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坡志林》1981年中华书局的版本,繁体竖排很薄的一个小册子,给了句读,大大提高了阅读效率,很适合就茶就点心当闲篇儿看。
你听《东坡志林》可能觉得耳生,但其实它离我们非常近,中小学课本里无数“阅读全文并背诵”的苏轼名篇,都出自这本段子集《东坡志林》,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题西林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游沙湖》,“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记承天寺夜游》。
《东坡志林》薄薄的一本,也没什么难度,相当于苏轼当倒霉蛋时候自己写的段子集,里面有星座啊,朋友间的调侃啊,送别啊,喝酒喝茶吹牛啊等等怪异故事。它讲的不是什么家国天下、庙堂之高的大事,不是洋洋万字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而是二三百字的笔记体——随笔一记,相当于现在朋友圈状态的文章长度。而就是这些捎带手写的“朋友圈”,卸下了圣人的外衣,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有笑有泪的苏轼,看得人难过了。
半吊子星座专家,迷信自己是“摩羯座”的美男子
苏轼竟然迷信星座,而且还扮演半吊子的星座专家给自己解命。他写《退之平生多得谤誉》,说,“退之诗云:‘我生之辰,月宿南斗。’乃知退之磨蝎为身宫,而僕乃以磨蝎为命,平生多得谤誉,殆是同病也。”
“退之”就是韩退之(韩愈),苏轼说自己读到韩愈的诗,韩愈写自己“我生之辰,月宿南斗”,斜杠才子兼半吊子星座专家的苏轼就开始给自己解命了,他说韩愈说自己的生辰是“月宿南斗”,这是摩羯宫位啊!而我就是个摩羯命,大概是摩羯座的男人“平生多得谤誉”吧,所以我跟韩愈是摩羯座男人的同病相怜啊。
这里注意,“僕乃以磨蝎为命”的“僕”没有简化字,不能写成简体字“仆”。这里的“僕”应该是男子“我”字的谦称,现在日语“僕”(ぼく(bo ku))还保留着男子自称“我”,自谦的意思。
还有一点,这篇《退之平生多得谤誉》是放在“命分”类的,说明苏轼认为这篇短文应该归于信命的一类。对了,别以为中国古人没有星座啊,康有为当时就考证过中国的黄道十二宫和星座的对应关系,敦煌莫高窟五代时期壁画第61窟的甬道上,现在还有着黄道十二宫图。
“佛系时尚养生专家”,饿得吃不上饭了叫“辟谷养生”
苏轼有没有吃不上饭的时候呢?有的。虽然宋太祖有遗训“不得杀戮异议大夫”,苏轼侥幸逃过一死,但并没说士大夫可以免于党政挨整。苏轼被整、不断被贬官到蛮荒之地的时候,吃不上饭的情况是绝对有的。
首先,也怪苏轼自己,当了二十多年官,在北宋这么一个高薪养廉的文官制度下,居然是个月光族,用他的话叫“俸入所得,随手辄尽”也就是说,挣的工资随手就花了,根本不存钱。所以到了黄州的时候,仅仅一年,身上那点家当就全花光了。按照当时黄州的物价水平,“一斗米大约二十文钱,一匹绢大概一千二百文钱,再加上各种杂七杂八的花销,一个月下来也得四千多文钱。对于苏轼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祝勇《纸上的故宫》2017版P67)。
吃不上饭怎么办呢?人在饿肚子的时候往往容易思考人生。
他在《辟谷说》里写,“洛下有洞穴,深不可测。有人堕其中不能出,饥甚,见龟虵无数,每旦辄引首东望,吸初日光咽之,其人亦随其所向,效之不已,遂不复饥,身轻力强。后卒还家,不食,不知其所终。此晋武帝时事。辟谷之法以百数,此为上,妙法止于此。能服玉泉,使鈆汞具体,去僲不远矣。此法甚易知易行,天下莫能知,知者莫能行,何则?虚一而静者,世无有也。元符二年,儋耳米贵,吾方有绝粮之忧,欲与过子共行此法,故书以授之。四月十九日记。”
