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诚信,《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诚,信也”,“信,诚也”。所谓诚信就是要诚实守信,为人处事不隐瞒欺诈,不弄虚作假。
改革开放30多年了,企业诚信经营,这一老话题却始终没有过时。企业诚信缺失,演绎出了多少悲惨的故事,演变成了中国企业久治不愈的沉疴。面对这种状况,我国一直在加大市场治理力度,规范市场行为,健全市场机制,提高法制意识等,并取得了一一定的成果。但我们还应当看到,现实生活中,诚信的有无与利益的得失往往不是人们所理想的直接对应关系,所以那些只追求眼前利益的企业就视诚信为无足轻重,可有可无。这样,诚信就成了一些企业任意摆布的东西,要求别人时讲诚信,桌面上讲诚信,而一旦遇到利益的诱惑,讲不讲诚信那就另当别论了。甚至在一些人眼里,诚信就是笨、就是傻,更谈不上什么美德,再加上社会对他的约束不力,他们在失信的道路上就越走越远。因此,近年来我们经常看到,因为赖账被拉上“黑名单”者有之,因为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被拉上“黑名单”者有之,因为偷逃税收被拉上“黑名单”者有之,因为违规排污被拉上“黑名单”者有之……而所有这些都与企业诚信脱不掉干系。
其实,我们是一个重视诚信的民族,在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关于诚信的论述非常深刻。孔子就说过:“诚者,乃做人之本,人无信,不知其可。”韩非子也说:“巧诈不如拙诚。”在这些先哲看来,诚信是一个人立身安命之根本,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企业如人,如果企业连起码的诫信意识都没有,那么市场经济将是无序的,市场竞争也不会是公平的,企业自身也必然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我们知道,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是诚信经济,失去了诚信的企业犹如大厦座落在沙滩之上。
据报载,2009年6月16日,在“质量和安全年”质量诚信论坛上,质检总局透露,我国将建立“国家质量信用信息网”,实施质量信用“黑名单”制度,将发生质量安全事故、违法违规情节严重的企业纳入“黑名单”,实行严格监管,对外发布。同时,《企业质量信用等级划分通则》国家标准将于11月1日起開始实施。这说明,企业经营中的诚信问题,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极大关注;同时说明,“黑名单”这一特殊形式,为我们治理企业诚信问题打开了一条新的思路。
“黑名单”,在急切召唤着企业诚信意识。国内外的实践表明,“黑名单”不仅仅是把有污点的企业记录在策,并昭示社会,更是在提醒和告诫人们,诚信是企业经营的一条底线,无论做什么事,无论遇到什么问题,也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逾越这条底线。换言之,诚信是企业经营和参与市场竞争必须具有的起码道德,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备素质。一个立志要做强做大的企业,一个把促进社会发展与和谐,把满足广大消费者需要为己任的企业,一个想成就自己的品牌、树立良好市场形象的企业,一定要坚守诚信的底线,把讲诚信视为企业生命一样的重要。而曾经有过失信行为,或许还因此获得了蝇头小利的企业,万万不可抱着侥幸的想法,更不能坚持错误的行为,今天“黑名单”上失信者的结局,或许就是你明天的下场。不能一失足成千古恨,只有回归到诚信经营的正确道路上,才是企业的光明前途。
对不诚信者毫不留情的惩罚,是“黑名单”一个明确的目的。“无诚则有失,无信则招祸”。不讲诚信者不但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也必然会受到社会的唾弃。不管什么企业,如果由于它的不诚信经营给利益相关者造成了损失,给市场经济秩序带来恶劣影响,“黑名单”将把它曝光示众,它的行为就必然要受到社会的谴责,而且也注定要为自己的不诚信行为付出沉重代价。一个小小的“黑名单”体现出的首先是惩罚,是对不按游戏规则办事者的惩罚,同时也是一个特殊的教育。它告诫人们,以抛弃诚信原则去追逐私利的做法,定会以损人开始,以害己告终。
“黑名单”,就是提供给企业的反面教材。因此,有关部门要做足“黑名单”这篇文章,要把围绕“黑名单”的相关信息以各种形式通报给企业,让更多企业不仅知道谁上了“黑名单”,而且要知道思想根源、错误教训和严重后果。这种教育是鲜活生动深刻的,比单纯的说教不知要强多少倍,对企业培育诚信文化、恪守职业道德都大有好处。
尽管我们不能说“黑名单”之外的企业都是诚信楷模,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上了“黑名单”的企业必有失信之处。因此我们说,“黑名单”为企业划出一条诚信的底线,作为一个企业,首先要守法,要讲诚信,这条底线,须臾不可逾越。
