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尽狂沙始到金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yaowenwo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在信息中失去的知识,到哪里去了?我们在知识中失落的智慧,到哪里去了?”英国著名诗人艾略特在《岩石》一诗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当我们也这样叩问自己的时候,心不由会紧紧收缩一下,感觉自己在波涛汹涌的信息大海里,像一片叶子,被一根警醒的细线牵住。
  21世纪被人称为信息时代。信息似乎成了最有价值的东西。全世界一下子变小了,每一天都有成千上万条信息在穿梭,让我们能轻易满足自己的猎奇心理。信息加速度地传递,人们也加速度地生活,所有的一切都好像按了快进键。然而,就在我们体验着“足不出户知天下”的时候,却忘却了积累知识这回事。当信息的潮水冲刷过我们的大脑后,我们的大脑却仿佛更空虚,更迷茫了。
  曾经有一位西方哲人说过:“大脑像海绵,能吸收很多知识,然而总有一天它会满,那时你加入的新信息就会把旧的挤走。”所以,无用的信息有害无益。我们应当在大脑中放一张过滤网,聪明地接受信息。
  当信息能正确指导我们生活时,它才能称得上是知识。H1N1流感在全球蔓延时,及时的信息能告诉我们如何预防流感,这就是知识;哥本哈根的气候大会召开,各种媒体给我们传来要低碳生活的信息,这也是知识……这些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美好的知识,应该多多吸收。
  然而,知识并不一定能给我们带来幸福的人生。知识往往是别人创造,我们学习的经验。而真正能使我们快乐生活的,却是自己在生活中积淀和感悟出的人生智慧。这时候,性情陶冶和品德教化就显得更为重要。
  每个人的见识经历、遭受的挫折、收获的成功都不相同。但因为是亲身经历,这些痕迹便永久地刻在了我们的内心,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通,像一粒粒珍珠,在时光中磨砺而出。苏轼一生命运多舛,曾官至礼部尚书,也曾多次遭嫉被贬。漂泊不定的人生经历,教会他旷达超逸的生活态度,让他获得了一种超然物外、乐观积极的人生智慧。自己发现、体会到的认识,才是真正的智慧。
  孔子说,要成为真君子,第一步必须修身。修,就是反省、践行。向生活学习,从生活中挖掘智慧的甘泉。古人获得信息的途径很少,却出现了那么多有思想、有德行、有文化的圣贤大德,这是因为他们懂得从每一天的生活中,感悟一点,提炼一点,把生活当做一壶好茶,细细品味,口齿留芳。
  信息、知识、智慧,每进一层,就是大浪淘沙一次。“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只有淘出自己需要的真金,才不枉把这人生走上一遭。
  (黎志摘自《羊城晚报》2010年7月24日)
其他文献
王涯这个名字,人们也许还不够熟悉,他生活在中唐时期,任过唐宪宗和唐文宗的宰相,后在甘露事变”中被杀。《唐才子传》称他“善为诗,风韵道然,殊超意表。”《全唐诗》录存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