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繁华了我的整个青春

来源 :中学生博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axia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番外:有朋自远方来,瞧把我们得瑟的!
  2013年末,春艳姐敲门说,我给你带来一个人。然后来自海南的邓帅哥就出现了。他从零上二十几度的天气,跨过整个地图的距离,来到零下二十几度的长春读大学,推开清华路156号的大门,与我们温暖相聚。爱小博的你赠予我们的,是这个冬天最温暖的动力!
  【开始的开始】
  我所钟爱的杂志,有着一个很清新的名字——《中学生博览》。迷恋她的那一大群孩子叫铂金,铂金与铂金之间叫博友,我们都亲切地称呼她小博。很高兴自己还能赶在成年的末班车启动之前成为这个庞大家族中的一员。
  我承认自己的兴趣来得比较晚,一直到高二以后才从浑浑噩噩中伸着懒腰走出来。在学校阅览室林林总总的杂志中,随手拿起不起眼的小博,翻开后,我开始后悔:为什么现在才发现她?那种实实在在相见恨晚的感觉。
  于是,我前前后后跑进跑出阅览室只是为了找小博和找小博,把阅览室里的小博都看完之后,就毅然决然地跑去报刊亭寻找,最后终于在一个书店找到了她。
  她安然地躺在那里,沐浴着阳光,散发着青春的活泼与朝气,一如她纯净美好的样子。她的故事也只有青涩懵懂的学生才能真正读懂,她就是一首纯粹的学生时代的青春赞歌。
  【青涩的味道】
  对于让自己爱不释手的杂志,总是情不自禁地想要拥有她。清风明月的日子里,有她的陪伴才安心度过。自从找到了有小博的书店后,每次轻车熟路地走到那里,然后轻而易举地把她带回家。
  每次买小博的时候,总是希望碰见一个如阳光般捧着小博的女孩儿,这个女孩不一定倾国倾城,也不一定是窈窕淑女,但一定是充满活力的,看起来很阳光的。然后我会假装不期而遇的样子,自然而然地一起拿着同一本小博,相视一笑,大胆地说一声:“嘿,你也看小博?我们同是博友哦。”
  这个曾在我脑海里幻想过千万遍的预谋已久的场景,一直到我高中毕业都没有实现过。
  我知道,遗憾的出现,只是为了让你更怀念。
  【小博印记】
  我想对于自己喜欢的杂志,最大的幸福莫过于看到自己的文章出现在上面了。每次看着里面的故事,除了感受作者的酸甜苦辣外,也希望将来有那么一天,自己的文章也能够出现在上面,于是我开始尝试着把随笔投过去。
  对于投稿,我没有按要求写过,以前没有,现在也没有。记得最开始投的时候,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担心没有被编辑收到。后来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
  我觉得我是幸运的,只投了几篇文章就上了。不得不说等待的日子好漫长,长到我已经忘了是何时何地投的稿。当我拿到汇款单的时候还真是有点受宠若惊,更让我想不到的是,在我来到教室之前,巴掌大的单子已经被全班同学传看过。
  这是我仅投的几篇中的一篇,没想到就是这么不可思议地中了。话说当我的文章在班上被同学们争先恐后阅读的时候,还是有一点点高兴的。看着同学们看了笑得前仰后合时,我知道我成功了,用这么多时间坚持看书是正确的选择。
  【最后的最后】
  高三繁重的学习使我不得不放下了一切,投稿没心思,小博也都顾不上看了,不过写随笔的习惯我却始终坚持。
  我不知道我来吉林省来到长春上学,到底是不是因为这里就是小博的摇篮,可我又不能违心地说这其中和小博一点关系都没有。
  起初我所向往的地方是滨水的江南一带,在我填报志愿的那一天,才仓皇百度然后鬼使神差地报了吉建大。天知道我当时想的是什么?但是这其中多多少少还是受了小博的蛊惑吧!
  我曾离小博最近的天涯,就是十一假期去的重庆路了。当时拿手机导航了一下,重庆路与清华路的距离也不过几公里,只要我想去,爬也能爬到,只是我现在还没有准备好以怎样的姿态去面对她。
  人往往就是这样,对于远在天边的东西总是充满着期待,而当确确实实就在眼前的时候,又会有所顾虑。我在心里默念,等等吧,再等等吧,于是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她。
  只要青春在,从不怕等待。人生兜兜转转总是在等待,我们要在等待中学会成长不是吗?
