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克定“欺父误国”的背后缘由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fly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袁世凯当上民国大总统后,想将家眷迁往天津。按照计划,搬迁分三批次进行,袁世凯的正室夫人于氏以及大公子袁克定等人殿后,拟最后一批撤离洹上村。
  据袁克文在《辛丙秘苑》中讲,袁克定来火车站时乘坐的是马车,拴在树上的那匹马,原是袁克文骑来的。袁克定刚刚学会骑马不久,马术不佳,袁克文等人劝他仍乘坐马车返回洹上村,袁克定摆摆手,脸上的表情极不耐烦。结果那匹马没行多远,火车启程了,山摇地动的汽笛声,使得马儿受惊,一撅后蹄发了疯似的狂奔起来,马背上的袁克定被重重地摔在地上,很快不省人事。
  袁克定受重伤,家人和远在北京的袁世凯都大为震惊。
  袁克定在国内治疗一段时间后,第二年转赴德国继续治疗。
  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大公子来到德国治病,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极其重视,约好了时间,安排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在皇宫设宴款待袁克定。据传闻,宾主二人边吃边聊,从世界大势谈到中国局势,纵横开阖,海阔天空。威廉二世一时兴起,附在袁克定耳边小声说道:“中国的东边邻居日本,奉天皇为神权;西边邻居俄国,也以帝国为根本制度。如今中国的共和制度初衷是以美国社会制度为蓝本,但是中国离合众共和的美国太远,美国人也断然不能远渡重洋来作中国的奥援。加之共和制度刚刚建立,执掌权柄者多是清廷旧臣,而革命分子势力脆弱,且破坏性大于建设性。以袁大总统的威望,如果一变民国为帝国,变总统为皇帝,中国的复兴必定成功。希望阁下归国转告令尊,中国如改行帝制,德国将全力赞助。”此后威廉二世还专门写了封长信,请袁克定带回国交给了袁世凯。
  袁克定对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说教深信不疑。他回国后的一件事,就是要勇敢地站出来,辅助父亲完成由共和到帝制的转变,为这个国家造福,稳住袁家的宏伟基业。
  袁克定遇到的那件事,是星相学家张宗长与他的一次密谈。
  张宗长的父亲原来是袁世凯的老师,而他本人与袁克定是发小。张宗长爱鼓捣占星术,口称能据星象变化预卜人世间的吉凶祸福。他掐指一算,作神秘状,压低了声音对刚从德国归来的袁克定说:“推算台兄之命,有二十年太平太子可做,望务必珍惜。”
  袁克定本来就有改共和为帝制的计划,经张宗长这么一说,更是心动。袁克定将威廉二世劝告中国变更国体的话向袁世凯进行了汇报,又顺带说了他自己的想法,袁世凯听了未置可否。
  袁克定心想,这事自己先做起来再说。于是他向袁世凯提出要先到北京西郊小汤山暂住一段时间,继续疗养伤病。
  小汤山素有“温泉古镇”之美称,风景优美,但是袁克定的心思并不在欣赏美景上,他以京畿拱卫军的三个分队为警卫,网罗各种政治势力,筹划于密室,全部心思都用在了变更国体上。
  以袁克定为中心的“太子党”主要有:杨度、梁士诒、段芝贵、杨士琦、雷震春、陈宦、龙济光、汤芗铭、夏寿田、薛大可、袁乃宽、张士钰等。
  洪宪帝制是一场剧情简单、内涵丰富的政治闹剧。可是筹安会的核心人物杨度却坚持认为,洪宪帝制是一个崇高神圣的悲剧性事件,只是由于袁世凯的摇摆不定才演砸了,由此导致了中国后来一系列更大的悲剧。
  袁世凯称帝年号为“洪宪”,而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年号“洪武”,袁世凯“洪宪”的“洪”字寓意颠覆清朝、复兴汉室;“宪”字表明袁世凯追求的政体有别于中国历史上的所有王朝,是现代的君主立宪制。
  “洪宪”年号的选择确实煞费苦心。君主立宪制又称“虚君共和”,是相对于君主独裁制的一种国家体制。君主立宪要求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实现事实上的共和政体。
  如前所述,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如杨度等人,都曾相信君主立宪是救中国的良方。
  十分蹊跷的是,袁世凯有17个儿子,“皇子服”却有不同。其中长子袁克定、二子袁克文、五子袁克权的“皇子服”,胸前金花是麦穗形的,其他弟兄的则是牡丹花形。还有帽子上的黄色绒毛,袁克定、袁克文、袁克权的帽子上从前到后长长一大绺,其他弟兄则没有那么多那么长。
  依照社会上的传闻以及洪宪帝制时的种种迹象,袁世凯拟在这三个儿子中立一个太子。这一细节,也从侧面证实了袁世凯在确定皇储时的徘徊不定。中国古代,皇储作为国家未来的君主和皇权的继承人,它的确立对于维持江山社稷的延续以及国家稳定有着巨大影响,历朝历代都视之为头等大事。三子之中,袁克定作为长子最有资格,事实上袁世凯历来都是把袁克定作为接班人培养的,这从后来处理北洋事务中可以看出端倪。而二公子袁克文是众所周知的风流才子,写写诗文可以,要他去处理国家大事,恐怕会扮演李后主的悲情角色。五公子袁克权年轻有为,倒是皇储的一块好料子。但是无论袁克权还是袁克文,处理大事的才干都不及袁克定,何况袁克定是袁家嫡长子,最符合皇权嫡长子的继承制度。
  那么,历来处事精明的袁世凯为什么会作出如此选择?如果考虑到洪宪帝制的君主立宪性质,不妨对此安排作一合理猜想:能否说袁世凯有为将来的帝国做虚君的安排呢?所谓“虚君”,只是一个名分,并不一定要铁腕人物。
  尽管洪宪帝制打出的旗号是君主立宪,但是刚刚从清朝帝制步入共和国的民众,根本不会允许任何形式的帝制复辟。就连袁世凯一手扶植起来的北洋集团诸多将领,绝对也分不清传统帝制与君主立宪的关系,一时间分崩离析,许多北洋集团重要成员如段祺瑞、冯国璋等也公开站到了袁世凯的对立面。袁世凯被孤立了,死前遭到讨伐,死后百余年骂声不断:清廷的遗老遗少骂他毁了大清王朝;清末读书人也骂,因为袁世凯、张之洞力主废除了科举考试制度,断送了读书人的仕途;国民党是袁世凯的对立面,更是要骂他;共产党讲阶级斗争,自然也容不下他。
