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关于西洋医学传人我国的史实,是医学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因为它有助于人们了解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条件下。一种不同于中医的医学体系传播和发展的过程。明代后期迄于清末,是西洋医学在我国开始传播时期,共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随着明清两朝统治的兴替,政治历史的演变,西洋医学的传入,在不同阶段也有其不同的历程,现分述于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西洋医学传人我国的史实,是医学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因为它有助于人们了解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条件下。一种不同于中医的医学体系传播和发展的过程。明代后期迄于清末,是西洋医学在我国开始传播时期,共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随着明清两朝统治的兴替,政治历史的演变,西洋医学的传入,在不同阶段也有其不同的历程,现分述于下。
其他文献
三至六世纪,我国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一个共同特征是长期分裂,战乱频繁,社会萧条,生民涂炭。为了防暴避乱,人们只得结成社会集团屯聚本地,或者易居附近和流徙远方的深险地区,筑坞作壁,且耕且战,自保自存。由于东汉以来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及其部曲佃客制的发展,相应地使意识形态也发生某些变化,强化了封建宗法思想,滋长了以血缘和地域为核心的宗乡观念,这就为这种社会集团的凝聚提供了经济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唐代户口统计最初因和计口授田、按户征税的均田制密切相关,历朝政府对之都非常重视,有关户口的材料丰富繁多,不仅非前此各朝可比,即与以后朝代相比也属于较多的。由于多次战争的影响,唐代户口本身具有以下特点:数量变化大,变化时间快,地区变动显著。本文着重从历史地理角度试加探
海贝(俗称"(贝巴)子")是一种自然物。我国历史上商、周两代都曾经将它作为货币使用过,迨于春秋战国,各诸侯国相继变革币制,这种自然货币才逐渐为刀、布等金属铸币所代替。云南在古代也使用过贝币。据近年来晋宁和江川等地发现的考古材料①,云南用
近年来,在我国大陆出版的一些有关孙中山的著作中,都提到了孙中山曾于一八九○年致书清朝退职官僚郑藻如一事;在台湾,以及在国外,这件事也越来越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孙中山的这篇书信受到人们的重视是毫不奇怪的,因为它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孙中山著作中最早的政治作品,它比人所共知的孙中山上李鸿章书还要早四个年头。毫无疑问,该文对于研究孙中山的思想发展过程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近年来,有些近代史著作,在讲述一八九四年前中国早期工人的总数及分布时,往往引用孙毓棠编的《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以下简称《史料》)第一辑的统计资料,称:—八九四年前,中国早期工人总数为九万一千八百五十人至九万八千零六十人,其中分布在清政府经营的炼铁与纺织部门的有五千五百至六千人,分布在民族资本经营的近代工业部门有二万七千二百五十人。
近年来,在王张江姚反革命黑帮篡党窃国的喧嚣声中,有一个名叫《学习与批判》的杂志,十分引人注目。这本杂志是"四人帮"直接控制的前上海市委写作组所办的一个帮刊。写作组的主要头头与张春桥、姚文元保持着密切的函电联系,其中一个头头后来被王洪文要去当了他的秘书。他们曾经自鸣得意地炫耀:"《学习与批判》是小《红旗》,《红旗》不便登的我们登。我们传达中央的精神比《红旗》快,别的省市都要看这份杂志,摸政治气候。"这里所说的"中央",自然就是"四人帮"。一九七三年八月底,"四人帮"在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上
"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历史上的野心家、阴谋家大凡如此:在篡夺大位之前,总要收买几个无耻文人、"翻天妙手",帮助自己弄虚作假,隐恶扬善,把罪孽说成功勋,将丑行吹为美德,炮制几篇"功德颂",来掩人耳目,压制公论。王张江姚反党集团豢养的吹鼓手康立(即罗思鼎),煞费苦心编造《论张良政治立场的转变》一文(载《历史研究》一九七四年第一期,以下简称《论张良》,就是沿用这种卑鄙伎俩,借"评价历史人物"之名,替"四人帮
"更名民曰黔首",语出《史记·秦始皇本纪》。一九七四年秋,"四人帮"的御用写作班子曾经抓住这句话,大作了一通文章。他们说:"更名民曰黔首",是进一步摧毁奴隶制度、巩固封建制度的一项比较彻底的政策。他们说:这项"比较彻底的政策",是以"尊重黔首"、"忧恤黔首"——"黔首是富"为内容的。而"黔首"是对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共同称呼。他们还说:因此,这项法令公布后,成千上万的"黔首",也就是地主和农民饮酒欢呼,庆祝这一改变名称的措施。于是乎,我们这伙可爱的,自称要"用马克思主
中美两国关系断绝了近三十年之久,在整整一代人的时间里不但不相往来,而且处于敌对的状态。现在,这种极不正常的局面已经结束,中美关系的一个新时期已经开始。美国需要重新认识中国,中国也需要加深了解美国。从中美两国的贸易交往、技术合作和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趋势来看,这是非常必要的。
中国和印度尼西亚自古便是友好的邻邦,两国人民的友谊深厚悠久,政府的使者、民间的商人、寺院的僧侣往来频繁,史不绝书。据《后汉书》卷六本纪记载:顺帝永建六年"十二月(一三二年初),日南微外叶调国、掸国遣使贡献"。注引《东观记》卷三说:"叶调国王遣使师会诣阙贡献,以师会为汉归义,叶调邑君,赐其君紫绶"。《后汉书》卷一一六南蛮西南夷传还说:"顺帝永建六年,日南激外叶调王便遣使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