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人眼中的女导演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世界:女导演成为今年春天的一景,3月份薛晓璐执导的《北京遇上西雅图》票房过5亿;4月底赵薇的导演处女作《致青春》上映6天票房就过3亿,5月份杨采妮的新片《圣诞玫瑰》上映,似乎形成了一股女导演潮,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陈念萱:我自己是女人,当然乐观其成,尤其是国内外电影圈总围绕着导演与女明星之间的性关系,作为入门必然条件看待,而偏移了关注焦点的本质,对于真正有演技的部分刻意忽略,我相信从事这行业的女性演员或导演,内心深处必然有许多无法公然讨论的不乐意。
  我看了《致青春》与《圣诞玫瑰》,有关这三部电影的相关评论也看了许多,总结一个论调(不论评者是男是女):技巧不够成熟,刚好赶上风潮等等。似乎很少人愿意认真地肯定或者刻意地回避肯定,而钻进够不够“专业”的死胡同里,貌似自己是最专业的“影评人”,让我不得不冲动又好奇地要问:换你来拍好不好?姑且不论电影好不好,单单是要完成一部电影的难度,从筹备到人员调度甚至杀青后的剪辑,都是能杀死许多脑细胞的工作量,非常人能及。我自己做过发行,因此也接触了后制的部分,尤其是宣传短片的剪辑经验,让我体会了这看似不重要也不被关注的隐性工作,其实掌握了整个电影的成功命脉。若说拍片可以累垮半条命,那么剪辑,其实可能用掉的时间与精力更多。若非真有热诚,谁会愿意担当这样的工作重任?打扮得美美地做明星,岂不轻松愉快得多?即便是这背后要付出的代价也很可观。
  杨早:这里面当然有赶巧的成分。但考虑到从去年到今年的票房井喷,除了银幕数增加,“口红效应”似乎也在呈现。在上半年的“感情档”(三八节、情人节、清明节、端午节),女导演的作品比较应时,大概也是一个原因。当然以上这些原因,也可能纯属虚构,不过,女性主理的作品比较倾向于感情细微处与生活,凑到一堆儿就比较显眼。
  看世界:华人女导演中很多是“演而优则导”,比如徐静蕾、赵薇、杨采妮,这是特别的现象还是一般的路径呢?
  陈念萱:不只是女演员,包括男演员,演而优则导,不论中外,都是电影从业人员的渴望与梦想。近年来好莱坞甚至流行编剧、摄影录音师做导演,台湾有好几个资深摄影师都做了导演,录音师接拍广告片的也大有人在。毕竟,电影属于综合性艺术工业,彼此间的专业必有共通之处,否则很难合作,长期下来,只要对这行业有热情够认真,很容易便学会了其他原本不懂的专业,进入这行业,等于在艺术战场上入学。我参观过法国里昂音乐学院,里面的学生,无论选择哪个行业,都必须有通识教育的观念,选修并参与其他不同专业的课程,一起在这拥有百余实验剧场的城市里定期发表作品。这个观念很简单,就算不够专业也该理解别人都在做些什么,如此则必须仰赖团队合作的呈现,才不至于发生沟通障碍,而让一件作品陷入七零八落的尴尬情境。近年来两岸三地的导演越来越多,是个好现象,表示大男人沙文主义在中文世界里,有了不错的改善。
  杨早:男导演中也有很多是演而优则导。好莱坞每年都会评“权力榜”,一个人权力增加后,就会有掌控整部电影的想法,你还没有提到章子怡担当监制呢。当然也有周迅这种专心演戏的。总之演而优则导一直是电影圈的某种不完全规律,甚至,就像不成功的球员会成为成功的教练产;演而不优则导,也是可以的,只要有人肯投资。
  看世界:与男导演相比,女导演会有不同的视角,尤其在情感、家庭题材中,女导演的优势还有哪些?您认为电影有性别吗?
