐心空物我两忘的‘坐忘’。”


  孔子说:“无知无觉,浑然一体就不会有嗜欲,融道为一体就不拘泥于常理。由此看来,你的境界已远远超过我们,我也只能跟随在你的后面了。”所以《老子》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至柔,能如婴儿乎?”
  (《淮南子·道应训》:颜回谓仲尼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仲尼曰:“可矣,犹未也。”异日复见,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仲尼曰:“可矣,犹未也。”异日复见,曰:“回坐忘矣。”仲尼遽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隳支体。黜聪明,离形去知,洞于化通,是谓坐忘。”仲尼曰:“洞则无善也,化则无常矣。而夫子荐贤,丘请从之后。”故老子曰:“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至柔,能如婴儿乎?”)
  “专气至柔”是古代圣贤修身的一种方式,把气凝聚起来,让自己身心柔和,通过这种方法,人可以达到婴儿的状态,无欲无求,没有偏执。
  一些魔术师说,小孩子最容易看穿魔术的奥秘,那么大自然的奥秘呢?是不是也是具备儿童心境的人更容易洞悉呢?还需要别的条件吗?
  心与镜子
  老子接下来说“涤除玄鉴,能无疵乎?”有了儿童的心态还要需要有一面镜子呢!
  古人把清水盛在容器中,待平静后照自己。这个容器就叫鉴。
  玄鉴是什么呢?
  《庄子》里面说得非常详细——
  水静下来都能鉴照万物,何况人的精神呢!圣人之心虚静,可以成为天地万物的镜子。虚静、恬淡、寂寥、广阔、无为,就是天地之准则和道德的最高境界,因此,帝王圣人都栖心于此。心休止则虚静,虚静则能鉴照万物而充实,充实中包含万物之条理秩序,心空虚即得平静,平静又转化为运动,运动与天道合则万物各有所得。
  (《庄子·天道篇》: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焉。休则虚,虚则实,实则伦矣。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
  《淮南子·修务训》里说,达到清明境界的人,心里有一个“玄鉴”,可以把万物照得清楚明白。(清明之士,执玄鉴于心,照物明白。)
  这个玄鉴,自己不是一般的镜子,是可以照彻天地万物,认识宇宙本根的一个神秘镜子。我们联系《老子》第一章——“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这个用来观照的不就是这个玄鉴吗?
  张岱年、冯友兰两位当代的哲学家借助现代语言体系对“玄鉴”的内容进行了阐释,他们说,老子创立了一种直觉法,用直觉直接去冥会宇宙本根,“玄览”就是一种直觉。然而直觉未必是准确的,如何让直觉灵敏准确呢?那就需要不断地洗涤清除心中的瑕疵。进而达到老子所说的“虚极静笃”状态,有了这一状态进而可以观察万物的根本规律。(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看来,要达到老子所说的圣人境界,不是件容易的事。
  到了唐代,禅宗五祖门下的神秀禅师在自己那首著名的偈语中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在中国化的佛教——禅宗中,又把心与镜联系了起来。所谓明心,不就是涤除玄鉴吗?至于见性,大概就是观照到了心的本体,证悟到“明镜亦非台”的境地了。
  佛家修持的由戒生定,由定生慧。儒家内修的静、定、安、虑、得各境界,都是与此遥相呼应。
  这神秘的镜子或许就是那入圣之门吧!
  大德黄元吉先生从丹道角度讲——大意是,这一章把筑基得药、炼己还丹、脱胎得珠三段九节功夫一一说出了,主要是以“虚极静笃”“含三抱一”“恍惚杳冥”为主,从守中开始到结成还丹各个步骤,都离不开把有知混合于无知,把有为化到无为。把先天一元真气,隐含在虚无之中,而不是停留在见闻境界当中。人如果能够泯灭自己的知觉,去掉作为,就能一元真气常在。
  如果真的有志于此,还请拜读体悟黄先生著作的原文,我这里就点到为止吧!
  道家的重要著作《黄庭坚》中说: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成真。读了这一章或许能了解这话的微妙含义了。
其他文献
孟子通过对话和论辩,展现了其思想品格,建构了文学批评的内容。孟子在对话中彰显士人人格,倡导批判精神,并且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文学批评的范畴和命题,比如“知言养气”、“知
在宇宙空间和世界上,大量存在“不等关系”。这类关系在数学中的表现形式是用符号“>”或“0,当x_1=x_2时,等号成立) (2)(x_1/x_2)+(x_2/x_1)≥2(其中x_1、x_2>0,当x_1=x_2
批改作文的方法多种多样,没有定规,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做。我校每个班七十多个学生,一个语文老师任两班语文课,这么多作文要全面精批细改是很难办到的。因此,必须把好作文讲评
教法一教学开始,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指出,“今天我们继续学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然后出示“35+24”,指定一名学生板演,并要求讲述笔算过程。新课教学教
【关于屠格涅夫】屠格涅夫(1818—1883),19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家,主张废除野蛮的封建农奴制度。其作品具有强烈的民主倾向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长于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抒情,对大自
在对地应力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指出地应力场中的坝基岩体稳定分析应考虑计算块体侧面的阻滑力。本文就此提出了一个坝基岩体稳定分析的三维计算方法,并以长江葛洲坝工程坝
尼采通过对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批判,通过对酒神精神的弘扬,颠倒了近代哲学中理性和非理性的关系、地位,开创了西方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同时,他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作为哲学研
学习兴趣就是指孩子对学习内容的一种积极探索的认识倾向,表现出对学习的一种喜好情绪和专注的态度。本文从教学导入、教学情境、激发想象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在小学音乐课
钢水加热精炼合金化工艺──钢包感应搅拌AndersThrum(ABBIndustrialSystemsAB)孔祥茂(北京京瑞公司,北京100083)AProcessforAlloying,RefiningandHeatingofLiquidSteel... Molten steel heating refining alloying process ─ ─ ladle induction stirring AndersThrum (ABBI
教育是国家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离开了国家社会的大背景谈教育,有时会显得无力且无效,英国的教育也一样。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虽然经济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