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伦理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思考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607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责任伦理要求行为者对自己的行为主动承担责任,强调责任的前瞻性和自律性。高职院校学风的好坏,与学生本身的责任伦理密切相关。加强学生的责任伦理教育、强化辅导员和任课教师的责任伦理意识、建立健全辅导员与任课教师的学风建设联动机制是解决当前高职院校学风不良问题的有效路径。
  [关 键 词] 责任伦理;高职院校;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1-0032-02
  一、责任伦理的内涵
  德国著名哲学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于1894年最早提出了责任伦理这一新的伦理模式,这种新的伦理模式关注的是行为者行为的全过程,以及对行为产生的后果,它要求行为者对自己行为的目的、过程及结果主动承担责任。[1]一方面,责任伦理强调责任的前瞻性。责任伦理在评价当前已经发生的人的行为时,要求行为人不仅要对当前发生的行为承担责任,还要就尚未发生的事情提前限定职责。其本身是一种前瞻性的预防责任,强调对将来行为责任的一种超前性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评价。另一方面,责任伦理强调责任的自律性。责任伦理的主体行为是基于自由与必然、权利与义务的正确认识,在尊重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和主体自身的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做出选择,最后对主体和主体行为造成的后果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一般来说,责任伦理由以下四个要素构成:
  一是责任认识。责任认识是指个体对自身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内容和意义有充足的认识,以及在履行责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判断、领悟、选择等能力。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对自己应尽的责任首先要有正确认识,其涉及的是价值观和是非观。若一个人具有高尚的价值观和明晰的是非观,其通常对事对人很负责任,并乐于助人。相反,一个是非观念不分、凡事只愿索取的人,在对待责任上通常都是能过则过,敷衍了事,只注重名利得失,甚至可能违背社会道德去追求名利,最终成为社会的败类。责任认识包括责任知识和责任能力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责任知识,即个体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认识,以及对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对自己等应承担责任的认识。另一方面是责任能力,即个体在对责任的意义及自己所应承担具体责任有了充分认识后,形成的能用实际行动履行责任的具体能力。
  二是责任情感。责任情感即责任感,是责任行为产生的原动机制,是个体对自己在承担人类社会和自身责任中做出的行为选择、行为过程以及其后果是否符合内心需要而产生的不同态度的情感体验。[2]责任情感作为人的主观情感体验,是在对责任有一定认识的前提下形成的,是个体对社会价值、自我价值是否实现的一种倾向性反应。通常而言,个体对自己在满足社会的要求上的认知程度越高,其就越具有责任情感。
  三是责任意志。责任意志即个体在对自己角色和社会要求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做出行为选择,并使之符合社会要求的意愿,是责任当事人为了能够履行一定的責任行为或达到一定责任目标所进行的主观自觉的不懈努力。责任的履行,责任履行者也一定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挫折,而要克服因挫折而产生的各种负面不利情感,这就需要责任履行者具有坚定的责任意志,这样才能使责任履行主体将行为继续下去。否则,如果责任履行主体缺乏坚定的责任意志,往往很难将责任行为继续下去,进而中断责任行为。
  四是责任行为。责任行为即个体在具备一定的责任认识、稳定的责任情感、坚定的责任意志的前提下,在实践中完成责任的行为。责任行为是责任伦理的最终指向和整个责任履行中的关键环节,它的实施结果成功与否与责任意志密切相关,主体的责任意志越强,责任行为的履行效果和时间就越长。
  二、责任伦理与学风建设的关系
  随着教育的普及以及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学风问题也逐渐引起重视。通过以往各高职院校的问卷调查来看,高职院校的学风总体呈现较好的状态,但高职院校的学风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学习动机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良等方面。对其形成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学风不良是由多方面原因共同造成的。这些原因主要有:学生的责任意识缺失、学校的管理滞后、社会环境和校园文化氛围差、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等。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学生本身的责任意识缺失是关键,如果高职院校学生都能把搞好学习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来认识和理解,高职院校的学风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因此,学生的学风好坏,与其本身的责任伦理密切相关。一方面,这种责任伦理使学生在学习中都是依靠自己的内在动力来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即使没有学校的严格管理,他们也会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自觉地遵守学校的规定,完成自己的学业。即使学校的办学条件不能充分满足自己的愿望,他们也会采取理解和宽容的态度,不会因此产生埋怨情绪,只是希望学校提供较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这种责任伦理表现在学生在处理与学校和教师、同学的关系时,对己严、待人宽的态度,对自己永远是高标准严要求,他们非常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的要求,自觉、刻苦、认真搞好学习,等到大学毕业时,向社会、家庭、学校交一份满意的答卷。这样,责任伦理就从学生刚刚进校那一天起,到走向社会都会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这是优良学风得以形成和延续的前提和基础。当然,基于责任伦理这样的前提,在高职院校的学习生活中,学校的作用和教师的作用自然不能等闲视之,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提供帮助、教育和创造好的环境条件,是优良学风形成的不可或缺的必然组成部分,因为作为管理者、教育者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应属于责任伦理制约的范围,当我们在强调学风建设时,一定要重视学校管理和教师教育所能起到的重要作用。
