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一段时间,我非常荣幸到上海铭师培训中心参加“江门市首批‘江门教育专家’教师类别培训项目专题研修班”的学习。短短的九天让我终身难忘,因为我的人生又意外地收获了一笔精神财富。
非常感恩上海铭师培训中心的精心策划,为我们开设了“名优教师专业成长与课堂教学”等十多门精品课程,授课的老师都是教育教学工作中极有造诣的专家学者,让我们感受了教育大家的风范,收获到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实操性强的工作方法与手段,以及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主办方还组织我们到上海最有名的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听取了优秀校长们的精彩报告,学习他们先进的办学理念、独特的管理模式、多元的创新课程,真是开足眼界。最后,我们还获得听课的机会,学习最前沿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
在参加这个培训班以前,自己一直埋头于一线的教学,每天不断循环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工作,周而复始,总觉得没有留下一点什么,总有点糊里糊涂的感觉。此前也参加过不少培训,当培训的专家教授要求我们提炼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我总有如堕云里雾里之感。这次非常难得听到这么多专家接地气的专题报告,突然之间竟豁然开朗。因为他们讲的都是我们最困惑、最想知晓的问题。深圳明德实验学校程红兵校长的讲座《创建有智慧含量的课堂》让我如获至宝。在多年一线教学经历中,我也曾反复思考怎样才是“有智慧”的课堂这个问题,自认对此问题颇有心得,听了程校长的讲座,才真正体会到何谓人外有人、教海无涯。程校长认为,课堂教学有三个层次:一是规范课堂,二是高效课堂,三是智慧课堂。我静静地听着程校长深入浅出的讲解,悄悄地比对着自己的课堂到底属于哪一种?原来规范的课堂要做到三个“恰当”,就是目标适当、内容恰当和方法得当;而高效的课堂却要做到三个“精”:目标精确、内容精当和方法精准;智慧课堂则境界更高,讲求思维层次,开放程度和文化意味。看来,自己的课堂教学离高效课堂近了,离智慧课堂还远着呢!现在我终于明晰自己的努力方向了。
再如听课、评课,此次同行到上海参加培训的都是五邑地区小有名气的教育专家,对于听评课并不陌生,但聆听了上海新纪元双语学校李海林校长的报告《听讲课的类型和技巧》之后,不少人都反馈,大家先前的听评课都存在不少问题。以往在评课时,我们主要关注的是老师的能力、素养和教学水平等,却很少去关注学生在课堂过程中的变化。作为评课者,我们讲的大多是“我以为……”之类主观臆断的话,很少讨論对改善课堂教学有价值的话题,很少能从学理上就课堂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做与专业职称相匹配的分析、阐释、研究与评价。听课者应该怎样听课呢?李校长展示了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教师听课时的图片和视频,这些国家的老师听课时都是站着的,关注的是每个学生的情况,记录的都是学生的变化,都以学生的变化来评定课堂的有效性。那怎样评课才更有实效呢?李校长严肃地说,首先进行课堂描述:我看到了什么?(如:第一件事,第二件事,第三件事……)然后是提出问题:我看到的事实意味着什么?(实际上在教什么,教学内容的分析,上课的思路、定律与运用、理论与实践,书本与生活等等)再次是问题聚焦:问题实质是什么?(学生学到什么即教学目标的分析)最后是课堂重构:是什么因素决定课堂以这种方式展开?(教学目标的评价,学生与教材的关系)李校长的讲座详尽具体,还向我们推荐了标准的“评课开头语”。他说,基于事实的评课,开头语往往是这样的:让我们回到课堂现场,看看某某老师刚才这四十分钟做了哪几件事,做成了哪几件事。我想,如果每个上课者、听课者和评课者都坚持以学生的变化来评定课堂的有效性,我们的课堂一定更具实效性。
教科研能力,一直是我们一线老师专业化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但上海市普陀区科研室主任祝庆东副校长在讲座《从问题、专题到课题——三层次科研活动设计和实施》中却指出,做课题就如做菜一样简单、普通。他说,做课题好比家庭主妇做菜。第一层次是做家常菜,第二层次就是特色菜,第三层次就是做满汉全席。祝校长的演讲风格朴实自然,就如拉家常般娓娓道来。我很佩服他能把抽象的话题讲得如此轻松自在,浅显易懂。而更让人敬佩的是他在专业发展上孜孜不倦、学而不厌、永不满足的内驱力。他已经是数学特级教师了,可是他不满足于自己的水平,仍然孜孜不倦地学习,又取得了教育科研特级教师的头衔,在上海能拥有两个特级教师头衔的人不多,他就是其中一个。祝校长的专业素养令人敬服,而他的无私则令人感动。他对于听课者毫无保留,把所有的课件都分享给我们,还特意为我们推荐查找资料的网站,并无私共享了他登录网址的密码。当然,所有给我们做专题报告的专家都是我们所敬仰的,他们的人格魅力本身就是我们学习的范本,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二
