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地理思维导图应用

来源 :高考·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nian31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综合思维能力始终是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素质化教育中所占的比重也较为突出,发挥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对此,本文将以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切入点,立足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从地理课堂入手,以思维导图的制作出发,分析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中发挥的作用和价值,并列举出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够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帮助,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综合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导图应用;高中地理课堂
  引言: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具有十分明显的综合性与科学性特点,涉及到的内容较为复杂,正因为如此,学生才更应当在学习的过程中用综合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基本的理论和概念,然后再针对自身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深入的加工处理。这里所说的地理综合思维,主要指的是个体动态且全面的认识地理事物,并分析地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也就是说,地理综合思维是地理知识学习的先导方式,能够让学生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去认知自然世界,并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理念。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具象化的图形结构工具,其自身能够帮助学生把握课堂上的中心问题,并以中心问题为起点,向四周进行发散,能够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地理问题,发现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因此,推动思维导图制作和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结合,也应当得到更加高度的重视和关注。
  一、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
  (一)手动绘制
  手绘思维导图是较为传统的练习方法,需要学生准备好白纸和彩笔,把重点问题或者是主题,反映在纸张的中心位置或者是纸张的起始端,由此来向外层层发散,画出主题中的不同分支,并把这些分支以不同颜色的线条展现出来,凸显出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层级关系,然后,学生需要把主题和各个分支联系到一起,最终形成一幅完整的思维导图。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从三维目标出发,来手动绘制课前的思维导图,然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继续进行补充,丰富白纸上的知识点和内容,在课堂的结尾进行总结和升华。例如,在学习与人口有关的知识时,学生就可以事先根据教材或学习目标在白纸的中心简要绘画出地球的形状,然后写出人口这两个字,并发散出人口数量变化、人口的空间变化、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等分支,学完人口数量变化后,再让学生在原有人口数量变化的基础分支出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因素、人口增长的时空变化特点,人口增长模式,人口问题等次分支,次分支又可以根据内容进一步分出更细的分支,这样就能展现出第一层之间知识点的关系,最终完成思維导图。
  (二)软件绘制
  近些年来,信息技术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变得更加深入,所以教师也逐步引进了许多计算机制图软件,以此来节省思维导图绘制的步骤和时间,例如Xmind,FreeMind,iMindMap等等。相较于传统的手动制图而言,在计算机软件支撑下的思维导图,在形式和内容上变得更加规范美观,而且能够随时撤销并修改,展现出来的逻辑思维更加清晰明确。软件绘制思维导图这一方法,学生可以自行在家中利用计算机进行摸索,选择喜欢的色彩或者是线条,把所学知识展现出来,梳理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激发出地理学习的兴趣。
  二、思维导图和综合思维能力之间的联系
  笔者在上文中已经提到过,思维导图是知识结构梳理的图形工具,强调的是中心主题向外不断发散拓展这一过程,最终可以形成树状的知识结构,具有十分明显的发散性特点。而地理综合思维,强调的是把零散的知识综合到一个范围内进行统筹考量,两者在发展方向上存在一定的区别,但在许多方面也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
  (一)知识建构的系统性
  系统性自始至终都是学生构建自身知识体系和框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学生理应把所学的概念构成完善且全面的体系。而在地理课堂开展的过程中,学生也需要明确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规律,采用系统且连贯的方式。对此,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迅速提炼所学知识,地理综合思维能够引导学生针对所提炼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探究。也就是说,这两者都注重系统性知识的建构,注重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内在规律。
  (二)思维方式的发散性
  这里所说的发散性思维,主要指的是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去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以一个中心为基本点,向多个分支进行拓展。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本身就要求学生发挥出自身的创造精神,从不同的层次去探究问题,找到解决方法。而思维导图可以把问题思考的方式以具象化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可以获得更加直观的体验。也就是说,两者都强调地理知识的多样化和灵活化运用。
  (三)解题能力的全面性
  地理学科的考查,重点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要求学生具备解读地理信息,讨论地理问题的能力,而且学生还需要懂得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地理现象,在描述的过程中调用地理知识。对此,无论是思维导图还是地理综合思维能力,都有助于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拥有更加清晰的思路,有助于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明确目标和空间尺度,明确某一区域范围内的基本特点,让学生的思考变得更加全面且系统。
  三、思维导图在综合思维能力培养中的价值所在
  (一)全面性思维的培养
  从高中地理教材的内容中可以看出,不同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是较为密切的,并且这些要素也可以相互作用,凸显出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点。而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本身就以全面性原则为重要基准。以地理要素为例,地理要素主要涉及到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两个类型,而这两部分内容在地理课本的必修1和必修2,都有充分的展现。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全面分析不同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养成全面且辩证的思维习惯。例如,在必修3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散出地理环境的差异和区域发展两个分支,而地理环境的差异又可以分出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与人文地理环境的差异,自然地理环境分支下的各要素(地理位置、气候、地貌、水文、植被等)又会对人文地理要素(农业、工业、交通、人口、城市等)产生影响,可以在分支的基础上让学生用线条和箭头画出它们的关系。也就是说,思维导图的绘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性思维[1]。   (二)系统性思维的培养
