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执政进入最后一年,缅甸总统吴登盛希望在2015年10月举行大选前签署全国范围的停火协议,以实现缅甸的民族和平,但现实情况似乎难以如愿。
2015年2月12日是缅甸第68个“联邦日”,全国主要城市都为此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吴登盛原计划在当天与所有少数民族武装都签订“和平和全国和解承诺约定书”,随后将尽快签署全国停火协义,但仅有南掸邦军和克伦民族解放军等四家武装签字,缅甸最大反对党全国民主联盟、国防军总司令和副总司令均没有签字。
另外,与政府军处于交战状态的克钦独立军和德昂民族解放军等武装没有应邀出席节庆,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俗称果敢同盟军)则没有被邀请参会,显示出其中的关系仍然异常微妙。
民族矛盾愈演愈烈
缅甸军政府在历经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后,在2003年8月推出了旨在实现民族和解、推进民主进程的“七点民主政治路线图计划”。2011年3月30日,该国通过选举推出了新的文人政府,前军政府将军之一吴登盛上台就任总统,宣布实现了七步路线图计划,一系列变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瞩目。
由于石油、天然气、玉石等矿产资源和木材等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历史上缅甸曾经是东南亚最富有的国家之一,缅甸政府及昂山素季等政治领袖都对缅甸重振雄风充满了信心。不过,缅甸国家建设的历史问题欠债太多,随着民主化的到来,各种各样的意见和矛盾得以加倍释放,形成了更多的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和资源争夺等都会变成战争的导火索。虽然在政治和经济改革方面颇有收获,但是缅甸的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却一直没有得到缓解,尤其民族矛盾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严重影响到了国家的正常发展。
缅甸法定有135个民族,缅族是主体民族,其他包括克伦族、掸族、克钦族、克耶族、孟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近30%,聚居区超过国土面积的一半。由于对缅族为主体统治的不满,缅甸的十多个少数民族自1948年独立以来就与中央政府对抗不断,并且纷纷成立了自己的地方民族武装,使缅甸的内战至今几乎没有停止过。
目前,缅甸军方仍旧控制着国内最大的商业集团和利润最丰厚的经济部门,例如天然气和宝石、矿藏的开采。由于军方在议会的巨大影响力,缅甸23.2%的国家预算仍被用于军事开支,属于极高比例。
虽然缅甸各种少数民族武装与政府军的交战已经长达60多年,至今政府军还没有彻底地消灭过其中任何一支,显示出其战斗力非常有限,但少数民族武装也无法形成强大的抗衡力量,因此始终处于政府军的威慑之下。与此同时,已经走向民主化的缅甸政府一直迫切希望摆脱被国际社会孤立局面,但这样的一意孤行又给其带来了无尽的困扰。
执政四年以来,吴登盛政府对内推行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对外与西方社会积极改善关系,很快获得了各方好感,开始放松对缅甸的各种封锁。其中,美国奥巴马政府更是积极调整对缅政策,力图从外部推动缅甸更快地走向民主化,甚至直言不讳地称缅甸将成为“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吴登盛一直致力于同所有少数民族武装组织停止冲突,进而通过政治对话实现持久和平。2015年,缅甸将举行新一届总统大选,并签署一份旨在全国范围内的停火协议,同时改革政府部门和跨越修改宪法的障碍,因此被外界认为是具有非常挑战的一年。
政府与军队步调不一