我们还到了上海的三所名校实地考察,分别是上海市普陀区浔阳路小学、上海市徐汇区汇师小学、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小学。三所学校都有着厚重的历史,鲜明的校园文化。三所学校都是小班化教学,一个班只有40人左右,老师可以关照到每个生命的个体。他们都遵循生命教育的规律,尊重每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的发展。浔阳路小学的办学理念是:尊重每个生命——寻阳,追寻阳光般的事业,追寻阳光般的人生,追寻生命的主动,健康成长。每一个孩子在这里都能享受到平等、温暖、公正的阳光,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最美的一束智慧、柔美、诗意的阳光。汇师小学的办学理念是:倡导全面育人,注重各学科的均衡发展。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的办学理念是:给孩子快乐与智慧。这几所学校都是以理念先行,引领老师们进行实践、改革、创新。细想起来,其实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也一样,都尊重每个孩子,对孩子的终身负责,让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遗憾的是,我们自身的能力有限,我们仍缺少一支专业精湛的教师团队,没有配套完善的教学资源。我们还聆听了两位校长的报告,一位是上海市普陀区浔阳路小学的朱乃楣校长,一位是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小学顾文校长。两位校长都是学术型的校长,但她们始终坚守在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第一线,这是难能可贵的。一位是文科校长,一位是理科校长,无论文理,她们都有一个共性:不忘初心,尊重每个生命个体,为孩子的将来负责,她们就是秉承着这样的办学理念,率先站在一线,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专业的学术水平引领着老师们进行改革、创新,为了孩子们的将来重新设置课程,量身定做合适的课程。有人说,一个校长就是一所学校,校长是怎样的人学校就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我非常赞成。这两所学校是两位校长汗水与智慧的结晶,她们的成长历程就是我们成长最足的动力,我们会以他们为榜样不断努力前行。
三
此次培训,我们还走进名校的课堂,听了三堂朴实的语文课,分享最前沿的课堂教学成果,反思教学的根本,并参与他们的评课研讨。我们在上海市徐汇区汇师小学听了《家乡的桥》和《伟大的友谊》两课,在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听了《奇异的琥珀》一课,总的感觉,三堂课都重在教会学生语文的概括能力,让学生学会提炼提纲,学会写作。我边听边陷入深深的反思中,《新课程标准》不是已经淡化了分段、概括段意,中心思想了吗?为什么在上海这个中国教育发展最前沿的地方,课堂却回归老路呢?正当我混沌其中时,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学院小学语文教研员、教研室主任、语文特级教师王林琳老师就对此作了详尽解释。其实很多时候,教育教学都要经过实践检验才能够发现真理,什么对学生最有用,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个语文老师思考。十年的课改成果不少,但具体的一线教学,却愈来愈显示出偏颇的一面。新课程淡化分段、概括段意、中心思想等技术性的工作,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强调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感悟文本的审美能力,以及文本的文化濡染效用,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往往产生了另一种“偏至”:学生的文章变得无章法、无结构,随心所欲,阅读一篇文章后不懂得概括,不能提炼其中心内容。试问我们的教学成功了吗?语言文字中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交际,这个交际的工具我们的学生都掌握了吗?这一点的确值得我们深思。
在评课的过程中,我感受到王林琳老师文本解读的深厚功力。她提到《桂林山水》一文中,作者为什么写山时善用短句,写水的时候善用长句呢?这篇课文已教过许多遍,但这个问题还真的从来没有想过,这是我们平时所忽略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跟着教参人云亦云,却很少独立思考一下,作者的某一用语有何目的,在文中有何作用。
这次亲临其境,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学校教学的负责人,要注重学校管理和教育方式方法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到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师资水平,如何抓好课堂教学,如何有效管理新课程,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个性等等。短短九天的学习,我深知自己离真正培养目标的距离还相差很远,但是我相信,只要不忘初心,扎实勤奋,踏实求真,不断反思,勇往直前,一定会方得始终 !我一定会好好珍惜这一次学习经历,因为缘在路上……
