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营收离500亿仅一步之遥,五粮液连续23个季度两位数增长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gzfgz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29日,五粮液(000858.SZ)交出了一份稳健增长的三季报成绩单。
  报告显示,2021年1月-9月,五粮液实现营业收入497.21亿元,同比增长17.01%;归母净利润173.27亿元,同比增长19.13%。这也是自2016年以来,五粮液已实现连续23个季度两位数增长。
  从财报来看,五粮液三季度整体业务数据继续向好,尤其是在营收、净利润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同时,五粮液前三季度现金流大幅提升至153.98亿元,同比增长290.47%;在建工程投入23.02亿元,相较2020年末增长超8亿元,显示出龙头企业稳健的发展态势和强劲的发展后劲。
  华创证券10月31日的研报指出,在下半年消费大环境平淡之下,五粮液前三季度经营质量依旧较高,预计完成全年目标应有保障,并为未来持续增长打下基础。在第八代五粮液“千元带第一选择”的强大品牌基础之上,随着渠道改革不断深化落地,配合外部需求环境改善,未来增长弹性仍能释放。

经营质量优异


  在2020年“1218”大会上,五粮液提出2021年的经营目标是,“力争实现营业收入两位数增长,继续保持行业骨干企业平均先进水平发展速度,确保企业发展运行在稳健可持续增长的合理区间。”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五粮液布局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起步之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白酒企业如何抓住内循环契机,实现业绩的稳健增长,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白酒龙头企业,五粮液今年交出的三季报符合市场预期,依旧“稳字当头”,凸显了五粮液发展的高质量。
  三季报显示,五粮液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三季度营业收入129.69亿元,同比增长10.61%;净利润41.27亿元,同比增长11.84%。
  据中国酒业协会公布,今年1月-9月,全国酿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酿酒总产量4238万千升,同比增长3%,实现销售收入6292亿元,同比增长15%,完成利润总额1462亿元,同比增长25%。
  五粮液的营收增速跑赢了整个酿酒行业的平均增速。这主要得益于白酒销售的持续增长。三季报显示,2021年1月-9月,五粮液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大幅攀升,首次突破500亿元大关,较去年同期的385.77亿元增长35%至519.64亿元。
  同时,五粮液现金流大幅提升至153.98亿元,同比增长290.47%。现金流是企业的生命之流与经营之源,今年以来,五粮液现金流一直保持较高增幅,销售情况呈现良好态势,经销商回款积极,可见公司具有较强的创造现金流能力和自我造血功能。
  五粮液也在报告中说明,主要受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增加影响,一是上年同期受疫情影响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基数偏低;二是本年营业收入增加及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收现等增加,致本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增加。
  在白酒营销专家肖竹青看来,五粮液今年业绩保持稳健增长的背后做对了三件事,一是公司市场秩序维护得力,二是推新品成功,三是公司的创新营销。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从业绩稳健增长态势中,也可以反映出消费者持续看好五粮液。
  近年来,五粮液持续践行“三性一度”总体要求,强化品牌体系建设,着力推动品牌价值提升。一方面持续强化第八代五粮液代际系列的核心大单品地位,全力打造经典五粮液系列,构建高质量市场份额的坚强助力。
  另一方面,坚持以501五粮液为代表的古窖系列提升品牌价值,以新消费、新文创的个性化系列产品高质量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借助中国西湖情五粮液玫瑰婚典、长江文化带万里行、顶尖博物馆探访计划、《紫禁城》等顶级文化IP在向世界传递中国白酒文化与“和美”文化的同时,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独特打法。
