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微课 区域资源库
建设 河池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A-0006-01
微课因其内容碎片化和传播途径移动化,与当前人们快节奏的社会学习方式相吻合。在教育领域,微课迅速完成从小学、中学到高校的覆盖。但从我国教育欠发达的西部地区来看,大部分教研员及教师对微课的认识、制作、运用仍处于起步阶段,要想让学生通过自学微课视频,实现先学后教的翻转课堂,这样的设想是暂不可行的。依据河池市的教育现状,在将微课作为辅助教学的这一条件尚未成熟之前,教师可使之作为自身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通过微课程进行听评课、教学成果评比,突破了传统的教研方式,将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本文以河池市为例,结合微课在教研活动中的优势,浅谈微课用于建设区域资源库的设想。
一、微课在学校教研中的优势
微课的核心理念是以某门学科知识点作为教学内容,并且针对“学科知识点”和“教学环节”精心设计制作,以系列化、专题化的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开放、免费为主,实时在线且规模大,但河池市微课建设仍处于一片空白,要让微课在我市城镇和广大山区学校发挥其辅助和支持作用,教师可依循“先教师研后学生用”的步骤,创建起交流平台,征集适合解决我市教学实际难题的微课案例,逐步发挥微课在教研中的作用。微课作为促进教研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动态呈现,内容丰富,现学现用
以往教师的教研成果大多呈现为静态文字,如论文、教学反思、教学实录等,其科研性强,可观性与操作性欠佳。偶尔有录像课评比,其录制和剪接过程的繁杂让人望而却步,且视频容量超大,难以上传至网络,师生交流不便捷。教师在教学实际中播放一段主题鲜明、教学目标清晰、直观性强的5~8分钟视频,或是将教学灵感制作成短小精练的微课,用于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发现、总结“本土”教学理念和方法,其借鉴意义不逊于外出观摩学习名师授课或讲座。
(二)易制作,容量小,交流便捷
一节耗时不超过10分钟的微课与传统录像课相比,往往具有以下优势。
1.教师心理压力小。微课制作一般不需要教师出现在镜头内,不需要真实的课堂和学生的参与,教师的角色从台前转移到幕后——“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没有了“上镜”的压力,教师可以专注于微课的设计和制作。
2.制作简单。教师可以从网络下载专业的制作软件,如“微课大师”,或是选择操作最简易的PPT(幻灯片)和纸片式微课,只需麦克风、摄像机(或是具有录像功能的手机)、一台电脑和一位教师当助手,在一间安静的办公室内就可以完成。如运用PPT(幻灯片)制作微课时,教师只需掌握最基本的PPT(幻灯片)制作方法,即可将教学重难点制作成图、文、动画,还可以链接别处选取的视频,再加上教师的讲解录音,制作成一节微课。运用纸片式制作方法时,将知识点写、画在一张张纸片上(以A4纸大小为宜),教师端坐在桌前授课,随时移换纸片,另一位助手则从上方手持摄像设备,对准纸张俯拍,即可完成微课录制。
3.容量小,易流传。运用以上方式制作的微课容量一般在20~50MB之间。这样的小容量视频易于保留在移动储存卡中,教师可以利用零碎时间,只需要利用手机就能观看或是与教师在线研讨,还能很快将视频上传到网络,方便同行之间快捷交流。
二、建设微课区域资源库的设想
微课资源库是当前网络时代背景下,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新趋势。河池市教科所在常规教育教学成果评比中,可以增加微课评比以带动各县区微课制作氛围,同时成立“县(区)—教学片区—中心校”的微课制作梯队,创建交流平台。交流平台由教研员和乡镇教学辅导员牵头建立,没有条件创建网站的地区,可创建QQ群、公共邮箱、微信群作为交流平台。不管是网站交流平台,还是一般社交工具,其中交流的内容都应当存储在库,在适当的时机组成一个资源库系列,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师在微课区域资源库建设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梳理