(作者单位:广东江门市新会圭峰小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
非常感恩上海铭师培训中心的精心策划,为我们开设了“名优教师专业成长与课堂教学”等十多门精品课程,授课的老师都是教育教学工作中极有造诣的专家学者,让我们感受了教育大家的风范,收获到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实操性强的工作方法与手段,以及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主办方还组织我们到上海最有名的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听取了优秀校长们的精彩报告,学习他们先进的办学理念、独特的管理模式、多元的创新课程,真是开足眼界。最后,我们还获得听课的机会,学习最前沿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
在参加这个培训班以前,自己一直埋头于一线的教学,每天不断循环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工作,周而复始,总觉得没有留下一点什么,总有点糊里糊涂的感觉。此前也参加过不少培训,当培训的专家教授要求我们提炼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我总有如堕云里雾里之感。这次非常难得听到这么多专家接地气的专题报告,突然之间竟豁然开朗。因为他们讲的都是我们最困惑、最想知晓的问题。深圳明德实验学校程红兵校长的讲座《创建有智慧含量的课堂》让我如获至宝。在多年一线教学经历中,我也曾反复思考怎样才是“有智慧”的课堂这个问题,自认对此问题颇有心得,听了程校长的讲座,才真正体会到何谓人外有人、教海无涯。程校长认为,课堂教学有三个层次:一是规范课堂,二是高效课堂,三是智慧课堂。我静静地听着程校长深入浅出的讲解,悄悄地比对着自己的课堂到底属于哪一种?原来规范的课堂要做到三个“恰当”,就是目标适当、内容恰当和方法得当;而高效的课堂却要做到三个“精”:目标精确、内容精当和方法精准;智慧课堂则境界更高,讲求思维层次,开放程度和文化意味。看来,自己的课堂教学离高效课堂近了,离智慧课堂还远着呢!现在我终于明晰自己的努力方向了。
再如听课、评课,此次同行到上海参加培训的都是五邑地区小有名气的教育专家,对于听评课并不陌生,但聆听了上海新纪元双语学校李海林校长的报告《听讲课的类型和技巧》之后,不少人都反馈,大家先前的听评课都存在不少问题。以往在评课时,我们主要关注的是老师的能力、素养和教学水平等,却很少去关注学生在课堂过程中的变化。作为评课者,我们讲的大多是“我以为……”之类主观臆断的话,很少讨論对改善课堂教学有价值的话题,很少能从学理上就课堂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做与专业职称相匹配的分析、阐释、研究与评价。听课者应该怎样听课呢?李校长展示了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教师听课时的图片和视频,这些国家的老师听课时都是站着的,关注的是每个学生的情况,记录的都是学生的变化,都以学生的变化来评定课堂的有效性。那怎样评课才更有实效呢?李校长严肃地说,首先进行课堂描述:我看到了什么?(如:第一件事,第二件事,第三件事……)然后是提出问题:我看到的事实意味着什么?(实际上在教什么,教学内容的分析,上课的思路、定律与运用、理论与实践,书本与生活等等)再次是问题聚焦:问题实质是什么?(学生学到什么即教学目标的分析)最后是课堂重构:是什么因素决定课堂以这种方式展开?(教学目标的评价,学生与教材的关系)李校长的讲座详尽具体,还向我们推荐了标准的“评课开头语”。他说,基于事实的评课,开头语往往是这样的:让我们回到课堂现场,看看某某老师刚才这四十分钟做了哪几件事,做成了哪几件事。我想,如果每个上课者、听课者和评课者都坚持以学生的变化来评定课堂的有效性,我们的课堂一定更具实效性。
教科研能力,一直是我们一线老师专业化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但上海市普陀区科研室主任祝庆东副校长在讲座《从问题、专题到课题——三层次科研活动设计和实施》中却指出,做课题就如做菜一样简单、普通。他说,做课题好比家庭主妇做菜。第一层次是做家常菜,第二层次就是特色菜,第三层次就是做满汉全席。祝校长的演讲风格朴实自然,就如拉家常般娓娓道来。我很佩服他能把抽象的话题讲得如此轻松自在,浅显易懂。而更让人敬佩的是他在专业发展上孜孜不倦、学而不厌、永不满足的内驱力。他已经是数学特级教师了,可是他不满足于自己的水平,仍然孜孜不倦地学习,又取得了教育科研特级教师的头衔,在上海能拥有两个特级教师头衔的人不多,他就是其中一个。祝校长的专业素养令人敬服,而他的无私则令人感动。他对于听课者毫无保留,把所有的课件都分享给我们,还特意为我们推荐查找资料的网站,并无私共享了他登录网址的密码。当然,所有给我们做专题报告的专家都是我们所敬仰的,他们的人格魅力本身就是我们学习的范本,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二
