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要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英语教学要从枯燥讲解、死记硬背方式中解脱出来。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让学生参与交流、体验感知,并发现语言规律的形成。基于这一理念,笔者在教学中大胆尝试以“合作、交流”为主体的小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语言生活情境,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
语言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出发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使学生在原有的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得到深化发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是有效学习的基本条件。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主动性为基础,为学生提供协作互动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创造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充分利用同桌商讨、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等形式,让学生互动、互教、互学,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案例一】
将学生喜欢的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快乐的营地。讲述外延版英语选修七Module 5 Simon Wakefield’s Yunnan Diary,本节课的内容是一个外国人在云南的旅游经历。阅读之后,教师精心设计了一个homework, 内容是:假如你们是快乐大本营的五个主持人,面对被邀请到快乐大本营做客的嘉宾,你们会提问他们什么样的问题?小组积极讨论并上台表演。内容一出,整个课堂沸腾了,由于学生特别喜欢看快乐大本营,让他们自编自导一期快乐大本营,心情非常激动。他们根据教师的要求分组进行讨论、编排,积极备战,然后一组组上台表演,表演后选出最佳表演小组。
此次活动设计新颖,能及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将所学知识与现实情境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交流与运用的能力。
二、合理搭配合作小组,形成良好的语言氛围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小组成员搭配,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不断交流合作、相互帮助和支持中感受友谊,从而学会与人交往与合作。给小组设计富有特色的名称;进行角色分配,如组长、观察员、记录员、报告员等;进行工作分工,使每一成员所负责的任务成为整个任务不可或缺的环节;共享资源,建立互相制约的奖励制度等。
【案例二】
学习外延版选修七Module 6 Th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一节,课堂的内容是世界文化遗产。教师创设情境,提问学生:假如你是一名人大代表,你将会提出什么样的建议?活动一出,小组积极讨论,由组长记录,其他同学积极献策,并把结果汇报给大家。
本次活动,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真正发挥了“人大代表”的作用。甚至口语表达并不理想的学生也大胆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三、恰当选取教学内容,积极开展探讨活动
合作交流不仅是专用来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更应该用于解决难点知识和重点知识。教师在适当的引导后,让学生合作探索,运用集体的智慧去攻克难关。所以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针对性,要结合教学实际内容,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探究和讨论价值,問题要有开放性。学生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有些问题需要通过合作探究,运用集体的智慧去解决。
【案例三】
英语选修八Module 1 Antarctica,这篇文章较难,充分利用小组教学的优势,让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有任务,自己动脑或者合作解决较难的问题,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有学生提问,第三段最后一句中stand out against 是什么含义? 问题一提出,就有学生就站起来帮他解决了。整节课都是学生提出问题,大家齐心协力解决问题,学生成了学习的真正主人,课堂效率较高。
总之,合作交流,不仅能够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还有助于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不断提高。因此,合作交流要讲究方式方法,切实保护学生合作交流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做到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相互提高。合作交流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的重要形式。教学中,应该不断探索和研究,使合作交流和小组教学更加完善,更合理,更有效,让英语课堂始终奏响“合作、交流”的和旋。
一、创设语言生活情境,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
语言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出发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使学生在原有的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得到深化发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是有效学习的基本条件。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主动性为基础,为学生提供协作互动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创造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充分利用同桌商讨、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等形式,让学生互动、互教、互学,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案例一】
将学生喜欢的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快乐的营地。讲述外延版英语选修七Module 5 Simon Wakefield’s Yunnan Diary,本节课的内容是一个外国人在云南的旅游经历。阅读之后,教师精心设计了一个homework, 内容是:假如你们是快乐大本营的五个主持人,面对被邀请到快乐大本营做客的嘉宾,你们会提问他们什么样的问题?小组积极讨论并上台表演。内容一出,整个课堂沸腾了,由于学生特别喜欢看快乐大本营,让他们自编自导一期快乐大本营,心情非常激动。他们根据教师的要求分组进行讨论、编排,积极备战,然后一组组上台表演,表演后选出最佳表演小组。
此次活动设计新颖,能及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将所学知识与现实情境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交流与运用的能力。
二、合理搭配合作小组,形成良好的语言氛围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小组成员搭配,让学生在与同伴的不断交流合作、相互帮助和支持中感受友谊,从而学会与人交往与合作。给小组设计富有特色的名称;进行角色分配,如组长、观察员、记录员、报告员等;进行工作分工,使每一成员所负责的任务成为整个任务不可或缺的环节;共享资源,建立互相制约的奖励制度等。
【案例二】
学习外延版选修七Module 6 Th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一节,课堂的内容是世界文化遗产。教师创设情境,提问学生:假如你是一名人大代表,你将会提出什么样的建议?活动一出,小组积极讨论,由组长记录,其他同学积极献策,并把结果汇报给大家。
本次活动,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真正发挥了“人大代表”的作用。甚至口语表达并不理想的学生也大胆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三、恰当选取教学内容,积极开展探讨活动
合作交流不仅是专用来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更应该用于解决难点知识和重点知识。教师在适当的引导后,让学生合作探索,运用集体的智慧去攻克难关。所以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针对性,要结合教学实际内容,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探究和讨论价值,問题要有开放性。学生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有些问题需要通过合作探究,运用集体的智慧去解决。
【案例三】
英语选修八Module 1 Antarctica,这篇文章较难,充分利用小组教学的优势,让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有任务,自己动脑或者合作解决较难的问题,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有学生提问,第三段最后一句中stand out against 是什么含义? 问题一提出,就有学生就站起来帮他解决了。整节课都是学生提出问题,大家齐心协力解决问题,学生成了学习的真正主人,课堂效率较高。
总之,合作交流,不仅能够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还有助于学生英语表达能力的不断提高。因此,合作交流要讲究方式方法,切实保护学生合作交流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做到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相互提高。合作交流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的重要形式。教学中,应该不断探索和研究,使合作交流和小组教学更加完善,更合理,更有效,让英语课堂始终奏响“合作、交流”的和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