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章门仁在2017年7月6日《广州日报》撰文指出:暑假到来,很多家长盘算着让孩子出去走走,见识一下大千世界。可很少有家长有大量时间陪着孩子去玩,怎么办?眼下,全托或者半托的夏令营越来越成为家长的心头好,既能起到让孩子增长见识的目的,也给父母减减负。但无论从媒体报道来看,还是笔者身边一些朋友的实际经历来看,“坑”还是不少。比如内容宣传听起来高大上,实际活动却是走形式;一些夏令营的老师并不具备相关资质;组织不得力,则可能出现安全问题。
在大多数家长没有办法陪伴孩子亲子游的大背景下,全托或者半托的夏令营确实是孩子暑期的好选择。但这一新兴市场,却必须尽快走上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的轨道。否则,孩子留在家不安全,出门更不安全。比如在夏令营已经成为暑期“标配”的美国,成立于1910年的美国夏令营协会出台相关标准经法律认可,被指定为行业标准,已经细化到了工作人员与孩子比例的上下限、如何解决孩子不遵守纪律以及想家时怎么处理等问题。与此同时,美国夏令营的餐饮、健康服务人员及各种营地顾问都必须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夏令营护士”甚至就是美国执业护士中的一个存在已久的专科分支。但在我国,办夏令营需要什么资质、谁来监管、家长投诉渠道等一些基本问题都还存在不小的管理真空。在我国,由于夏令营适应双职工为主的家庭结构、弥补父母与子女假期的“时间差”,这一市场的想象空间不可限量。但只有专业化、规范化,才能让夏令营跳开一般旅游、补习的范畴,成为家长减负、孩子得益、既安全又有教育意义的多赢之举。
教育不可能包治百病
高路在2017年7月12日《钱江晚报》撰文指出:沉湎于王者荣耀等手机游戏,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利,基本上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但该怎么来防治却出现了很大的分歧,似乎总有一种力量往游戏之外引,告诫大家要理性对待,要客观公正,别忘了教育问题。
游戏有游戏的规律,它在设计之初就是为了满足人性对名和利的欲望,冲着人性的弱点去的。而教育缓慢的节奏、水滴石穿的效果、全力以赴的时间精力投入,几乎天然与游戏世界格格不入。一旦上瘾,多年教育养成的良好习惯、进取心,可能瞬间就崩塌了。想用教育、家長的陪伴来填充孩子的游戏时间,让他们找到现实生活中的快乐,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这不是在隐喻教育无用论,教育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转移培养更多的兴趣点、丰富多彩生活上有自己的作用,但教育也不是包治百病的,治网瘾还是应该回到问题本身。药方不是教育,而恰恰是网游本身。只有用强制的手段约束,什么年龄段的孩子不允许玩网游,时间、游戏收益上的严格限制,通过游戏入口的设置,游戏内容的改变来冲淡游戏的影响,在这一点上,游戏厂商才是第一责任人。
教育孩子需家长以身作则
高健钧在2017年7月18日《新华每日电讯》撰文指出:近几年,“熊孩子”的各种危险行为频频见诸报端:在铁轨上放石子、损坏汽车、将其他小孩推下电梯……人们发现,“熊孩子”并非只是“调皮捣蛋”那么简单,他们对公共秩序、他人财产甚至生命安全的威胁一点不容小觑。
出问题的是孩子,病根往往在大人身上。一些家长不仅做不到言传身教,而且对孩子的顽劣视而不见,甚至采取放任态度,认为调皮是孩子的天性等,对孩子不文明行为进行无原则庇护。更多的家长,是在教育理念上出了偏差:注重孩子的物质需求,忽视精神培养;重视学习成绩,轻视素质教育;注重保护孩子天然个性,却忽视培养必要的礼义廉耻心。结果就是,孩子无形中养成了缺乏规则意识、惟我独尊、不拘小节的坏毛病。
一张成绩单绝不是孩子成长的全部,维护个性也应有度,这些都是家长需要深刻意识到的。教育部门也应积极与社会组织联动,加大家庭文明理念规范的宣传和引导。与此同时,当孩子的行为触犯法律法规时,应依法对监护人实施惩戒。
学前教育发展重在“普惠性”
常春晖在2017年7月5日《黑龙江日报》撰文指出: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学前教育市场是一块值得开发的“大蛋糕”。如果说今天的政府正在致力于通过“提质扩面”把学前教育的“蛋糕”越做越大,以缓解“入园难”压力的话;那么,在保障数量的同时,还需考虑如何将“蛋糕”越做越香,以回应人们对上“好幼儿园”的需求。“鲶鱼效应”提出,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一条活跃的鲶鱼,可以有效减缓沙丁鱼因缺氧而死。放眼整个幼儿园建设发展现状,在“量”的基础上提升“质”的含金量,也需要借助“一条鲶鱼”的力量。激发幼儿园的发展活力,需要政策“鲶鱼”的持续游动,在幼儿园软硬件建设、师资力量配备、人力资源培训等方面给予更多倾斜、支持与照顾,让学前教育事业始终保持蓬勃向上的活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重在“普惠性”上,是要把蛋糕公平地分配好,带有基本和公平的属性。政府在加大扶持资金的同时,要从长远考虑,出台行之有效的奖励、补贴制度,激发社会力量办园热情,争取最好的结果。
