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实际,优化提问内容,把握提问时机,讲究提问技巧,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极为普遍的一种现象,也是课堂教学中师生进行双边活动的重要形式。鉴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堂提问;学生回答]
一、前言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的主渠道和“铺路石”,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此可见,在当前如何实施好素质教育,如何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功能,如何使课堂提问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应有的作用,需要教师掌握好课堂提问的策略。
二、提高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对策
1.教师提问要有思考性
问题富有思考性是指:教师设计的问题突出教学目标,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引起学生进行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问题富有思考性,首先要体现教学重点难点,切入口要适当,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其次,要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问题难度太大,学生望而却步;难度太小,引不起学生兴趣。例如,学习“角的认识”,教师要求学生过同一点画几条射线,接着设问:除了射线,你还能发现什么数学图形吗?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观察思考之中,不仅找出了不同的角,还指出了角的边、顶点、角的大小与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等相关知识。
2.教师提问要有启发性
提问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影响学生智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不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掌握知识。比如,教“圆的面积”时,教师组织学生直观操作,将圆剪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并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将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16份,剪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教师提出:若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这样拼出来的图形怎么样?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就是圆的什么?那么怎样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很快推导出:长方形面积=长×宽,圆的面积=半周长×半径。由此可见,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教师提问要通俗易懂
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要通俗明白,教师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六年级“比的认识”时,为了揭示课题,我自己和先同学打个比方,我有100元,小明有10元钱。问学生,我们的钱数比是多少?学生都知道我和小明的钱数比是100∶10,这样很自然地引出课题:“比的认识”这样既有趣味性,又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吸引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
4.教师提问要有层次性
所谓提问的层次性,就是在提问时,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新的高度。提問注重层次性,学生才能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教师提问要结合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学性、条理性,给学生清晰的层次感。唯有此,方能让学生深刻而透彻地理解问题。认识事物的本质。
5.教师提问要有针对性
作为教师,备课时要根据教材的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小学生思维的形式与规律。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问题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性,然后一环紧扣一环地设问,从而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提问。在学生的思考过程中无疑是起到了积极的点化作用。如学习“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启发学生:你想梯形面积公式可能是怎么样的呢?以前三角形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的?等等。让学生经历体验的过程,提升思维水平,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6.教师提问要有科学性
实践表明,提问过多,从教的角度看,势必面面俱到喧宾夺主,教学的重点、难点难以突出;从学的角度看,势必造成忙于应付,为答而答。根据心理学原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不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一节课只能集中25到35分钟左右,所以教学中可适当采取合并、化简、取消,加大问题的容量,变顺向提问为逆向提问,变直向提问为曲向提问等方法,力求精简问题的数量,节省教学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时间。
7.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
课堂提问中的评价也十分重要。教师既要广开言路,又要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要做到以鼓励性评价为主,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只要自己在某个方面付出了就能获得客观公正的评价。
三、结语
美国著名科学家加波普尔说:“科学与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而“问”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艺术”。为此,老师必须认真学习理论,深入钻研教材,只有具备了开放的思维、创新的意识,才能做到“投出一粒石,激起千重浪”,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之目的,让提问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为我们的教学生色。使我们的课堂更活跃,教学更富有魅力。
参考文献
[1]孔慧英,梅智超编著.现代数学思想概论[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2]郭思乐,喻伟著.数学思维教育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3]小学数学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关键词:课堂教学;课堂提问;学生回答]
一、前言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之间联系的主渠道和“铺路石”,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此可见,在当前如何实施好素质教育,如何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功能,如何使课堂提问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应有的作用,需要教师掌握好课堂提问的策略。
二、提高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对策
1.教师提问要有思考性
问题富有思考性是指:教师设计的问题突出教学目标,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引起学生进行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问题富有思考性,首先要体现教学重点难点,切入口要适当,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其次,要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问题难度太大,学生望而却步;难度太小,引不起学生兴趣。例如,学习“角的认识”,教师要求学生过同一点画几条射线,接着设问:除了射线,你还能发现什么数学图形吗?学生积极地投入到观察思考之中,不仅找出了不同的角,还指出了角的边、顶点、角的大小与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等相关知识。
2.教师提问要有启发性
提问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影响学生智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不断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掌握知识。比如,教“圆的面积”时,教师组织学生直观操作,将圆剪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并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将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16份,剪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教师提出:若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这样拼出来的图形怎么样?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就是圆的什么?那么怎样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很快推导出:长方形面积=长×宽,圆的面积=半周长×半径。由此可见,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教师提问要通俗易懂
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要通俗明白,教师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六年级“比的认识”时,为了揭示课题,我自己和先同学打个比方,我有100元,小明有10元钱。问学生,我们的钱数比是多少?学生都知道我和小明的钱数比是100∶10,这样很自然地引出课题:“比的认识”这样既有趣味性,又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吸引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
4.教师提问要有层次性
所谓提问的层次性,就是在提问时,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新的高度。提問注重层次性,学生才能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教师提问要结合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学性、条理性,给学生清晰的层次感。唯有此,方能让学生深刻而透彻地理解问题。认识事物的本质。
5.教师提问要有针对性
作为教师,备课时要根据教材的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小学生思维的形式与规律。设计出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问题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性,然后一环紧扣一环地设问,从而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而设计的提问。在学生的思考过程中无疑是起到了积极的点化作用。如学习“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启发学生:你想梯形面积公式可能是怎么样的呢?以前三角形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的?等等。让学生经历体验的过程,提升思维水平,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6.教师提问要有科学性
实践表明,提问过多,从教的角度看,势必面面俱到喧宾夺主,教学的重点、难点难以突出;从学的角度看,势必造成忙于应付,为答而答。根据心理学原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不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一节课只能集中25到35分钟左右,所以教学中可适当采取合并、化简、取消,加大问题的容量,变顺向提问为逆向提问,变直向提问为曲向提问等方法,力求精简问题的数量,节省教学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时间。
7.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
课堂提问中的评价也十分重要。教师既要广开言路,又要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要做到以鼓励性评价为主,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在课堂教学评价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只要自己在某个方面付出了就能获得客观公正的评价。
三、结语
美国著名科学家加波普尔说:“科学与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而“问”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艺术”。为此,老师必须认真学习理论,深入钻研教材,只有具备了开放的思维、创新的意识,才能做到“投出一粒石,激起千重浪”,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之目的,让提问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为我们的教学生色。使我们的课堂更活跃,教学更富有魅力。
参考文献
[1]孔慧英,梅智超编著.现代数学思想概论[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2]郭思乐,喻伟著.数学思维教育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3]小学数学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