面对吴登盛政府的频频示好,缅甸大多数少数民族武装都表现出了积极的回应姿态。不过,由于双方的诉求差距太大,一方要高度集权,另一方要高度自治,因此谈判往往流于形式。缅甸2008年宪法规定,只有国防军总司令有权宣战和结束战争,由于总统并不能直接指挥政府国防军,因此政府与军队之间经常出现“步调不一致”的情况,即政府在与少数民族组织谈和平,政府军则不断与少数民族武装发生冲突。
事实上,自缅甸实现民主转型以来,以往的各种利益格局被迫进入了调整阵痛期。少数民族武装竭力维护自身的权益,却也是缅甸军方保留的政治筹码,战争不但成了军方证明存在的一种政治博弈手段,也成为其钳制国家政局的走向,甚至操纵2015年总统大选的暂停、延期或取消的筹码。
从2009年4月起,缅甸军政府以2008年新宪法推出为由,又开始向国内所有民族武装力量进行新一轮施压,要求后者一律把军队改编为边防军,并接受军政府的官员监管。但仅有很少的少数民族武装认可了军政府的命令,大多数并不接受2008年宪法,因此军事冲突在所难免。随后,政府军以各种借口和理由对果敢同盟军、克钦独立军和德昂族解放军等大打出手,后者也毫不示弱地进行对抗,并且分别成立了“全国民族联合联邦委员会”、“全国民族武装联盟”和“全国停火协调委员会”等多个政治、军事组织,不断与政府军和吴登盛政府周旋博弈。
截至2014年末,仅有掸邦的果敢同盟军白所成部、克钦邦第一特区的克钦新民主军和克耶邦的克伦尼民族人民解放阵线被改编为边防军,其他要么坚持军事对抗,要么阳奉阴违地处于观望之中,而且2009年8月战败出走的果敢同盟军彭家声部仍然潜伏于其他民族武装控制地区暗中筹备,随时透露出要打回去“恢复果敢原有秩序,保持华人文化传统”的信息。缅甸官方一直拒绝承认彭家声的政治地位,不同意其部属参与政府和各少数民族间的和平谈判,也不邀请果敢同盟军参加2月12日的“联邦节”,导致矛盾一直在积累。 2015年2月9日,流亡在外5年多、84岁高龄的果敢特区前主席彭家声,指挥所属的“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一千余人再度回袭果敢,与驻守的政府军激烈交火,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难民流离缅中两地。
在缅甸国内民族冲突持续不停的大背景下,果敢的冲突再起引起了周边的关注。3月1日,吴登盛在发表每月例行广播讲话时强调,“为维护主权、人民财产和联邦团结,军队迅速作出反应,应对了武装对抗”。
中国边境备受其扰
众所周知,缅甸国内的“大缅族主义”一直浓烈,缅族对其他少数民族的歧视始终存在,导致政府与少数民族武装的长期冲突并不仅是军事问题,还是政治问题。这就意味着无论政府军的战绩有多大,最终仍然会出现新的少数民族反抗者,解决的方案仍然只能寄望于缅甸国内的民主程度与民族平等的改革进展。
果敢同盟军“光复果敢”的战事打响后,声称得到了佤联军、勐拉军、德昂军、克钦军、若开军、北掸邦军等众多少数民族武装的支持,迫使政府军大量从外地调援,甚至动用了飞机和坦克打击同盟军。2月17日,多次重申推行民族和解路线的缅甸总统吴登盛签署总统令,决定从当日起结束果敢的民族自治,暂定实施为期90天的紧急状态,由军方接管当地一切权力。
2008年宪法中保留的国家紧急状态条例已经在果敢战事中派上用场,由此未来也有推向全国实行军管的可能性。在缅甸三大政治势力“军政府、反对派力量和少数民族武装”中,前两者始终是缅族内部矛盾,因此在打击民族武装时经常一致。2月19日,全国民主联盟主席昂山素季就果敢局势发表评论,称保卫国家和人民是国防军责任,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在法律框架内实施管理,不应当超越法律。
按照缅甸国防军总司令部发布的消息,截至2月23日缅政府军方面有60名士兵阵亡,果敢同盟军则有80名士兵阵亡,并认定有“中国籍雇佣军”加入了同盟军。不过,这些数字并没有得到同盟军方面的认可,其还否认同盟军中有中国籍人员参战,同时佤联军、勐拉军和克钦军等武装也声明没有参与果敢之战。2月21日,缅甸军方称果敢地区局势正趋于稳定,军队将继续采取措施使该地区秩序恢复正常,但事实上双方一直在周边进行着游击战。
