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伟先生《刘文典诗词存钞》法书创作完成

来源 :云南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wh14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应中国近现代国学大师刘文典先生之子刘平章先生嘱邀,中国著名书法家、著名国画家劳伟先生以草书、行书、楷书三种书体完成了《刘文典诗词存钞》法书创作,2008年劳伟先生就曾书《刘文典诗集》一册,为学术界、艺术界所关注,墨迹为安徽大学永久收藏。
  一代国学大师刘文典先生,字叔雅,安徽合肥人,是我国近现代杰出的文史大师之一,为全国著名学者之一,是我国校勘学、版本目录学、庄子研究、唐代文化史等文史研究领域的大师。刘文典先生先后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主持筹建安徽大学并任校长,后任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教授,西南联大教授,云南大学文史系一级教授。刘文典先生的诗词俱系伤时感事之作,或触景生情,或咏史抒怀,耿介多气而含蓄蕴藉,用典出新而了无痕迹,有工部之遗风,得兰成之气韵,文辞雅丽,格律严谨,俱为上乘精品,刘文典先生在学术上的地位和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巨大贡献为我们永远纪念。


  今《刘文典诗词存钞》再由中国著名书画艺术家劳伟先生以草、行、楷三体书成,诚为当代文化盛事。劳伟先生为第一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入会会员,云南省书法家协会创会理事,第一届常务理事,云南省书学研究会副会长,先生书法作品风格传统朴素,字体大气,章法娴熟,古意盎然,行云流水之间突显笔墨钢骨之气,行书顿挫有致,草书意气风发,楷书沉稳敦厚,表现出艺术家数十载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精深广博的传统文化学养。中国著名艺术史论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先生评价劳伟先生书法艺术“点画的张力和律动刚柔相济,顿挫分明,雍容大雅,形成了他独特的工稳遒劲而又舒展豪放的风格”。学术界认为书法艺术上的卓越建树是劳伟先生书画艺术成就的核心。先生隶、草、真、行诸体皆能,草书、行书造诣尤高,影响尤深;先生用笔充满思想感情,笔墨点画线条气韵、风骨兼备,得帖韵碑势,独具以帖化碑圆融之妙,散澹玄远,古意盎然,达到此用笔高度者,当今书坛已不多见;先生集书法帖学之大成,很大程度地显示出了书法帖学在现当代的艺术成就,体现出高度的艺术审美价值,为书法史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范例。
  安徽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长、安徽大学教授黄德宽先生,刘文典先生学生、云南省文史研究馆名誉馆长、云南大学教授张文勋先生追忆国学大师刘文典先生,品读劳伟先生书《刘文典诗词存钞》,感慨万千,兴笔为《刘文典诗词存钞》书写题记、诗词、书作。题记情感质朴真挚、文辞典丽温润、书法雍容隽永。黄德宽先生记之“诗词吟咏乃先生所擅长者,然传世甚少,所存皆雅正隽丽之作,弥足珍贵也。今先生哲嗣刘平章君以《刘文典诗词存钞》见示,由书家劳伟先生以楷、行、草三体书之,诚盛事也!平章先生嘱余序其端,不胜荣幸之至矣,遂略述所闻以称其雅意也”;张文勋先生记之“诗词书法,互为表里,既有大师之风雅遗韵,又有书家之翰墨流芳,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诚乃传世之珍品,自必日久弥新,放异彩于来叶也。”固有俚句以纪其盛。


