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物理实验教学不同于概念课教学,实验课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物理规律,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重在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验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探究实践能力,重在使学生在实践中领悟物理学研究问题的实验思想和方法,它是传统实验教学的拓展和改革。本文具体分析了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高效教学动手操作基本程序
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重要内容、重要方法、重要手段。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有利于创造学生高效掌握知识的学习环境,创新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初中物理实验高效教学的内涵和特征。
1.和諧性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在一定的实验教学环境中,师生根据实验教学的物质条件和教材传媒,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共同实现和完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目标和任务的复杂系统。初中物理实验高效教学的着眼点在于整体教学系统的和谐,使教学各要素之间平衡一致,尤其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要和谐平衡。
2.开放性
教师不仅要根据课本要求设计问题,学生自学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也要作为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教学不仅仅局限在课堂,还可以在课外、在实验室、在家里。
3.秩序性
物理实验教学秩序由物理实验课行为秩序和学习活动秩序两部分组成。物理实验课行为秩序,主要表现为对学生物理实验课行为的一般性要求和期望,如课前学习材料和活动用具准备、不做与物理实验学习无关的事情、保持物理实验课堂安静等。物理实验课学习活动秩序,规定学生在物理实验课参与、交往、实验等活动中的基本要求和原则,如课堂发言时间、活动时间安排、小组合作规则等。
4.实践性
实验教学从人的发展需要组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掌握实验技能、技巧,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每一个实践活动都有学生参与,每一个实验操作都由学生亲自动手。
5.效益性
初中物理实验高效教学最显著的表现,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在较少的时间内)以较少的精力达到当时条件下尽可能好的实验教学效果。所以,评判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标准,主要是看实验教学是否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少的精力、借助最少的手段获得最理想的实验教学效果。
6.创造性
传统的实验教学对学生管得太死,对仪器、装置、步骤、方法做统一要求,学生只是模仿实验,验证实验。而现在的实验教学则要求学生自己去摸索实践,去发散思维,去开拓创新,把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
7.主体性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把学生活动安排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不仅有学生的自学、讨论,还有学生的辩论、尝试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获取知识,学得主动、积极、有兴趣。
二、动手操作是初中物理实验高效教学的基本手段。
操作,是学生实际动手参与实践的具体过程。物理实验具有形象、生动、真实、有趣的特点,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最直观的物理情景,为学生在物理概念形成、物理规律得出等方面做好铺垫。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是乐于做物理实验的,物理实验学习对他们是有意义的学习,这正是高效实验教学的前提。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让学生在参与教师实验准备和整理器材的过程中,接触了解器材的性能和用途。物理实验学习重视亲历、操作、实践、体验,是尝试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技能性学习。教师作为主导者,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探究,质疑可疑实验现象,思考分析实验误差,进而使物理实验操作技能、情感体验和思维认知和谐协调发展,避免学生实验活动被动、肤浅、机械、走过场,从而确保实验教学具备一定的丰富性与深度。
三、实验内容应当与学生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实验任务应具有挑战性。
新知识是构建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之上的,教学实施过程的设计是建立在教师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之上的。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大量的,也是必要的。设计问题时要将挑战性、开放性与层次性相结合,预设、调整与动态生成相结合。开放性的问题,多答案、多途径,为小组讨论交流提供可能。实验过程中,教师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尽量给每位同学提供学习的机会。
四、教学基本程序。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法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订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交流和评估六个环节。
提出问题,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提问题,设计实验方案。问题的提出要注意如下两点。第一,提出的问题要有明确的导向性,便于学生及时理解学习要求。第二,问题要有层次性,既要让学生自学讨论有一定的容量,又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完成。
制订实验方案,即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实验目标,通过自学、小组讨论等形式设计研究方案。这个过程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要酌情加以引导,但不强调千篇一律。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的较好机会。长期训练,可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实验思想、方法,了解仪器的规格和性能。
评估和交流,即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师生共同评审方案,实现师生、生生互动。由于不强调方案的千篇一律,在组织学生汇报和审核方案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案,发表自己观点和看法。教师不能武断地判定正确和错误,要组织学生对各种方案进行审核对比,突出教学主体性;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学生要加以表扬、鼓励。