由于缅甸的少数民族武装多数活动于缅北地区,因此与其接壤的中国西南边境备受其扰,尤其每次大量难民的出现,都会引发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使中国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自2011年以来,先后有10多万缅甸难民因为武装冲突出现在中缅边境地区,成为一大悲惨奇观,此次因果敢冲突而进入中国的难民多达4万人以上。由于在2009年8月指挥占领果敢有功的敏昂莱被逐步提升为如今的缅甸国防军总司令,这也导致果敢同盟军的政治被动处境一直无法改变。
此轮果敢战事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中国西南边境的安全,所引发的国际舆论也越来越激烈,2月11日,彭家声本人发布了《告世界华人同胞书》;2月16日,果敢同盟军又发布了《致缅甸总统的公开信》,对被迫以战争方式返回家乡、争取民族权利进行了解释与呼吁。
2015年2月16日,《环球时报》发表了不署名社评《把果敢比喻成克里米亚,这很滑稽》,称“中国的对缅态度会以国际法和中缅长期友好的战略利益为框架,这方面不太可能有颠覆性改变”,“中国在任何时候都不应成为缅甸内部冲突的一方”,表明了果敢问题属于缅甸内政,中国不予干涉的立场。2月25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再度针对缅北局部冲突表态,再次敦促有关方面保持克制,防止冲突升级。鉴于当前中缅边境地区局势,中方加强了对边境的管理,但没有关闭边境。洪磊表示,中方一向奉行不干涉别国内政原则,一向尊重缅甸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继续推进民族和解
果敢在2015年2月一战成名,正在进行的缅甸全国和平谈判进程已经被影响,甚至超越同期的缅甸民众抗议莱比塘铜矿项目和缅甸大学生全国示威抗议反对“国民教育法”等现实问题。
种种复杂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吴登盛政府希望实现的民族和解显然并不轻松,如何平衡中央政府与地方利益,如何让缅甸军方和少数民族武装真正实现和解都不是简单的问题。
在2015年2月12日缅甸第68个“联邦日”带来前,吴登盛政府一直渲染将与所有少数民族武装都签订“和平和全国和解承诺约定书”,随后尽快签署全国停火协议,但当天仅有四家武装签字,最大反对党全国民主联盟、国防军总司令和副总司令均没有签字的尴尬局面,预示其民族和平计划再度流产。
2月21日,由16支少数民族武装组成的“全国民族联合联邦委员会”发表声明,敦促政府立即承认果敢同盟军的事实,结束果敢的战争行动,并重开“全国全面停火谈判”。虽然缅甸政府一直不承认果敢同盟军的政治地位,却与全国民族联合联邦委员会进行着和平谈判,而同盟军又是该委员会的正式成员之一。如果缅甸军方坚持剿灭同盟军的立场,将意味缅甸和平进程的结束。
由于吴登盛政府并不愿意出现这样的结局,因此其领导的“缅甸联邦和平工作委员会”再度与“全国民族武装联盟”商定,将于2015年3月16日在仰光恢复全国停火协议的谈判,可以预见新近的果敢战事将被重点讨论。与此同时,缅甸政府宣布成立一个旨在协助果敢地区重建工作的后援委员会,支持果敢地区继续发展。但缅甸舆论普遍认为,由于各种各样的障碍太多,目前很难达成停火协议,即便达成也难以落实。
缅甸国内的和平谈判已经数不胜数,“边打边谈,谈完就打”几乎已经成为一种见惯不惊的常态,缅甸的和平进程显然举步维艰。预计在2015年5月,缅甸全国将进行全民公投,以决定是否修改现有的2008年宪法,吴登盛已于2月10日签署颁布了《为了通过2008年宪法修正案举行全民公投的法案》,其中“公民竞选总统或副总统的资格问题”和“军方自动占有议会上下两院共计25%的席位”等将成为全民公投的主要内容。
2月24日,吴登盛又签署颁布了《维护原住民族利益法》,规定了“原住民族是指以缅甸联邦共和国为母国永久居住的民族”,此举被认为是缅甸政府再次释放了推进民族和解进程的信号。目前,很多缅甸少数民族都无法获得“缅甸正式公民”的“红卡”身份证,而是分别持有“蓝卡”、“绿卡”和“白卡”,导致许多权利无法享有。