翻译过来啥意思?你看前半段写得不食人间烟火了,先是把晋武帝时候的古书摆出来,说有人“辟谷”(也就是不吃饭,现在很多瑜伽班还兴这套),“吸初日光咽之”(也就是靠晒太阳活着),不仅没有咽气,居然还“身轻力强”。然后蘇轼就把老子理论都搬出来了,说自己也辟谷吧,这叫“虚一而静者”。
那到底为啥呢?不是因为老子说得好,是因为“元符二年,儋耳米贵,吾方有绝粮之忧”。要知道,“元符二年”就是1099年,当时苏轼已经64岁被贬儋州了。结果“儋耳米贵”,一个64岁的老头儿,一个才华能排进中国文人综合人气TOP5 的苏东坡,居然在花甲之年“有绝粮之忧”,家里没米了,就说自己学晋武帝名士“辟谷”,学老子“虚一而静”。
想起了杜甫的死,撑死的和饿死的也无异,太久没吃饭了,喝酒吃牛肉也能撑死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一代诗史在灿烂烂的大唐,一个“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大唐,容不下杜工部的草堂一枚。
草堂一枚天下浅。从唐走到宋,东坡已矣,天下也浅。浅到装不满64岁苏轼的一碗糙米饭。
怀念“入鬼录”好友,笑着就哭了
苏轼在晚年谪居海南时,写过一篇很短的《黎檬子》,原本是个年轻时的笑话,可看着看着就把人看哭了。
说,“吾故人黎錞,字希声,治《春秋》有家法,欧阳文忠公喜之。然为人质木迟缓,刘贡父戏之为“黎檬子”,以谓指其德,不知果木中真有是也。一日联骑出,闻市人有唱是果鬻之者,大笑,几落马。今吾谪海南,所居有此,霜实累累,然二君皆入鬼录。坐念故友之风味,岂复可见!刘固不泯于世者,黎亦能文守道不苟随者也。”
翻译过来就是,老年的苏轼回忆,自己有个故人叫黎錞,因为“治《春秋》有家法”,北宋第一大伯乐欧阳修(欧阳文忠公)特别喜欢他。但是这个家伙“质木迟缓”,有点读书读傻了的木讷气,所以被另一个好基友刘贡父戏称“黎檬子”(也就是调侃他品格木讷的样子,可以理解为“檬子”也有点“萌”的意思)。后来才知道,这世上还真有一种叫“檬子”的水果啊。有一天我跟檬子一起骑马外出,听见市场上有人高声叫卖:“卖檬子啦!卖檬子啦!”苏轼的笑点低,反应是“大笑,几落马”,就是笑得差点从马上摔下来。
这本是苏轼和两个好友年少时候的一段笑料,可是苏公笔锋一转,说自己现在老了被贬海南,房前屋后都是这种叫“檬子”的水果,霜实累累,但是年少时的好基友檬子和刘贡父已经去见了阎王爷(“然二君皆入鬼录”),只剩下我一个糟老头子,看着海南遍地檬子,檬子在,而“檬子”不再也。
叹一声。
突然就读懂了初中语文课文《记承天寺夜游》里的尾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当时不觉得如何,现在突然有了一种心酸——人生的哪个晚上没月亮?哪个地方看不到竹子柏树?只不过再不见天地之间你我两个闲人罢了。
竹柏依旧,知己不再。
回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笑着笑着,我就看哭了。年少不懂苏轼,再回眸眼泪婆娑。
“洛下有洞穴,深不可测。有人堕其中不能出,饥甚,见龟虵无数,每旦辄引首东望,吸初日光咽之,其人亦随其所向,效之不已,遂不复饥,身轻力强。后卒还家,不食,不知其所终。此晋武帝时事。辟谷之法以百数,此为上,妙法止于此。能服玉泉,使鈆汞具体,去僲不远矣。此法甚易知易行,天下莫能知,知者莫能行,何则?虚一而静者,世无有也。元符二年,儋耳米贵,吾方有绝粮之忧,欲与过子共行此法,故书以授之。四月十九日记。”