  【博友的博友也是我的博友】
  通过小博,我认识了好几位朋友。曾经就有博友来到我高中的学校找我,见到博友活蹦乱跳地出现在我眼前时,真的是很开心很开心。通过博友还认识了同校的博友,当我在校园里无意中看到远处有人向我招手的时候,我也在拼命地向她招招手,透过温暖的阳光可以感受得出,她一定也和我一样笑得很开心。
  原来我与博友的距离,只是欠彼此的一个转身。
  我想一本杂志的价值,在于怎样去影响一个人。
  在已逝去的年岁里,我与小博一路陪伴,相约一春,在花开的阡陌,缓缓踏步从姹紫嫣红中走来。
  花零人远去,但拂一身香。
  在这个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季节里,独独遇见你,在我的光辉岁月里。
  时光深处的流光溢彩,青春里的花样年华。
  一季青春,一段过往。
  一本杂志,一段年华。
  编辑/围子
其他文献
三鹿奶粉事件让人们谈奶色变,经调查,三鹿等几大品牌固态和液态奶里均发现了三聚氰胺化学元素。这使不少爱喝牛奶的人不敢涉足牛奶,实在没有办法,有的人直接到数十公里外的奶牛场购买刚刚挤出来的新鲜牛奶,更有甚者,有的大户家庭为了图省事,索性自己购买奶牛,有的联合亲戚购买进行养殖奶牛。送奶工王鸿伟从中发现了商机,突然来了灵感,做起了奶牛销售生意,当起了“牛倒”,仅仅两个月时间,他从中赚到人民币60多万元。 
在我看来,成长是非常微妙、没有标准的一件事情。怎么说呢?就是它有时候其实无法用通俗的年岁来定义,比如你18岁了,或者你20岁了,是个法定的成年人了,但并不意味着你就真的长大了。毕竟这年头,光长年纪不长脑子的人也不是没有。  所以成长其实更多的是一个节点上的事情,可能是经历了某一件刻骨铭心的事情,也可能是一段掏心掏肺的对话,更可能只是一个毫无准备的瞬间。  于我而言,学会说“不”、学会拒绝别人的那个
有时候觉得,生活中某些小事情也是奇妙得很。比如我在边听着林侑嘉的《想自由》边翻开新一期的《中学生博览》,第一页碰上的便是春艳姐姐写的《想自由》。  “都不是自由人呐……”我盯着那三个字不禁喃喃细语着。  就在两个星期前,高三的师兄师姐们又一届毕了业,高考似乎离我也不那么远了。而我,整天漫无目的地坐在高一的教室里,只有手中的笔在纸上来来回回,停停写写,日子不知该用悠闲还是用空虚来形容。总是这样,任时
2010年各类选秀节目依然活跃在荧屏上,“快乐男声”、“花儿朵朵”、“星光大道”……借着这个平台,新星们一颗颗冉冉升起。其实选秀节目不是中国的专利,看看境外,原来全世界都在忙选秀呢!     苏珊大妈,我是传奇    来自苏格兰的一名乡村大妈苏珊,在英国ITV电视台的《英国达人》第一轮比赛中亮相。这位年龄有点大、长相有点糟、打扮有点老土的选手一亮开歌喉,所有人的眼睛都瞪大了。外表平凡却满怀梦想、才
我第一次看到陆言是在高一新生入校的开学晚会上。  陆言参演了戏剧社的社团节目。名字我给忘了,只记得那天的陆言着一件胜雪白衣,执扇而来。  舞台上的他迈着沉稳的步子,衣袂楚楚,轻飘得似乎真的是天上的神仙在云间散步。翡翠色的玉佩别在腰间,像是被注入了魂灵般一晃一晃的,格外显眼,仙气十足。他边轻摇着折扇边走来,长长的假发如墨色的绸缎一起一伏。我坐着的位置距离舞台较近,得以欣赏他好看的五官和如剑般锋利的眉
因为年纪越来越大了,觉得应该舍弃那些青春电影,但没忍住好奇,最终还是看了那部轰动一时的《我的少女时代》。看完有人很纳闷儿,男主为什么完美无缺的校花不选,偏偏喜欢一个笨笨的老是出丑的林真心。好了,这个“有人”就是我……原谅我脑回路奇特,加上脑洞开得太远收不住闸,想了半天我终于想起之前在某节心理选修课上听到的一个词儿,“出丑效应”,应用在这个事件上,或许能给出个合理的解释。  好好儿说的话,出丑效应又
推荐书籍:《奇迹》  作者: 是枝裕和  精彩书摘:上了二楼,航一把泳衣和浴巾挂在了晾衣杆上后,坐到书桌前,打开了今天的作业。看着“父亲的职业”那一栏,航一想,干脆写EXILE上去好了!我爸爸是EXILE的KENJI!结果,他既没有写EXILE,也没有写“不卖座的摇滚乐队”,而是写上了“公司职员”。航一又想叹气了。妈妈虽然很想念龙之介,却仿佛没有要跟爸爸和好的意思。  一句话推荐:比起看见流星、列
朴海镇:哈哈哈 都吃完了~~  【因为《传闻中的七公主》和《钱多多嫁人记》在中国人气高涨的朴海镇也在中国开微博啦,而且更新还很频繁呢,最近正在和李英雅一同拍摄电影《雪海》,拍戏空档,还不忘记搞怪,这图貌似是在吃回转寿司?虽然寿司不太容易吃饱,这也太夸张了,还分步骤拍摄,吃前——吃中——吃后……网友都大呼,吃的完么?不过唬谁呢,明明三张照片盘子里的东西就没怎么动过,装出一副快撑死的样子。无语- -…
这个世界是讲筹码的吧,有的人想持平,我只想尽兴。更多时候,不是我有钱了所以去买一管贵得要死的口红,而是我太喜欢那管口红得不到它我会死,所以我努力让自己有钱到能负担起它的价格。  [1]  在上海呆了大半年,最大的长进就是吃辣不长痘。入学之初,每次跟舍友们出去胡吃海喝,她们点的都是“重辣”“超级辣”“变态辣”,我的“微辣”显得那么不合群。过个年回来,T厨娘附身,搞来锅碗瓢盆煮她家乡有名的螺蛳粉给我吃
冬日的星期一,总是迷漫着一股容易让人懒散的气息。好吧,起床。被窝是青春的坟墓。七堇年如是说。六点三十分,嗯,再赖赖……  依稀听到有人说七点了。才七点哪……七点!糟了!  掀开棉被,迷糊中带着些清醒——被刺激到的清醒。赶紧梳理凌乱的头发——幸好是短发;赶紧换衣服——幸好是校服,不用挠头苦冥得如何搭配。  一系列的手忙脚乱,像小丑鸭(不是丑小鸭,毕竟它最后是高贵的天鹅)被追打般慌乱。  七点二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