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高等院校遍地开花,拥有充足的高等教育资源,但台湾年轻人的就业却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
对于台湾的大学,大陆很多家长和学生都处于“好奇”的阶段。与香港高校的火热申请相比,赴台学习的大陆学生并不多。但随着两岸交流的日渐加深,台湾地区也逐步受到大陆学生的关注,然而,不对称的信息和相对匮乏的前辈经验使得不少人止步不 前。
教育资源溢出
龙年婴儿潮引发招生困局
在台湾地区长大的白全成先生是20世纪70年代生人,他向《留学》杂志记者介绍,因为1976年是龙年,台湾出现了一次婴儿潮。台湾当局很快意识到突然暴涨的出生率会导致这批孩子到了入学年龄后,出现教育资源紧张的困局,于是台湾进行了大规模的教育改革,将教育理念从精英化改为目前的普及化。为了满足教改需求,台湾“教育部”一方面大力增加私校数量,将专科学校陆续转为学院、大学;一方面则要求国立大学增加录取名额,同时鼓励大学设置研究 所。
婴儿潮过后,台湾在21世纪进入了低生育率时期。学生人数开始下降,教育机构却依然保持着爆发期的数量,于是台湾的学校现在变成了“粥多僧少”的状态。在如此充足的教育环境下,大学学历已经是台湾本地学生的最基本学历,只要学生有心考取大学、研究所或博士班,认真备考,基本上都能实现上学梦。
“我上小学的时候,一个班级要有60多个学生,有的学生甚至要挤着墙壁上课,考大学的时候录取率只有40%左右。而现在一个班级能有30个学生就已经达到极限了,大学录取率差不多可以达到100%。”白全成说,“因为学生越来越少,有很多学校已经开始面临倒闭的风险。”
“小确幸”的台湾式迷茫
大陆学生是台湾校园的榜样
2016年1月16日,台湾地区“大选”结果出炉,蔡英文当选新一任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在竞选时曾经提出当政后将着手解决台湾地区青年就业难的问题,这不由让人产生疑惑:台湾如此充沛的教育资源,为什么反而无法培养出有足够工作能力的人才?
这其实是因为台湾的学院、大学课程设置相对侧重理论性和文学性,以至于台湾的实用技术类教育发展十分薄弱。虽然拥有很高的学历,但是在有限的经济市场上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台湾青年很多都处于一种迷茫的生活状态中。白全成告诉记者,自他在台湾的大学毕业至今,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是台湾的平均毕业起薪却没有发生明显的变 化。
“台湾的年轻人现在过着一种‘小确幸’的日子。”为一些生活中的小美好、小惊喜而欢呼,因为肚子饿时吃到的一块饼干、口渴时喝到的一杯汽水而感到快乐,这种被村上春树命名为“小确幸”的心态营造了台湾校园里最常见的气氛。用大多数厮杀学海多年的大陆学生视角来看,台湾学校的学习氛围可以说是基本没有。一位曾经在台湾研修的大陆学生谈及台湾学习经历时直言不讳道:“台湾校园环境确实很好,人文气息浓厚,课堂上也非常的活跃自由,但是待久了我发现自己真得变得非常懒。”
白全成的父亲在台湾艺术大学任教职,他对大陆学生的评价很高,认为来自大陆的学生普遍比台湾本地学生更有进取心。白全成笑言:“其实台湾的大学都很欢迎大陆学生来学习,不光是因为可以缓解学校招生困难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很希望大陆学生来给台湾学生做榜样。”
蔡英文的大陆学生求学政策
不减名额,鼓励开放
截止到2015年,在台湾正式修读学位的大陆学生共有5881人,无学位的大陆研修生有27030人,和到香港求学的大陆学生相比,台湾的大陆学生体量仍非常有限。台湾领导人的换届自然会影响到台湾的各方面政策,其中针对大陆学生赴台求学的政策也令人十分关注。
2015年12月4日,还是竞选候选人的蔡英文发表教育政策,明确表示对于大陆学生来台求学的名额不会减少,具体政策推进的过程中会有更细致的处理,同时,蔡英文表示希望对大陆学生的求学问题采取比较开放的态度。
《台湾地区教育部人才培育白皮书》中积极鼓励台湾当地大学进行多元化的发展,在教学模式上贴近国际标准,接纳更多不同背景、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学生到台湾学习,并促进台湾与各地区、各国家的学术交流。蔡英文则在选举期间针对教育提出了多元化改革的口号,因此,未来台湾地区是否会加大对大陆的招生规模及宣传力度,民进党上台是否能促进两岸高等教育领域的交流,让两岸民众对彼此的教育模式不再停留于“好奇”,这个问题还是非常值得期待 的。