  备受市场关注的是,今年5月,五粮液完成对“经典五粮液”的试销工作;6月,五粮液在渠道、品鉴、氛围营造、消费者培育等方面构建起“经典五粮液”的营销体系,完成市场布局;8月,“经典五粮液”全面上市后迅速引发中国白酒品质消费“热潮”,成为白酒市场消费的“新宠”。随着经典五粮液全面展开铺货,推动五粮液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德邦证券认为,经典五粮液纵深切入新高端价位段,打造第二增长曲线。五粮液管理层在完成核心大单品第八代五粮液迭代后,对于经典五粮液更具耐心、渠道操盘经验更丰富、管理团队磨合更协调,预计经典五粮液“十四五”末有望放量至8800吨以上,GAGR达45%。
  多地酒商也反馈,目前,五粮液在千元带拥有绝对优势的用户基础和市场口碑,受到核心消费人群的广泛喜爱和许可,这是长期市場检验的结果。五粮液主要产品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动销良好,特别是高端个性化产品的火爆。由此可见,五粮液在高端细分市场的布局已初见成效,势能正在不断释放。
  在日前揭晓的《2021胡润品牌榜》中,五粮液以3000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2021最具价值中国品牌”第二位。
  酒类营销专家蔡学飞表示,五粮液的品牌力、产品力与渠道力之间良性正循环的大格局已形成。对渠道而言,动销越好信心就越足,信心越足动力就越足,产品动销自然会越来越好。这是五粮液连续多年营收、净利润两位数增长的重要支撑。
  业内认为,四季度是白酒行业回款和销售旺季,五粮液业绩持续增长更加确定,实现全年发展目标可期。

投资者持续看好五粮液


  为加大优质基酒的储能,五粮液近年来一直不断投入酒库工程建设,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2020年7月,五糧液启动12万吨生态酿酒项目(一期)。预计到“十四五”末,将实现40万吨的原酒生产能力。按照五粮液基酒优质酒得酒率为10%-15%计算,工程完工后第八代五粮液产能有望超过4万吨,将成为五粮液未来增长的着力点,实现稳中有进、进中有优的高质量发展。
  根据五粮液三季报显示,截至2021年9月末,公司在建工程投入23.02亿元。从数据分析来看,五粮液先前规划的“30万吨陶坛陈酿酒库一期工程”“成品酒包装及智能仓储配送一体化项目”“勾储酒库技改工程项目”等提质增效项目正加速推进,或即将完工投产。
  五粮液方面表示,上述重大在建工程项目是既有利于当前又奠基长远的系统性安排,是五粮液一系列变革中的重大举措,将为五粮液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后续保持稳步增长释放潜力。
  随着业绩向好,机构投资者持续看好五粮液。2021年三季度末,前十大股东中有三大股东大幅增持五粮液,持股比例进一步提升。
  具体来看,招商中证白酒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由上半年末的0.88%增持至1.40%,在前十大股东排名中,由中报的第6位上升为第5;易方达蓝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由0.77%提升至0.81%;景顺长城新兴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由0.48%提升至0.6%。
  截至三季度末,五粮液股东总户数为56万户,相比上半年末的41.7万户进一步增加,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同时,五粮液获多家券商作出的增持评级。华创证券在最新研报中指出,五粮液品牌优势未变,公司步调理性克制,第八代五粮液量价平稳,品牌稀缺性及业绩持续性较强,随着渠道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未来增长将更具确定性。考虑到公司高质量增长的确定性,估值回落反倒给予价值配置良机,维持目标价300元,维持“强推”评级。
  浙商证券在最新研报中指出,2017年-2020年为五粮液改革基础期,接下去两年才是措施真正产生协同效用、红利迅速释放时期。千元带的持续扩容保证了量价提升空间,批价提升幅度及产品高端化速度均或超市场预期;中长期看,千元带的持续扩容保证了量价提升空间,批价提升幅度及产品高端化速度均或超市场预期,同时多措支持下渠道利润的增厚为经营实现正循环奠定基础。未来五粮液业绩兼备高确定性、成长性及改革标杆地位,将推动估值中枢进一步上移。
其他文献
在精选层挂牌的企业当中,有多家药械企业涵盖医疗器械、创新药、中成药、兽用生物制品等多领域。图/中新  北交所开市进入倒计时。  最近一个月,三元基因董事长程永庆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忙碌,他先后参加了多场有关北京证劵交易所(下称“北交所”)的主题活动。  自2021年9月2日宣布设立北交所以来,其相关配套业务规则及制度、系统测试等工作正加速推进。11月2日晚间,北交所正式发布交易规则、会员管理规则及3
期刊