  陈念萱:曾经在侯孝贤导演片中演出过的好友姜秀琼导演,拍摄过纪录片与剧情片,也在台拿过许多大奖并得到业界相当的肯定。她得到的好评之一便是:“男导演无法掌握的情感细致度,尤其是家庭题材,姜导有非常独到而细腻的表现,对于掌握演员,她已经拥有非常成熟的技巧。”作为电影人,性别,只是一种特质,在许多电影人必备的多样特质中难以回避的一种,能够用到的任何一种特质,都是好素材,没有优劣顺序。我相信导演要考量的,便是如何整合一群特质各异的人,完成概念与意识表白的鲜明旗帜,目的达到,就是成功的管理。曾经在看《八又二分之一》时,非常同情费里尼的江郎才尽,然而电影圈对他的尊敬,显示在多年后的情境重现,尤其是几乎陷入忧郁症的费里尼,逃避媒体与无法完成的工作,躲到服装设计师工作室里的那一幕,老友问:“导演的工作是什么?”非常简单,只要说:“是,或,不是。”但就连这么简单的工作,他都无法胜任,何故?电影是多媒材集体创作,主轴精神都在导演一人身上,这个灵魂若失去,便毫无意义。创作本身就是一个考验内心深处的折磨,若非笃定的热情,很难持续。无论男女,胆敢从事这工作,已相当不易。
  杨早:我同意电影有性别,但并非截然两分。记得以前上电影课,老师讲过,从有电影开始,女性就是“被看”的对象,男观众和女观众都会自觉代入男性视角去凝视影片中的女性,不管玛丽莲·梦露式的性感,还是奥黛丽·赫本式的高贵,都处于摄影机的凝视之下。女性当导演,可能会有意无意地挣脱这种模式,当然也可能选择妥协。《致青春》中郑微比较强势主动,就有可能被解读为女导演的某种情怀。
  不过老师又说,真正掌控电影“眼睛”的是摄影师,这是电影世界里最后一个性别堡垒。有很多女导演,但几乎没有女摄影师。所以可以讨论电影性别,但不必打标签,毕竟电影是一种团队事业。
  看世界:电影产业目前还是男性主导,女性导演要获得成就和认可非常困难。国内有人认为,女导演的成功要靠超强明星阵容和广博的人脉,您怎么看?
  陈念萱:就我所知,《致青春》并没有大量使用超强明星阵容,照样表现不俗。明星是靠作品成气候,而非作品靠明星扬名立万,这永远是投资者的迷思,跟导演的创作精神无关。
  杨早:女性导演的不容易,也在于她们还处于男权主导的从业环境之中。男权社会不喜欢看到女强人,不喜欢让女性发号施令,所以许鞍华说过她的团队“从未把她当成女人”,似乎女性需要隐藏性别才能处于掌控地位。至于“超强明星阵容和广博的人脉”,难道男导演成功不需要?   看世界:作为资深影评人,您最欣赏的华人女导演是谁?为什么?国外的女导演您最认可的又是哪位?
  陈念萱:多年前在纽约林肯中心的意大利影展中,看过一个新锐导演的作品,自编自导自演,主题是特种行业的母女关系。很遗憾,我忘了那位女导演的名字,当时受到相当的震撼,但因刚在戛纳影展十天内看完五十余部电影,又继续在纽约看了百部电影,脑子不晕也难。
  这种谁“最”的问题,最难回答。我看作品,是看导演想说什么,若看见了,其余的不重要。
  杨早:许鞍华。她的戏路特别广,关注也很深,但又与生活密切关连。能够如此完整而深刻地书写本土经验,又能对异域的生活进行探索的,华人导演里独一份。国外女导演也很少,我印象比较深的大概是卡嘉·冯·加纳和索菲亚·科波拉。
  看世界:给您印象比较深刻的女导演的作品有哪些?为什么?