改革开放30多年了,企业诚信经营,这一老话题却始终没有过时。企业诚信缺失,演绎出了多少悲惨的故事,演变成了中国企业久治不愈的沉疴。面对这种状况,我国一直在加大市场治理力度,规范市场行为,健全市场机制,提高法制意识等,并取得了一一定的成果。但我们还应当看到,现实生活中,诚信的有无与利益的得失往往不是人们所理想的直接对应关系,所以那些只追求眼前利益的企业就视诚信为无足轻重,可有可无。这样,诚信就成了一些企业任意摆布的东西,要求别人时讲诚信,桌面上讲诚信,而一旦遇到利益的诱惑,讲不讲诚信那就另当别论了。甚至在一些人眼里,诚信就是笨、就是傻,更谈不上什么美德,再加上社会对他的约束不力,他们在失信的道路上就越走越远。因此,近年来我们经常看到,因为赖账被拉上“黑名单”者有之,因为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被拉上“黑名单”者有之,因为偷逃税收被拉上“黑名单”者有之,因为违规排污被拉上“黑名单”者有之……而所有这些都与企业诚信脱不掉干系。
其实,我们是一个重视诚信的民族,在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关于诚信的论述非常深刻。孔子就说过:“诚者,乃做人之本,人无信,不知其可。”韩非子也说:“巧诈不如拙诚。”在这些先哲看来,诚信是一个人立身安命之根本,是做人的基本道德。企业如人,如果企业连起码的诫信意识都没有,那么市场经济将是无序的,市场竞争也不会是公平的,企业自身也必然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我们知道,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是诚信经济,失去了诚信的企业犹如大厦座落在沙滩之上。
据报载,2009年6月16日,在“质量和安全年”质量诚信论坛上,质检总局透露,我国将建立“国家质量信用信息网”,实施质量信用“黑名单”制度,将发生质量安全事故、违法违规情节严重的企业纳入“黑名单”,实行严格监管,对外发布。同时,《企业质量信用等级划分通则》国家标准将于11月1日起開始实施。这说明,企业经营中的诚信问题,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极大关注;同时说明,“黑名单”这一特殊形式,为我们治理企业诚信问题打开了一条新的思路。
“黑名单”,在急切召唤着企业诚信意识。国内外的实践表明,“黑名单”不仅仅是把有污点的企业记录在策,并昭示社会,更是在提醒和告诫人们,诚信是企业经营的一条底线,无论做什么事,无论遇到什么问题,也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逾越这条底线。换言之,诚信是企业经营和参与市场竞争必须具有的起码道德,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备素质。一个立志要做强做大的企业,一个把促进社会发展与和谐,把满足广大消费者需要为己任的企业,一个想成就自己的品牌、树立良好市场形象的企业,一定要坚守诚信的底线,把讲诚信视为企业生命一样的重要。而曾经有过失信行为,或许还因此获得了蝇头小利的企业,万万不可抱着侥幸的想法,更不能坚持错误的行为,今天“黑名单”上失信者的结局,或许就是你明天的下场。不能一失足成千古恨,只有回归到诚信经营的正确道路上,才是企业的光明前途。
对不诚信者毫不留情的惩罚,是“黑名单”一个明确的目的。“无诚则有失,无信则招祸”。不讲诚信者不但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也必然会受到社会的唾弃。不管什么企业,如果由于它的不诚信经营给利益相关者造成了损失,给市场经济秩序带来恶劣影响,“黑名单”将把它曝光示众,它的行为就必然要受到社会的谴责,而且也注定要为自己的不诚信行为付出沉重代价。一个小小的“黑名单”体现出的首先是惩罚,是对不按游戏规则办事者的惩罚,同时也是一个特殊的教育。它告诫人们,以抛弃诚信原则去追逐私利的做法,定会以损人开始,以害己告终。
“黑名单”,就是提供给企业的反面教材。因此,有关部门要做足“黑名单”这篇文章,要把围绕“黑名单”的相关信息以各种形式通报给企业,让更多企业不仅知道谁上了“黑名单”,而且要知道思想根源、错误教训和严重后果。这种教育是鲜活生动深刻的,比单纯的说教不知要强多少倍,对企业培育诚信文化、恪守职业道德都大有好处。
尽管我们不能说“黑名单”之外的企业都是诚信楷模,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上了“黑名单”的企业必有失信之处。因此我们说,“黑名单”为企业划出一条诚信的底线,作为一个企业,首先要守法,要讲诚信,这条底线,须臾不可逾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