在区域交流平台上,各地区要建立评议机制、创设评议氛围,由县、乡镇教研员或学科带头人轮流当主持人,在网上定期召开专题研讨,收集广大教师的意见及教学中的疑难,分学科、按学段梳理话题,并在交流平台分类列出,使其成为微课制作的选题。例如,汉语拼音教学的微课选题:一年级——壮语地区的学生怎样发音准确“d t”和“b p”,以及桂柳话方言地区的学生怎样读准“zh ch sh”和“z c s”。这样的语音类难题,只有处在当地语言环境中的教师,才能深悟其疑难,再由这部分教师将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或是教学过程,制作成一段简短的微课视频,并在同行中交流、探讨。
(二)分类
教师可以参照中国微课网,结合当地实际教研情况将微课适当分类,将微课上传到指定类别,方便评比和交流。如根据教师的授课方式将微课分为:讲授类、解题类、实验类、答疑类以及其他类型等。
(三)规划
县(区)教育科研部门应当重视微课资源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关注知识系列化,引导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精确选题。如模仿科研课题选子课题的方式,依据现实教学疑难列出微课选课单。下面是以小学语文学科为例制作的微课选课单,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微课选题精细,教师对微课的设置要形成序列化,需关注学科的横向(学段内该知识板块的地位和教学程度)和纵向(学科的知识板块之间)联系。微课制作的技术问题易解决,关键是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上多加研磨,规划好主干,再引导教师不断丰富填充,才能使微课这棵大树茁壮成长,使之成为师生重要的教育资源。
(四)共享
微课资源库建设由县(区)教育科研部门牵头,遵循“开放、免费”的原则,公开征集到的微课课例在QQ群、微信群中,让广大教师使用和评议,提高微课专题化、系列化的建设水平与开发效率。教师在国内微课相关网站(如中国微课网、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微课大赛平台、CN微课等)观摩微课案例,关注国内微课研究先行者(如广东胡铁生、内蒙古李玉平、北京焦建利等)的最新科研信息和成果。此外,各县(区)应积极参加市级、省级微课比赛,并将优秀成果报送市教科室挂在河池教育信息资源网上,增强交流,避免教师个人、学校或县(区)教育部门闭门造车、低水平重复建设情况的发生。
在微课建设资源库中,各县区要从教研做起、从教师做起,让教师成为微课制作的生力军,借助网络平台拉近山区和城镇教师的距离,让教师们足不出户就能参与到适合当地学情的教学经验交流当中,进一步解决教学难题。
(责编 杨 春)
建设 河池市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A-0006-01
微课因其内容碎片化和传播途径移动化,与当前人们快节奏的社会学习方式相吻合。在教育领域,微课迅速完成从小学、中学到高校的覆盖。但从我国教育欠发达的西部地区来看,大部分教研员及教师对微课的认识、制作、运用仍处于起步阶段,要想让学生通过自学微课视频,实现先学后教的翻转课堂,这样的设想是暂不可行的。依据河池市的教育现状,在将微课作为辅助教学的这一条件尚未成熟之前,教师可使之作为自身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通过微课程进行听评课、教学成果评比,突破了传统的教研方式,将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本文以河池市为例,结合微课在教研活动中的优势,浅谈微课用于建设区域资源库的设想。
一、微课在学校教研中的优势
微课的核心理念是以某门学科知识点作为教学内容,并且针对“学科知识点”和“教学环节”精心设计制作,以系列化、专题化的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开放、免费为主,实时在线且规模大,但河池市微课建设仍处于一片空白,要让微课在我市城镇和广大山区学校发挥其辅助和支持作用,教师可依循“先教师研后学生用”的步骤,创建起交流平台,征集适合解决我市教学实际难题的微课案例,逐步发挥微课在教研中的作用。微课作为促进教研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动态呈现,内容丰富,现学现用
以往教师的教研成果大多呈现为静态文字,如论文、教学反思、教学实录等,其科研性强,可观性与操作性欠佳。偶尔有录像课评比,其录制和剪接过程的繁杂让人望而却步,且视频容量超大,难以上传至网络,师生交流不便捷。教师在教学实际中播放一段主题鲜明、教学目标清晰、直观性强的5~8分钟视频,或是将教学灵感制作成短小精练的微课,用于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发现、总结“本土”教学理念和方法,其借鉴意义不逊于外出观摩学习名师授课或讲座。
(二)易制作,容量小,交流便捷
一节耗时不超过10分钟的微课与传统录像课相比,往往具有以下优势。
