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的表现形态

来源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min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丰富的文化价值,而且它的表现形态是多样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教育的具体表现形态有:文化选择价值、文化传播价值、文化整合价值和文化创造价值。其中文化选择包括对积极文化的肯定选择、对消极文化的否定选择;文化传播包括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伦理道德规范;文化整合包括整合不同类型文化中的合理成分、将主流文化渗透到各种亚文化中;文化创造包括创造先进文化、建构大学精神,培养创造品格、造就创新人才。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表现形态
  DOI:10.15938/j.cnki.iper.2017.05.004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7)05-0015-0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丰富的文化价值,而且它的具体表现形态是多样的,既包括它现有的表现形态,又包括它应有的表现形态。依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社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它应有的文化功能,可以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价值的表现形态划分为:文化选择价值、文化传播价值、文化整合价值和文化创造价值。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选择价值
  文化选择是对社会中的某类型文化进行鉴别后的吸收或者舍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选择的目的,就是使社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协调一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且这种文化选择是参照一定的社会文化需求和教育本身的特点进行的。合理的文化选择可以使大学生高效率的吸收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将社会要求内化为个人的思想品德素质。反之,不合理的文化选择将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在社会思潮日趋多元化的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促进社会发展,又要在思想文化领域起到应有的作用,就必须加强对社会文化的选择力度。
  1.对积极文化的肯定选择
  積极文化在这里主要指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与主流文化方向一致,可以推动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各类型文化。在教育活动中选择具有积极作用的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本要求。通过对积极文化的肯定选择,使其成为社会先进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利于保证社会主义文化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1)对符合时代潮流的主流文化的倡导在当代中国,对主流文化的倡导,就是要倡导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先进文化。在社会转型、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经济成分、就业方式多样化的今天,社会思想文化日趋多元化。在这种背景下,西方国家利用经济和科技的优势,向我国传播各种西方思潮,企图影响我国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混淆人们的思想,淡化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在思想文化领域造成了极为负面的影响,对主流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直接的冲击和挑战。因此,加强文化选择,大力倡导符合时代潮流的主流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对多元文化的引导,在教育过程中要多选取符合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的教育内容,着重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辨别和文化选择能力,坚持用科学正确的文化理论解决大学生思想上的困惑,使其真正确立崇高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2)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充满了理想信念和伦理道德思想的文化,对造就大学生的高尚人格具有重要作用。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所表现出的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和社会担当;“民吾同胞,吾物与也”所展现的博大无私胸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所折射的爱国情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彰显的进取精神;“君子和而不同”所蕴含的和谐交往理念;“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所体现的高尚气节;“省察克治”、“慎独自律”所表现的修身之道等。优秀传统文化对抵制西方思潮的消极影响,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吸引力有着重要意义。选择、运用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机活力,塑造大学生的高尚人格,还可以增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以及对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对世界各国优秀文化的吸收和借鉴要推动我国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适应国际上激烈的文化竞争,就不能在文化教育事业上搞自我封闭、自我中心主义,就必须批判的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对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有鉴别的吸取。对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吸收和借鉴的根本标准,是看这些思想文化是否有利于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的原则进行选择。在实践中,有意识的加强与西方发达国家意识形态教育的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借鉴其教育过程中有益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吸收其相关学科的合理内容和有用的教育方法,以丰富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容,增强其对大学生的感染力。
  2.对消极文化的否定选择
  消极文化在这里主要指不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与主流文化方向不一致,不能推动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各类型文化。消极文化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极其不利的,它会给大学生造成价值观的混乱,理想信念的动摇,精神的庸俗化以及道德的沦丧。受其影响的大学生沉迷于各种消极颓废的生活方式,不折手段的实现自己的目的,毫无节制的消费和盲目攀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极力抵制这些消极的文化和它的不利影响,将其拒斥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顺利实现。