  陈念萱:姜秀琼导演的《乘着光影旅行》,虽然是部纪录片,其浓度与想要说的内容非常丰盛,这部电影让我与姜导变成了朋友。
  杨早:索菲亚·科波拉《迷失东京》,凯瑟琳·毕格罗《拆弹部队》,许鞍华《女人四十》、《天水围的日与夜》、《桃姐》,卡嘉·冯·加纳《碧波女贼》。再加上尹丽川《牛郎织女》、薛晓璐《海洋天堂》。我想这些电影共同的特点都是:冷静地书写某种生活。
  看世界:电影在您的精神生活中占了多大比例?平均一年您要观影多少部?您是自己选择电影还是因为影评的需要而去看电影呢?
  陈念萱:因为看试片变成工作之一,每周看两三部电影是常态,甚至因旅行而错过的试片,我都会自己买票进戏院补看。我想,这应该已经不是工作,而是精神粮食了,电影是我的学校,失去学习,人生无意义,对我而言。
  杨早:比例相当大。但观影需要硬时间,所以跟生活状态关系很大。比如2010年因为有工作需要,观影接近150部。2011、2012年没有工作需要了,加上孩子占的时间比较多,观影都在40~50部。这里面自己想看的电影,与为了关注文化现状而看新片/相关影片,大概一半一半。
  看世界:在家看电影和去影院看电影,各占多大比例?
  陈念萱:只看大银幕,是对作品的尊重。我曾经因为电影发行工作而被迫看录影带,有回接着看大银幕,发现自己的评价落差非常大,从此尽量避免看小屏幕,以免造成观影偏差。
  杨早:去影院看电影不超过15部。大多数电影不值得花去影院的时间与精力。
  看世界:两岸三地都有不少出色的女性导演,比如香港导演许鞍华、台湾导演张艾嘉、内地导演胡玫、李少红,虽然同是华语圈的女性导演,但文化的差异还是会对创作表达上产生一些影响,您认同吗?
  陈念萱:成长环境与价值观,对每个人都会造成难以磨灭的影响,古今中外皆然,否则就不会有共业这样的说法了。
  杨早:当然。许鞍华是个异数,应该说她已经超越一般“女导演”的范畴。张艾嘉有女性自觉意识,但总觉得那种自觉是在承认男权的前提下表达的,老有种委屈感,或许她要表现的女性生活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委屈感。胡玫是个猛将,我猜她追求的大概是黑格尔所说“伟大的头脑是半雄半雌的”,当然我也不知道她能做多少主。李少红是大龄女文青,符合一般人对女导演的想像,现在这拨“演而导”的新晋女导演都比较像她。
其他文献
首先,需要郑重声明的是,本文并非国内知名旅游订票网站的广告软文,亦非某电视台儿子耍酷老爹卖萌的亲子节目的宣传通稿。如有对号入座者,请第一时间联系本刊取得银行账号,以便您支付相关广告费用。  很久很久以前,古希腊有位不知名的哲学家曾经在仰天长叹后对着宇宙提问:我是谁?我在哪?将要去哪?这三个问题堪称哲学研究的终极问题。但是一般来说,高瞻远瞩的人类并不关心前两个问题。  飞机去哪儿了?  最近,马来西
在家喻户晓的中国传统神话故事《西游记》里,纵然孙悟空有“72变”的绝技,在护送师傅唐僧往西天取经时,依然要老老实实地拿出类似护照的“通关文牒”,请国王加盖印玺后才可继续前行。这个情节是古代中国人前往其他国家的一个缩影,而今天的护照在晚清之前的中国曾有着各种称谓,包括符、节、传、过所、公验、度牒、路证等,每到一国需加盖该国印玺方可通行。  今天的我们比起古人,在出国方面多了很多交通的便利,但在签证的
还记得猴年春节混乱的红包大战吧,微信、支付宝、微博等80多家互联网品牌纷纷推出各式各样新鲜的红包玩法,将绝大部分手机网民都拉入了这场社交网络大狂欢中。当然各商家的目的是为了激活和招揽更多的用户进入自家的社交平台,因为用户才是王道。在这个言必称社交的网络时代,社交应用APP已经全面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2015年的数据显示,以安卓系统为主的应用商店里APP的数量超过160万,苹果AppStore里
