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有效开展初中美术欣赏课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255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欣赏·评述是整个美术学习活动的审美基础,是培养学生美术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但在这个学习领域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容易因教学内容丰富而导致课程连贯性、教学重难点、学生学习主动性缺失。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与反思,试图寻找出能更有效地开展美术欣赏课的方法。
   关键词:欣赏·评述;美术语言;策略
   一、聚焦问题
   (一)教学内容“宽泛”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内容设计角度多样,涉及面广,包含了非常丰富的视觉和文化信息。例如,在浙美版教科书八年级下册“印象派的画家们”一课中,不仅展现19世纪末印象派的产生背景、艺术特点和表现技法,还涉及印象派画家之间以及印象派和后印象派之间的风格对比。这一课几乎涵盖了有关印象派的方方面面,但如果完全按照教科书的内容来设计教学过程,教师会非常头疼。庞大的信息量受到课堂时间的限制,难免将欣赏过程变成信息“输入”的过程,从而失去开设欣赏课的根本意义。
   (二)教学语言“偏差”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培养“美术素养”的第一个要求就是培养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而欣赏课的教学实质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观察,对其进行感知、理解和判断,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初中生对于艺术美的理解是存在困惑的。因此,教师引导的方式和语言非常重要。当我们希望学生观察一件美术作品时常常会提问“你从中看到了什么?”“看到这幅作品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作者是带着什么样的情绪完成这幅作品的?”诸如此类。但其实这样的提问并不高效,由于问题指向性不明确,这样的“看”滞留于内容的表面而无法引起学生的探究性思考。而当学生对教师的问题做出回应时,教师的评价也值得关注。学生没有答及教师预设的方向,是循循善诱还是转移话题草草结束都会不同程度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还会在总结过程中使用一些泛化的语言对作品进行评价。但这样的总结并不是学生经过切身观察感知所获得的,因此他们往往会觉得是无稽之谈。
   (三)教学呈现“单一”
   欣赏·评述学习活动中,“看”固然重要,但评述的地位也不容忽视。在评述的途径和方法方面,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可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其中“语言”和“文字”是大部分教师常用的方法,课堂上的讨论、发表自己的喜好和观点、课后写关于作品的审美感受和理解都属于这一方法。但在欣赏课的教学中只对作品进行审美分析和评价,且大多只是纸上谈兵,长此以往学生容易对欣赏课产生疲惫感,也容易失去美术作品所带来的激情和冲击性。
   二、改进策略
   美术欣赏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活动。培养学生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并形成审美心理结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一)研读教材,正确认识知识传递的连贯性
   美术教材的编写是具有承接性的。新课标中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对不同学段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学习建议和要求,强调课程内容的层次性。例如,浙美版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九课“齐白石笔下的蔬果”和浙美版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十课“齐白石”在内容上本是连贯的,学生对齐白石生平和作品的了解应该是不断积累和深入的过程,从激发兴趣、初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到可以进一步深入感知作品的主题思想、技法表现等。这无形中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本学段的教材,还要清楚教材编写的整体脉络。随着学生学情的发展,若各个阶段课程的重难点都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就能避免一堂课需要面面俱到、不断“填鸭”的现象。
   (二)加强学习,积累教学智慧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美术欣赏课程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授课类型让学生觉得美术欣赏课知识性强,趣味性弱。不管是教师引导学生或是学生表述自我观点的话语都缺乏美术学科的本体特性,更多的是文学的、人文的语言,缺乏美术语言的运用。这就导致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不知从何下手,无法从艺术的角度对作品进行评述,更别提将知识内化,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了。因此,首先教师自身得具备非常扎实的艺术及文史、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然后才能在课堂上提出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看”,明确看的内容。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入美术语言的解释与表达,并加强 “说”的练习,先鼓励学生敢于表达主观感受,再通过引导使其了解并学会使用美术语言进行表达。如此反复训练,最后应用到“做”,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欣赏更多的艺术作品,更甚者能启发他们将欣赏获得的感悟运用到美的创作中。
   (三)突出主体,进行跨学科合作
   捕捉学生的兴趣点开展教学。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想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最好的方法就是真正关注学生的需要。当了解学生的需要后,教师再去整合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的无缝衔接。比如在欣赏课程中也能加入情境设计、角色扮演等环节,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才能真正主动地参与到课程中来,成为构建知识的主人公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
   欣賞·评述领域美术教学需要适度“跨领域”“跨学科”学习,使学生进行多方面的美术体验,激发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尹少淳,段鹏.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美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段鹏.对中小学美术教学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理解与分析[J].中国中小学美术,2017(7).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道德品行培养的一个关键阶段,如果在化学学科教学中能够给予他们正确、良好、积极的引导,那么就会对他们道德品质的养成发挥关键作用,使学生受益一生。学校德育工作工程浩大,这项教育工作不仅仅只是教授思想道德课程内容,也不是班主任和教导主任所独有的任务,各学科教师都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德育,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也同样需要对学生进行德育。   关键词:化学教学;高中学生;德育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实验教学已走进初中数学课堂,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新的数学知识点,提高其观察、分析、思考、探究及实践等能力,培养其综合数学素养,满足现阶段数学教学的多元化需求。对实验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步骤、意义进行简述,并提出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相关路径。   关键词:数学实验;初中生;数学素养   数学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实验教学活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做好实验
摘 要: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基本方法,对学生理解课文和表达能力的提升有关键的作用。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和教育资源有限,农村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有所欠缺。因此教师要学会利用现有资源,转变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策略研究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朗读和默写的能力,使学生能流利且富有感情地进行朗读。目前,农村小学生的朗读存在一些问题,具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深刻印象,形成学生独特的知识体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创建生活化的学习氛围和新教学课堂,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方法,逐渐构建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重要性;现状;策略   在以往的教学
新高考六选三模式的推行,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另一方面,也让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的学生无所适从.因此,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职业生涯规划就变得尤其重要,它可以帮助
摘 要:在教育改革的新时期,初中历史教学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初中历史教学的地位不断提高。近些年来,以往历史教学模式中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提出一系列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历史是初中生学习的重要学科,对于初中生的学习十分重要。但是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虽然已经被多次提出,但是尚未得
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很难满足当前素质教育理念的需求,初中物理老师必须探索出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方式,努力落实提高初中学生物理科学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学生;科学素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放在了教育教学的第一位,随着初中物理教材内容难度的增加,对物理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
摘 要:普通高中生的学籍档案特别重要,不容有失,否则可能会对学生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高中学籍管理办法与时代信息化潮流格格不入,效率低下,且错误率较高,传统的管理办法已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对高中学籍管理工作带来不便。因此,探究高中学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中;学籍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高中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是学生从进入高中到升入大学期
摘 要:初中数学教学在学生的整个学业生涯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数学基础扎实与否,还会影响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与此同时,需要重点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养成,培养学生必备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从日常教学入手,重视课程设计,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深化思考能力,自觉提升逻辑思维。   关键词:数学教学;逻辑思维;深化思考 
摘 要: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写作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写作课程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以及应用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学生在写作思考的同时对事物产生独特的思维,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文学鉴赏能力,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不断创新写作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作欲和表达欲,促进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写作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