  (摘自《书摘》)
其他文献
朱邦造 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8年6月出版  本书为朱邦造大使的重要论著,作者潜心研究欧洲多年,从欧洲文明的萌芽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到漫长的中世纪,再到大航海时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直至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民族运动,乃至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戰后的欧洲,作者一路条分缕析,旁征博引,追溯欧洲文明发展的源流,揭示了欧洲文明的统一性、多样性和两重性。欧洲是现代文明的发源地,其发展过程对后发国家具有重
美国建国之初,由于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偏居一隅的弱小国家,华盛顿在告别演说中留下了著名的“孤立主义”战略。其目的在于避开和欧洲列强的正面冲突,同时避开欧洲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韬光养晦的同时向阻力最小的方向扩张。有意思的是,后来美国人把“孤立主义”解释为一种放弃对外扩张的和平主义,却从来不去问一个基本问题:当时的美国靠什么去扩张?不是美国高尚不去打人,而是美国精明地避免了被人打。  随着国家的不断扩张,
对毛戈平来说,成名后最重要的机会是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演员化妆。面对全世界投来的目光,他和团队要完成全场一万多演员的妆容,古装造型还要先戴头套,这意味着他必须组织一个庞大的化妆师团队完成这项任务。  当时他的化妆团队有七百多人。  像唐朝仕女群舞这样的节目,演员有600人,毛戈平团队在后台每化一个妆都必须掐着时间,眉毛几秒钟,眼睛几秒钟。导演组的要求是,每个演员必须在20分钟内完妆,这对他来说几乎是
贵族时代的战争  鲁宣公十二年的春天,楚国讨伐郑国,三个月后,郑国国君打个赤膊,牵头羊向楚国投降。但城未破之前,郑国已经向晋国发出了求救信号,只不过晋国办事拖拉,等军队走到黄河边上之时,听说郑国已经投降。晋国中军主帅荀林父认为楚军锐甚,不可争锋,想班师回朝。然而他的副将先彀不肯,私自带自己的部属渡河,理由是晋国一直是霸主,要是见了楚兵就马上开溜,以后在江湖上就没法混了。荀林父担心先彀有失,只好下令
党的十九大郑重重申,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清醒自觉、镇定从容、豪迈自信的政治远见、战略定力与使命担当,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生产力水平是判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标准。如果生
数学家丘成桐说:国内大学生缺乏吃苦精神,大学生活太轻松了。在美国,随着年龄的增大,学习任务也一点点加大,大学是最苦的;而中国的有些孩子到了大学,却一下子放松下来了。他们放松的4年,恰好是美国大学生最勤奋的4年,积蓄人生黄金能量的4年。所以,“严进宽出”必须改变,高校当顺应形势要求实施“严出”。唯有健全合理的淘汰机制,学生才不敢懈怠,才会认真学习。否则,大学的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创新型人才培养也无从谈
如果时光倒流到1998年,赵本山会想到15年后自己退出春晚,竟然会成为一个亿万观众热议的焦点话题吗?如果换作是陈佩斯,他一定能想到。因为那年过后,他再也没有回到这个舞台。无论他直接或者委婉回应多少次,“今年是否复出”的疑问总会在春晚临近的日子,被人不厌其烦地一次次抛过来。  一个几乎没有悬念的话题,会一年年吊着公众胃口,占据媒体版面,除了是一部分人在怀旧,至少还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现在的春晚小品没
有名幼儿园教师来信说:她作为老师,尽职尽责,对孩子们很有耐心;但是作为妈妈,却经常会在自己孩子面前表现出烦躁,甚至会打孩子。在幼儿园的“有耐心”和在家的“没耐心”,它们并不相反,也不对立,是一种心理状态在不同环境中的两种不同表现。表面上截然不同,成因却是一个,即在面对儿童时,内心一半是无私、一半是自私,或者说一半是爱、一半是怨,区别只是自己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条件下更多地释放哪一种情绪。  
佞人是让人防不胜防的一种人。  佞人有两大特点,一是会说话,二是会来事。比如秦朝的赵高。胡亥当皇上之后,赵高说:“皇上要显得尊贵,应当深居简出,不要轻易和大臣见面。现在皇上年纪轻,处理事务未必做得件件恰当,如果在大臣面前暴露了弱点,对您的形象影响不好。以后皇上最好不要上朝,有什么事就由我向您报告。这样一来,大臣们就不敢小看您了。”这番话,表面上时时处处在为秦二世着想,实际上方方面面在为自己考虑,这
“因其(丘吉尔)在历史和传记描写方面以及在捍卫人类崇高价值的雄辩口才上表现的综合杰出成就,特此奖励。”  ——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  帮助丘吉尔赢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是卷帙浩繁的六卷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这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实在也是领风气之先,远远走在时代前面。此书于写作、出版所需的7年间,可以说是不见对手,尤其是二战中各国的最高领导人这一政治圈子。“轴心国”一方的希特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