随着共和党主导下的第114届国会的开张,一系列“拨乱反正”的行动正在展开。  2014年12月上旬敲定的1.1万亿美元支出法案成功地避免了政府再次关门的尴尬。奥巴马政府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但他的老婆、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却未必能开心起来,因为这项支出法案中的附加条款使得她主导下的健康午餐计划变得名存实亡。2014 年7月18 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夫人米歇尔在白宫招待全国各地的儿童,向他们传授健康的
激战正酣的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初选阶段中,社交网络上的候选人互撕大戏一样气氛热烈、剑拔弩张。  娱乐明星出身的共和党籍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毫无疑问是玩转社交媒体的好手。其劲爆的个人性格以及不加任何过滤的推文虽然屡次使其落入争议漩涡,但也给他挣来了约503万的庞大推特粉丝团(截至2015年12月初),这个数字不仅在共和党候选人阵营内一马当先,还比民主党内人气最高的希拉里
脱欧之后,据称好多国家正排队等着和英国进行贸易谈判。  美国官员们正呼吁和英国签署协议,而英国与澳大利亚、韩国、印度、新西兰的会谈也即将展开。  在脱欧后,欧洲以外的国家都着眼于抓住机会与英国增加贸易往来,这可谓几十年来的第一次。在脱欧后英国将能自由地进行贸易谈判,英国商业部长杰威德(Sajid Javid;原本支持留欧)已经在为一系列的外访做准备。(来源:英国《每日邮报》)  @golferma
几年前,央视春晚导演组曾奔赴上海,力邀海派清口相声演员周立波上虎年春晚,但被周立波拒绝,他甚至扬言“一辈子不上春晚”。谈及原因,他说是对艺术的尊重和对观众的尊重,“因为春晚的主流受众是9亿农民,而农民兄弟的生活是我不熟悉的,你对着你一个不熟悉的人群去说什么,是对这个人群的不负责,是自己的自不量力。”此番言论一出,引发舆论哗然。先不论周立波此话是否有嘲讽央视春晚低俗化的意味,抑或是对海派清口只给城里
位于德国的航空事故数据评估中心(JACDEC)综合全球60家航空公司30年的飞行里程以及事故数据,对各家航空公司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根据他们的数据,芬兰航空是目前全世界最安全的航空公司,已经有50年没有发生严重事故。紧随其后的是新西兰航空、国泰航空和阿联酋航空。中国的海南航空排名第8,东航、国航和南航分别位列36、43和48名。韩亚航空排在第46位。最安全的9家航空公司在过去30年中没有损失一架飞
今天,郭川已是媒体聚焦的新闻人物,一个世界纪录保持者,一位航海英雄:4月5日上午8点15分,郭川驾驶的“青岛号”帆船,历时138天,经过21600海里,成功书写了40英尺级帆船单人不间断环球航行世界纪录,完成了一项航海史上的壮举。接近终点的时候,这个48岁的男人,按捺不住,一跃跳入冰冷的海水中,使尽力气游到岸上,跪倒在等候的家人面前。这一幕,被无数媒体捕捉。这也许是他梦想达成的一个个人仪式,是对亲
在泰国曼谷的街头,很多沿街摊档都在以便宜得令人吃惊的价格兜售“名牌”衣服鞋帽等商品。这些乍看做工精美、几乎看不出破绽的商品其实都是山寨货。由于价廉物“美”,很多外国游客都不忘到“山寨一条街”大肆采购一番。  照理说,和很多国家一样,在泰国购买山寨货是违法行为,一旦被海关查获将面临巨额罚款。然而,由于这里买卖山寨货实在太司空见惯,根本没有人会顾虑法律法规。更有甚者,滚滚的红利诱惑了很多泰国人,从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