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忘相关论文
《齐物论》是《庄子》诸篇中最难理解的一篇,理解的关键在于何为“吾丧我”,学术界对此多有争议。庄子是反知主义者,认为“知”(知识、......
心理训练是近年来心理领域的一个新兴事物,其强调的是心理问题的预防而非心理问题的治疗。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干预实验的方法检......
旷达豪放的庄子是老子思想的继承者,对发展老子开创的道家学说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关于人生哲学方面的独特思想,尤其值得深入研究......
《庄子》以躬、身、形、体指涉身体之不同领域。它拒斥《论语》里著名的礼仪化的躬身,蔑视矫揉造作的身体的修行,欣赏最初作为活身......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天门开阖,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
“逍遥”一词并非像郭、象二人解释的“自由自在”之意。《逍遥游》通篇讲无为、无用以处世。在生死观上,儒家的社会价值标准与个......
摘 要:自古往今,知音难觅。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使自我的生活与外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之间实现情感的互通,获得深度的喜悦,如......
摘要 庄子之“游”是指精神得到自由解放所达到的随心自在、无所拘泥的一种逍遥之境,这种境界与一个艺术家所呈现出来的最高艺术精......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孔孟之道)为核心,特别注重人生境界问题。道家、佛教同样倡导各自所理想的人生境界。相比而言,儒家入世、乐观;道家......
儒家推仁术 ,墨家尚实用 ,道家崇自然 ,先秦诸子的思想蔚为壮观 ,又各放异彩。汪洋恣肆的庄学与经世致用的儒学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
一碗茶汤 蕴山水 他的手里捧着一碗茶汤,他的眼睛里倒映着山水。 这么多年来,隐于终南山也好,游学异国他乡也好,他常以茶教化......
“坐忘”是庄子思想中的基本的理论命题,对我国传统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古典园林的营造亦受此影响.总结了“坐忘”在......
近年来,一些医学专家针对快节奏生活给人们带来躯体疲劳和心理紧张的现实,倡导一种自我保健健身法——沉思冥想健身法。不久前,美国、......
庄子对文学的自觉和独立认识,是中国古典文论中承上启下、影响深远的一套认知体系.其中,庄子对作者的创作、读者的解读这两方面的......
<正>净一兄的画,笔奇、墨浑,常在小方天地中展现盎然兴味,令人过目难忘。其墨戏,常以拙涩清奇的笔意与荒率简括的形象,得四两拨千......
庄子美学和哲学密不可分,庄子把自然视为审美的最高境界,认为美存在于天地之中,即存在与大自然之中,而天地之美正体现了“道”的自......
摘 要:庄子作为先秦诸子之一,其思想是博大精深的,庄子在继承了老子思想的基础上,又对于老子思想进行了发展,其思想不但对当时的影响很......
作为西田哲学思想根底的“纯粹经验”和作为西田哲学思想资源的老庄哲学中的“坐忘”两者之间有着较大的共通性,但两者之间在最终......
庄子之“忘”从“美学的”角度看,具有深刻的艺术哲理.它是一种审美态度,艺术心灵,是一种自电创造的境界.然而,“忘”在现实生活中......
庄子“至人”的审美标准是:与天为一、无为无己、形全精复.其中蕴含的美学思想正是笔者所推崇的:至人最美,至人之美突出精神美,知......
在心性修养层面,庄子追求精神自由和心灵宁静,并提出达到此目标的方法,即“心斋”“坐忘”“齐物”等,它们统帅于“体悟道法”的主......
司马承桢,字子微,法号道隐,唐太宗时生人(公元646年),卒于公元735年,享年八十九岁.其少慕道法神仙,颇好辟谷导引之术,其又勤修安心......
庄子哲学中的“天道”是宇宙最高本体,天道表现为“无”,通过“齐物”与“心斋”等途径与方法,达到人与天道齐一的圣心目标,最终实现去......
历来学者对于庄子坐忘的论述颇多,但仅以目的论的观点去解释无疑是不完全的.联系弗罗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和彼得圣吉的心智模式,我......
汉字从其产生初期到东汉末年书法艺术的产生,再到以硬笔电脑取代毛笔书写的今天,用毛笔进行书写可以说是从未中断。但今天的书法家......
司马桢的《坐忘论·收心》记载着一句话:“心者一生之主,百神之师,静则生慧,动则成昏。”其意为,心是人一生的主宰,掌管着人的......
“於”(下文一律写作“于”)字比较句是古汉语常用的比较句式,马建忠(1898)认为其功能是表示差比[1]。此后,吕叔湘(1942)[2]、太田......
不知何时起,能让人感到平静舒畅的人、事、物都拥有了一个相同的新名字:“治愈系”。被外卖、宴请折磨的脆弱肠胃需要治愈系的家常味......
摘要:《庄子》处在道家思想发展的第三阶段,它继承了道家一直以来的人文精神,着眼于生命个体的精神救赎,明确提出了“体道”。道需要通......
在中国哲学史上 ,庄子的人生观以其鲜明独特著称。本文认为 ,它的独特在于提出了审美的人生境界——“至美至乐”;采取了审美的人......
庄子的人生哲学以实现个性人格独立和个体精神自由为其根本宗旨,通过对人的境遇的理性思索和对儒家仁义礼法的批判,庄子从外在的处......
庄子美学理论中包含着深刻的美育思想,其核心是主张人要有一个审美的心胸,树立一种“逍遥游”的审美人生态度,通过“心斋”、“坐忘”......
庄子的超越精神在于开出道境的大视野和高境界,其思想层次属于悟性,居于语言逻辑概念思雏之上,所以必须超越语言而诉诸“象以尽意”的......
庄子的"逍遥"人格富于对生存意义的追寻,有三个基本内涵:无己、去累、坐忘。这是一种心灵的修为,带有信仰。中国现代化建设理论中,以......
《庄子》之“神”具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神乎其技”,即技术层面的游刃有余,一是“道”化身而为“神人”、“至人”、“圣人”等,即......
庄子的直觉思维是其审美范围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如何体悟道的方式上及如何达到审美境界方面,直觉思维或者为语言符号与审美精神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