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黄梅戏是中国戏曲艺术中一种重要的形式,其唱腔具有活泼欢乐、通俗易懂等特性。本文将在简述黄梅戏唱腔特征的基础上,对其在戏曲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希望深化读者对黄梅戏唱腔的理解与认识。
关键词:黄梅戏 唱腔 戏曲表演
黄梅戏是一种侧重歌舞化的戏曲艺术形式,离不开音乐的衬托。唱腔则是黄梅戏音乐构成要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活泼欢乐和通俗易懂的特性决定了黄梅戏音乐的独特魅力。
一、黄梅戏的唱腔特征
(一)通俗易懂。黄梅戏唱腔的通俗易懂特征体现在其唱腔自身具备的功能上,其中大段吟唱主要以醇厚的板腔体为主,同时还可以灵活地运用花腔小曲这种具有浓厚民族韵味的唱腔方式,对人物内心真实情感进行抒发。根据人物心情的不同,黄梅戏演唱者可以灵活地运用长短、徐急不同的唱腔進行自由演唱。与此同时,黄梅戏的演唱素材一般都源于民间广泛流传的戏曲作品,并且大都采用了通俗易懂的语句或民间小调去描述事物或人物的内心,这种契合民众日常生活的黄梅戏作品使得其更容易被受众接受与认可。
(二)流畅优美。黄梅戏唱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旋律线条。虽然经过漫长的发展与演变历程,但是黄梅戏的唱腔旋律线条依旧保持比较好的流畅优美特性,整体上没有出现比较大的改变,或者说整体上表现为下行音阶式。对应的开口腔旋律构成特征主要表现在先一、二大四度大跳,之后再相应地跟随下行变化,之后再适当地加以唱腔润色,极大地增强了黄梅戏唱腔流畅、优美的特征。此外,黄梅戏的优美流畅唱腔特征并不意味着其节奏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伴随着节奏的不同而相应地改变唱腔,力求确保不同的唱腔保持同节奏形态的有效契合,否则会在黄梅戏演唱的过程中影响唱腔的表达效果,更无法切实凸显其流畅、优美的唱腔特征。黄梅戏演唱者会在歌唱的过程中保持自然状态下以真声进行歌唱,别样的嗓音特色使得黄梅戏唱腔更富有流畅优美的特性。
二、黄梅戏唱腔在戏曲中的作用
(一)基本叙事。黄梅戏作为一种戏曲艺术,其功能性决定了其唱腔的一大作用就是叙事。特别是唱腔当中的“平词”,一般常常用作叙事之用。比如在《天仙配》当中,七仙女歌唱的“大哥休要泪淋淋”,《渔网会母》当中母亲歌唱的“左牵男右牵女”等都是唱腔叙事作用的具体表现。通过这些黄梅戏作品中相应段落的唱腔应用,可以深化我们对黄梅戏剧情的了解与认识,但是“平词”的作用也并非唯一的“叙事”功用,其在对黄梅戏曲中人物形象刻画时同样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比如通过《渔网会母》当中母亲歌唱的“左牵男右牵女”的唱腔,我们可以切实体会到黄梅戏中母亲是一个饱经耻辱与苦难的形象,令听者不由地对其产生同情心。
(二)刻画人物。从作用来讲,“花腔”与“平词”二者在黄梅戏中表现为“灵”与“肉”的联系性,其中,“平词”构成了黄梅戏唱腔的整体框架,而“花腔”则起到装饰人物形象的作用。实际上,黄梅戏中的“花腔”具有唯一性,具体表现为一部黄梅戏作品本身对应着一个唱腔中的“花腔”,如“烟袋调”和“汲水调”等。通过“汲水调”的有效应用,可以刻画出黄梅戏中蓝玉莲这个“小家碧玉”的人物形象;借助“打豆腐调”的有效应用,可以刻画出黄梅戏中王小六这个“好吃懒做”的人物形象;“杨三笑”这一人物形象被刻画成黄梅戏中喜剧作品的一个重要“标本”。不同于“平词”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方式,“花腔”则主要借助音乐个性去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比如在黄梅戏《女驸马》这一作品中,“刘大人”这一人物形象的唱腔刻画出“秀美、眉清目秀”的容貌,这种描述方式充分展现出戏曲中的“刘大人”是一个老奸巨猾,但是又踌躇满志的官僚形象。
(三)渲染环境。除了基本叙事与人物形象刻画作用外,黄梅戏唱腔在戏曲中的应用可以起到渲染环境的作用。通过黄梅戏曲中唱腔的灵活运用,可以将音乐氛围的优势最大化地发挥出来,增强黄梅戏曲整体的音乐表演魅力。比如在黄梅戏《牛郎织女》中,织女在和牛郎对唱过程中的“闻一闻瓜心也醉,尝一尝新果甜头心窝”,通过对这种唱腔曲调的优美婉转特性的运用,可以充分体现出牛郎和织女共同创设的田园之乐的情境,切实体现出织女内心的欢喜之情。此外,在经典的黄梅戏作品《天仙配》中,针对“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这句话运用别样的“花腔”营造出一种和谐、生机勃勃的氛围,增强了整体氛围与演唱的一致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黄梅戏唱腔具有通俗易懂和流畅优美的特征,是其演唱魅力体现的重要保障。通过在黄梅戏曲中有效地运用唱腔,可以起到基本叙事、刻画人物和渲染环境等作用。因此,无论在欣赏还是在创作黄梅戏作品,都要高度重视唱腔的有效运用。
参考文献:
[1]贺剑.黄梅戏唱腔的演唱特点特征分析[J].文艺生活,2017(11).
[2]江曙明.趣谈黄梅戏唱腔在戏曲中的作用[J].黄梅戏艺术,2017(03).
