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龙斌,福建省泉州市第七中学校长,中共党员,特级教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管理学硕士,全国中学教育科研联合体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名师培训对象,福建省中学骨干校长,福建省优秀教师,省级语文学科带头人,福州师范大学兼职副教授,泉州市优秀青年教师,鲤城区优秀人才。主持7项国家级、省级课题研究,发表多篇论文,在教育管理和语文教学上有独到的见解与理念,多次应邀到高校和中学作报告、开讲座,对学校教育科研和教学质量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被认为是我国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关键,同样道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之一。我校作为福建省示范高中、新课程省级样本校、清华大学基地校、汉语国际推广学校,近年来在高考、奥赛、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综合素质、学校发展的国际化等各方面均取得突出成绩,这是我校注重抓课堂关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结果。总结经验,我们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做到“以人为本”。
一、将“以人为本”建设为校园文化内容之一
1.理念到位
文化的形成必须具有一定的理念,课堂文化是形成校园文化的基本单位之一,课堂的“以人为本”思想必须具有以下理念。
(1)课堂是人的课堂
课堂要焕发生命的活力。课堂不是教材的课堂,不是机器的课堂,课堂存在教与学两个主体,所以归根结底,人是起主导作用的,而教材、多媒体等都只是一种课程资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通过人来规定和完成。
(2)教师和学生是人的要素
课堂教学存在教与学的双方,即教师与学生,虽然有身份、年龄、闻道先后的不同,但都体现为“人”。换句话说,学生是人,教师也是人。所以也就有“平等”、“教学相长”、“学习的共同体”、“教师和学生发展性评价”等新的教师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3)课堂以学生为主体
“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加强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主动建构知识。“以学生为主体”能够提高课堂的效率,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此“以学生为主体”观点又常常成为许多教学设计的空话、套话。
(4)要做好“以学生为主体”,关键还在教师
“以学生为主体”作为新课程理念,为绝大多数教师所接受,成为好的教案、教学设计的标准之一,也成为课堂评价的内容之一。许多教师能在教案、教学设计中体现这一点,但在课堂教学实际中,学生主体仍然无法实现。可见,将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为主体”转化为课堂的教学行动,不同教师有不同的执行力,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我认为“学生主体”的实现关键还在教师。
(5)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课堂教学行动中,要更好地实现“学生主体”,提高课堂效率,就要求教师要提高执教艺术和执教水平,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是提高执教水平的根本。有如“源与水”的关系,这个“源”就是“人”,“人”的提高是整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水”是指执教水平,只有把“人”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才是解决了提高执教水平的“源头活水”。
(6)促进学生的发展
“以人为本”就是人人都要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发展的不同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新课程提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们也提出“让每一个家庭洒进一片阳光”、“不落下一个学生”,强调的都是关注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措施到位
(1)校园文化的整体熏陶
每所学校都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校园文化的整体熏陶来提高教师的德行和业务水平。校园文化中教风、校风、学研之风、工作作风等,首先应对教师的德行产生好的影响。当然,素质教育、德育被提到很高的地位,我国也在宏扬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在立身处事方面应率先垂范,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学三维目标中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不是用教学设计和教材教参就可以达到的,更多更直接的是从亲信其师,从教师的思想、言行中积累内化而来的,即使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两个目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也是促进其形成的有效因素。
(2)“以校为本”的培训和教研
“以校为本”的培训和教研,主要在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首先要有“校本”的概念,不管教师入校时的水平如何,都要立足于学校实际,考虑教师业务水平所需要的培训和教研,从而开展活动并实现目标。