我们还到了上海的三所名校实地考察,分别是上海市普陀区浔阳路小学、上海市徐汇区汇师小学、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小学。三所学校都有着厚重的历史,鲜明的校园文化。三所学校都是小班化教学,一个班只有40人左右,老师可以关照到每个生命的个体。他们都遵循生命教育的规律,尊重每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的发展。浔阳路小学的办学理念是:尊重每个生命——寻阳,追寻阳光般的事业,追寻阳光般的人生,追寻生命的主动,健康成长。每一个孩子在这里都能享受到平等、温暖、公正的阳光,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最美的一束智慧、柔美、诗意的阳光。汇师小学的办学理念是:倡导全面育人,注重各学科的均衡发展。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小学的办学理念是:给孩子快乐与智慧。这几所学校都是以理念先行,引领老师们进行实践、改革、创新。细想起来,其实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也一样,都尊重每个孩子,对孩子的终身负责,让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遗憾的是,我们自身的能力有限,我们仍缺少一支专业精湛的教师团队,没有配套完善的教学资源。我们还聆听了两位校长的报告,一位是上海市普陀区浔阳路小学的朱乃楣校长,一位是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小学顾文校长。两位校长都是学术型的校长,但她们始终坚守在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第一线,这是难能可贵的。一位是文科校长,一位是理科校长,无论文理,她们都有一个共性:不忘初心,尊重每个生命个体,为孩子的将来负责,她们就是秉承着这样的办学理念,率先站在一线,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专业的学术水平引领着老师们进行改革、创新,为了孩子们的将来重新设置课程,量身定做合适的课程。有人说,一个校长就是一所学校,校长是怎样的人学校就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我非常赞成。这两所学校是两位校长汗水与智慧的结晶,她们的成长历程就是我们成长最足的动力,我们会以他们为榜样不断努力前行。
三
此次培训,我们还走进名校的课堂,听了三堂朴实的语文课,分享最前沿的课堂教学成果,反思教学的根本,并参与他们的评课研讨。我们在上海市徐汇区汇师小学听了《家乡的桥》和《伟大的友谊》两课,在华东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听了《奇异的琥珀》一课,总的感觉,三堂课都重在教会学生语文的概括能力,让学生学会提炼提纲,学会写作。我边听边陷入深深的反思中,《新课程标准》不是已经淡化了分段、概括段意,中心思想了吗?为什么在上海这个中国教育发展最前沿的地方,课堂却回归老路呢?正当我混沌其中时,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学院小学语文教研员、教研室主任、语文特级教师王林琳老师就对此作了详尽解释。其实很多时候,教育教学都要经过实践检验才能够发现真理,什么对学生最有用,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个语文老师思考。十年的课改成果不少,但具体的一线教学,却愈来愈显示出偏颇的一面。新课程淡化分段、概括段意、中心思想等技术性的工作,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强调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感悟文本的审美能力,以及文本的文化濡染效用,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往往产生了另一种“偏至”:学生的文章变得无章法、无结构,随心所欲,阅读一篇文章后不懂得概括,不能提炼其中心内容。试问我们的教学成功了吗?语言文字中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交际,这个交际的工具我们的学生都掌握了吗?这一点的确值得我们深思。
在评课的过程中,我感受到王林琳老师文本解读的深厚功力。她提到《桂林山水》一文中,作者为什么写山时善用短句,写水的时候善用长句呢?这篇课文已教过许多遍,但这个问题还真的从来没有想过,这是我们平时所忽略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跟着教参人云亦云,却很少独立思考一下,作者的某一用语有何目的,在文中有何作用。
这次亲临其境,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学校教学的负责人,要注重学校管理和教育方式方法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到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师资水平,如何抓好课堂教学,如何有效管理新课程,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个性等等。短短九天的学习,我深知自己离真正培养目标的距离还相差很远,但是我相信,只要不忘初心,扎实勤奋,踏实求真,不断反思,勇往直前,一定会方得始终 !我一定会好好珍惜这一次学习经历,因为缘在路上……
(作者单位:广东江门市新会圭峰小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