  诗书济美两相成,心画心声启性灵。
  澒洞风尘滇海梦,飘零岁月鬓华生。
  名山事业传薪火,绛帐春风有席珍。
  千载文章酬壮志,清词丽句写生平。

其他文献
在湄公河之肾——洞里萨湖的一张一缩之间,柬埔寨的中部平原成为湄公河流域的粮仓,也是高棉民族的生长之地。千年前,依靠着洞里萨湖的水利系统,一座名叫吴哥的城市诞生了。当吴哥再次被探险家们在热带丛林中发现,为了瞻仰这座伟大的城市,世界各地的游客蜂拥而来,洞里萨湖畔的小城暹粒由此变为旅游圣地。  暹粒是一个小城市,好像除了吴哥景区,就数不出什么特点来了。如果,仅仅为了参观旅游景点而去一个城市,实在有点辜负
期刊
跨过一座桥梁,山坡上坐落的就是陆良县不多的几个彝族村落之一——打鼓村。打鼓为纯彝族村,此地彝族文化,与邻近的石林撒尼人系出同源,差不多一模一样。所不同的是,打鼓彝族对三弦舞的热爱,只怕跟石林彝族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小小的打鼓村,人口不过394人,却拥有4支文艺队,成员80余人,你可以想象一下这里的人们对歌舞喜爱的程度。对打鼓人而言,歌舞已经不是爱好,而是与生俱来的基因。  细雨中,打鼓村中的巨大荷
期刊
在高原明珠洱海源头,镶嵌着一颗璀璨的高原明珠——茈碧湖。古往今来,神奇秀丽的茈碧湖,以它奇特的魅力吸引着四方游客。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其《滇游日记》中写道:“虽无六桥花柳,而四山环翠,中阜弄珠,又西子所不能及也”。四川状元杨升庵泛舟茈碧湖后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远梦似曾经此地,游子恍疑归故乡”。  美丽的茈碧湖北岸便是芳名远扬的省级民族文化生态村——大理州洱源县梨园村,梨园村有树龄为500年左右的古梨
期刊
自从先人开始用石头摩擦生火的时候起,石头就开始走入我们的生活,并迅速内化为情感的对象。或美或丑、或刚烈或温婉、或壁立千仞或曲径通幽,风削雨刻,大自然到处留下自己的作品,供人膜拜、惊叹。  在云南,苍山大理奇石色分五彩,天然形成山水、人物画作,画面空灵、气韵生动,仿若人为,实为天作。而金沙江畔,永仁县内的苴却石,自古就是制砚的上好材料,一经妙手雕刻,便为文人雅物。  乌蒙山脉纵横绵延,深藏着奇妙的紫
期刊
沿着蜿蜒曲折的公路,走进施甸最高海拔的四大山,大山深处坐落着一个神秘布朗族村寨——哈寨。  这里的布朗族有着悠久的民族文化历史,是施甸最早的原始土著民族,自称“本人”,有着独特的民族语言和民族风俗,被列为全省7个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  布朗族是一个爱美的、好歌舞的民族。虽没有文字的记录,但哈寨布朗族用自己的语言和图画传承着特有的民族民俗文化。他们有着非常独特的饮食文化和生活习俗,习惯于早晚相聚在火
期刊
作为一个曾经在草原上游牧的民族,是如何艰难迁徙来到澜沧江畔的雨林中,在这个转变的背后,不知蕴藏着多少感天动地的故事。而这一切,就被哈尼人记载在刺绣里,绣出了一部无字的史书,永远穿在身上。  在西双版纳的勐海县有一座著名的茶山——南糯山,这里生长着世界最古老的栽培茶树,已经800多年的茶王树,至今仍然郁郁葱葱。可是最初南糯山的名字由来却与茶无关:“南糯”是傣语,意为笋酱,南糯山就是产竹笋酱的山。后来
期刊
梅园村距剑川县城金华镇六公里,出县城沿214国道北行30分钟,我们就到了梅园村对面的山坡上。从山坡看梅园村,整个村子的形状像一尾鱼。朝南的方向像鱼嘴,朝北的方向像鱼尾,鱼身中的房子都是坐西朝东的白族民居。依坡而建,规律有序,清一色的砖木结构,清一色的青瓦白墙。把镜头拉近,能清晰地看到院落里走动的人影、门窗的色彩,村中悠长的通道、长在房子与房子之间的树木,以及大大小小的作坊和正在作坊里雕刻的石雕艺人
期刊
8月初的一个清晨,在素有“金山银水”美誉的新疆阿勒泰市吉木乃县草原深处,晨光微曦。  此时,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位画报采风记者和驴友们,已经守候在那里。他们眼前,是一个跌宕起伏、绚丽多姿的奇异的巨石世界。这是一片真正的处女地,她有着神秘的名字——草原神石城。  天际,第一缕阳光洒下,从远方旷野飘来的晨风带着青草的湿润与香甜,混合着这石城遍地野花的芬芳,沁人心脾。  晨光泄下,日光与原野交相辉映,召
期刊
东方人开创的水墨画、水墨淡彩、浅绛山水、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等及西方人首创的油画、水彩画等,在大理奇石的天然画面中,几乎都能找到类似之神品。  大理奇石早有天然大理石画之美誉。  苍山大理石能够成画,是由大理当地特殊的历史自然条件造成的。据考证,距今12亿至15亿年,中远古代的“特提斯古海”沉积孕育了大理奇石的母岩:石灰岩、白云岩,亿万年剧烈的造山运动,千百载历史的沧海桑田使古老的苍山原始沉积岩经
期刊
在地处滇东北的镇雄县,乌蒙山脉纵横绵延,横江、赤水河、乌江蜿蜒流淌,银杏、珙桐、方竹郁郁葱葱。在广袤植被覆盖下的悬崖峭壁和河底沟谷间,深藏着一种有色细沙沉淀而成砂岩状的石材——紫砂石,被当地人称为“阳矸石”或“砂石”。  紫砂石多呈灰色、黑色,有相当一部分层理丰富不繁,色彩雅艳不俗,有黄膘、绿膘,多含紫膘等彩纹混参一体,结构细腻紧密且变化多端。早在人类新石器时期,居住在这里的彝族、苗族的祖先就已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