第一,要有进行校本培训和教研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建立以校长室为领导,教务处、教研室、课程中心、现代技术中心等各部门具体负责,教研组、年段具体实施落实到教师个人的三级管理模式。
第二,在校长室、各处室做好领导、指导、服务工作的前提下,要充分调动一线教研组、年段在教研中的作用。建立教研组文化和年段文化,形成教研组、年段的和谐与同伴互助风气,使组内成员承担工作具有积极性和责任感,共同发展,胜任工作,积极创新,充满活力与竞争力。
第三,对教研组、备课组提出具体的工作目标和工作理念。一是围绕两大方面工作。一方面是学校和组内常规工作,如学期计划安排、每周教研组活动,奥赛学科的竞赛工作、语文学科的文学活动等;另一方面是创新工作,体现为能发挥本组特色和实效的系列工作,是自下而上、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自主性教研活动,如学科校本课程开发、名师、上级教研部门的交流、培训或教学活动。二是围绕四大板块工作。即高中升学、学生辅导、试题及解题等工作;竞赛,即理科的“奥赛”,文科的“特长生”、“特色生”的培养,以竞赛为载体,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辅导、训练;新课程,既要学习、转变观念,又要实践、求真务实、稳步推进,还要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走有本校特色和亮点的新课程实验之路;师资,一方面重点建设一支名师队伍,为打造名师建立各种机制,提供各种平台,另一方面培养青年教师,既坚持“以老带新、结对帮扶”的有效形式,又加强诊断和治疗,及时发展青年教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帮助和改进。 年段应充分发挥一个基础、完整、独立的教学管理单位的作用,在校本培训和教研中积极发挥作用。例如以班主任为召集人的科任教研形式,弥补了教研组教研培训活动的不足。前者关注了班级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后者关注的重点是教师和教学内容,有利于同一班级不同学科之间的协调。
(3)对学生的服务意识
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基础,以及针对“人人都要发展”的目标,就要为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使教学成为真正有效的教学。教师对学生要有一种服务意识,服务就是要取得一定的满意度,就要让每一个学生满意,每一个家庭满意,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二、课堂实施
1.教学设计体现人本思想
在设计中要改变只关注教学内容,不关注“人”的现象。要考虑学生原有的发展基础,班级的风气、习惯,并且考虑这些因素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对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程度的提高有什么影响,从而作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设计中要考虑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需要和学生主动、积极、愉快地参与教学的需要,以及激发学生在课外进一步学习、延伸兴趣的需要。
2.教学环节体现课前、课堂、课外的整体性与延续性
要将学习内容、分层要求贯穿于课堂前后,而不只是课堂内。课前指导自主合作学习,调查了解学生需解决的问题,指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自主合作地学习,解决自主合作学习能解决的问题。课堂要针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共同的问题、分层的要求,调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更为重要的是课外的延续性。一是通过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要求,布置练习、作业,让学生复习、巩固,举一反三;二是在课外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促其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效课外延伸的辅导与学习保证了教学的连续性,是提高下一节课课堂效率的重要方法。所以,我们强调教学环节要重视课外分层的辅导,一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不是在该节课内就可以达到和终止了的。
3.教学实施过程体现为刚性与柔性相结合
刚性是指按照预先的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柔性是指在教学中要根据课堂的即时情况进行动态的调整。所以,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教案)不是在课前完成的,而是在课堂中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并且在课后的教学反思中做好补充刻录,才能完成一个完整的教案。要重视课堂实际教学中对原教学设计(教案)进行的修改完善,这样才不会使课堂脱离学生实际,陷于刻板,没有针对性。
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十分困难,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一是要关注课堂中的学生,善于观察学生课堂的即时表现,做出教学的动态调整。这些即时表现有可能是学生的倦怠、困惑,有可能是学生的兴趣点,有可能是生发的内容,有可能是课进行下去的关键(如必要的方法、技能、态度),甚至有可能影响本节教学进度,这些都是预先的教学设计中没想到的。这时就不能刚性地再按照教学设计刻板地进行教学,而是要动态地调整,驾驭自如,解决了上述问题,这就体现教师的即时智慧。二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通过提高其实力塑造其人格魅力。教师专业的精深、知识的广博、思维的敏锐、观察的细致、待人的诚爱、谈吐的风雅、智慧与幽默,既有“入世”的精神,又有“出世”的态度,这些素质能培育出教师更好地驾驭课堂的能力。所以,归根结底,课堂的驾驭关键还在教师,需要教师的即时智慧。即时智慧的产生全在于教师练就的功底,即其综合素质。