(作者简介:胡媛媛,女,大专,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三级演员,研究方向:黄梅戏表演)
关键词:黄梅戏 唱腔 戏曲表演
黄梅戏是一种侧重歌舞化的戏曲艺术形式,离不开音乐的衬托。唱腔则是黄梅戏音乐构成要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活泼欢乐和通俗易懂的特性决定了黄梅戏音乐的独特魅力。
一、黄梅戏的唱腔特征
(一)通俗易懂。黄梅戏唱腔的通俗易懂特征体现在其唱腔自身具备的功能上,其中大段吟唱主要以醇厚的板腔体为主,同时还可以灵活地运用花腔小曲这种具有浓厚民族韵味的唱腔方式,对人物内心真实情感进行抒发。根据人物心情的不同,黄梅戏演唱者可以灵活地运用长短、徐急不同的唱腔進行自由演唱。与此同时,黄梅戏的演唱素材一般都源于民间广泛流传的戏曲作品,并且大都采用了通俗易懂的语句或民间小调去描述事物或人物的内心,这种契合民众日常生活的黄梅戏作品使得其更容易被受众接受与认可。
(二)流畅优美。黄梅戏唱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旋律线条。虽然经过漫长的发展与演变历程,但是黄梅戏的唱腔旋律线条依旧保持比较好的流畅优美特性,整体上没有出现比较大的改变,或者说整体上表现为下行音阶式。对应的开口腔旋律构成特征主要表现在先一、二大四度大跳,之后再相应地跟随下行变化,之后再适当地加以唱腔润色,极大地增强了黄梅戏唱腔流畅、优美的特征。此外,黄梅戏的优美流畅唱腔特征并不意味着其节奏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伴随着节奏的不同而相应地改变唱腔,力求确保不同的唱腔保持同节奏形态的有效契合,否则会在黄梅戏演唱的过程中影响唱腔的表达效果,更无法切实凸显其流畅、优美的唱腔特征。黄梅戏演唱者会在歌唱的过程中保持自然状态下以真声进行歌唱,别样的嗓音特色使得黄梅戏唱腔更富有流畅优美的特性。
二、黄梅戏唱腔在戏曲中的作用
(一)基本叙事。黄梅戏作为一种戏曲艺术,其功能性决定了其唱腔的一大作用就是叙事。特别是唱腔当中的“平词”,一般常常用作叙事之用。比如在《天仙配》当中,七仙女歌唱的“大哥休要泪淋淋”,《渔网会母》当中母亲歌唱的“左牵男右牵女”等都是唱腔叙事作用的具体表现。通过这些黄梅戏作品中相应段落的唱腔应用,可以深化我们对黄梅戏剧情的了解与认识,但是“平词”的作用也并非唯一的“叙事”功用,其在对黄梅戏曲中人物形象刻画时同样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比如通过《渔网会母》当中母亲歌唱的“左牵男右牵女”的唱腔,我们可以切实体会到黄梅戏中母亲是一个饱经耻辱与苦难的形象,令听者不由地对其产生同情心。
(二)刻画人物。从作用来讲,“花腔”与“平词”二者在黄梅戏中表现为“灵”与“肉”的联系性,其中,“平词”构成了黄梅戏唱腔的整体框架,而“花腔”则起到装饰人物形象的作用。实际上,黄梅戏中的“花腔”具有唯一性,具体表现为一部黄梅戏作品本身对应着一个唱腔中的“花腔”,如“烟袋调”和“汲水调”等。通过“汲水调”的有效应用,可以刻画出黄梅戏中蓝玉莲这个“小家碧玉”的人物形象;借助“打豆腐调”的有效应用,可以刻画出黄梅戏中王小六这个“好吃懒做”的人物形象;“杨三笑”这一人物形象被刻画成黄梅戏中喜剧作品的一个重要“标本”。不同于“平词”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方式,“花腔”则主要借助音乐个性去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比如在黄梅戏《女驸马》这一作品中,“刘大人”这一人物形象的唱腔刻画出“秀美、眉清目秀”的容貌,这种描述方式充分展现出戏曲中的“刘大人”是一个老奸巨猾,但是又踌躇满志的官僚形象。
(三)渲染环境。除了基本叙事与人物形象刻画作用外,黄梅戏唱腔在戏曲中的应用可以起到渲染环境的作用。通过黄梅戏曲中唱腔的灵活运用,可以将音乐氛围的优势最大化地发挥出来,增强黄梅戏曲整体的音乐表演魅力。比如在黄梅戏《牛郎织女》中,织女在和牛郎对唱过程中的“闻一闻瓜心也醉,尝一尝新果甜头心窝”,通过对这种唱腔曲调的优美婉转特性的运用,可以充分体现出牛郎和织女共同创设的田园之乐的情境,切实体现出织女内心的欢喜之情。此外,在经典的黄梅戏作品《天仙配》中,针对“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这句话运用别样的“花腔”营造出一种和谐、生机勃勃的氛围,增强了整体氛围与演唱的一致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黄梅戏唱腔具有通俗易懂和流畅优美的特征,是其演唱魅力体现的重要保障。通过在黄梅戏曲中有效地运用唱腔,可以起到基本叙事、刻画人物和渲染环境等作用。因此,无论在欣赏还是在创作黄梅戏作品,都要高度重视唱腔的有效运用。
参考文献:
[1]贺剑.黄梅戏唱腔的演唱特点特征分析[J].文艺生活,2017(11).
[2]江曙明.趣谈黄梅戏唱腔在戏曲中的作用[J].黄梅戏艺术,2017(03).
(作者简介:胡媛媛,女,大专,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三级演员,研究方向:黄梅戏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