面对持续不断的缅北冲突,以及不可阻挡的缅甸民主化进程,中国如何有所为并确保边境安全和在缅经济利益,以及未来面向东南亚和南亚的开放发展,已经成为一大外交现实课题。
2015年2月12日是缅甸第68个“联邦日”,全国主要城市都为此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吴登盛原计划在当天与所有少数民族武装都签订“和平和全国和解承诺约定书”,随后将尽快签署全国停火协义,但仅有南掸邦军和克伦民族解放军等四家武装签字,缅甸最大反对党全国民主联盟、国防军总司令和副总司令均没有签字。
另外,与政府军处于交战状态的克钦独立军和德昂民族解放军等武装没有应邀出席节庆,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俗称果敢同盟军)则没有被邀请参会,显示出其中的关系仍然异常微妙。
民族矛盾愈演愈烈
缅甸军政府在历经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后,在2003年8月推出了旨在实现民族和解、推进民主进程的“七点民主政治路线图计划”。2011年3月30日,该国通过选举推出了新的文人政府,前军政府将军之一吴登盛上台就任总统,宣布实现了七步路线图计划,一系列变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瞩目。
由于石油、天然气、玉石等矿产资源和木材等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历史上缅甸曾经是东南亚最富有的国家之一,缅甸政府及昂山素季等政治领袖都对缅甸重振雄风充满了信心。不过,缅甸国家建设的历史问题欠债太多,随着民主化的到来,各种各样的意见和矛盾得以加倍释放,形成了更多的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和资源争夺等都会变成战争的导火索。虽然在政治和经济改革方面颇有收获,但是缅甸的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却一直没有得到缓解,尤其民族矛盾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严重影响到了国家的正常发展。
缅甸法定有135个民族,缅族是主体民族,其他包括克伦族、掸族、克钦族、克耶族、孟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近30%,聚居区超过国土面积的一半。由于对缅族为主体统治的不满,缅甸的十多个少数民族自1948年独立以来就与中央政府对抗不断,并且纷纷成立了自己的地方民族武装,使缅甸的内战至今几乎没有停止过。
目前,缅甸军方仍旧控制着国内最大的商业集团和利润最丰厚的经济部门,例如天然气和宝石、矿藏的开采。由于军方在议会的巨大影响力,缅甸23.2%的国家预算仍被用于军事开支,属于极高比例。
虽然缅甸各种少数民族武装与政府军的交战已经长达60多年,至今政府军还没有彻底地消灭过其中任何一支,显示出其战斗力非常有限,但少数民族武装也无法形成强大的抗衡力量,因此始终处于政府军的威慑之下。与此同时,已经走向民主化的缅甸政府一直迫切希望摆脱被国际社会孤立局面,但这样的一意孤行又给其带来了无尽的困扰。
执政四年以来,吴登盛政府对内推行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对外与西方社会积极改善关系,很快获得了各方好感,开始放松对缅甸的各种封锁。其中,美国奥巴马政府更是积极调整对缅政策,力图从外部推动缅甸更快地走向民主化,甚至直言不讳地称缅甸将成为“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吴登盛一直致力于同所有少数民族武装组织停止冲突,进而通过政治对话实现持久和平。2015年,缅甸将举行新一届总统大选,并签署一份旨在全国范围内的停火协议,同时改革政府部门和跨越修改宪法的障碍,因此被外界认为是具有非常挑战的一年。
政府与军队步调不一