  (1)对传统文化中的消极成分进行批判舍弃我国的社会文化建设必须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但我国社会文化建设的目标并不是盲目的复兴传统文化的一切内容。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认为西方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复兴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克服,盲目倡导文化复古。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无法全部解决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每个时代都有自己时代的文化,我们要弘扬优秀的传统,但不能完全沉溺于传统,这是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的辩证规律。而且传统文化并不等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的糟粕、腐朽落后的思想,我们应该坚决的舍弃。如特权思想,官本位思想,臣民文化思想,家长制以及男尊女卑思想,封建迷信活动等,传统中的这些糟粕非常容易侵蚀大学生的心灵,败坏校园风气,阻碍高校文化的健康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文化评价标准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的扬弃,吸收其合积极理的成分,批判舍弃其消极腐朽的成分,帮助大学生确立科学合理的文化价值观。   (2)对西方落后的文化思潮进行坚决抵制西方落后的文化思潮主要体现在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为了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把他人当做实现自己利益的棋子,为了个人利益不惜牺牲他人、社会、国家的利益。极端个人主义是现实生活中人们以权谋私、违法犯罪、生活腐化堕落的思想根源。拜金主义讲究金钱至上,为了获得金钱不折手段,致使社会中许多人道德沦丧、诚信缺失。享乐主义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认为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就是享乐。享乐主义的泛滥必然导致人们精神上的空虚、经济的畸形发展和社会矛盾的激化。随着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展和全球化浪潮的到来,这些思潮大量涌入我国,使人们原有的思想观念受到侵蚀,对我国文化安全以及社会文化的健康形成了威胁。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大力发挥其对消极文化的否定选择功能,将西方落后的文化思潮拒斥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确保文化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播价值
  文化传播是将社会的文化和规范传递给个人,并使这种文化和规范内化为个人行为准则的过程。对于个人而言,接受文化传播是一种文化学习和社会适应过程,即完成“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角色转换;对于学校而言,则是将社会文化传递给个人的文化传播过程。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传播活动,这种活动把一定社会要求的客观文化传播给受教育者,使其成为受教育者的主观文化。这里的客观文化是指人类社会现实存在的文化,主观文化是指社会文化在每个个体头脑中的表现形式。正是教育的这种把客观文化转变为主观文化的功能,使人类创造的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传播过程不仅包括科学知识的传播,还包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伦理道德规范的传播。
  1.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是具有主导性的意识形态,它是由各种具体的社会意识形式构成的思想体系,它是对社会进行整合、动员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政治经济的稳定发展有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具有明确的政治性和目的性,体现我们国家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判断标准,它的传播需要一些特定的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得以传播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它能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的社会化,增加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可和适应。就个人而言,要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得到社会的认同,实现个人的社会化,就必须接受该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当前,我国社会多种思潮并存,各种非社会主义的思想对主导意识形态形成了强烈冲击。我们只有加强批判异己的意识形态,使更多的人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才能巩固其指导地位,这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效吸收和整合马克思主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三种文化资源凝练而成的。”[1]它是体现国家、社会、个人三位一体价值追求的理念,是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实践中向大学生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入脑入心,使其合理性得到大学生的广泛认可,是大学生接受政治社会化、形成共同的社会价值观和社会行动的重要方式,这对维系社会稳定发展有重要作用。
  2.传播伦理道德规范
  伦理道德是一个复合词,它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内在的价值理想,一是外在的行為规范。伦理道德是处理人与客观世界相互关系、维持社会正常运行所应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在现实中,社会要求与人们的自我意识、自我要求总是存在不一致的情况,由此必然产生各种问题和矛盾,这就需要用一定的伦理道德来调整人们的行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伦理道德规范。例如,资本主义伦理道德与社会主义伦理道德有相似之处,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在资本主义社会,学校教育向学生传播的伦理道德规范中积极的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如德国学者马克思·韦伯在他的成名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指出的,人们的勤劳、节俭、诚实是早期西方社会成功的三个重要条件。这无疑是资本主义道德中积极的一面,也是符合我们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但对于资本主义伦理道德中消极的方面,我们则要坚决的批判和舍弃。在我国,社会主义伦理道德规范包括对社会、职业、家庭等各个方面的道德规范,它继承了我国历史上形成的优良道德传统,是适应我国国情的新型道德。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向大学生传播伦理道德规范,使他们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从而实现道德的社会化。但“当前中国普遍存在价值判断与价值行为脱节的现象,缩小应然和实然的差异……显得尤为重要。”[2]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部分学生行为失范现象严重,“好学生”不一定是“好公民”的情况也真实存在。面对这种情况,为了避免大学生把聪明才智用在与社会发展相反的方向,高校必须加大伦理规范、职业道德的教育力度,有必要促使大学生将社会要求内化为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并通过道德实践使其成为自身的行为习惯。这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对全体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也有重要促进作用。所以,必须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播价值,实现伦理道德规范对大学生的有效传播。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整合价值