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即根据设计方案,组织学生分组对不同方案分别动手实验或教师演示实验,并做好记录。对不成功的实验,要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可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再次实践,也可将其作为课外作业。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高效教学动手操作基本程序
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重要内容、重要方法、重要手段。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有利于创造学生高效掌握知识的学习环境,创新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初中物理实验高效教学的内涵和特征。
1.和諧性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在一定的实验教学环境中,师生根据实验教学的物质条件和教材传媒,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共同实现和完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目标和任务的复杂系统。初中物理实验高效教学的着眼点在于整体教学系统的和谐,使教学各要素之间平衡一致,尤其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要和谐平衡。
2.开放性
教师不仅要根据课本要求设计问题,学生自学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也要作为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教学不仅仅局限在课堂,还可以在课外、在实验室、在家里。
3.秩序性
物理实验教学秩序由物理实验课行为秩序和学习活动秩序两部分组成。物理实验课行为秩序,主要表现为对学生物理实验课行为的一般性要求和期望,如课前学习材料和活动用具准备、不做与物理实验学习无关的事情、保持物理实验课堂安静等。物理实验课学习活动秩序,规定学生在物理实验课参与、交往、实验等活动中的基本要求和原则,如课堂发言时间、活动时间安排、小组合作规则等。
4.实践性
实验教学从人的发展需要组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掌握实验技能、技巧,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每一个实践活动都有学生参与,每一个实验操作都由学生亲自动手。
5.效益性
初中物理实验高效教学最显著的表现,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在较少的时间内)以较少的精力达到当时条件下尽可能好的实验教学效果。所以,评判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标准,主要是看实验教学是否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少的精力、借助最少的手段获得最理想的实验教学效果。
6.创造性
传统的实验教学对学生管得太死,对仪器、装置、步骤、方法做统一要求,学生只是模仿实验,验证实验。而现在的实验教学则要求学生自己去摸索实践,去发散思维,去开拓创新,把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
7.主体性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把学生活动安排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不仅有学生的自学、讨论,还有学生的辩论、尝试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获取知识,学得主动、积极、有兴趣。
二、动手操作是初中物理实验高效教学的基本手段。
操作,是学生实际动手参与实践的具体过程。物理实验具有形象、生动、真实、有趣的特点,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最直观的物理情景,为学生在物理概念形成、物理规律得出等方面做好铺垫。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是乐于做物理实验的,物理实验学习对他们是有意义的学习,这正是高效实验教学的前提。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让学生在参与教师实验准备和整理器材的过程中,接触了解器材的性能和用途。物理实验学习重视亲历、操作、实践、体验,是尝试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技能性学习。教师作为主导者,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探究,质疑可疑实验现象,思考分析实验误差,进而使物理实验操作技能、情感体验和思维认知和谐协调发展,避免学生实验活动被动、肤浅、机械、走过场,从而确保实验教学具备一定的丰富性与深度。
三、实验内容应当与学生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实验任务应具有挑战性。
新知识是构建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之上的,教学实施过程的设计是建立在教师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之上的。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是大量的,也是必要的。设计问题时要将挑战性、开放性与层次性相结合,预设、调整与动态生成相结合。开放性的问题,多答案、多途径,为小组讨论交流提供可能。实验过程中,教师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尽量给每位同学提供学习的机会。
四、教学基本程序。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法包括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订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交流和评估六个环节。
提出问题,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提问题,设计实验方案。问题的提出要注意如下两点。第一,提出的问题要有明确的导向性,便于学生及时理解学习要求。第二,问题要有层次性,既要让学生自学讨论有一定的容量,又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完成。
制订实验方案,即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实验目标,通过自学、小组讨论等形式设计研究方案。这个过程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要酌情加以引导,但不强调千篇一律。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的较好机会。长期训练,可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实验思想、方法,了解仪器的规格和性能。
评估和交流,即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师生共同评审方案,实现师生、生生互动。由于不强调方案的千篇一律,在组织学生汇报和审核方案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方案,发表自己观点和看法。教师不能武断地判定正确和错误,要组织学生对各种方案进行审核对比,突出教学主体性;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学生要加以表扬、鼓励。
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即根据设计方案,组织学生分组对不同方案分别动手实验或教师演示实验,并做好记录。对不成功的实验,要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可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再次实践,也可将其作为课外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