你听《东坡志林》可能觉得耳生,但其实它离我们非常近,中小学课本里无数“阅读全文并背诵”的苏轼名篇,都出自这本段子集《东坡志林》,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题西林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游沙湖》,“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记承天寺夜游》。
《东坡志林》薄薄的一本,也没什么难度,相当于苏轼当倒霉蛋时候自己写的段子集,里面有星座啊,朋友间的调侃啊,送别啊,喝酒喝茶吹牛啊等等怪异故事。它讲的不是什么家国天下、庙堂之高的大事,不是洋洋万字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而是二三百字的笔记体——随笔一记,相当于现在朋友圈状态的文章长度。而就是这些捎带手写的“朋友圈”,卸下了圣人的外衣,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有笑有泪的苏轼,看得人难过了。
半吊子星座专家,迷信自己是“摩羯座”的美男子
苏轼竟然迷信星座,而且还扮演半吊子的星座专家给自己解命。他写《退之平生多得谤誉》,说,“退之诗云:‘我生之辰,月宿南斗。’乃知退之磨蝎为身宫,而僕乃以磨蝎为命,平生多得谤誉,殆是同病也。”
“退之”就是韩退之(韩愈),苏轼说自己读到韩愈的诗,韩愈写自己“我生之辰,月宿南斗”,斜杠才子兼半吊子星座专家的苏轼就开始给自己解命了,他说韩愈说自己的生辰是“月宿南斗”,这是摩羯宫位啊!而我就是个摩羯命,大概是摩羯座的男人“平生多得谤誉”吧,所以我跟韩愈是摩羯座男人的同病相怜啊。
这里注意,“僕乃以磨蝎为命”的“僕”没有简化字,不能写成简体字“仆”。这里的“僕”应该是男子“我”字的谦称,现在日语“僕”(ぼく(bo ku))还保留着男子自称“我”,自谦的意思。
还有一点,这篇《退之平生多得谤誉》是放在“命分”类的,说明苏轼认为这篇短文应该归于信命的一类。对了,别以为中国古人没有星座啊,康有为当时就考证过中国的黄道十二宫和星座的对应关系,敦煌莫高窟五代时期壁画第61窟的甬道上,现在还有着黄道十二宫图。
“佛系时尚养生专家”,饿得吃不上饭了叫“辟谷养生”
苏轼有没有吃不上饭的时候呢?有的。虽然宋太祖有遗训“不得杀戮异议大夫”,苏轼侥幸逃过一死,但并没说士大夫可以免于党政挨整。苏轼被整、不断被贬官到蛮荒之地的时候,吃不上饭的情况是绝对有的。
首先,也怪苏轼自己,当了二十多年官,在北宋这么一个高薪养廉的文官制度下,居然是个月光族,用他的话叫“俸入所得,随手辄尽”也就是说,挣的工资随手就花了,根本不存钱。所以到了黄州的时候,仅仅一年,身上那点家当就全花光了。按照当时黄州的物价水平,“一斗米大约二十文钱,一匹绢大概一千二百文钱,再加上各种杂七杂八的花销,一个月下来也得四千多文钱。对于苏轼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祝勇《纸上的故宫》2017版P67)。
吃不上饭怎么办呢?人在饿肚子的时候往往容易思考人生。
他在《辟谷说》里写,“洛下有洞穴,深不可测。有人堕其中不能出,饥甚,见龟虵无数,每旦辄引首东望,吸初日光咽之,其人亦随其所向,效之不已,遂不复饥,身轻力强。后卒还家,不食,不知其所终。此晋武帝时事。辟谷之法以百数,此为上,妙法止于此。能服玉泉,使鈆汞具体,去僲不远矣。此法甚易知易行,天下莫能知,知者莫能行,何则?虚一而静者,世无有也。元符二年,儋耳米贵,吾方有绝粮之忧,欲与过子共行此法,故书以授之。四月十九日记。”