1.教师心理压力小。微课制作一般不需要教师出现在镜头内,不需要真实的课堂和学生的参与,教师的角色从台前转移到幕后——“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没有了“上镜”的压力,教师可以专注于微课的设计和制作。
2.制作简单。教师可以从网络下载专业的制作软件,如“微课大师”,或是选择操作最简易的PPT(幻灯片)和纸片式微课,只需麦克风、摄像机(或是具有录像功能的手机)、一台电脑和一位教师当助手,在一间安静的办公室内就可以完成。如运用PPT(幻灯片)制作微课时,教师只需掌握最基本的PPT(幻灯片)制作方法,即可将教学重难点制作成图、文、动画,还可以链接别处选取的视频,再加上教师的讲解录音,制作成一节微课。运用纸片式制作方法时,将知识点写、画在一张张纸片上(以A4纸大小为宜),教师端坐在桌前授课,随时移换纸片,另一位助手则从上方手持摄像设备,对准纸张俯拍,即可完成微课录制。
3.容量小,易流传。运用以上方式制作的微课容量一般在20~50MB之间。这样的小容量视频易于保留在移动储存卡中,教师可以利用零碎时间,只需要利用手机就能观看或是与教师在线研讨,还能很快将视频上传到网络,方便同行之间快捷交流。
二、建设微课区域资源库的设想
微课资源库是当前网络时代背景下,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新趋势。河池市教科所在常规教育教学成果评比中,可以增加微课评比以带动各县区微课制作氛围,同时成立“县(区)—教学片区—中心校”的微课制作梯队,创建交流平台。交流平台由教研员和乡镇教学辅导员牵头建立,没有条件创建网站的地区,可创建QQ群、公共邮箱、微信群作为交流平台。不管是网站交流平台,还是一般社交工具,其中交流的内容都应当存储在库,在适当的时机组成一个资源库系列,为教育教学服务。教师在微课区域资源库建设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梳理
在区域交流平台上,各地区要建立评议机制、创设评议氛围,由县、乡镇教研员或学科带头人轮流当主持人,在网上定期召开专题研讨,收集广大教师的意见及教学中的疑难,分学科、按学段梳理话题,并在交流平台分类列出,使其成为微课制作的选题。例如,汉语拼音教学的微课选题:一年级——壮语地区的学生怎样发音准确“d t”和“b p”,以及桂柳话方言地区的学生怎样读准“zh ch sh”和“z c s”。这样的语音类难题,只有处在当地语言环境中的教师,才能深悟其疑难,再由这部分教师将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或是教学过程,制作成一段简短的微课视频,并在同行中交流、探讨。
(二)分类
教师可以参照中国微课网,结合当地实际教研情况将微课适当分类,将微课上传到指定类别,方便评比和交流。如根据教师的授课方式将微课分为:讲授类、解题类、实验类、答疑类以及其他类型等。
(三)规划
县(区)教育科研部门应当重视微课资源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关注知识系列化,引导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精确选题。如模仿科研课题选子课题的方式,依据现实教学疑难列出微课选课单。下面是以小学语文学科为例制作的微课选课单,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微课选题精细,教师对微课的设置要形成序列化,需关注学科的横向(学段内该知识板块的地位和教学程度)和纵向(学科的知识板块之间)联系。微课制作的技术问题易解决,关键是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上多加研磨,规划好主干,再引导教师不断丰富填充,才能使微课这棵大树茁壮成长,使之成为师生重要的教育资源。
(四)共享
微课资源库建设由县(区)教育科研部门牵头,遵循“开放、免费”的原则,公开征集到的微课课例在QQ群、微信群中,让广大教师使用和评议,提高微课专题化、系列化的建设水平与开发效率。教师在国内微课相关网站(如中国微课网、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微课大赛平台、CN微课等)观摩微课案例,关注国内微课研究先行者(如广东胡铁生、内蒙古李玉平、北京焦建利等)的最新科研信息和成果。此外,各县(区)应积极参加市级、省级微课比赛,并将优秀成果报送市教科室挂在河池教育信息资源网上,增强交流,避免教师个人、学校或县(区)教育部门闭门造车、低水平重复建设情况的发生。
在微课建设资源库中,各县区要从教研做起、从教师做起,让教师成为微课制作的生力军,借助网络平台拉近山区和城镇教师的距离,让教师们足不出户就能参与到适合当地学情的教学经验交流当中,进一步解决教学难题。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