  系统性也是地理综合思维的基本特点之一,强调的是地理要素自身的属性,以及属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地理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相互作用下,共同构成了复杂的地理综合体。就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讲,其系统性思维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也就是课前、课中与课后。在正式进入到课堂教学之前,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设计出学习目标,把学习目标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到学生面前,让学生拥有更加清晰的方向。当学生预习完毕之后,引导学生标记出书本上的重点和难点,绘制思维导图,进行标记。在课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对思维导图的内容进行补充和修改,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引导学生展开课堂讨论,在思维碰撞中迸发出更多的灵感。在课后,教师对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后续的补充,引导学生梳理相关的知识点,并评价学生对课堂的掌握情况,询问学生是否已经构建了相对完善的框架。而以上这些也足以看出,思维导图的绘制,为学生系统性能力的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能够让学生在课前认真预习,课中紧跟教师思路,突破瓶颈,并记录自身的灵感和解题思路,课后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2]。
  (三)動态性思维的培养
  动态性思维主要指的是,地理事物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在空间和时间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变化发展,也就是说,动态性思维强调的是对地理事物的过程性研究,要求学生懂得从时间和空间这两种不同的维度来感知客观自然世界的动态性变化。例如,在学习与地貌有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在为学生介绍完三维目标之后,运用小组讨论法、自主学习法、多媒体演示法等途径,引导学生自行绘制地貌的思维导图,学生可以从外力作用,内力作用这两个角度出发,分别延伸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等等关键的知识点。
  四、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具体策略
  (一)把握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笔者在上文中已经强调过,地理环境本身就涉及到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所以教师也应当紧贴教材内容,让学生从不同的维度出发,针对性的分析地理要素与某一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出正确的思维导图,抓住主导要素,并对其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和分析,然后继续探究主导要素和次要素之间存在的联系。例如,在学习与季风水田农业区位选择有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季风气候区的特点,也就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这一特征,明确气候这一主导因素,再让学生去分析水稻的生长习性。总的来说,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锻炼自身的综合能力,并针对特定的问题探索新的思路,发散性的想法,让课堂变得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
  (二)把握时空维度这一主线
  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本身就与时间和空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师也需要让学生懂得如何构建时空维度,如何构建思维导图,构建空间尺度理念,要按照先分析时间要素,在分析空间要素这一顺序,理清自己的解题思路,然后再把这两类要素结合到一起。例如,从高中地理的必修一和必修二中就可以看出,必修一的主要内容涉及到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的交替等等方面,而必修二主要涉及到人口的增长模式,农业的区位因素变化等等,以上这些都是以时间尺度来衡量的。从空间尺度来看,必修一主要介绍了水循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必修二主要介绍了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以及人口的迁移等等。尽管这两本教材中介绍的内容大不相同,但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绝不是孤立存在的,所以教师才更应当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出发,分析地理事物的发生以及演化,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统筹分析区域基本特点
  地理环境囊括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所以不同的区域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也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别,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在分析地理问题时,需要探讨区域的内容,结合区域内部的各种地理要素和时空要素,掌握一般的分析方法,做出合理的思维导图来分析区域特点。从近些年来的地理高考试题中也可以看出,区域综合考察所占的比重有了较为明显的上升,也就是说,这一类高考题通常会给学生设置具体的情景,让学生结合当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找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角度,然后展开一系列的思考和探究。对此,教师在课堂实践的时候,就需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图顺序和读图方法,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更为精准的把握重要的地理信息,并得出题目中给出的隐含线索。另外,教师在让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去解题的时候,也需要让学生对自身的思考模板进行总结,归纳出一般的分析方法,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后续的实践中做到举一反三,灵活套用。同时,教师需要构建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这样可以更加凸显出地理学科的独特魅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引导学生手脑并用的应有之策,也是顺应综合思维能力培养方向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地理要素联系的把握,时空维度主线的分析,区域特点的总结这三个角度,论述了思维导图应用的方法和措施,充分结合了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基本特征,也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能够作为教师在课堂上的参考依据,在未来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且行且思。
  参考文献
  [1]焦存志.基于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地理思维导图应用[J].教育观察,2019,000(015):P.72-73.
  [2]乌尼尔其其格.基于思维导图培养蒙授高中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地理教学设计[D].2020.
其他文献
RFI Estimation for Multiple Noise Sources Due to Modulation at a Digital Mic Using Diople Moment Based Reciprocity摘要:柔性印刷电路板中的非理想接地结构会对附近
期刊
期刊
外公会留菜籽,但有些菜籽他要去种子店买。"这种大叶菠菜叶子很嫩,试试吧。""鸡毛菜也不错,比小白菜甜。""要不,选奶油小白菜也行,新品种。""油叶大香菜呢……"种子
说到推荐本地美食和叉叉提到的“壹盏灯”,我想起上次请外地的作者朋友吃饭,选了在网上盛名已久的“壹盏灯”,吃之前我们抱在一起瑟瑟发抖,做了很久的心理建设。吃下一口传说
期刊
我是一块小石头,天天躺在马路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和各式各样的汽车,本以为不会发生什么稀奇的事,然而……这天,我还是像往常一样躺在马路上。突然,一辆红色的大卡车从我身旁
《中国崇龙习俗》以翔实可靠的材料为基础,运用民俗学理论和方法,对中西龙俗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使人们对中西龙俗有了全新的认识,具有
摘 要:高中的学习重要的是要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高中理科的学习中,化学作为一门重要并且关键的一门课程,是帮助学生奠定学习理科基础能力的关键。高中化学在学生的整体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处在一个十分关键的地位,能够对学生进行相关学习思维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学习热情,并且有效地提升学习效率。但是由于高中化学知识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青年教师面临的挑战与压力问题也日益突出。探究青年教师压力现状和来源,可为纾解管控青年教师压力提供思路,为青年教师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