面对吴登盛政府的频频示好,缅甸大多数少数民族武装都表现出了积极的回应姿态。不过,由于双方的诉求差距太大,一方要高度集权,另一方要高度自治,因此谈判往往流于形式。缅甸2008年宪法规定,只有国防军总司令有权宣战和结束战争,由于总统并不能直接指挥政府国防军,因此政府与军队之间经常出现“步调不一致”的情况,即政府在与少数民族组织谈和平,政府军则不断与少数民族武装发生冲突。
事实上,自缅甸实现民主转型以来,以往的各种利益格局被迫进入了调整阵痛期。少数民族武装竭力维护自身的权益,却也是缅甸军方保留的政治筹码,战争不但成了军方证明存在的一种政治博弈手段,也成为其钳制国家政局的走向,甚至操纵2015年总统大选的暂停、延期或取消的筹码。
从2009年4月起,缅甸军政府以2008年新宪法推出为由,又开始向国内所有民族武装力量进行新一轮施压,要求后者一律把军队改编为边防军,并接受军政府的官员监管。但仅有很少的少数民族武装认可了军政府的命令,大多数并不接受2008年宪法,因此军事冲突在所难免。随后,政府军以各种借口和理由对果敢同盟军、克钦独立军和德昂族解放军等大打出手,后者也毫不示弱地进行对抗,并且分别成立了“全国民族联合联邦委员会”、“全国民族武装联盟”和“全国停火协调委员会”等多个政治、军事组织,不断与政府军和吴登盛政府周旋博弈。
截至2014年末,仅有掸邦的果敢同盟军白所成部、克钦邦第一特区的克钦新民主军和克耶邦的克伦尼民族人民解放阵线被改编为边防军,其他要么坚持军事对抗,要么阳奉阴违地处于观望之中,而且2009年8月战败出走的果敢同盟军彭家声部仍然潜伏于其他民族武装控制地区暗中筹备,随时透露出要打回去“恢复果敢原有秩序,保持华人文化传统”的信息。缅甸官方一直拒绝承认彭家声的政治地位,不同意其部属参与政府和各少数民族间的和平谈判,也不邀请果敢同盟军参加2月12日的“联邦节”,导致矛盾一直在积累。 2015年2月9日,流亡在外5年多、84岁高龄的果敢特区前主席彭家声,指挥所属的“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一千余人再度回袭果敢,与驻守的政府军激烈交火,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难民流离缅中两地。
在缅甸国内民族冲突持续不停的大背景下,果敢的冲突再起引起了周边的关注。3月1日,吴登盛在发表每月例行广播讲话时强调,“为维护主权、人民财产和联邦团结,军队迅速作出反应,应对了武装对抗”。
中国边境备受其扰
众所周知,缅甸国内的“大缅族主义”一直浓烈,缅族对其他少数民族的歧视始终存在,导致政府与少数民族武装的长期冲突并不仅是军事问题,还是政治问题。这就意味着无论政府军的战绩有多大,最终仍然会出现新的少数民族反抗者,解决的方案仍然只能寄望于缅甸国内的民主程度与民族平等的改革进展。
果敢同盟军“光复果敢”的战事打响后,声称得到了佤联军、勐拉军、德昂军、克钦军、若开军、北掸邦军等众多少数民族武装的支持,迫使政府军大量从外地调援,甚至动用了飞机和坦克打击同盟军。2月17日,多次重申推行民族和解路线的缅甸总统吴登盛签署总统令,决定从当日起结束果敢的民族自治,暂定实施为期90天的紧急状态,由军方接管当地一切权力。
2008年宪法中保留的国家紧急状态条例已经在果敢战事中派上用场,由此未来也有推向全国实行军管的可能性。在缅甸三大政治势力“军政府、反对派力量和少数民族武装”中,前两者始终是缅族内部矛盾,因此在打击民族武装时经常一致。2月19日,全国民主联盟主席昂山素季就果敢局势发表评论,称保卫国家和人民是国防军责任,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在法律框架内实施管理,不应当超越法律。
按照缅甸国防军总司令部发布的消息,截至2月23日缅政府军方面有60名士兵阵亡,果敢同盟军则有80名士兵阵亡,并认定有“中国籍雇佣军”加入了同盟军。不过,这些数字并没有得到同盟军方面的认可,其还否认同盟军中有中国籍人员参战,同时佤联军、勐拉军和克钦军等武装也声明没有参与果敢之战。2月21日,缅甸军方称果敢地区局势正趋于稳定,军队将继续采取措施使该地区秩序恢复正常,但事实上双方一直在周边进行着游击战。