多项政策指向了医药领域的不正之风,对医疗领域的灰色交易关系网打击力度呈现加大趋势。图/IC  2021年前三季度,已有至少19名卫健系统的官员、60名医院院长因腐败问题受到查处。其中,近六成涉嫌受贿、权钱权色交易,32人的腐败与医药、医疗设备采购有关。  9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最高人民法院等六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受贿行贿一起查的意见》,将医疗和食品药品列为查处重点。  《财经》记者梳理公开资
期刊
2021年1月,百济神州与诺华就PD-1抗体的授权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前者将得到6.5亿美元的首付金额与22亿美元的总交易金额。这笔交易,拉开了2021年中国药企海外授权(License-out)的序幕。  8月8日,荣昌生物宣布与西雅图基因达成全球独家许可协议,后者将开发和商业化ADC新药维迪西妥单抗。荣昌生物获得的潜在收入总额将高达26亿美元,包括2亿美元首付款和最高可达24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
期刊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与国家政策的不断支持推动下,互联网医疗迎来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作为一种新型医疗模式,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对互联网医疗平台的服务质量与管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方面,互联网平台把医疗服务从医院扩展到院外,从线下单纯的“一对一”管理,变成持续的“一对多”管理,不仅让医疗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同时也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广度、深度以及整体水平。  另一方面,慢病管理
期刊
OPPO CEO陈明永。  在手机硬件大创新暂难破局、市场饱和后,消费类电子公司比拼的赛场早已不局限于手机。在战火蔓延至IoT后,健康领域成为了下一个赛点。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人们健康意识提高、人口老龄化加速,中国健康产业的市场规模快速扩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报告显示,中国医疗大健康市场规模已达到13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3%,已是全球第二大市场。  “我们一直在思考,在这种历史时
期刊
2015年8月,成都一对夫妻为照顾生病的古牧犬,打地铺住进宠物医院月余。图/视觉中国  “我第一次养猫带它看病的时候,害怕得哭了。”  这是她长大后第一次当着长辈哭。李一一(化名)顾不上考虑要花多少钱,她只想自己的猫能平安。作为95后,她将自己的猫看作是朋友、值得爱护的孩子。  现在,她给猫咪脖子上挂一条刻着“平安”的项圈。“迷信一波。”李一一自我调侃。  这些出生在1995年-2009年之间的“
期刊
医疗服务,从来都不是单纯的消费型商品。  医保、医院和患者之间的关系,总让人无法一言道出。“永远有矛盾。”一位医保系统人士这样说,但又是一种共生关系。  因此,医保与医院的角力也从未停歇。在支付过程中,各自的力量此消彼长,一度经历过矛盾最突出的时刻——医院公开称因医保额度不够,无法收治病人。  这让推行新一轮医疗费用支付改革方案的人非常谨慎。  支付方式一直被视为医疗机构、医保和患者之间的杠杆,引
期刊
四年前,远毅资本合伙人杨瑞荣投资了刚成立不久的数坤科技。那时,这家医疗AI企业只有毛新生和马春娥夫妻俩,以及一份计划书。  “哪怕比其他天使项目贵,我也觉得值。”杨瑞荣敢于如此早期地投资一家医疗AI企业,一方面看好行业的未来,另一方面是对前IBM首席科学家毛新生的认可。  这是2017年医疗AI融资的一个缩影。  一位行业从业者曾笑称,之前,医疗AI领域的大部分公司主要通过使用公开数据集对公开模型
期刊
大街上的灵车经过,家长们会遮住小朋友的眼睛,担心看到“脏东西”。生老病死,最后一环总是成为一个禁忌话题。  可有这么一群人,每天与死亡打交道,负责遗体接运、遗容整理、火化、告别仪式……这似乎与“不吉利”挂钩,所以,很多时候他们都不谈论自己的职业。  他们是入殓师。  在北京工作的小林,对这一群人一直心存感激,因为十年前,他们让拉扯小林长大的外婆体体面面、有尊严地为自己的生命画上句号。  那时候家人
期刊
2021年2月9日,海南三亚市一家医院的心脏支架手术现场,医护人员展示集采后的“百元级”心脏支架。图/人民视觉  近年来医保改革持续推进,“集中带量采购”成为绕不开的话题。目前,国家集采已从最初的药品领域,进一步向器械、诊断延伸,并自上而下地深刻影响着医疗服务终端业态。从医疗大健康产业到资本市场,都不得不正视集采所带来的影响。  鉴往知来,向史而新。在集采已步入常态化的当下,变革既带来了挑战,也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