对于台湾的大学,大陆很多家长和学生都处于“好奇”的阶段。与香港高校的火热申请相比,赴台学习的大陆学生并不多。但随着两岸交流的日渐加深,台湾地区也逐步受到大陆学生的关注,然而,不对称的信息和相对匮乏的前辈经验使得不少人止步不 前。
教育资源溢出
龙年婴儿潮引发招生困局
在台湾地区长大的白全成先生是20世纪70年代生人,他向《留学》杂志记者介绍,因为1976年是龙年,台湾出现了一次婴儿潮。台湾当局很快意识到突然暴涨的出生率会导致这批孩子到了入学年龄后,出现教育资源紧张的困局,于是台湾进行了大规模的教育改革,将教育理念从精英化改为目前的普及化。为了满足教改需求,台湾“教育部”一方面大力增加私校数量,将专科学校陆续转为学院、大学;一方面则要求国立大学增加录取名额,同时鼓励大学设置研究 所。
婴儿潮过后,台湾在21世纪进入了低生育率时期。学生人数开始下降,教育机构却依然保持着爆发期的数量,于是台湾的学校现在变成了“粥多僧少”的状态。在如此充足的教育环境下,大学学历已经是台湾本地学生的最基本学历,只要学生有心考取大学、研究所或博士班,认真备考,基本上都能实现上学梦。
“我上小学的时候,一个班级要有60多个学生,有的学生甚至要挤着墙壁上课,考大学的时候录取率只有40%左右。而现在一个班级能有30个学生就已经达到极限了,大学录取率差不多可以达到100%。”白全成说,“因为学生越来越少,有很多学校已经开始面临倒闭的风险。”
“小确幸”的台湾式迷茫
大陆学生是台湾校园的榜样
2016年1月16日,台湾地区“大选”结果出炉,蔡英文当选新一任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在竞选时曾经提出当政后将着手解决台湾地区青年就业难的问题,这不由让人产生疑惑:台湾如此充沛的教育资源,为什么反而无法培养出有足够工作能力的人才?
这其实是因为台湾的学院、大学课程设置相对侧重理论性和文学性,以至于台湾的实用技术类教育发展十分薄弱。虽然拥有很高的学历,但是在有限的经济市场上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台湾青年很多都处于一种迷茫的生活状态中。白全成告诉记者,自他在台湾的大学毕业至今,已经过去了很久,但是台湾的平均毕业起薪却没有发生明显的变 化。
“台湾的年轻人现在过着一种‘小确幸’的日子。”为一些生活中的小美好、小惊喜而欢呼,因为肚子饿时吃到的一块饼干、口渴时喝到的一杯汽水而感到快乐,这种被村上春树命名为“小确幸”的心态营造了台湾校园里最常见的气氛。用大多数厮杀学海多年的大陆学生视角来看,台湾学校的学习氛围可以说是基本没有。一位曾经在台湾研修的大陆学生谈及台湾学习经历时直言不讳道:“台湾校园环境确实很好,人文气息浓厚,课堂上也非常的活跃自由,但是待久了我发现自己真得变得非常懒。”
白全成的父亲在台湾艺术大学任教职,他对大陆学生的评价很高,认为来自大陆的学生普遍比台湾本地学生更有进取心。白全成笑言:“其实台湾的大学都很欢迎大陆学生来学习,不光是因为可以缓解学校招生困难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很希望大陆学生来给台湾学生做榜样。”
蔡英文的大陆学生求学政策
不减名额,鼓励开放
截止到2015年,在台湾正式修读学位的大陆学生共有5881人,无学位的大陆研修生有27030人,和到香港求学的大陆学生相比,台湾的大陆学生体量仍非常有限。台湾领导人的换届自然会影响到台湾的各方面政策,其中针对大陆学生赴台求学的政策也令人十分关注。
2015年12月4日,还是竞选候选人的蔡英文发表教育政策,明确表示对于大陆学生来台求学的名额不会减少,具体政策推进的过程中会有更细致的处理,同时,蔡英文表示希望对大陆学生的求学问题采取比较开放的态度。
《台湾地区教育部人才培育白皮书》中积极鼓励台湾当地大学进行多元化的发展,在教学模式上贴近国际标准,接纳更多不同背景、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学生到台湾学习,并促进台湾与各地区、各国家的学术交流。蔡英文则在选举期间针对教育提出了多元化改革的口号,因此,未来台湾地区是否会加大对大陆的招生规模及宣传力度,民进党上台是否能促进两岸高等教育领域的交流,让两岸民众对彼此的教育模式不再停留于“好奇”,这个问题还是非常值得期待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