由于缅甸的少数民族武装多数活动于缅北地区,因此与其接壤的中国西南边境备受其扰,尤其每次大量难民的出现,都会引发国际舆论的高度关注,使中国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自2011年以来,先后有10多万缅甸难民因为武装冲突出现在中缅边境地区,成为一大悲惨奇观,此次因果敢冲突而进入中国的难民多达4万人以上。由于在2009年8月指挥占领果敢有功的敏昂莱被逐步提升为如今的缅甸国防军总司令,这也导致果敢同盟军的政治被动处境一直无法改变。
此轮果敢战事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中国西南边境的安全,所引发的国际舆论也越来越激烈,2月11日,彭家声本人发布了《告世界华人同胞书》;2月16日,果敢同盟军又发布了《致缅甸总统的公开信》,对被迫以战争方式返回家乡、争取民族权利进行了解释与呼吁。
2015年2月16日,《环球时报》发表了不署名社评《把果敢比喻成克里米亚,这很滑稽》,称“中国的对缅态度会以国际法和中缅长期友好的战略利益为框架,这方面不太可能有颠覆性改变”,“中国在任何时候都不应成为缅甸内部冲突的一方”,表明了果敢问题属于缅甸内政,中国不予干涉的立场。2月25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再度针对缅北局部冲突表态,再次敦促有关方面保持克制,防止冲突升级。鉴于当前中缅边境地区局势,中方加强了对边境的管理,但没有关闭边境。洪磊表示,中方一向奉行不干涉别国内政原则,一向尊重缅甸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继续推进民族和解
果敢在2015年2月一战成名,正在进行的缅甸全国和平谈判进程已经被影响,甚至超越同期的缅甸民众抗议莱比塘铜矿项目和缅甸大学生全国示威抗议反对“国民教育法”等现实问题。
种种复杂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吴登盛政府希望实现的民族和解显然并不轻松,如何平衡中央政府与地方利益,如何让缅甸军方和少数民族武装真正实现和解都不是简单的问题。
在2015年2月12日缅甸第68个“联邦日”带来前,吴登盛政府一直渲染将与所有少数民族武装都签订“和平和全国和解承诺约定书”,随后尽快签署全国停火协议,但当天仅有四家武装签字,最大反对党全国民主联盟、国防军总司令和副总司令均没有签字的尴尬局面,预示其民族和平计划再度流产。
2月21日,由16支少数民族武装组成的“全国民族联合联邦委员会”发表声明,敦促政府立即承认果敢同盟军的事实,结束果敢的战争行动,并重开“全国全面停火谈判”。虽然缅甸政府一直不承认果敢同盟军的政治地位,却与全国民族联合联邦委员会进行着和平谈判,而同盟军又是该委员会的正式成员之一。如果缅甸军方坚持剿灭同盟军的立场,将意味缅甸和平进程的结束。
由于吴登盛政府并不愿意出现这样的结局,因此其领导的“缅甸联邦和平工作委员会”再度与“全国民族武装联盟”商定,将于2015年3月16日在仰光恢复全国停火协议的谈判,可以预见新近的果敢战事将被重点讨论。与此同时,缅甸政府宣布成立一个旨在协助果敢地区重建工作的后援委员会,支持果敢地区继续发展。但缅甸舆论普遍认为,由于各种各样的障碍太多,目前很难达成停火协议,即便达成也难以落实。
缅甸国内的和平谈判已经数不胜数,“边打边谈,谈完就打”几乎已经成为一种见惯不惊的常态,缅甸的和平进程显然举步维艰。预计在2015年5月,缅甸全国将进行全民公投,以决定是否修改现有的2008年宪法,吴登盛已于2月10日签署颁布了《为了通过2008年宪法修正案举行全民公投的法案》,其中“公民竞选总统或副总统的资格问题”和“军方自动占有议会上下两院共计25%的席位”等将成为全民公投的主要内容。
2月24日,吴登盛又签署颁布了《维护原住民族利益法》,规定了“原住民族是指以缅甸联邦共和国为母国永久居住的民族”,此举被认为是缅甸政府再次释放了推进民族和解进程的信号。目前,很多缅甸少数民族都无法获得“缅甸正式公民”的“红卡”身份证,而是分别持有“蓝卡”、“绿卡”和“白卡”,导致许多权利无法享有。
面对持续不断的缅北冲突,以及不可阻挡的缅甸民主化进程,中国如何有所为并确保边境安全和在缅经济利益,以及未来面向东南亚和南亚的开放发展,已经成为一大外交现实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