  文化整合是指不同类型的文化经过吸收、融合、涵化而达到一体化的过程。经过文化整合,不同类型的文化逐步融合成一个新的文化形态。由于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眼光逐渐从狭隘的视野中摆脱出来,把不同类型的文化作为自己的关注对象,社会文化表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对社会中的多元文化进行有效整合,以建立更加积极、有活力的文化形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整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整合不同类型文化中的合理成分,一是将主流文化渗透到各种亚文化中。
  1.整合不同类型文化中的合理成分
  当今中国的社会文化呈现出多元碰撞和融合的趋势。既有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同时还存在着许多不同类型的文化。如以儒家、道家、佛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工业文明为背景的西方文化,以后工业社会为背景的后现代文化,以及大众文化、精英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等。这些不同类型的文化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在高校校园中,由此对大学生带来各种各样的影响:优秀传统文化对塑造大学生人格具有重要作用,但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也容易腐蚀大学生的心灵,滋生他们不良的习惯;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的新奇感和猎奇感,容易使其失去文化判断力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借助市场和大众传媒迅速扩展的大众文化,迎合了大学生的娱乐需求,将精英文化的生存空间不断压缩,并对主流文化形成冲击;以宿舍文化、消费文化、网络文化为代表的非主流文化虽然体现了大学生的活力和激情,但其中也出现了一些颠倒是非、荣辱、美丑的情况。   这些现象的存在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对不同类型的文化进行整合,保证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吸收不同类型文化中的合理成分,实现文化的共生共荣,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整合的目标。一是将传统文化中的合理成分融入现代文化,用现代化的理念和文化发展模式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开拓优秀传统文化的运用范围和表现形式,增强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适应性。二是对西方文化进行改造,要抵制西方文化腐朽的和反社会主义的一面,吸收和借鉴西方文化中的先进成分,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三是借鉴宿舍文化、消费文化、网络文化等非主流文化的传播途径和方式,将非主流文化中的合理成分整合到主流文化建设中。四是克服大众文化娱乐化、世俗化、低俗化的趋势,将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进行整合,增加大众文化的高雅程度,以此提高大学生的文化鉴别力和文化品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对不同类型文化中合理成分的整合过程,也是促进自身发展的过程。
  2.将主流文化渗透到各种亚文化中
  主流文化是每个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起积极作用的文化。在社会主流文化以外,还有各种类型的亚文化,亚文化是社会局部的文化,是主流文化的补充。亚文化与主流文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是某些群体特有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当今社会的亚文化主要包括:社区文化、家庭文化、校园文化、青年文化、同辈群体文化等。而每一种亚文化的表现形式又是多种多样的,如校园文化具体表现为宿舍文化、消费文化、网络文化、日常俚语文化等。这些不同类型的亚文化又可分为健康的亚文化、复杂的亚文化、不良的亚文化。健康的亚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方向一致,对群体成员能产生积极影响;不良的亚文化与主流文化方向不一致,对群体成员产生负面的影响;复杂的亚文化居于二者之间。因为亚文化的类型和每一种亚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有必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整合价值,吸收各种亚文化中的合理成分,并用主流文化来指导亚文化的发展。
  高校要提倡符合主流文化方向、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文明的行为习惯、塑造高尚人格的亚文化,并促进这部分亚文化和主流文化相互融合。不良的亚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在各种亚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强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优秀思想的作用,用更高级别的主流文化去改造不良的亚文化。将主流文化渗透到亚文化中,引导不良的亚文化向健康的亚文化方向發展。如对学校宿舍、网络、消费等方面的不良亚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文化渗透,开展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大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和文化品位,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与主流文化相符合。在文化渗透过程中,引导各种亚文化与社会文化发展方向一致,使各种亚文化既保持自身特性的同时,又满足大学生文化发展的需要。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创造价值
  文化创造是在文化传播和继承基础上的创造。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是教育实践活动获得良好效果的保证,也是推动学校文化发展的动力。能否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衡量文化创造能力的根本标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实践方式,具有较高的文化创造价值:一是对文化本身的创造价值,即创造先进文化,建构大学精神;一是对大学生个体文化的塑造价值,即培养创造性品格,造就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人才。
  1.创造先进文化,建构大学精神