在大多数家长没有办法陪伴孩子亲子游的大背景下,全托或者半托的夏令营确实是孩子暑期的好选择。但这一新兴市场,却必须尽快走上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的轨道。否则,孩子留在家不安全,出门更不安全。比如在夏令营已经成为暑期“标配”的美国,成立于1910年的美国夏令营协会出台相关标准经法律认可,被指定为行业标准,已经细化到了工作人员与孩子比例的上下限、如何解决孩子不遵守纪律以及想家时怎么处理等问题。与此同时,美国夏令营的餐饮、健康服务人员及各种营地顾问都必须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夏令营护士”甚至就是美国执业护士中的一个存在已久的专科分支。但在我国,办夏令营需要什么资质、谁来监管、家长投诉渠道等一些基本问题都还存在不小的管理真空。在我国,由于夏令营适应双职工为主的家庭结构、弥补父母与子女假期的“时间差”,这一市场的想象空间不可限量。但只有专业化、规范化,才能让夏令营跳开一般旅游、补习的范畴,成为家长减负、孩子得益、既安全又有教育意义的多赢之举。
教育不可能包治百病
高路在2017年7月12日《钱江晚报》撰文指出:沉湎于王者荣耀等手机游戏,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利,基本上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但该怎么来防治却出现了很大的分歧,似乎总有一种力量往游戏之外引,告诫大家要理性对待,要客观公正,别忘了教育问题。
游戏有游戏的规律,它在设计之初就是为了满足人性对名和利的欲望,冲着人性的弱点去的。而教育缓慢的节奏、水滴石穿的效果、全力以赴的时间精力投入,几乎天然与游戏世界格格不入。一旦上瘾,多年教育养成的良好习惯、进取心,可能瞬间就崩塌了。想用教育、家長的陪伴来填充孩子的游戏时间,让他们找到现实生活中的快乐,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这不是在隐喻教育无用论,教育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转移培养更多的兴趣点、丰富多彩生活上有自己的作用,但教育也不是包治百病的,治网瘾还是应该回到问题本身。药方不是教育,而恰恰是网游本身。只有用强制的手段约束,什么年龄段的孩子不允许玩网游,时间、游戏收益上的严格限制,通过游戏入口的设置,游戏内容的改变来冲淡游戏的影响,在这一点上,游戏厂商才是第一责任人。
教育孩子需家长以身作则
高健钧在2017年7月18日《新华每日电讯》撰文指出:近几年,“熊孩子”的各种危险行为频频见诸报端:在铁轨上放石子、损坏汽车、将其他小孩推下电梯……人们发现,“熊孩子”并非只是“调皮捣蛋”那么简单,他们对公共秩序、他人财产甚至生命安全的威胁一点不容小觑。
出问题的是孩子,病根往往在大人身上。一些家长不仅做不到言传身教,而且对孩子的顽劣视而不见,甚至采取放任态度,认为调皮是孩子的天性等,对孩子不文明行为进行无原则庇护。更多的家长,是在教育理念上出了偏差:注重孩子的物质需求,忽视精神培养;重视学习成绩,轻视素质教育;注重保护孩子天然个性,却忽视培养必要的礼义廉耻心。结果就是,孩子无形中养成了缺乏规则意识、惟我独尊、不拘小节的坏毛病。
一张成绩单绝不是孩子成长的全部,维护个性也应有度,这些都是家长需要深刻意识到的。教育部门也应积极与社会组织联动,加大家庭文明理念规范的宣传和引导。与此同时,当孩子的行为触犯法律法规时,应依法对监护人实施惩戒。
学前教育发展重在“普惠性”
常春晖在2017年7月5日《黑龙江日报》撰文指出: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学前教育市场是一块值得开发的“大蛋糕”。如果说今天的政府正在致力于通过“提质扩面”把学前教育的“蛋糕”越做越大,以缓解“入园难”压力的话;那么,在保障数量的同时,还需考虑如何将“蛋糕”越做越香,以回应人们对上“好幼儿园”的需求。“鲶鱼效应”提出,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一条活跃的鲶鱼,可以有效减缓沙丁鱼因缺氧而死。放眼整个幼儿园建设发展现状,在“量”的基础上提升“质”的含金量,也需要借助“一条鲶鱼”的力量。激发幼儿园的发展活力,需要政策“鲶鱼”的持续游动,在幼儿园软硬件建设、师资力量配备、人力资源培训等方面给予更多倾斜、支持与照顾,让学前教育事业始终保持蓬勃向上的活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重在“普惠性”上,是要把蛋糕公平地分配好,带有基本和公平的属性。政府在加大扶持资金的同时,要从长远考虑,出台行之有效的奖励、补贴制度,激发社会力量办园热情,争取最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