(责任编辑 刘 颖)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被认为是我国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关键,同样道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之一。我校作为福建省示范高中、新课程省级样本校、清华大学基地校、汉语国际推广学校,近年来在高考、奥赛、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综合素质、学校发展的国际化等各方面均取得突出成绩,这是我校注重抓课堂关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结果。总结经验,我们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做到“以人为本”。
一、将“以人为本”建设为校园文化内容之一
1.理念到位
文化的形成必须具有一定的理念,课堂文化是形成校园文化的基本单位之一,课堂的“以人为本”思想必须具有以下理念。
(1)课堂是人的课堂
课堂要焕发生命的活力。课堂不是教材的课堂,不是机器的课堂,课堂存在教与学两个主体,所以归根结底,人是起主导作用的,而教材、多媒体等都只是一种课程资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通过人来规定和完成。
(2)教师和学生是人的要素
课堂教学存在教与学的双方,即教师与学生,虽然有身份、年龄、闻道先后的不同,但都体现为“人”。换句话说,学生是人,教师也是人。所以也就有“平等”、“教学相长”、“学习的共同体”、“教师和学生发展性评价”等新的教师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3)课堂以学生为主体
“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加强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主动建构知识。“以学生为主体”能够提高课堂的效率,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此“以学生为主体”观点又常常成为许多教学设计的空话、套话。
(4)要做好“以学生为主体”,关键还在教师
“以学生为主体”作为新课程理念,为绝大多数教师所接受,成为好的教案、教学设计的标准之一,也成为课堂评价的内容之一。许多教师能在教案、教学设计中体现这一点,但在课堂教学实际中,学生主体仍然无法实现。可见,将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为主体”转化为课堂的教学行动,不同教师有不同的执行力,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我认为“学生主体”的实现关键还在教师。
(5)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课堂教学行动中,要更好地实现“学生主体”,提高课堂效率,就要求教师要提高执教艺术和执教水平,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是提高执教水平的根本。有如“源与水”的关系,这个“源”就是“人”,“人”的提高是整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水”是指执教水平,只有把“人”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才是解决了提高执教水平的“源头活水”。
(6)促进学生的发展
“以人为本”就是人人都要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发展的不同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新课程提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们也提出“让每一个家庭洒进一片阳光”、“不落下一个学生”,强调的都是关注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2.措施到位
(1)校园文化的整体熏陶
每所学校都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校园文化的整体熏陶来提高教师的德行和业务水平。校园文化中教风、校风、学研之风、工作作风等,首先应对教师的德行产生好的影响。当然,素质教育、德育被提到很高的地位,我国也在宏扬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在立身处事方面应率先垂范,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学三维目标中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不是用教学设计和教材教参就可以达到的,更多更直接的是从亲信其师,从教师的思想、言行中积累内化而来的,即使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两个目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也是促进其形成的有效因素。
(2)“以校为本”的培训和教研
“以校为本”的培训和教研,主要在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首先要有“校本”的概念,不管教师入校时的水平如何,都要立足于学校实际,考虑教师业务水平所需要的培训和教研,从而开展活动并实现目标。
第一,要有进行校本培训和教研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建立以校长室为领导,教务处、教研室、课程中心、现代技术中心等各部门具体负责,教研组、年段具体实施落实到教师个人的三级管理模式。