  先进文化是指完整的体现了特定社会的基本情况,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反映历史发展趋势的文化。在我国,高校要创造先进文化就是要创造能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文化。要促进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不仅要求我们努力提高社会生产力,为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物质条件;还要求我们努力创造先进文化,为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适合的文化条件。正如马克思所说:“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3]但任何一种先进文化都是相对的,要保持文化的先进性,就必须不断推进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其先进性是相对而言的,也需要不断的创新发展。学校教育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有效方法,要实现这个教育目的,就必须努力创造先进文化,这既是高校的历史使命,又是其文化创造价值的实际展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进文化创造,主要是通过引导先进文化的发展和自身理论的更新实现的。引导先进文化发展,表现为坚持用主旋律指导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激发文化创造的活力。自身理论的更新,表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参与政治文化的创造过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内容、方法等的更新,理论创新是先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理论创新也是实现文化创造价值的必要前提。
  大学精神是高等学校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体现学校文化气质、文化氛围的优秀成果。大学精神主要包括: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批判精神、人文关怀精神等。大学精神的建构本质上是一个文化创造问题,经过百余年历史的积淀,我国大学精神的整体框架已初步确立,但其对于大学生精神堡垒的作用还略显不足,无法满足大学生对现代大学应有精神的期待。因此,每所大学都应该积极创造符合自身条件、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精神文化。虽然每所大学都有不同的精神特质,但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参与大学精神的塑造与建构,却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通过各种文化实践活动,引领和指导大学精神的发展方向,并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将校训、校歌、学风、优良传统等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潜移默化的传播给大学生,使他们不间断的受到大学精神的熏陶,从中感知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形成优良的作风和崇高的理想追求,并以此作为基础,建构更为厚重的大学精神。
  2.培养创造品格,造就创新人才
  创造品格是较高创造力的人具有的不同于一般人的智力品质和个性心理品质,创造品格是人们通过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逐渐形成的稳定的精神特质。创造品格主要表现为敏锐的洞察力,独特的想象力,强烈的创造热情,稳定的创造情绪,强烈的进取心、求知欲,广泛的兴趣爱好,坚韧不拔的精神,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等。创造品格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单纯的智力因素,而是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结果,而且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很大的稳定性,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有重大影响。培养大学生形成较高的创造品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坚持的一个重要目标。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人们思想道德品质的活动,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是人才创造品格形成的关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实践中可以培养大学生坚定的精神追求,强烈的责任感,良好的行为习惯,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等,这也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必要条件。
  当代大学生承担着建设现代化强国和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历史重任,需要有足够的智慧应对未来难以预料的各种问题。这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全方位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特别是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百折不饶的坚强意志,帮助大学生选择适合自身情况和社会需要的成才目标,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对事物的批判精神,调动其参与社会文化创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建忠.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结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5):31.
  [2]王滨,韩红蕊.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价值判断和价值行为的整合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5):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56.
  [责任编辑:庞达]
其他文献
期刊
A steady two-dimensional magnetohydrodynamic stagnation point flow towards a stretching sheet with variable surface temperature is investigated. The analytic so
期刊
We present a kind of exact inflationary solution in the chaotic inflation scenario to non-minimal coupled scalar field, taking the Hubble parameter directly as
期刊
We use the iterative unitary matrix multiplication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long-time behaviour of the resonant quantum kicked rotator with a large denominator.
期刊
A boron nitride(BN)/silicon p-n heterojunction is fabricated by implanting beryllium (Be) ions into the BN films deposited by rf sputtering on n-type Si(111)sub
期刊
We describe a method to generate an ultra-slow atomic beam by velocity selective resonance (VSR).A VSR experiment on a metastable helium beam in a magnetic fiel
期刊
We study the existence of two-dimensional discrete breathers in a two-dimensional face-centred square lattice consisting of alteating light and heavy atoms, wit
期刊
By introducing the entangled state representation, the Cooper-pair number-phase quantization of the mesoscopic parallel LC circuit including a Josephson junctio
期刊
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更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识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