翻译过来啥意思?你看前半段写得不食人间烟火了,先是把晋武帝时候的古书摆出来,说有人“辟谷”(也就是不吃饭,现在很多瑜伽班还兴这套),“吸初日光咽之”(也就是靠晒太阳活着),不仅没有咽气,居然还“身轻力强”。然后蘇轼就把老子理论都搬出来了,说自己也辟谷吧,这叫“虚一而静者”。
那到底为啥呢?不是因为老子说得好,是因为“元符二年,儋耳米贵,吾方有绝粮之忧”。要知道,“元符二年”就是1099年,当时苏轼已经64岁被贬儋州了。结果“儋耳米贵”,一个64岁的老头儿,一个才华能排进中国文人综合人气TOP5 的苏东坡,居然在花甲之年“有绝粮之忧”,家里没米了,就说自己学晋武帝名士“辟谷”,学老子“虚一而静”。
想起了杜甫的死,撑死的和饿死的也无异,太久没吃饭了,喝酒吃牛肉也能撑死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一代诗史在灿烂烂的大唐,一个“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大唐,容不下杜工部的草堂一枚。
草堂一枚天下浅。从唐走到宋,东坡已矣,天下也浅。浅到装不满64岁苏轼的一碗糙米饭。
怀念“入鬼录”好友,笑着就哭了
苏轼在晚年谪居海南时,写过一篇很短的《黎檬子》,原本是个年轻时的笑话,可看着看着就把人看哭了。
说,“吾故人黎錞,字希声,治《春秋》有家法,欧阳文忠公喜之。然为人质木迟缓,刘贡父戏之为“黎檬子”,以谓指其德,不知果木中真有是也。一日联骑出,闻市人有唱是果鬻之者,大笑,几落马。今吾谪海南,所居有此,霜实累累,然二君皆入鬼录。坐念故友之风味,岂复可见!刘固不泯于世者,黎亦能文守道不苟随者也。”
翻译过来就是,老年的苏轼回忆,自己有个故人叫黎錞,因为“治《春秋》有家法”,北宋第一大伯乐欧阳修(欧阳文忠公)特别喜欢他。但是这个家伙“质木迟缓”,有点读书读傻了的木讷气,所以被另一个好基友刘贡父戏称“黎檬子”(也就是调侃他品格木讷的样子,可以理解为“檬子”也有点“萌”的意思)。后来才知道,这世上还真有一种叫“檬子”的水果啊。有一天我跟檬子一起骑马外出,听见市场上有人高声叫卖:“卖檬子啦!卖檬子啦!”苏轼的笑点低,反应是“大笑,几落马”,就是笑得差点从马上摔下来。
这本是苏轼和两个好友年少时候的一段笑料,可是苏公笔锋一转,说自己现在老了被贬海南,房前屋后都是这种叫“檬子”的水果,霜实累累,但是年少时的好基友檬子和刘贡父已经去见了阎王爷(“然二君皆入鬼录”),只剩下我一个糟老头子,看着海南遍地檬子,檬子在,而“檬子”不再也。
叹一声。
突然就读懂了初中语文课文《记承天寺夜游》里的尾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当时不觉得如何,现在突然有了一种心酸——人生的哪个晚上没月亮?哪个地方看不到竹子柏树?只不过再不见天地之间你我两个闲人罢了。
竹柏依旧,知己不再。
回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笑着笑着,我就看哭了。年少不懂苏轼,再回眸眼泪婆娑。
“洛下有洞穴,深不可测。有人堕其中不能出,饥甚,见龟虵无数,每旦辄引首东望,吸初日光咽之,其人亦随其所向,效之不已,遂不复饥,身轻力强。后卒还家,不食,不知其所终。此晋武帝时事。辟谷之法以百数,此为上,妙法止于此。能服玉泉,使鈆汞具体,去僲不远矣。此法甚易知易行,天下莫能知,知者莫能行,何则?虚一而静者,世无有也。元符二年,儋耳米贵,吾方有绝粮之忧,欲与过子共行此法,故书以授之。四月十九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