第二,在校长室、各处室做好领导、指导、服务工作的前提下,要充分调动一线教研组、年段在教研中的作用。建立教研组文化和年段文化,形成教研组、年段的和谐与同伴互助风气,使组内成员承担工作具有积极性和责任感,共同发展,胜任工作,积极创新,充满活力与竞争力。
第三,对教研组、备课组提出具体的工作目标和工作理念。一是围绕两大方面工作。一方面是学校和组内常规工作,如学期计划安排、每周教研组活动,奥赛学科的竞赛工作、语文学科的文学活动等;另一方面是创新工作,体现为能发挥本组特色和实效的系列工作,是自下而上、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自主性教研活动,如学科校本课程开发、名师、上级教研部门的交流、培训或教学活动。二是围绕四大板块工作。即高中升学、学生辅导、试题及解题等工作;竞赛,即理科的“奥赛”,文科的“特长生”、“特色生”的培养,以竞赛为载体,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辅导、训练;新课程,既要学习、转变观念,又要实践、求真务实、稳步推进,还要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走有本校特色和亮点的新课程实验之路;师资,一方面重点建设一支名师队伍,为打造名师建立各种机制,提供各种平台,另一方面培养青年教师,既坚持“以老带新、结对帮扶”的有效形式,又加强诊断和治疗,及时发展青年教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帮助和改进。 年段应充分发挥一个基础、完整、独立的教学管理单位的作用,在校本培训和教研中积极发挥作用。例如以班主任为召集人的科任教研形式,弥补了教研组教研培训活动的不足。前者关注了班级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后者关注的重点是教师和教学内容,有利于同一班级不同学科之间的协调。
(3)对学生的服务意识
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基础,以及针对“人人都要发展”的目标,就要为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使教学成为真正有效的教学。教师对学生要有一种服务意识,服务就是要取得一定的满意度,就要让每一个学生满意,每一个家庭满意,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二、课堂实施
1.教学设计体现人本思想
在设计中要改变只关注教学内容,不关注“人”的现象。要考虑学生原有的发展基础,班级的风气、习惯,并且考虑这些因素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对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程度的提高有什么影响,从而作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设计中要考虑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的需要和学生主动、积极、愉快地参与教学的需要,以及激发学生在课外进一步学习、延伸兴趣的需要。
2.教学环节体现课前、课堂、课外的整体性与延续性
要将学习内容、分层要求贯穿于课堂前后,而不只是课堂内。课前指导自主合作学习,调查了解学生需解决的问题,指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自主合作地学习,解决自主合作学习能解决的问题。课堂要针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共同的问题、分层的要求,调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更为重要的是课外的延续性。一是通过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要求,布置练习、作业,让学生复习、巩固,举一反三;二是在课外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促其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效课外延伸的辅导与学习保证了教学的连续性,是提高下一节课课堂效率的重要方法。所以,我们强调教学环节要重视课外分层的辅导,一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不是在该节课内就可以达到和终止了的。
3.教学实施过程体现为刚性与柔性相结合
刚性是指按照预先的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柔性是指在教学中要根据课堂的即时情况进行动态的调整。所以,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教案)不是在课前完成的,而是在课堂中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并且在课后的教学反思中做好补充刻录,才能完成一个完整的教案。要重视课堂实际教学中对原教学设计(教案)进行的修改完善,这样才不会使课堂脱离学生实际,陷于刻板,没有针对性。
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十分困难,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一是要关注课堂中的学生,善于观察学生课堂的即时表现,做出教学的动态调整。这些即时表现有可能是学生的倦怠、困惑,有可能是学生的兴趣点,有可能是生发的内容,有可能是课进行下去的关键(如必要的方法、技能、态度),甚至有可能影响本节教学进度,这些都是预先的教学设计中没想到的。这时就不能刚性地再按照教学设计刻板地进行教学,而是要动态地调整,驾驭自如,解决了上述问题,这就体现教师的即时智慧。二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通过提高其实力塑造其人格魅力。教师专业的精深、知识的广博、思维的敏锐、观察的细致、待人的诚爱、谈吐的风雅、智慧与幽默,既有“入世”的精神,又有“出世”的态度,这些素质能培育出教师更好地驾驭课堂的能力。所以,归根结底,课堂的驾驭关键还在教师,需要教师的即时智慧。即时智慧的产生全在于教师练就的功底,即其综合素质。
(责任编辑 刘 颖)