  三、责任伦理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学风建设路径选择
  责任伦理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提供了新的视野,这种以后果为导向的事先责任,要求责任主体具有前瞻性和自律性的责任意识,不能只具有消极被动的责任意识。一方面要求高职院校学生将学习当成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形成自律。另一方面,要求高职院校强化外部机制,加强辅导员和任课教师的责任意识,并建立健全辅导员与任课教师的学风建设联动机制,促使学生积极履行学习责任。   (一)加强学生的责任伦理教育,营造优良学风
  学风建设不管是教育还是管理,最根本的一点在于学生自身,就是要使学生在学习上自觉,将认真学习、刻苦钻研作为自己的责任并不懈努力。显然,在责任伦理的主导下,高职院校学生的学风建设将会大大减轻学校和教师的压力和负担,所以通过加强学生责任伦理教育,提高学生的责任认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志和情感,进而作出责任行为。首先,注重课堂教学渗透,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要抓住思政课这一主阵地、主渠道,根据学生的年级、成长需要、时代变化等,深化责任伦理教育内容,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同时,还要将责任伦理教育与专业教学相结合,把专业的科学性与责任伦理教育整合统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责任伦理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带入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其次,注重榜样示范引领,培养学生的责任情感。一方面要通过优秀教师的人格来感染学生,以优秀教师的高度责任感催发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另一方面,以典型人物的事迹来影响学生,用典型人物的事迹中的道德力量和伦理精神来感化学生,培养学生的责任情感。再次,注重环境氛围渲染,培养学生的责任意志。可通过积极开展各项“责任主题”活动,增强学生的强烈的责任感,锻炼责任意志,提高责任能力;通过在大学生学习、生活环境中营造良好的责任氛围,如标语、文化走廊、名人塑像等,时刻提醒、鞭策和激励学生要对自己负责,对他人和社会负责。
  (二)强化辅导员的责任伦理意识,助力学风建设
  辅导员必须高度重视自身角色和工作对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塑造职业形象和人格魅力,以责任意识为核心形成职业价值和工作态度。[3]一方面,学校在学风建设中,要强调辅导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辅导员培训中注重其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能力素质的提升,并将之作为辅导员工作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辅导员自身要深刻理解加强学生责任教育的重要性,在日常的学生工作和自身能力培养中有意识、着重地加强教育,尤其要关注和加强对特殊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要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加强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纠正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精神、学习效果等方面的偏差和错误,引导其改正,从而推动学风建设的深入开展。
  (三)强化任课教师的责任伦理意识,强化学风建设
  优良学风的构建需要任课教师以负责任的姿态积极参与。任课教师由于专业知识强,专业理论水平高,是学校教学实践的直接主体,是学生接收专业知识学习的最直接教育者,因此,任课教师对学风建设有着直接影响,加强他们的责任意识也意义重大。一是任课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首先着重于学生的学习责任意识的培养,以此为前提进而传道授业解惑,这样才能真正保证上课质量;二是任课教师要在平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掌握一些辅导员难以获得的学生学习方面的更加深层次的信息和学生对专业学习更加真实的反馈,从而能更有针对性地改進自身教学;三是学校和高等教育相关部门应该深化高等学校任课教师职称评选、绩效考核、评优评奖等面的制度机制,突出教学的重要性,使教师真正回归到“传道授业解惑”的本质地位。
  (四)建立健全辅导员与任课教师学风建设联动机制,形成学风建设合力
  只有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形成工作合力,才能确保学风建设保持长久的实效。学风建设涉及高校学生工作和教学两大系统,缺少了二者中的任何一环,学风建设效果都将大打折扣,甚至学风建设的相关措施都无法推行。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分别是学生工作和教学活动的两大主体,二者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缺一不可。因此,建立健全辅导员和任课教师的学风建设联动机制,使他们发挥各自的工作特点,优势互补,形成有机整体,才能更好地配合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提升学生责任意识教育效果,共同推进优良学风的培养。[4]
  参考文献:
  [1]毛羽.凸显“责任”的西方应用伦理学:西方责任伦理述评[J].哲学动态,2003(2).
  [2]段志光.大学生心理教育[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0:50.
  [3]刘娇,张迪.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责任意识建设研[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3(4).
  [4]贺国元.高校学风建设中辅导员和专职教师的责任差异[J].宁波大学学报,2015(2).
其他文献
从全域旅游视域出发,以浙江奉化溪口镇为研究对象,以溪口镇发展全域旅游的现实条件和必要性分析为基础,提出溪口镇发展全域旅游的内涵,并从全域旅游的全(交)通模式、全业模式
小波是公司里的大红人,业绩谁也撵不上。人际关系如鱼得水,更难能可贵的是年纪轻轻就独当一面,从客户到老总,似乎里里外外的每个人都围着小波转。大家说那是小波稳重老成,给人信任感,有一种能征服别人的独特魅力。小波听说了,笑着拍着我的肩膀,说:“哪里有那么玄乎,告诉你——三个‘红’的秘诀!”    秘诀一:记得    小波最初是搞维修保障的学徒,不过他对技术不感兴趣,而是喜欢和人打交道,于是干脆就转行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